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2132发布日期:2018-07-11 04:33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绝缘本体分体式设计的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考2016年4月13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05159651U号,其揭示了一种插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以及金属扣持件,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用于对接连接器沿正反两个方向插入的插槽,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向前延伸进入插槽内的上下两排接触部、向后延伸超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以及连接于接触部和焊接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固定于绝缘本体,所述金属扣持件包括位于接触部横向相反两侧的两锁扣臂、向后延伸超出绝缘本体的焊接脚、以及连接于两锁扣臂和焊接脚之间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绝缘本体,所述锁扣臂在竖直方向位于上下两排接触之间,所述两锁扣臂面对面设置且用于扣持对接连接器的扣持缺口。绝缘本体为一体式结构设计,注塑模具最高只能8穴生产,生产成本高。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插头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其生产效率高、制造成本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插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以及金属扣持件,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用于对接连接器沿正反两个方向插入的插槽,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向前延伸进入插槽内的上下两排接触部、向后延伸超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以及连接于接触部和焊接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固定于绝缘本体,所述金属扣持件包括位于接触部横向相反两侧的两锁扣臂、向后延伸超出绝缘本体的焊接脚、以及连接于两锁扣臂和焊接脚之间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绝缘本体,所述锁扣臂在竖直方向位于上下两排接触之间,所述两锁扣臂面对面设置且用于扣持对接连接器的扣持缺口,其中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相互组装固定在一起的前绝缘本体和后绝缘本体,所述前绝缘本体设有所述插槽,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和金属扣持件组装固定于后绝缘本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绝缘本体采用分体式设计,避免了目前一体式最高8穴生产,前绝缘本体和后绝缘本体匹配完整的包裹内部组装件,分体式可实现16穴/32穴生产,降低成型绝缘本体的生产难度,提高量产性,提高成型穴数和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如下:

进一步地,所述前绝缘本体设有围绕插槽的前顶壁、前底壁以及两前侧壁,所述两前侧壁设有沿横向方向贯穿和向后贯穿的前通槽,所述前通槽用于避让的锁扣臂弹性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后绝缘本体设有后顶壁、后底壁以及两后侧壁,所述两后侧壁设有沿横向方向贯穿和向前贯穿的后通槽,所述后通槽用于避让的锁扣臂弹性变形,所述前通槽和后通槽位于同一水平线,且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前顶壁设有向后凸伸的凸片,所述后顶壁设有沿竖直方向凹陷的凹槽,所述凸片配合于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凸片的横向两侧设有引导倒角,所述凸片呈后端窄而前端宽的梯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后绝缘本体包括位于其前端的间隔壁和沿前后方向贯穿间隔壁的上下两排端子槽,所述接触部向前穿过相应端子槽,所述连接部位于间隔壁的后方。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的连接部设有若干用于和后绝缘本体的内壁干涉固定的倒刺。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扣持件的固定部设有若干用于和后绝缘本体的内壁干涉固定的凸刺。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包围前绝缘本体和后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的侧边缘上设有通孔,所述金属扣持件还设有延伸入通孔内的固定肋。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呈上下两排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如图1所示插头连接器去掉金属外壳后的分解图。

图3是如图2所示前绝缘本体和后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4是如图1所示插头连接器的横向剖视图。

图5是如图1所示插头连接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6是如图3所示一根电源端子和一根信号端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插头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0、若干导电端子30、金属扣持件50以及金属外壳70。

绝缘本体10设有用于对接连接器沿正反两个方向插入的插槽11。绝缘本体10包括相互组装固定在一起的前绝缘本体12和后绝缘本体13,前绝缘本体12 设有所述插槽11。前绝缘本体12设有前顶壁121、前底壁122以及两前侧壁123,两前侧壁123设有沿横向方向贯穿和向后贯穿的前通槽1231。后绝缘本体13设有后顶壁131、后底壁132以及两后侧壁133,两后侧壁133设有沿横向方向贯穿和向前贯穿的后通槽1331。后绝缘本体13包括位于其前端的间隔壁134和沿前后方向贯穿间隔壁134的上下两排端子槽135。绝缘本体10采用分体式设计,避免了目前一体式最高8穴生产,前绝缘本体12和后绝缘本体13匹配完整的包裹内部组装件,绝缘本体10分体式可实现16穴/32穴生产,降低成型绝缘本体 10的生产难度,提高量产性,提高成型穴数和降低制造成本。

前通槽1231和后通槽1331位于同一水平线,且相互连通。前顶壁121设有向后凸伸的凸片124,后顶壁131设有沿竖直方向凹陷的凹槽1311,所述凸片124 配合于凹槽1311。凸片124的横向两侧设有引导倒角1241,且凸片124呈后端窄而前端宽的梯形状。

若干导电端子30包括向前延伸进入插槽11内的上下两排接触部31、向后延伸超出绝缘本体10的上下两排焊接部32、以及连接于接触部31和焊接部32 之间的连接部33。连接部33固定于绝缘本体10,若干导电端子30和金属扣持件50组装固定于后绝缘本体13。导电端子30的连接部33设有若干用于和后绝缘本体13的内壁干涉固定的倒刺331。接触部31向前穿过相应端子槽135,连接部33位于间隔壁134的后方。焊接部32包括位于上下两排的上焊接部321和下焊接部322,所述上焊接部321和下焊接部322用于分别焊接至一电路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焊接部321的下边缘设有面向下焊接部322的上C形导向3211,所述下焊接部322的上边缘设有面向上焊接部321的下C形导向3221。由于导电端子30采用双排焊接部设计,上焊接部321和下焊接部322用于分别焊接至一电路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从而增强了导电端子30对电路板的抓板力,使得插头连接器100的焊接更加稳定可靠。上C形导向3211和下C形导向3221方便了电路板的插入。

若干导电端子30包括至少两个电源端子34和位于两个电源端子34中间的若干信号端子35,信号端子35的数目多于电源端子34的数目。每一电源端子 34包括两个接触部31和两个焊接部32以及连接于两个接触部31和两个焊接部 32中间的连接部33。每一信号端子35包括一个接触部31和两个焊接部32以及连接于一个接触部31和两个焊接部32中间的连接部33。连接部33在竖直方向上位于上焊接部321和下焊接部322之间。连接部33在竖直方向上位于上下两排接触部31之间。上焊接部321设有向上凸出的上倒刺323,下焊接部322设有向下凸出的下凸刺324。上下两排接触部31包括上排接触部311和下排接触部 312。上排接触部311设有向下凸出的上接触凸点313,所述下排接触部312设有向上凸出的下接触凸点314。

金属扣持件50包括位于接触部31横向相反两侧的两锁扣臂51、向后延伸超出绝缘本体10的焊接脚52、以及连接于两锁扣臂51和焊接脚52之间的固定部53。前通槽1231和后通槽1331用于避让的锁扣臂51弹性变形。固定部53 固定于绝缘本体10,锁扣臂51在竖直方向位于上下两排接触31之间。两锁扣臂51面对面设置且用于扣持对接连接器的扣持缺口。金属扣持件50的固定部 53设有若干用于和后绝缘本体13的内壁干涉固定的凸刺54。两锁扣臂51的前末端分别设有向内凸出的锁扣凸点511。

金属外壳70包围绝艳本体10,金属外壳70包括前端部71、后端部72以及连接于前端部71和后端部之72间的过渡部73。过渡部73的外径大于前端部71 的外径,所述后端部72的外径大于过渡部73的外径。前端部71设有沿前后方向贯穿的椭圆开孔711。金属外壳70的后端部72上设有通孔75,金属扣持件 50还设有延伸入通孔75内的固定肋55。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