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靠型的高频DDR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6686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紧靠型的高频DDR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频DDR连接器,具体公开了一种紧靠型的高频DDR连接器。



背景技术:

DDR(Double Data Rate,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严格的说DDR应该叫DDRSDRAM,即DDR内存,与传统的单数据速率相比,DDR技术实现了一个时钟周期内进行两次读/写操作,数据传输率达到单数据速率的两倍。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传输速率的要求不断提高,DDR内存不断向高频化改良,对应地,DDR连接器也需要实现高频化才能够与高频DDR内存匹配,实现信号的高速传输。高频DDR内存与高频DDR连接器的信号传输还通过非接触信号传输实现,现有技术中,弹臂端子是高频DDR连接器与高频DDR内存实现信号交换的部分,传统弹臂端子的导接部大部分区域都远离DDR内存设置,导致非接触信号传输效果差,形成阻抗大、回波损耗、插入损耗和串扰等问题,导致信号传输失真、损耗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紧靠型的高频DDR连接器,设置紧靠的结构,能够有效提高非接触信号传输的效果,信号传输的保真效果好。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紧靠型的高频DDR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中设有插槽,插槽的两侧安装有若干弹臂端子,弹臂端子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焊接部、支承部、导接部和针尖部;

导接部与支承部通过第一弯折部固定连接,第一弯折部从下往上向靠近插槽的一侧弯折,第一弯折部的长度为a,导接部的长度为b,b>2a,导接部的中心向靠近插槽的一侧弯曲,导接部与插槽边缘的最大水平间距为d,d≤0.3mm,针尖部的横截面积小于导接部的横截面积。

进一步的,焊接部与支承部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焊接部位于远离插槽的一侧。

进一步的,导接部顶端与导接部中心的水平间隔为D1,D1<0.3mm,导接部底端与导接部中心的水平间隔为D2,D2<0.2mm。

进一步的,针尖部与导接部通过第二弯折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弯折部从下往上向远离插槽的一侧弯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紧靠型的高频DDR连接器,设置紧靠的结构,将导接部各的部分靠近插槽设置,能够有效提高非接触信号传输的效率,减少损耗、串扰,信号传输的保真效果好,同时针尖部小型化设置,能够有效减少信号从针尖部丢失,从而进一步减小损耗,提高信号传输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高频DDR内存插入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弹臂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弹臂端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连接器壳体10、插槽11、弹臂端子20、焊接部21、支承部22、第一弯折部221、导接部23、针尖部24、第二弯折部241、高频DDR内存30。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至图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紧靠型的高频DDR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10,连接器壳体10中设有插槽11,插槽11的两侧安装有若干弹臂端子20,优选地,连接壳体10为绝缘塑胶壳体,能够有效防止内部的弹片端子20与其他部件发生短路,弹臂端子20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焊接部21、支承部22、导接部23和针尖部24;

导接部23与支承部22通过第一弯折部221固定连接,第一弯折部221从下往上向靠近插槽11的一侧弯折,第一弯折部221的长度为a,导接部23的长度为b,b>2a,优选地,b=4a,第一弯折部221的水平高度低于插槽11底部的水平高度,能够有效提高导接部23整体与插槽11相对的面积,导接部23的中心向靠近插槽11的一侧弯曲,能够有效提确保弹臂端子20整体的弹性,导接部23与插槽11边缘的最大水平间距为d,d≤0.3mm,针尖部24的横截面积小于导接部23的横截面积,优选地,针尖部24的横截面积等于二分之一导接部23的横截面积。

焊接部21与PCB板电连接,将高频DDR内存30插入插槽11中,高频DDR内存30将两侧的弹臂端子20压向两侧,相应的,插槽11两侧的弹臂端子20将高频DDR内存30夹紧,导接部23弯曲的中心与高频DDR内存30接触,通过导接部23与高频DDR内存30实现信号交换,导接部23与高频DDR内存30的平均间距很小,非接触信号能够更加高效地往返于导接部23和高频DDR内存30之间,非接触信号传输的速率高,针尖部24的横截面积小于导接部23的横截面积,能够有效减少信号从针尖部24发射出去。

本实用新型设置紧靠的结构,将导接部23各的部分靠近插槽11设置,能够有效提高非接触信号传输的效率,减少损耗、串扰,信号传输的保真效果好,同时针尖部24小型化设置,能够有效减少信号从针尖部24丢失,从而进一步减小损耗,提高信号传输效果。

基于上述实施例,焊接部21与支承部22垂直设置,能够有效提高焊接部21与支承部22之间的稳固性,焊接部21位于远离插槽11的一侧,能够有效提高焊接部21对整个DDR连接器的稳固效果。

为进一步提高非接触信号传输的效率,基于上述实施例,导接部23顶端与导接部23中心的水平间隔为D1,D1<0.3mm,导接部23底端与导接部23中心的水平间隔为D2,D2<0.2mm,能够显著提高非接触信号传输的效果,同时能够确保导接部23的弹性,确保导接部23能够将高频DDR内存30夹紧。

基于上述实施例,针尖部24与导接部23通过第二弯折部241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二弯折部241从下往上向远离插槽11的一侧弯折,能够确保导接部23凸出于弹臂端子20的整体,提高导接部23将高频DDR内存30夹紧的效果,同时确保针尖部24作为天线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