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2335发布日期:2018-07-07 10:1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箱。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相比传统电池更加环保,应用范围越来与广。近年来,动力电池已经成为电动汽车中的主要能源。但是,由于现有技术采用的电池箱都是方形结构,导致电动汽车中的一些圆形空间得不到合理利用,增加了电动汽车中不能被合理利用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电池箱。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箱,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体为一端开口的壳体,壳体内部用来放置电池,开口端与箱盖配合;所述箱体上设置有正极接线柱以及负极接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前部平面、后部平面以及侧面;所述侧面包括圆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侧面仅由圆弧面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侧面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左端和/或右端的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圆弧面衔接。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还包括底部平面;所述侧面包括设置在底部平面左右两端的两个侧面;所述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包括圆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侧面均为圆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为平面,另一个侧面为圆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为平面,另一个侧面由平面以及圆弧面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侧面均由平面以及圆弧面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平面中的一个设置有正极接线柱以及负极接线柱。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平面上设置有孔。

进一步地,所述圆弧面上设置有孔。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中的电池呈阶梯状放置在箱体中。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侧面包括圆弧面,可以有效利用电动汽车中的圆形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仰视图;

附图说明:1,箱体;2,箱盖;3,电池;11,前部平面;12,后部平面;13,侧面;14,底部平面;131,平面;132,圆弧面;141,第二方形孔;1321,第一方形孔;1311,正极接线柱;1312,负极接线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电池箱,包括箱体1、箱盖2、电池3。箱体1为一端开口的壳体,壳体内部用于存放电池3,开口端与箱盖2配合,组成一个封闭的电池箱。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沿着箭头的方向为前,沿着箭头的反方向为后。

如图2,3,4所示,箱体1包括前部平面11、后部平面12、侧面13以及底部平面14。前部平面11和后部平面12分别与箱盖的前端和后端配合。两个侧面13分别与前部平面11、后部平面12以及底部平面14相连,对称设置在箱体1的左右两端。

如图2所示,侧面13包括平面131以及圆弧面132。

如图2,3,4所示,位于箱体1右端的平面131上设置有正极接线柱1311 以及负极接线柱1312。当然,正极接线柱1311以及负极接线柱1312也可以设置在箱体1左端的平面131上。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圆弧面132上均设置有第一方形孔1321;底部平面14上设置有第二方形孔141。当然,第一方形孔132 以及第二方形孔141也可以用其他形状的孔替换。

如图1所示,箱体1中的电池3呈阶梯状放置在箱体1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两个侧面均仅由圆弧面组成。两个圆弧面设置在底部平面的左右两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仅由平面组成,另一个侧面仅由圆弧面组成。平面侧面和圆弧面侧面设置在底部平面的左右两端。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仅由平面组成,另一个侧面由平面和圆弧面组成。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1)箱体中没有底部平面;(2)侧面仅包括圆弧面。在本实施例中,圆弧面是一个整体,设置在前部平面和后部平面之间。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侧面包括圆弧面以及设置在箱体左端和/ 或右端的平面;平面与圆弧面衔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