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加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7029阅读:946来源:国知局
蓄电池加酸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蓄电池加酸机。



背景技术:

蓄电池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注酸,现有比较先进的注酸技术是负压注酸,即先抽真空然后注酸。在蓄电池组负压注酸的过程中,一般会使用类似授权公告号CN206313029U中公开的加酸壶组作为过渡容器,如附图1所示,加酸壶组01下端的每个壶嘴与蓄电池组02每格的加酸口一一对应安装,加酸壶组01上底的进酸孔03连接进酸管与抽真空管。

显而易见,加酸壶组01的密封性能与蓄电池组02的注酸量密切相关。特别的,当加酸壶组01长期使用后,各个壶身的密封性能会出现差异,抽真空时各个壶身的真空度必然各不相同,经过多次负压注酸后,各节蓄电池的加酸量也就会出现差异,这会给蓄电池组02带来各格电池的充电一致性差、容量不足、使用过程中局部发热、膨胀变形等一系列问题。

此外负压注酸一般需要抽三次真空、加三次酸,然后还要两次抽真空,因此加酸时间长;而且真空管路需要与每格电池一一对应,因此真空管路比较臃肿,受限于真空管路,同一台加酸机无法对多组蓄电池组02 进行加酸,通常都只能同时完成两组蓄电池组02的加酸。因此,现有的加酸机其工作效率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使提高加酸机的效率、同时提高蓄电池组各格电池的加酸一致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加酸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蓄电池加酸机,用于与加酸壶组配合、对蓄电池组进行负压注酸:包括密闭、可打开的真空仓,所述真空仓内部可容纳加酸壶组与蓄电池组;所述真空仓的顶部设有若干贯通内外的注酸管,所述注酸管上端连通至酸液定量装置、下端一一对应插入加酸壶组上底的进酸孔中,所述注酸管下端与进酸孔之间设排气间隙;所述真空仓还设有抽真空口,并连通至真空泵。

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立柱与面板,所述立柱上安装有可上下滑移的、下方敞口的罩壳,所述罩壳与面板构成所述真空仓,所述罩壳通过丝杆螺母机构与伺服电机实现上下滑移。

所述面板上设有用于蓄电池组定位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相向设置的前夹板与后夹板,所述前夹板与后夹板利用设置在面板下方的丝杆螺母机构实现同步夹紧或松开。

所述罩壳内安装有可拆卸的分布板,若干所述注酸管上下贯穿的安装在分布板上,所述罩壳的顶板上设有若干贯通内外的过渡管,所述过渡管的下端与注酸管的上端一一对应、通过软管连通,所述过渡管的上端通过软管连通至酸液定量装置。

所述罩壳的顶板内设若干阶梯安装柱,所述分布板对应设若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安装阶梯安装柱上。

所述抽真空口设置在罩壳的顶板上,所述罩壳的正面侧壁上设透明视窗。

所述注酸管为硬质塑料管材质,其周向壁的下端设有至少两个三角形缺口。

所述酸液定量装置包括原料筒、若干液体分配管、溢流槽,若干所述液体分配管放置于溢流槽内,所述液体分配管底部设置有出液孔并一一对应连通至注酸管,若干所述液体分配管内部均设置有移动空心杆,所述移动空心杆上端连接原料筒、下端放置于液体分配管内,所述的液体分配管与移动杆之间设置有空隙,所有所述移动空心杆同步升降。

所述溢流槽与原料桶之间配有回流管与回流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提高了产品质量:本实用新型将加酸壶组、蓄电池组整体放置在真空仓内再整体抽真空,即使加酸壶组某一格出现泄气,依然能使每格加酸壶、每格蓄电池内的真空度保持一致,保证蓄电池组的每格加酸量一致,进而提高蓄电池组的充电一致性以及寿命;

(2)提高加酸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抽真空和加酸是同步完成,一次抽真空就能达到了每格电池的酸量,不用二次抽真空,大大缩短了加酸的时间;而且真空管路简单,只需一根气管与真空仓连接即可,因此只要真空仓空间允许,可以同时完成四组甚至更多蓄电池组的加酸;

(3)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由于真空仓的存在,降低了对加酸壶组01密封性能的要求,加酸壶组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同时也降低了真空负压的要求,-0.04~0.05MPa的负压环境即能满足要求,较之现有的-0.08MPa,真空泵负载下降很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酸壶组与蓄电池组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省却机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真空仓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真空仓(省却罩壳)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注酸管与分布板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A处的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酸液定量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酸液定量装置的另一个。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酸液定量装置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B处的放大图。

加酸壶组01、蓄电池组02、进酸孔03、注酸管1、酸液定量装置2、抽真空口3、机架4、立柱5、面板6、罩壳7、前夹板8、后夹板9、分布板10、过渡管11、阶梯安装柱12、安装孔13、透明视窗14、三角形缺口15、液体分配管21、溢流槽22、出液孔23、移动空心杆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11所示的实施例是一种能同时对4组6格蓄电池组02进行注酸作用的加酸机。

如图1、图2所示,实施例用于与加酸壶组01配合、对蓄电池组02进行负压注酸:包括密闭、可打开的真空仓,所述真空仓内部可容纳加酸壶组01与蓄电池组02;所述真空仓的顶部设有若干贯通内外的注酸管1,所述注酸管1上端连通至酸液定量装置2、下端一一对应插入加酸壶组01上底的进酸孔03中,所述注酸管1下端与进酸孔03之间设排气间隙;所述真空仓还设有抽真空口3,并连通至真空泵。

本实施例的注酸步骤如下:a、将加酸壶组01与蓄电池组02安装完毕后放入真空仓;b、将注酸管1下端一一对应插入加酸壶组01上底的进酸孔03中;c、密闭真空仓,并通过真空泵持续抽真空,同时利用阀门控制酸液定量装置2,向加酸壶组01中注酸。

本实施例将本实用新型将加酸壶组01、蓄电池组02整体放置在真空仓内再整体抽真空,即使加酸壶组01某一格出现泄气,依然能使每格加酸壶、每格蓄电池内的真空度保持一致,保证蓄电池组02的每格加酸量一致,进而提高蓄电池组02的充电一致性以及寿命,因此提高了产品质量;本实施例的抽真空和加酸是同步完成,一次抽真空就能达到了每格电池的酸量,不用二次抽真空,大大缩短了加酸的时间,而且真空管路简单,只需一根气管与真空仓连接即可,因此只要真空仓空间允许,可以同时完成四组甚至更多蓄电池组02的加酸,因此提高加酸效率;本实用新型由于真空仓的存在,降低了对加酸壶组01密封性能的要求,加酸壶组01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同时也降低了真空负压的要求,-0.04~0.05MPa的负压环境即能满足要求,较之现有的-0.08MPa,真空泵负载下降很多,因此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图2、图3、图4所示,实施例包括机架4,所述机架4上设立柱5与面板6,所述立柱5上安装有可上下滑移的、下方敞口的罩壳7,所述罩壳7与面板6构成所述真空仓,所述罩壳7通过丝杆螺母机构与伺服电机实现上下滑移。本实施例的罩壳7与面板6的接触部位设有密封槽、密封垫等密封装置,以保证罩壳7处于下位时真空仓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而罩壳7通过丝杆螺母机构与伺服电机实现上下滑移方便实现整机的自动化控制。至于罩壳7与立柱5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有多种,图2、图3、图4中仅为一种举例。

如图2、图3、图4所示,所述面板6上设有用于蓄电池组02定位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相向设置的前夹板8与后夹板9,所述前夹板8与后夹板9利用设置在面板6下方的丝杆螺母机构实现同步夹紧或松开。本实施例的定位装置用于蓄电池组02的定位,其前夹板8与后夹板9分别由安装在同一根丝杆上的两个选项不同的螺母驱动,实现同步夹紧或松开,当蓄电池组02定位完毕后,前夹板8与后夹板松开并退出面板6,以避免对罩壳7下降造成干扰。同样的,上述丝杆也通过伺服电机驱动,以适于不同规格蓄电池组02的定位。

如图5、图6所示,所述罩壳7内安装有可拆卸的分布板10,若干所述注酸管1上下贯穿的安装在分布板10上,所述罩壳7的顶板上设有若干贯通内外的过渡管11,所述过渡管11的下端与注酸管1的上端一一对应、通过软管连通,所述过渡管11的上端通过软管连通至酸液定量装置2。本实施例结构,为一种模块化机构,本实施例配有一组分布板10,其上注酸管1的布置方式与多种常用的蓄电池组02规格一一对应,当需要对不同规格蓄电池组02注酸时,只需更换分布板10即可,具有操作方便、注酸管1与进酸孔03定位准确的优点。

如图5、图6所示,所述罩壳7的顶板内设若干阶梯安装柱12,所述分布板10对应设若安装孔13,所述安装孔13安装阶梯安装柱12上。本实施例为分布板10与罩壳7的一种具体安装结构,阶梯安装柱12的沉台插接安装孔13中,兼顾准确定位与方便安装。

如图3、图4、图5所示,所述抽真空口3设置在罩壳7的顶板上,抽真空管路与注酸管路更集中,便于布管,所述罩壳7的正面侧壁上设透明视窗14,便于观察。除此之外,罩壳7具有较结实的顶板与底部框架、钣金件侧壁,顶板与底部框架通过管件连接,这样的结构稳定性好,而且连接管件内可形成导管,用于罩壳7上下滑行时的定位。

如图7所示,所述注酸管1为硬质塑料管材质,其周向壁的下端设有至少两个三角形缺口15。本实施例结构,注酸管1的下端自然形成收口,便于顺利插入进酸孔03,以克服蓄电池组02轻微的错位;此外三角形缺口15自然形成排气间隙,用于加酸壶组01、蓄电池组02的抽真空。

如图8、图9、图10所示,所述酸液定量装置2包括原料筒、若干液体分配管21、溢流槽22,若干所述液体分配管21放置于溢流槽22内,所述液体分配管21底部设置有出液孔23并一一对应连通至注酸管1,若干所述液体分配管21内部均设置有移动空心杆24,所述移动空心杆24上端连接原料筒、下端放置于液体分配管21内,所述的液体分配管1与移动杆4之间设置有空隙,如图11中所示δ,所有所述移动空心杆24同步升降。本实施例结构是一种简易的定量装置,通过所有移动空心杆24的同步升降来同时完成多个液体分配管21内液体的定量,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步性好的优点。实施例中移动空心杆24固定在同一块移动板上,移动板在伺服电机和丝杆螺母机构的带动下实现精准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溢流槽22与原料桶之间配有回流管与回流泵。此结构用于溢出酸液的回流,避免酸液过长时间滞用,避免浪费。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例。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