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落的漆包线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3102发布日期:2018-06-08 19:2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脱落的漆包线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漆包线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脱落的漆包线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漆包线的生产过程中,金属线,如铜线包漆和烘干后,需要对其进行涂敷润滑油,在涂油的过程中需要用导向部件将漆包线导向涂油设备,一般的漆包线导向部件采用导轮,然而,普通的导轮或导轮槽为线性一体的,即导轮槽为整齐间隔排列在一根圆柱条上的凹槽,这样,一旦遇到其中有部分导轮槽出现损坏的情况,则需要将整排的导轮槽拆卸下来。这种维修方式着实不高效,常常会因为一个导轮槽的破坏而导致整排导轮槽被拆下而包漆机的暂停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脱落的漆包线引导装置,改变常规的单排引导槽的引导方式,改为多个交错排列的带有引导槽的引导轮组合的结构,避免因单一引导槽损坏而拆卸维修整排引导槽的情况出现,同时简化引导轮的安装和更换步骤,使得漆包线的引导变得更加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脱落的漆包线引导装置,其中,包括用于固定连接在包漆机上的固定杆、在所述固定杆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的架轮杆和用于引导漆包线的引导轮,所述架轮杆包括用于与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的固接部和杆身,所述杆身为自所固定杆的上表面向所述固定杆的侧面水平延伸的直条杆,在所述杆身远离所述固定杆一侧有用于放置所述引导轮的轮槽,所述轮槽为自所述杆身的上表面向下延伸、并间隔排列的凹槽,所述引导轮包括轮身和用于嵌入所述轮槽中的轮杆,所述轮身为圆柱块,在所述轮身的侧表面上有用于引导漆包线、并间隔排列的引导槽,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轮杆脱离所述轮槽的止脱部,所述止脱部包括止脱板和用于将所述止脱板与所述杆身连接的铰链部,所述铰链部位于所述轮槽与所述固接部之间,所述止脱板为自所述铰链部向所述轮槽一侧水平延展的平面板。

所述架轮杆通过所述固接部与所述固定杆连接,所述固接部可以是螺钉连接部,即所述架轮杆通过螺纹孔和螺钉固定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为长条形平直杆,所述杆身可以是垂直所述固定杆的延伸方向水平延伸的直条杆,多根所述架轮杆间隔排列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轮槽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在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架轮杆之间的不同轮槽位置放置上所述引导轮,如将一个引导轮放置在靠近所述固接部一侧的两个轮槽内,将下一个引导轮放置在远离所述固接部一侧的两个轮槽内,可以如此交错排列所述引导轮,使得所述引导轮之间相互独立,牵连性降低,并且在降低所述引导轮的安装难度的同时,还能根据金属线的不同布置带有不同引导槽的所述引导轮,使得引导实现多样性、针对性,所述止脱板可以绕所述铰链部在所述杆身上旋转,在所述轮槽中准备安放所述引导轮时可以将所述止脱板从所述轮槽上方转至所述铰链部另一侧,当所述引导轮装入所述轮槽中后,再将所述止脱板转至所述轮槽上方,盖住所述轮槽和所述轮杆,可以防止所述轮杆意外脱落所述轮槽的现象出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在所述杆身的末端有保险部,所述保险部包括延伸板和扣合板,所述延伸板通过第二铰链部与所述杆身连接,所述延伸板为自所述第二铰链部向所述固定杆一侧延展的平面板,所述扣合板为自所述延伸板的末端竖直向下延伸的凸起条,所述止脱板远离所述铰链部一侧的端部有用于嵌入所述扣合板的扣合口,所述扣合板与所述扣合口的水平横截面为矩形。

所述扣合板通过所述第二铰链部旋转,可以转至所述扣合口处并嵌入所述扣合口,实现所述止脱板的“锁定”,通过所述扣合板和所述扣合口的嵌入配合,稳固所述止脱板的“保护”,能够承受所述轮杆更大的振动冲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轮槽包括侧挡面和底撑面,所述侧挡面为自所述杆身的上表面竖直向下延伸的平面,所述底撑面为连接两侧的所述侧挡面的下边缘的水平平面。

所述轮槽的纵向横截面为类似矩形的凹槽,所述侧挡面可以降低所述轮杆滑出所述轮槽的可能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引导槽包括贴线面和撑线面,所述贴线面为垂直所述轮身的侧面向所述轮身的中轴线延展的圆环面,所述撑线面为自两侧的所述贴线面的内边缘向所述轮身的中轴线靠近的相向延伸的弧形凹面。

所述引导槽为环形凹槽,所述撑线面在接触金属线的时候,可以降低接触压强,避免金属线的断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轮杆为垂直所述轮身的圆形表面向远离所述轮身一侧延伸的、横截面积为矩形的直条杆。

所述轮杆的横截面为矩形,与所述轮槽相配合,可以更高地贴合所述轮槽的内壁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在所述圆形表面上还有插入槽,所述插入槽为垂直所述圆形表面向所述轮身内部延伸的、截面积为矩形的直条凹槽。

所述插入槽和所述轮杆分别可以分布在所述圆形表面的中轴线的两侧,使得所述插入槽和所述轮杆的位置相对于所述圆形表面的中轴线对称,这样可以实现两个所述引导轮之间的合并,即将一侧的所述引导轮上的所述轮杆插入另一侧的所述引导轮上的所述插入槽中时,另一侧的所述轮杆也恰好插入之前一侧的所述插入槽中,两侧的所述轮杆和所述插入槽同时配合,使得两个所述引导轮合并成一个引导轮,实现了所述引导轮的长度调节,可以通过手动合并的方式实现配合不同引导情况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当两个所述引导轮合并为一个时,两侧的所述轮杆会出现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此时安装在所述轮槽中时会出现倾斜现象,但通过缩小所述插入槽和所述轮杆之间的距离可以减缓倾斜带来的影响而继续工作,与此同时,当三个所述引导轮合并成一个时,不再出现倾斜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插入槽还包括易插部,所述易插部为自所述圆形表面向所述轮身的内部延展并连接所述插入槽的壁面的倾斜平面。

所述易插部可以更加快速方便地实现所述轮杆插入所述插入槽的步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在所述轮身上还有用于增加所述轮身的侧面接触摩擦力的阻滑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阻滑部为自所述轮身的侧面向所述轮身的中轴线延伸的、并相对于所述轮身的中轴线圆周排列的直条凹槽,所述阻滑部连接两侧的所述圆形表面。

所述阻滑部可以增加手指与所述轮身接触时的摩擦力,避免手拿所述引导轮时发生脱落的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交错排列的所述引导轮,使得所述引导轮之间相互独立,牵连性降低,并且在降低所述引导轮的安装难度的同时,还能根据金属线的不同布置带有不同引导槽的所述引导轮,使得漆包线的引导变得更加灵活、多样,避免因单一引导槽损坏而拆卸维修整排引导槽的情况出现,同时简化引导轮的安装和更换步骤。

2.所述止脱板可以盖住所述轮槽和所述轮杆,可以防止所述轮杆意外脱落所述轮槽的现象出现。

3.通过所述扣合板和所述扣合口的嵌入配合,稳固所述止脱板的“保护”,能够承受所述轮杆更大的振动冲击。

4.所述侧挡面可以降低所述轮杆滑出所述轮槽的可能性。

5.所述撑线面可以降低接触压强,避免金属线的断裂。

6.通过所述插入槽和所述轮杆的接合完成多个所述引导轮合并成一个引导轮,实现了所述引导轮的长度调节,可以通过手动合并的方式实现配合不同引导情况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防脱落的漆包线引导装置整体示意图。

图2为引导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引导轮正视图。

图4为止脱部示意图。

图5为止脱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1、架轮杆,21、杆身,22、轮槽,31、轮身,32、轮杆,33、引导槽,34、圆形表面,41、插入槽,42、易插部,5、阻滑部,61、止脱板,62、扣合板,63、扣合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一种防脱落的漆包线引导装置整体示意图,一种防脱落的漆包线引导装置,其中,包括用于固定连接在包漆机上的固定杆、在固定杆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的架轮杆11和用于引导漆包线的引导轮,架轮杆11包括用于与固定杆固定连接的固接部和杆身21,杆身21为自所固定杆的上表面向固定杆的侧面水平延伸的直条杆,在杆身21远离固定杆一侧有用于放置引导轮的轮槽22,轮槽22为自杆身21的上表面向下延伸、并间隔排列的凹槽,引导轮包括轮身31和用于嵌入轮槽22中的轮杆32,轮身31为圆柱块,如图3所示,在轮身31的侧表面上有用于引导漆包线、并间隔排列的引导槽33,如图4、图5所示,还包括用于防止轮杆32脱离轮槽22的止脱部,止脱部包括止脱板61和用于将止脱板61与杆身21连接的铰链部,铰链部位于轮槽22与固接部之间,止脱板61为自铰链部向轮槽22一侧水平延展的平面板。架轮杆11通过固接部与固定杆连接,固接部可以是螺钉连接部,即架轮杆11通过螺纹孔和螺钉固定在固定杆上。固定杆为长条形平直杆,杆身21可以是垂直固定杆的延伸方向水平延伸的直条杆,多根架轮杆11间隔排列在固定杆上,轮槽22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在每相邻的两个架轮杆11之间的不同轮槽22位置放置上引导轮,如将一个引导轮放置在靠近固接部一侧的两个轮槽22内,将下一个引导轮放置在远离固接部一侧的两个轮槽22内,可以如此交错排列引导轮,使得引导轮之间相互独立,牵连性降低,并且在降低引导轮的安装难度的同时,还能根据金属线的不同布置带有不同引导槽33的引导轮,使得引导实现多样性、针对性,止脱板61可以绕铰链部在杆身21上旋转,在轮槽22中准备安放引导轮时可以将止脱板61从轮槽22上方转至铰链部另一侧,当引导轮装入轮槽22中后,再将止脱板61转至轮槽22上方,盖住轮槽22和轮杆32,可以防止轮杆32意外脱落轮槽22的现象出现。如图5所示,在杆身21的末端有保险部,保险部包括延伸板和扣合板62,延伸板通过第二铰链部与杆身21连接,延伸板为自第二铰链部向固定杆一侧延展的平面板,扣合板62为自延伸板的末端竖直向下延伸的凸起条,止脱板61远离铰链部一侧的端部有用于嵌入扣合板62的扣合口63,扣合板62与扣合口63的水平横截面为矩形。扣合板62通过第二铰链部旋转,可以转至扣合口63处并嵌入扣合口63,实现止脱板61的“锁定”,通过扣合板62和扣合口63的嵌入配合,稳固止脱板61的“保护”,能够承受轮杆32更大的振动冲击。轮槽22包括侧挡面和底撑面,侧挡面为自杆身21的上表面竖直向下延伸的平面,底撑面为连接两侧的侧挡面的下边缘的水平平面。轮槽22的纵向横截面为类似矩形的凹槽,侧挡面可以降低轮杆32滑出轮槽22的可能性。如图2、图3所示,引导槽33包括贴线面和撑线面,贴线面为垂直轮身31的侧面向轮身31的中轴线延展的圆环面,撑线面为自两侧的贴线面的内边缘向轮身31的中轴线靠近的相向延伸的弧形凹面。引导槽33为环形凹槽,撑线面在接触金属线的时候,可以降低接触压强,避免金属线的断裂。轮杆32为垂直轮身31的圆形表面34向远离轮身31一侧延伸的、横截面积为矩形的直条杆。轮杆32的横截面为矩形,与轮槽22相配合,可以更高地贴合轮槽22的内壁面。在圆形表面34上还有插入槽41,插入槽41为垂直圆形表面34向轮身31内部延伸的、截面积为矩形的直条凹槽。插入槽41和轮杆32分别可以分布在圆形表面34的中轴线的两侧,使得插入槽41和轮杆32的位置相对于圆形表面34的中轴线对称,这样可以实现两个引导轮之间的合并,即将一侧的引导轮上的轮杆32插入另一侧的引导轮上的插入槽41中时,另一侧的轮杆32也恰好插入之前一侧的插入槽41中,两侧的轮杆32和插入槽41同时配合,使得两个引导轮合并成一个引导轮,实现了引导轮的长度调节,可以通过手动合并的方式实现配合不同引导情况的功能。插入槽41还包括易插部42,易插部42为自圆形表面34向轮身31的内部延展并连接插入槽41的壁面的倾斜平面。易插部42可以更加快速方便地实现轮杆32插入插入槽41的步骤。在轮身31上还有用于增加轮身31的侧面接触摩擦力的阻滑部5。阻滑部5为自轮身31的侧面向轮身31的中轴线延伸的、并相对于轮身31的中轴线圆周排列的直条凹槽,阻滑部5连接两侧的圆形表面34。阻滑部5可以增加手指与轮身31接触时的摩擦力,避免手拿引导轮时发生脱落的现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