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1028发布日期:2019-03-05 19:1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电磁继电器,其具备:由基底及盖构成的长方体状的壳体、固定于壳体的基底的底面且分别具有固定触点部的一对固定端子、设置有与各固定触点部对向的一对可动触点部的隔离物、可转动地支承隔离物并且根据励磁/非励磁使隔离物转动的电磁铁块。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7892号公报

上述电磁继电器中,设置有隔开一对可动触点部的绝缘用的肋,利用该肋,规定隔离物的复位位置(即,各可动触点部相对于对向的固定触点部分离最远的隔离物的位置)。因此,一对可动触点部以迂回绝缘用的肋的方式连接,一对可动触点部间的导通路径变长,电阻变大。其结果,上述电磁继电器中,有时难以实现高的导通性。



技术实现要素:

于是,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的导通性的电磁继电器。

本发明的一例的电磁继电器具备:壳体,其在内部具有设置有位置限制壁部的收纳部;一对固定端子,其配置于所述收纳部且分别具有与所述位置限制壁部对向的固定触点部,并相互电独立地固定于所述壳体;可动接触片,其设置有一对可动触点部,该一对可动触点部配置于所述位置限制壁部与所述一对固定端子之间且与所述一对固定端子的所述固定触点部各自对向,并且相对于对向的所述固定触点部分别可接触或分离;可动板,其连接所述可动接触片,与所述可动接触片一起可向所述一对可动触点部各自相对于对向的所述固定触点部接触或分离的接触分离方向转动;电磁铁部,其配置于所述收纳部的内部且相对于所述一对固定端子在所述接触分离方向上的所述位置限制壁部的相反侧,绕向与所述接触分离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转动轴可转动地支承所述可动板,并且根据励磁及非励磁使所述可动板绕所述转动轴正反转动,所述可动板沿所述转动轴的延伸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转动轴的延伸方向的中间连接所述可动接触片,在所述转动轴的延伸方向的一端部的、所述可动板或所述位置限制壁部的任一方设置有定位用突起部,该定位用突起部以与所述可动板或所述位置限制壁部对向的方式配置,并规定所述一对可动触点部各自相对于对向的所述固定触点部分离(离开)最远的所述可动板的位置即所述可动板的复位位置。

根据所述电磁继电器,在可动板的转动轴的延伸方向的中间连接可动接触片,在转动轴的延伸方向的一端部的、可动板或位置限制壁部的任一方设置有规定可动板的复位位置的定位用突起部。由此,能够使可动接触片的一对可动触点部间的导通路径最短并缩小其电阻,因此,能够实现具有高的导通性的电磁继电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例的电磁继电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电磁继电器的去掉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电磁继电器的去掉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2的iv-iv线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图1的电磁继电器的第一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1的电磁继电器的第二变形例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磁继电器

10壳体

11基底

12盖

13收纳部

14位置限制壁部

141接触壁部

21、22固定端子

23、24固定触点部

30电磁铁部

31卷筒(spool)

32线圈

33线圈端子

34磁轭

341纵板部

342横板部

35铁芯

351第一端部

352第二端部

36支承承接部

37突起部

40隔离物(可动板的一例)

41铁片

42转动轴部

43突起部

44复位弹簧

45定位用突起部

451第一部件

452第二部件

453倾斜面

46可动绝缘台

50可动接触片

51可动触头

52连接部

53、54可动触点部

60转动轴

p复位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例。此外,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使用表示特定的方向或位置的术语(例如,包含“上”、“下”、“右”、“左”的术语),但这些术语的使用是为了容易理解参照附图的本发明,不是利用这些术语的意义规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另外,以下的说明本质上只不过是示例,并不是意图限制本发明、其应用物或其用途。另外,附图是示意性的附图,各尺寸的比率等未必与现实比率一致。

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例的电磁继电器1具备大致长方体状的壳体10。如图2所示,在该壳体10上固定有一对固定端子21、22(图2中仅表示一方的固定端子21)。另外,在壳体10的内部设置有收纳部13。在该收纳部13中设置有电磁铁部30和能够转动地支承于电磁铁部30的可动板的一例的隔离物(spacer)40。在该隔离物40上连接有可动接触片50。

如图1所示,壳体10由俯视矩形状的基底11和覆盖该基底11的上面的盖12构成,如图2所示,在其内部设置有被基底11及盖12包围的收纳部13。另外,在基底11的沿长边方向延伸的周缘部的一方(即,图2的跟前侧的周缘部)设置有构成收纳部13的一部分的位置限制壁部14。在该位置限制壁部14的、基底11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后述的隔离物40的定位用突起部45接触的接触壁部141。

如图2所示,各固定端子21、22具有板状,从壳体10的外部延伸至收纳部13,并且相互电独立地固定于壳体10的基底11。各固定端子21、22在其板面与位置限制壁部14对向的状态下,沿着基底11的长边方向排列配置。在各固定端子21、22的板面上分别设置有配置于收纳部13且与位置限制壁部14对向的固定触点部23、24。

如图2所示,电磁铁部30在收纳部13的内部且相对于一对固定端子21、22配置于基底11的短边方向上的位置限制壁部14的相反侧。该电磁铁部30具有:绝缘性的卷筒(spool)31、卷绕于卷筒31的线圈32、固定于卷筒31且连接线圈32的线圈端子33、折弯成大致l字状的板状的磁轭34。

如图4所示,在卷筒31的内部设置有沿基底11的短边方向延伸的棒状的铁芯35,其延伸方向的第一端部351以与隔离物40对向的方式从卷筒31突出而露出。另外,铁芯35的延伸方向的第二端部352在基底11的短边方向上的位置限制壁部14的相反侧从卷筒31突出,并固定于磁轭34上。磁轭34由沿着卷筒31的基底11的短边方向上的位置限制壁部14的相反侧的端面(即,图5的右端面)延伸的纵板部341和沿着从卷筒31的基底11远离的方向的端面(即,图5的上端面)延伸的横板部342构成。

在横板部342的一对固定端子21、22侧的缘部设置有一对支承承接部36,该一对支承承接部36支承隔离物40使其绕沿基底11的长边方向延伸的假想轴即转动轴60可转动。另外,在电磁铁部30的上端面设置有从该磁轭34的横板部342向上突出且连接复位弹簧44的一端部的突起部37。

如图2所示,隔离物40具有大致矩形的板形状,且以其板面与位置限制壁部14对向的方式配置。该隔离物40具有以板面与电磁铁部30的铁芯35的第一端部351对向的方式配置的板状的铁片41。在该铁片41的隔离物40的短边方向上的远离基底11的一方的端部(即,图2的上端部)设置有沿着基底11的长边方向延伸且构成转动轴60的转动轴部42。

转动轴部42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卡止于电磁铁部30的一对支承承接部36,使隔离物40绕转动轴60可转动。另外,在转动轴部42的中间部设置有复位弹簧44的另一端部连接的突起部43。复位弹簧44经由突起部43,在基底11的短边方向上沿远离位置限制壁部14的方向对隔离物40的上端部进行施力。

另外,如图2所示,在隔离物40的转动轴60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间(该实施方式中,转动轴60的延伸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连接有可动接触片50。该可动接触片50设置于隔离物40的位置限制壁部14侧的板面且与固定于铁片41的可动绝缘台46一体地形成。另外,可动接触片50由配置于位置限制壁部14与一对固定端子21、22之间且与一对固定端子21、22的固定触点部23、24各自对向的可动触头51、和连接该可动触头51及隔离物40的薄板状的连接部52构成。

可动触头51具有大致矩形板状,且沿着基底11的长边方向延伸。如图3所示,在该可动触头51上设置有与各固定触点部23、24对向且相对于对向的固定触点部23、24分别可接触或分离地配置的一对可动触点部53、54。各可动触点部53、54随着隔离物40的转动而转动,由此,相对于对向的固定触点部23、24进行接触或分离。即,隔离物40构成为,与可动接触片50一起可向一对可动触点部53、54各自相对于对向的固定触点部23、24接触或分离的接触分离方向进行转动。

另外,如图2所示,在隔离物40的转动轴60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定位用突起部45,该定位用突起部45以与位置限制壁部14对向的方式配置,并规定隔离物40的复位位置p(即,各可动触点部53、54相对于对向的固定触点部23、24分离最远的隔离物40的位置(图4所示))。

如图3及图4所示,定位用突起部45分别由具有第一部件451和第二部件452构成的l字形状,第一部件451在接触分离方向(即,图4的大致左右方向)上从隔离物40向位置限制壁部14突出,第二部件452从该第一部件451的距隔离物40较远一方的端部与接触分离方向及转动轴60的延伸方向(即,图4的纸面贯通方向)交叉且向远离转动轴60的方向延伸且至少一部分与位置限制壁部14对向。

如图4所示,在各第二部件452的距第一部件451较远一方的前端部设置有与位置限制壁部14对向且随着远离第一部件451而向远离位置限制壁部14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453。即,定位用突起部45的第二部件452各自具有相同的倾斜面453。该倾斜面453与位置限制壁部14中的分别设置于基底11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的接触壁部141接触。通过变更该接触壁部141的在基底11的短边方向上的位置,能够变更隔离物40的转动范围。其结果,能够变更一对固定端子21、22与可动接触片50之间的绝缘距离。

接着,说明上述电磁继电器1的动作。

在不向电磁铁部30的线圈32供给电流的状态下,如图4所示,隔离物40利用复位弹簧44在基底11的短边方向且远离位置限制壁部14的方向被施力,并保持在各可动触点部53、54从对向的固定触点部23、24分离(离开)最远的复位位置p。当向电磁铁部30供给电流时,在电磁铁部30的铁芯35的第一端部351与隔离物40的铁片41之间,磁吸引力发挥作用,向电磁铁部30的铁芯35吸引隔离物40的铁片41。由此,隔离物40抵抗复位弹簧44的弹力,在图4的俯视中以转动轴60为中心逆时针旋转进行转动,并保持在各可动触点部53、54与对向的固定触点部23、24接触的动作位置。

当停止电流向电磁铁部30的供给时,在电磁铁部30的铁芯35的第一端部351与隔离物40的铁片41之间发挥作用的磁吸引力消失。由此,隔离物40通过复位弹簧44的弹力在图4的俯视中以转动轴60为中心顺时针旋转进行转动,并保持在复位位置p。

即,电磁铁部30根据线圈32的励磁及非励磁,在位置限制壁部14与一对固定設点部23、24之间使隔离物40绕转动轴60进行正反(正向、反向)转动。

上述电磁继电器1中,在隔离物40的转动轴60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间连接有可动接触片50,在隔离物40的转动轴60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规定隔离物40的复位位置p的定位用突起部45。由此,能够使可动接触片50的一对可动触点部53、54间的导通路径最短(即,直线路径)并缩小其电阻,因此,能够实现具有较高的导通性的电磁继电器。

另外,定位用突起部45设置于转动轴60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由此,能够更精确地规定隔离物40的复位位置p。

另外,定位用突起部45具有由第一部件451和第二部件452构成的l字形状,第一部件451在接触分离方向上从隔离物40向位置限制壁部14突出,第二部件452从该第一部件451的距隔离物40较远一方的端部与接触分离方向及转动轴60的延伸方向(即,图4的纸面贯通方向)交叉且向远离转动轴60的方向延伸且至少一部分与位置限制壁部14对向。利用该定位用突起部45,能够增大一对固定端子21、22的板厚,其结果,能够实现设计的自由度较高的电磁继电器1。

另外,在定位用突起部45的第二部件452的距第一部件451较远一方的前端部设置有与位置限制壁部14对向且随着远离第一部件451而向远离位置限制壁部14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453。由此,能够使定位用突起部45和位置限制壁部14经由倾斜面453接触,因此,能够更精确地规定隔离物40的复位位置p。

另外,定位用突起部45的第二部件452各自具有相同的倾斜面453。由此,隔离物40的各定位用突起部45能够经由相同的倾斜面453与位置限制壁部14接触,因此,能够更精确地规定隔离物40的复位位置p。

此外,上述电磁继电器1中,在隔离物40的转动轴60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置定位用突起部45,但不限于此。如图5及图6所示,定位用突起部45只要设置于转动轴60的延伸方向的一端部的隔离物40或位置限制壁部14的任一方即可。即,能够实现设计的自由度较高的电磁继电器1。

另外,定位用突起部45不限于由第一部件451及第二部件452构成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省略第一部件451而仅由第二部件452构成。

另外,定位用突起部45的第二部件452的倾斜面453也可以根据电磁继电器1的设计等进行省略。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最后,说明本发明的各种方式。此外,以下的说明中,作为一例,还添加参照符号进行记载。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具备:壳体10,其在内部具有设置有位置限制壁部14的收纳部13;一对固定端子21、22,其配置于上述收纳部13且分别具有与上述位置限制壁部14对向的固定触点部23、24,并相互电独立地固定于上述壳体10;可动接触片50,其设置有配置于上述位置限制壁部14与上述一对固定端子21、22之间且与上述一对固定端子21、22的上述固定触点部23、24各自对向,并且相对于对向的上述固定触点部23、24分别可接触或分离的一对可动触点部53、54;可动板40,其连接上述可动接触片50,与上述可动接触片50一起可向上述一对可动触点部53、54各自相对于对向的上述固定触点部23、24接触或分离的接触分离方向转动;电磁铁部30,其在上述收纳部13的内部且相对于上述一对固定端子21、22配置在上述接触分离方向上的上述位置限制壁部14的相反侧,支承上述可动板40使其绕向与上述接触分离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转动轴60可转动,并且根据励磁及非励磁使上述可动板40绕上述转动轴60进行正反转动,上述可动板40沿上述转动轴60的延伸方向延伸,并且在上述转动轴60的延伸方向的中间连接上述可动接触片50,在上述转动轴60的延伸方向的一端部的上述可动板40或上述位置限制壁部14的任一方设置有定位用突起部45,该定位用突起部45以与上述可动板40或上述位置限制壁部14对向的方式配置,规定上述一对可动触点部53、54各自相对于对向的上述固定触点部23、24分离最远的上述可动板40的位置即上述可动板40的复位位置p。

根据第一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在可动板40的转动轴60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间连接有可动接触片50,在可动板40的转动轴60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规定可动板40的复位位置p的定位用突起部45。由此,能够使可动接触片50的一对可动触点部53、54间的导通路径最短并减小其电阻,因此,能够实现具有较高的导通性的电磁继电器1。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中,上述定位用突起部45设置于上述转动轴60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

根据第二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能够更精确地规定可动板40的复位位置p。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中,上述定位用突起部45设置于上述可动板40。

根据第三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能够实现设计的自由度较高的电磁继电器1。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中,上述定位用突起部45具有由第一部件451和第二部件452构成的l字形状,第一部件451在上述接触分离方向上从上述可动板40向上述位置限制壁部14突出,第二部件452从该第一部件451的距隔离物40较远一方的端部与上述接触分离方向及上述转动轴60的延伸方向交叉且向远离上述转动轴60的方向延伸且至少一部分与上述位置限制壁部14对向。

根据第四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能够实现设计的自由度较高的电磁继电器1。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中,在上述第二部件452的距上述第一部件451较远一方的前端部设置有与上述位置限制壁部14对向且随着远离上述第一部件451而向远离上述位置限制壁部14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453。

根据第五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能够使定位用突起部45和位置限制壁部14经由倾斜面453进行接触,因此,能够更精确地规定可动板40的复位位置p。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中,上述定位用突起部45分别设置于上述转动轴60的延伸方向的两侧,上述定位用突起部45的上述第二部件452各自具有相同的上述倾斜面453。

根据第六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可动板40的各定位用突起部45能够经由相同的倾斜面453与位置限制壁部14接触,因此,能够更精确地规定可动板40的复位位置p。

此外,通过使上述各种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的任意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适当组合,能够实现各自具有的效果。另外,可进行实施方式彼此的组合或实施例彼此的组合或实施方式与实施例的组合,并且也可进行不同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中的特征彼此的组合。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电磁继电器能够应用于例如功率调节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