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38222发布日期:2019-01-28 12:4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尤其是指一种互相插接稳固的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电连接器及与电连接器对接的对接连接器,对接连接器包括金属外壳,绝缘座及设于绝缘座内的端子,该金属外壳的后端包覆在绝缘座及端子外,该金属外壳的前端设有插接空间供电连接器的插入部插入,为保证该插入部顺畅的插入插接空间内,该金属外壳前端的插接空间较宽大,当电连接器插入后,电连接器很容易晃动,插接不稳定,容易脱扣。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组合,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互相插接稳固的电连接器组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对接连接器及向后插接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一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部,设于所述绝缘部后端的一对接部,设于所述对接部上的多个第一端子及包覆于所述绝缘部与对接部外的一罩壳,所述罩壳的顶面自后端缘向前凹设形成至少一凹槽,所述罩壳的顶面于所述凹槽的一侧包括一导引部;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座,设于所述绝缘座内的多个第二端子及包覆于所述绝缘座和多个第二端子外的一外壳,所述绝缘座自其前端面向后凹设形成一插槽,所述外壳与绝缘座的顶面之间形成一插接空间,所述对接部向后插设于所述插槽内,所述导引部向后插设于所述插接空间内,所述外壳位于所述绝缘座顶面上方的部分包括至少一卡持壁,所述卡持壁向前插设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所述外壳包括一底壁,连接于所述底壁的一侧壁,由侧壁的顶端缘向内弯折延伸形成的一上壁,所述上壁全部覆盖于所述绝缘座的顶面,所述卡持壁自所述上壁的内边缘向上弯折延伸形成。

进一步,所述绝缘座的底面向下再向前弯折延伸形成一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壁面与所述绝缘座的底面形成一固定槽,所述外壳的底壁向后插设于所述固定槽内。

进一步,所述罩壳的顶面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凹槽,所述罩壳的顶面于两个所述凹槽之间形成所述导引部,所述凹槽靠近所述罩壳的侧面。

进一步,所述外壳具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所述卡持壁分别与所述凹槽卡持,所述外壳包括一顶壁连接于两个所述卡持壁之间,所述顶壁,两个卡持壁及所述绝缘座的顶面围设成所述插接空间。

进一步,所述导引部上设有一通槽,所述通槽内设有一卡钩,所述顶壁上设有一通孔,所述电连接器向后插接于所述对接连接器时,所述卡钩与所述通孔卡扣,所述通槽靠近所述凹槽。

进一步,所述导引部向后凸出所述对接部的后端缘。

进一步,所述罩壳的顶面于所述凹槽远离所述导引部的一侧形成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导引部的后端均设有一导引斜面,所述导引斜面自所述延伸部与导引部的后端缘向所述凹槽内延伸形成。

进一步,所述延伸部的外侧面向内凹设形成一缺口。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向后插接于对接连接器后,所述导引斜面位于所述卡持壁的后端缘的后方。

进一步,所述凹槽于上下方向上贯穿所述罩壳的顶面的上下表面。

进一步,所述绝缘座的侧面后端向外凸设有至少一凸块,所述凸块的前端面向后凹设形成一固持槽,所述外壳的后端缘向后延伸形成一第一焊脚,所述第一焊脚向后插入所述固持槽内并向后贯穿所述凸块的后端面,所述第一焊脚用以焊接于一电路板上。

进一步,所述凹槽的内壁面夹持所述卡持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电连接器的罩壳的后端缘向前凹设形成所述凹槽,所述对接连接器的外壳与所述绝缘座的顶面形成所述插接空间,所述导引部向后插设于所述插接空间内,所述外壳于绝缘座顶面上方的部分包括所述卡持壁,所述卡持壁向前插设于所述凹槽内,使得所述电连接器向后与对接连接器插接后,所述电连接器的罩壳与对接连接器的外壳互相卡持更紧固且不会晃动,避免了所述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脱扣或晃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合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合的对接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合的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未插接时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合的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未插接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合的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插接后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合的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未插接时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合的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插接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00罩壳1上罩壳1a下罩壳1b

凹槽11第一面111第二面112导引部12

延伸部13开口14缺口15导引斜面16

对接舌板2焊接孔21对接部22第一端子3

焊垫4绝缘部5锁扣件6基部61

固定部62按压部63扣持部64卡勾65

对接连接器200外壳7卡持壁71通孔72

插接空间73上壁74侧壁75顶壁76

底壁77第一焊脚78

端子模组8

第二端子81接触部811连接部812焊接部813

绝缘体82固定柱821圆柱槽822绝缘座9

插槽91安装槽92端子槽93凸块94

固持槽95固定块96固定槽97线缆300

电路板400通槽17显露槽1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3和图5,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合,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对接连接器200及向后插接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一电连接器100,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用以连接于一电路板400上,所述电连接器100用以与一线缆300连接。

如图2,图3和图6,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包括一绝缘座9,设于绝缘座9内的两个端子模组8及包覆于所述绝缘座9和两个端子模组8外的外壳7,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7为金属材质,但其他实施例中,不限于此。所述端子模组8包括多个第二端子81及一体成型于多个第二端子81外的绝缘体82,两个所述端子模组8的形状相同。

所述绝缘座9的前端面向后凹设形成一插槽91,所述绝缘座9的后端面向前凹设形成一安装槽92,所述绝缘座9于所述插槽91的上下两侧设有多个端子槽93,所述端子槽93向前贯穿所述绝缘座9的前端面,所述端子槽93向下与所述插槽91连通,所述端子槽93向后与所述安装槽92连通。所述绝缘座9侧面的后端向外凸伸出两个凸块94,分别上下设置。两个凸块94于上下方向之间有间隙,且分别自与间隙紧贴的面向外凹设形成一固持槽95,所述固持槽95于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前宽后窄。所述绝缘座9的底面先向下再向前弯折延伸形成一个固定块96,所述固定块96与绝缘座9的底面之间形成一固定槽97。

所述绝缘体82的底面的一侧向下凸伸一固定柱821,所述绝缘体82的底面的另一侧向上凹设一圆柱槽822,一个所述端子模组8的固定柱821插入另一个端子模组8的圆柱槽822,两个端子模组8组装在一起后,共同向前插入所述安装槽92内。

所述第二端子81包括固定于所述绝缘体82内的连接部812,自所述连接部812向前延伸凸出于所述绝缘体82外的接触部811及自所述连接部812向后延伸凸出所述绝缘体82外的焊接部813,两个端子模组8共同向前插入所述安装槽92时,所述第二端子81的接触部811向前插入所述端子槽93内,所述接触部811裸露于所述插槽91内,所述焊接部813焊接于所述电路板400上,所述焊接部813为smt接脚,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dip接脚。多个所述第二端子81呈上下两排设置。

所述外壳7包覆于所述绝缘座9及多个第二端子81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7为金属材质,但不限于此。所述外壳7包括一底壁77,连接于所述底壁77两侧的两个侧壁75,自两个所述侧壁75的顶端缘分别向内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个上壁74,自两个所述上壁74的内边缘分别向上竖直延伸形成的两个卡持壁71及连接于两个所述卡持壁71之间的顶壁76。两个所述上壁74分别全部覆盖于所述绝缘座9顶面的两侧,所述顶壁76,两个卡持壁71及绝缘座9的顶面之间围设成一个插接空间73。所述插接空间73于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绝缘座9于左右方向的宽度。所述顶壁76的两侧分别设有一通孔72,所述通孔72靠近所述卡持壁71。两侧壁75及两个所述卡持壁71分别向后延伸形成两个第一焊脚78和两个第二焊脚79。所述第一焊脚78于前后方向上前宽后窄,所述外壳7自前向后组装于所述绝缘座9外时,所述第一焊脚78插设于所述固持槽95内且向后贯穿出所述固持槽95,并焊接于所述电路板400上。所述第一焊脚78较宽的部分插入所述固持槽95较宽的部分内,所述固持槽95向前挡止所述第一焊脚78。所述侧壁75的后端缘向后抵接于所述凸块94的前端面,所述第一焊脚78与第二焊脚79均焊接于所述电路板400上。这样所述外壳7就将所述绝缘座9固定于所述电路板400上,不需要额外设置固持片将绝缘座9固定于电路板400上,简化了电连接器100构造。所述底壁77的后端缘向后插入所述固定槽97内,所述固定槽97的内壁面向前挡止所述底壁77,进一步将所述外壳7固定于绝缘座9外。

如图1,图4和图7,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对接舌板2及设于所述对接舌板2前端上下两侧的第一端子3,设于所述对接舌板2后端上下两侧的焊垫4,绝缘部5,锁扣件6及罩壳1。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舌板2为线路板,所述第一端子3与焊垫4电性导通。所述焊垫4用以与所述线缆300连接,所述对接舌板2的左右两侧上设有两个焊接孔21。所述绝缘部5一体成型于所述线缆300与所述对接舌板2后端外。所述对接舌板2包括位于前端的一对接部22,所述第一端子3设于所述对接部22的上下两侧,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插接时,所述第一端子3与第二端子81互相插接。

所述锁扣件6具有一基部61,由基部61两侧先向后延伸再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固定部62,由基部61中间向前延伸形成的按压部63及由按压部63的末端先向两侧分别延伸再向下弯折延伸最后向前延伸形成的两个扣持部64,每个所述扣持部64的末端都设有一卡勾65,所述固定部62焊接于所述焊接孔21内,将所述锁扣件6固定于所述对接舌板2上,所述基部61位于所述绝缘部5的顶面上,所述扣持部64收容于所述通槽17内,所述卡勾65向外突出于所述通槽17上方,所述对接连接器200与电连接器100插接时,所述扣持部64随着所述导引部12向后插入所述插接空间73内,所述卡勾65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外壳7的通孔72锁扣。解锁时,按压所述按压部63,所述卡勾65向下移动并与所述通孔72解扣。

所述罩壳1包覆于所述对接舌板2,第一端子3,绝缘部5及锁扣件6外,所述罩壳1包括位于上方的上罩壳1a及位于下方的下罩壳1b。本实施例中,所述罩壳1为塑胶材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金属材质。所述上罩壳1a与下罩壳1b卡扣固定。所述上罩壳1a的顶面的前端具有一开口14,所述锁扣件6的按压部63裸露于所述开口14外,可以直接按压所述按压部63,不需要在罩壳1上设置间接按压所述按压部63的部件,更加简单且方便。所述上罩壳1a的顶面自其后端缘两侧分别向前凹设形成两个凹槽11。所述凹槽11于上下方向上贯穿所述罩壳1的顶面的上下表面。所述上罩壳1a的顶面的后端于两个所述凹槽11之间形成一导引部12,所述上罩壳1a的顶面的后端于每个所述凹槽11远离导引部12的一侧分别形成一延伸部13。所述凹槽11靠近所述罩壳1的侧面。所述延伸部13自其外侧面向内凹设形成一缺口15。所述导引部12和延伸部13均设有导引斜面16,所述导引斜面16自导引部12和延伸部13的后端缘向所述凹槽11内延伸形成。所述导引斜面16便于引导所述卡持壁71插入所述凹槽11中。所述导引部1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通槽17。所述通槽17于上下方向上的位于上方的开口比位于下方的开口小,且向前贯穿所述导引部12的前端面,便于收容所述扣持部64。所述凹槽11包括于前后方向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一面111及连接于两个第一面111之间的第二面112。两个所述第二面112夹持所述卡持壁71。所述第二面112与所述卡持壁71紧贴卡持,接触面积较大,卡持力较强。所述罩壳1的侧面向前不超出所述对接部22的后端缘,便于保护所述对接部22不受外力误碰。所述下罩壳1b的底面的后端缘向前凹设形成一显露槽18,所述对接部22显露于所述显露槽18外,便于所述下罩壳1b容纳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缩小电连接器组合占用的空间。所述罩壳1的导引部12向后超出所述罩壳1的侧面的后端缘,便于导引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对准插接。也就是所述导引部12向后凸出所述对接部22的后端缘。所述卡持壁71向后插入所述凹槽11时,所述延伸部13向外弹性变形,所述缺口15增大了所述延伸部13的弹性,避免所述延伸部13断裂,同时所述凹槽11更加与卡持壁71夹紧。

所述电连接器100向后插接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中时,所述导引部12先向后插接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插接空间73内,所述导引部12导引所述电连接器100插入所述对接连接器200中,所述外壳7的卡持壁71在导引斜面16的导引下插入所述凹槽11中,所述卡持壁71被所述凹槽11的内壁面夹持,所述对接舌板2插入所述插槽91中,所述第二端子81和第一端子3电性接触。同时,所述锁扣件6的卡勾65随着所述导引部12插入插接空间73内,并与所述外壳7顶壁76的通孔72卡扣。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插接后,所述凹槽11的两个第一面111夹持所述卡持壁71,不易左右晃动,同时卡扣牢固不易脱扣。所述延伸部13具有弹性,可以使得所述凹槽11更加夹紧所述卡持壁71。所述电连接器100向后插接于对接连接器200后,所述导引斜面16位于所述卡持壁71的后端缘的后方,使得所述导引部12的上表面与顶壁76的下表面接触面积最大,卡持更稳定。所述凹槽11于上下方向上贯穿所述罩壳的顶面的上下表面

综上所述,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有下列有益效果:

(1)所述外壳7的所述卡持壁71插设于所述凹槽11内,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插接后稳定扣合,不易脱扣或晃动。

(2)当所述卡持壁71向前插设于所述凹槽11内时,所述延伸部13向外弹性变形,所述延伸部13的外侧面向内凹设形成所述缺口15,增加了所述延伸部13的弹性,避免所述延伸部13断裂,同时所述凹槽11更加与卡持壁71夹紧。

(3)所述导引部12向后凸出所述对接部22的后端缘,所述导引部12可以先对准插入所述插接空间73内,其次所述对接部22再插入所述插槽91内,所述导引部12可以引导所述电连接器100先对准所述对接连接器200,便于所述电连接器组合的互相插接。

(4)所述外壳7的上壁74全部覆盖于所述绝缘座9的顶面,且所述插接空间73的宽度小于所述绝缘座9的宽度,不仅对接部22插接于插槽91,导引部12插入插接空间73,使得电连接器组合插接更稳固,而且所述外壳7可以牢固的卡持于所述绝缘座9上,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插接时,避免所述外壳7从所述绝缘座9脱离。

(5)所述外壳7设有第一焊脚78插设于绝缘座9的固持槽95内且焊接于电路板400上,所述外壳7的第一焊脚78将绝缘座9固定于电路板400上,不需要额外设置固持片固持所述绝缘座9于电路板400上节省了工序,电连接器组合结构简单化。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