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的束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5045发布日期:2018-08-21 18:02阅读:9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的束线端子。



背景技术:

常规的束线端子在设计时一般不会考虑到重复利用问题,一旦遇到端子损坏需要拆卸或更换时会非常的麻烦,往往需要配合专门的工具或者对束线端子进行破坏性拆解才能将端子取出,不仅费时费力,同时也会损伤到端子和端子罩壳。

公告号为CN20579056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打开便于拆卸导线的端子罩壳,它包括一扁状壳体,该壳体的顶板与底板之间沿壳体的前后方向平行且水平设置有多条导线端子定位槽,各所述定位槽之间通过隔板分隔;各所述定位槽的前端于所述壳体的前端面上形成一对接孔,各所述定位槽的后端于所述壳体的后端面上形成一插入孔,该插入孔供所述导线的端子插入之用;所述壳体的顶板上沿所述壳体的左右方向设有一转动边,构成所述顶板的后部成为一翻折盖,该翻折盖以所述转动边为转轴能够相对所述壳体的底板向上打开;所述翻折盖与所述底板间通过一定位结构定位两者的闭合状态;所述翻折盖的底部对应所述定位槽还设有限位卡点。

这种可打开便于拆卸导线的端子罩壳虽然能够通过卡扣和卡槽能够实现端子罩的可拆卸,但只通过卡扣和卡槽结构单一,随着更换次数增加会造成卡扣在卡槽中不牢的情况,造成电缆和端子之间接触不良,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拆卸的束线端子,具有通过电磁铁起到可拆卸结构并且不易松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拆卸的束线端子,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端子排和下端子排,所述下端子排设置有若干放置槽,所述上端子排沿自身宽度方向一侧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上端子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磁铁下方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内设置有第二磁铁;

所述下端子排与第一限位板相对位置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下方设置有第三磁铁,所述第三磁铁与下端子排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对两端磁性相同,所述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磁性相反,所述第二磁铁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连接有插座,所述插座与下端子排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正常情况下,第二磁铁位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并且与第三磁铁相吸,完成上下两个端子排的连接,并且防止两个限位板横向侧移;在要拆卸时,通过插座将第二磁铁通电并且第二磁铁磁极的改变,第二磁铁与第三磁铁相斥,第二磁铁向上移动缩入第一限位板并且与第一磁铁相吸,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分开,完成上下端子的打开。

进一步的,还包括锁扣装置,所述锁扣装置包括挂钩、限位框、连接板和按压柄,所述挂钩设置在上端子排上,所述连接板设置在下端子排与挂钩相对位置,所述按压柄与连接板铰接,所述限位框与按压柄铰接在按压柄靠近连接板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下端子排上的限位框挂住上端子排上的挂钩,通过按压柄向下按压,带动与按压柄铰接的限位框向下移动,挂钩和限位框扣紧,完成上端子排和下端子排的扣合。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柄上设置有防滑纹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路能够增加工作人员的手与按压柄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打滑的可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磁铁旁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朝向第二磁铁一面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固定连接固定板和第二磁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簧的弹力,将第二磁铁抵触第三磁铁,进一步增加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之间的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板上铰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直径与第一限位板的直径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铰接的活动板打开,能够将第一限位板中的第二磁铁拿出来,方便安装和更换。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板上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一限位板上设置有和卡扣相适配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扣和卡扣槽的配合能够让活动板自由打开和关闭,放置第一限位板中的第二次磁铁掉落出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磁铁设置有沿自身长度方向的滑槽,所述第二限位板内设置有与滑槽贴合滑移的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块和滑槽的滑移能够将第二磁铁进一步约束在限位板内,并且能够固定第二磁铁的滑移路线,减少第二磁铁对限位板的碰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磁铁朝向第二磁铁一面和第三次磁铁朝向第二磁铁一面均设置有橡胶垫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圈能够在第二次磁铁抵触第一磁铁和第三磁铁时起到缓冲作用,减少第二磁铁对第一磁铁和第三磁铁的冲撞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第三磁铁、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从而产生能够将上端子排和下端子排连接起来的效果;

2.采用了活动板、卡槽和卡扣,从而产生能够方便安装和更换第二磁铁的效果;

3.采用了滑块和滑槽,从而产生能够在限位板中固定第二磁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锁扣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1、上端子排;2、下端子排;21、放置槽;3、第一磁铁;31、第二磁铁;311、导线;312、插座;313、橡胶垫层;32、第三磁铁;33、固定板;34、弹簧;4、第一限位板;41、第二限位板;42、滑块;43、滑槽;44、活动板;441、卡扣;442、卡槽;5、锁扣装置;51、挂钩;52、限位框;53、按压柄;531、防滑纹路;54、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可拆卸的束线端子,如图1所示,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端子排1和下端子排2,下端子排2内部设置有若干放置电缆线端子的放置槽21。

如图2所示,上端子排1一侧设置有第一磁铁3,第一磁铁3下方设置有第二磁铁31,上端子排1上固定设置有贴合第一磁铁3两侧的第一限位板4,第一磁铁3沿上端子排1高度方向滑移,第一限位板4的长度大于第二磁铁31的长度,第二磁铁31能在第一限位板4上下滑移。

如图2所示,在下端子排2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板4相对应的第二限位板41,第二限位板41下端设置有固定在下端子排2上的第三磁铁32。第二磁铁31连接有导线311,导线311连接有插座312。第二磁铁31与第三磁铁32相吸,第二磁铁31与第一磁铁3相斥,第二磁铁31连接第一限位板4和第二限位板41,完成上端子排1和下端子排2的连接。插座312上插入电源之后,第二磁铁31的磁极改变,第二磁铁31与第三磁铁32相斥的同时第二磁铁31与第一磁铁3相吸,第二磁铁31向上移动并进入第一限位板4中,将上端子排1和下端子排2分开。

如图2所示,在第一磁铁3的两侧设置有与上端子排1固定连接的固定板33,固定板33向下延伸有弹簧34,弹簧34抵触第二磁铁31的上表面。通过弹簧34的弹力,将第二磁铁31压在第三磁铁32上,进一步增加第二磁铁31和第三磁铁32之间的固定。在第一磁铁3下表面和第三磁铁32上表面设置有橡胶垫层313,能够在第二次磁铁抵触第一磁铁3和第三磁铁32时起到缓冲作用,减少第二磁铁31对第一磁铁3和第三磁铁32的冲撞力。

如图2所示,一个第一限位板4和一个第二限位板41上铰接有活动板44,活动板44远离铰接部位设置有卡扣441,另一个第一限位板4和另一个第二限位板41上开设有与卡扣441相适配的卡槽442。能够通过活动板44来方便的安装或者更换第二磁铁31,并且通过卡扣441扣入卡槽442,完成活动板44的固定。

如图2所示,在活动板44上设置有第二磁铁31滑动方向的滑块42,在第二磁铁31上开设有与滑块42相适配的滑槽43,能够通过滑块42和滑槽43的滑移能够将第二磁铁31进一步约束在第一限位板4和第二限位板41内,并且能够减少第二磁铁31对限位板的碰撞。

如图4所示,因为只通过磁铁之间的固定可能还会存在断电电磁铁不能使用的情况,所以束线端子还设置有锁扣装置5,锁扣装置5包括挂钩51、限位框52、连接板54和按压柄53。挂钩51与上端子排1固定连接,连接板54位于挂钩51下方且与下端子排2固定连接,按压柄53一端与连接板54铰接,限位框52铰接在按压柄53靠近连接板54处,将限位框52挂在上端子排1上的挂钩51上, 再扳动按压柄53向下,带动与按压柄53铰接的限位框52向下移动,挂钩51和限位框52扣紧,完成上端子排1和下端子排2的扣合,让整个装置稳固性增强。在本实施例中,按压柄53上设置有防滑纹路531,可以增加工作人员的手与按压柄53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打滑的可能。

具体实施过程:将电缆线端子放入下端子排2的放置槽21中,再盖上上端子排1,打开活动板44,将第二磁铁31安装进去,通过活动板44上卡扣441扣入卡槽442,固定第二磁铁31;第二磁铁31穿过第一限位板4到第二限位板41与第三磁铁32相吸,完成上端子排1和下端子排2的初步连接;再将限位框52挂在挂钩51上,扳下按压柄53,将限位框52扣紧在挂钩51上,完成上端子排1和下端子排2的最终连接。如果要更换第二磁铁31,打开活动板44,取出第二磁铁31,放入另一块第二磁铁31。

需要更换电缆线端子时,将电源插入插座312,通过电流流向的改变改变第二磁铁31的磁极,与第三磁铁32相斥,与第一磁铁3相吸,第二磁铁31缩入第一限位板4,使上端子排1和下端子排2分离,同时扳上按压柄53,将限位框52从挂钩51中取出,完成锁扣装置5的分离。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