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过度环烧结无氧铜外壳引出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0006发布日期:2018-07-20 22:01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型结构与电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过度环烧结无氧铜外壳引出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金属外壳的引出线一般采用直接在外壳烧结的形式和外壳相固定。这种方式虽然壳体有一定的整体性,结合也比较牢靠,但这种工艺只适用在可伐合金、低碳钢、不锈钢金属外壳的玻璃绝缘子的烧结上,在无氧铜壳体的烧结中,由于国内目前还没有铜封玻璃(和无氧铜膨胀系数接近的一种玻璃绝缘子)这一种工艺就有很大的工艺缺陷,无氧铜外壳上直接烧结玻璃绝缘子,玻璃缺陷、凹坑、空洞等不良比例很高,严重影响壳体的气密性和电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改进的过度环烧结无氧铜外壳引出线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过度环烧结无氧铜外壳引出线装置,包括带扁头引线和无氧铜外壳,所述无氧铜外壳开设有供金属过度环嵌入的孔径,所述带扁头引线的外围套接有金属过度环,且带扁头引线和金属过度环之间通过玻璃绝缘子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金属过度环钎焊在无氧铜外壳的孔径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金属过度环为中空圆柱形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金属过度环与无氧铜外壳外围相嵌入的一端设有法兰边。

本实用新型中,该无氧铜外壳过度环烧结方式是在带扁头引线外围套接金属过度环,带扁头引线与金属过度环之间用玻璃烧结将其固定为一体式结构,带扁头引线的金属过度环嵌入无氧铜外壳的孔径中,并与无氧铜外壳焊接在一起,电连接通过中间带扁头引线引出,该种方式可大大提高了引出连线的灵活性和无氧铜外壳烧结成品率,同时提高了引线与无氧铜外壳之间固定的牢固性,绝缘性能好,抗震能力强,适用范围广,为提高外壳的总体参数和可靠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与外界用电器之间提供良好的电器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引线绝缘子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引线绝缘子和金属外壳连接的局部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无氧铜外壳整体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带扁头引线、2-玻璃绝缘子、3-金属过度环、4-无氧铜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改进的过度环烧结无氧铜外壳引出线装置,包括带扁头引线1和无氧铜外壳4,所述无氧铜外壳4开设有供金属过度环3嵌入的孔径,所述带扁头引线1的外围套接有金属过度环3,且带扁头引线1和金属过度环3之间通过玻璃绝缘子2固定,金属过度环3钎焊在无氧铜外壳4的孔径中,金属过度环3为中空圆柱形结构,金属过度环3与无氧铜外壳4外围相嵌入的一端设有法兰边,法兰边卡合在无氧铜外壳4预留的孔径中,增强了金属过度环3与无氧铜外壳4的稳固性。

带扁头引线1与金属过度环3之间的距离可根据耐电压强度的要求确定,其直径可根据通过的电流以及安装强度决定,其材质以及表面镀层的材料和厚度可根据引线所通过的电流、表面抗腐蚀性和耐磨性选择,金属过度环3的直径可根据安装表面的尺寸及安装孔的大小决定。

工作原理:使用时,根据所需通道数量和要求选择相同或不同规格的带扁头引线1,在无氧铜金属外壳4设计的位置打相应的孔径,带扁头引线1的金属过度环3嵌入无氧铜金属外壳4的孔径中,并与无氧铜壳体4焊接在一起,电连接通过中间带扁头引线1引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