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7953发布日期:2019-01-16 07:12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膜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子元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薄膜电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数码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以平板电视(lcd和pdp)、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产品为主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产销量持续增长,带动了电容器产业增长。电容器,通常简称其容纳电荷的本领为电容,用字母c表示。电容器,顾名思义,是“装电的容器”,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另外任何两个彼此绝缘且相隔很近的导体(包括导线)间都构成一个电容器。

由于电容器是在电气领域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一些领域需要用到大型的电容器,而电容器在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进而如果电容器散热不及时,就会造成电容器烧毁的现象,而现有的电容器的散热性能较差,进而容易因为大量的热量堆积而使电容器被烧毁,进而可以对其他电气设备造成危害,同时现有的电容器的导针一般是固定的,进而使的电容器在运输的过程中,由于运输过程中的颠簸而造成电容器导针的损坏,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膜电容器,其具有以下特点: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薄膜电容器,通过在第一空腔与第一散热管、第二散热管和连接管内部均填充有冷却液可以吸收电容器在运作的过程中生成的热量,进而避免了热量的堆积,通过设置第一散热管、第二散热管和连接管,可以将冷却液内吸收的热量快速的散出,进而避免大量的热量在冷却液内堆积而造成冷却液的温度过高的现象。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薄膜电容器,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可以将电容器的导针拆下,进而避免了电容器在运输的过程中,由于电容器发生颠簸而导致电容器的导针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而使电容器的导针发生折断或弯曲变形的现象,同时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可以方便使用者快速的安装导针。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薄膜电容器,通过设置支撑柱可以对胶布、阴极化成箔、电解纸隔离层材料、阳极化成箔和隔离纸起到支撑的作用,进而能够提高电容器运转的稳定性,同时使电容器使用时能够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电容器,通过在第一空腔与第一散热管、第二散热管和连接管内部均填充有冷却液可以吸收电容器在运作的过程中生成的热量,进而避免了热量的堆积,通过设置第一散热管、第二散热管和连接管,可以将冷却液内吸收的热量快速的散出,进而避免大量的热量在冷却液内堆积而造成冷却液的温度过高的现象,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可以将电容器的导针拆下,进而避免了电容器在运输的过程中,由于电容器发生颠簸而导致电容器的导针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而使电容器的导针发生折断或弯曲变形的现象,同时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可以方便使用者快速的安装导针,通过设置支撑柱可以对胶布、阴极化成箔、电解纸隔离层材料、阳极化成箔和隔离纸起到支撑的作用,进而能够提高电容器运转的稳定性,同时使电容器使用时能够更加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薄膜电容器,包括防护薄膜,用于保护内部结构的所述防护薄膜套装在铝壳上,且所述铝壳一端安装上封盖,所述上封盖底部设置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缠绕隔离纸,所述隔离纸一侧缠绕阳极化成箔,所述阳极化成箔一侧缠绕电解纸隔离层材料,所述电解纸隔离层材料一侧缠绕阴极化成箔,所述阴极化成箔一侧缠绕胶布,所述铝壳内部设置第一空腔,所述支撑柱另一端安装下封盖,所述下封盖内部设置第一导液管和第二导液管,所述第一导液管一端连接第二散热管,所述第二导液管一端连接第一散热管,所述铝壳顶部安装密封胶盖,所述密封胶盖侧壁设置凹槽,所述密封胶盖顶部安装两个固定机构,两个所述固定机构内部均安装导针。

具体的,所述第一散热管与第二散热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且所述第一散热管与第二散热管和连接管组成散热机构,且所述第一散热管与第二散热管的形状均呈蛇形弯曲。

具体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底座和支撑座,且所述底座顶部设置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内部设置插槽,且所述固定杆侧壁安装内六角螺栓,且所述导针插入插槽内。

具体的,所述第一导液管与第二导液管一端均设有进液口,且所述第一导液管与第二导液管之间的夹角为180°,且所述第一导液管的进液口与第二导液管的进液口位于同一个基准平面内。

具体的,所述下封盖一侧设置第二空腔,且所述第二空腔的侧壁设有若干个散热孔,且所述下封盖与铝壳之间呈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空腔通过第一导液管与第二散热管连接,且所述第一空腔通过第二导液管与第一散热管连接,且所述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与下封盖之间呈紧密连接。

具体的,所述支撑座与密封胶盖之间呈固定连接,且所述插槽穿过固定杆、底座、支撑座、密封胶盖和上封盖,且两根所述导针分别于阴极化成箔和阳极化成箔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一散热管、第二散热管和连接管内部均填充有冷却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薄膜电容器,通过在第一空腔与第一散热管、第二散热管和连接管内部均填充有冷却液可以吸收电容器在运作的过程中生成的热量,进而避免了热量的堆积,通过设置第一散热管、第二散热管和连接管,可以将冷却液内吸收的热量快速的散出,进而避免大量的热量在冷却液内堆积而造成冷却液的温度过高的现象。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薄膜电容器,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可以将电容器的导针拆下,进而避免了电容器在运输的过程中,由于电容器发生颠簸而导致电容器的导针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而使电容器的导针发生折断或弯曲变形的现象,同时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可以方便使用者快速的安装导针。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薄膜电容器,通过设置支撑柱可以对胶布、阴极化成箔、电解纸隔离层材料、阳极化成箔和隔离纸起到支撑的作用,进而能够提高电容器运转的稳定性,同时使电容器使用时能够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铝壳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散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护薄膜;2、凹槽;3、密封胶盖;4、固定机构;5、导针;6、散热孔;7、上封盖;8、第一空腔;9、胶布;10、阴极化成箔;11、电解纸隔离层材料;12、阳极化成箔;13、隔离纸;14、支撑柱;15、铝壳;16、下封盖;17、第一导液管;18、第二导液管;19、第二空腔;20、散热机构;21、第一散热管;22、连接管;23、第二散热管;24、进液口;25、固定杆;26、插槽;27、内六角螺栓;28、底座;29、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薄膜电容器,包括防护薄膜1,用于保护内部结构的所述防护薄膜1套装在铝壳15上,且所述铝壳15一端安装上封盖7,所述上封盖7底部设置支撑柱14,所述支撑柱14上缠绕隔离纸13,所述隔离纸13一侧缠绕阳极化成箔12,所述阳极化成箔12一侧缠绕电解纸隔离层材料11,所述电解纸隔离层材料11一侧缠绕阴极化成箔10,所述阴极化成箔10一侧缠绕胶布9,所述铝壳15内部设置第一空腔8,所述支撑柱14另一端安装下封盖16,所述下封盖16内部设置第一导液管17和第二导液管18,所述第一导液管17一端连接第二散热管23,所述第二导液管18一端连接第一散热管21,所述铝壳15顶部安装密封胶盖3,所述密封胶盖3侧壁设置凹槽2,所述密封胶盖3顶部安装两个固定机构4,两个所述固定机构4内部均安装导针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散热管21与第二散热管23之间通过连接管22连接,且所述第一散热管21与第二散热管23和连接管22组成散热机构20,且所述第一散热管21与第二散热管23的形状均呈蛇形弯曲,通过设置的第一散热管21、第二散热管23增大电容器内部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对电容器的散热,使电容器散热效果好,延长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底座28和支撑座29,且所述底座28顶部设置固定杆25,所述固定杆25内部设置插槽26,且所述固定杆25侧壁安装内六角螺栓27,且所述导针5插入插槽26内,在使用时,将六角螺栓杆插入内六角螺栓27内部的内六角凹槽内,然后使用者通过转动六角螺栓杆带动内六角螺栓27转动,进而使内六角螺栓27将导针5加紧在插槽26内,进而完成导针5与固定机构4之间的组装,使导针5固定好,进而使电容器能给正常运转,进一步的使整个装置连接更加稳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液管17与第二导液管18一端均设有进液口24,且所述第一导液管17与第二导液管18之间的夹角为180°,且所述第一导液管17的进液口24与第二导液管18的进液口24位于同一个基准平面内,从而保证电容器在工作时,内部液体流动更好,使电容器在使用过程中更加长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下封盖16一侧设置第二空腔19,且所述第二空腔19的侧壁设有若干个散热孔6,且所述下封盖16与铝壳15之间呈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散热孔6有利于电容器内部的散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空腔8通过第一导液管17与第二散热管23连接,且所述第一空腔8通过第二导液管18与第一散热管21连接,且所述第一散热管21和第二散热管23与下封盖16之间呈紧密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散热管21、第二散热管23,可以将冷却液内吸收的热量快速的散出,进而避免大量的热量在冷却液内堆积而造成冷却液的温度过高的现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撑座29与密封胶盖3之间呈固定连接,且所述插槽26穿过固定杆25、底座28、支撑座29、密封胶盖3和上封盖7,且两根所述导针5分别于阴极化成箔10和阳极化成箔12连接,使电容器的导针5发生折断或弯曲变形的现象,同时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可以方便使用者快速的安装导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空腔8与第一散热管21、第二散热管23和连接管22内部均填充有冷却液,冷却液进一步的加快电容器内部的散热。

工作原理:使用时,使用者将两个导针5分别插入两个固定机构4内部的插槽26内,进而使两个导针5分别于阴极化成箔10和阳极化成箔12连接,然后使用者将六角螺栓杆插入内六角螺栓27内部的内六角凹槽内,然后使用者通过转动六角螺栓杆带动内六角螺栓27转动,进而使内六角螺栓27将导针5加紧在插槽26内,进而完成导针5与固定机构4之间的组装,进而使电容器能给正常运转,然后电容器通过内部设置胶布9、阴极化成箔10、电解纸隔离层材料11、阳极化成箔12和隔离纸13开始对电路进行调节,然后电容器在长时间运转后,产生的热量,一部分会通过铝壳15直接向外散出,另一部分会通过铝壳15被第一空腔8内部填充的冷却液吸收,其中冷却液吸收的热量,一部分通过铝壳15向外散出,另一部分通过第一导液管17、第二导液管18和散热机构20散出到第二空腔19内,然后通过散热孔6排出,其中由于散热机构20由呈蛇形弯曲的第一散热管21、第二散热管23和连接管22组成,进而可以加快冷却液中热量的散失,进而使电容器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给快速的散出,进而避免了由于电容器的散热能力差,而导致热量在电容器内不断堆积后,而造成电容器被烧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通过在第一空腔8与第一散热管21、第二散热管23和连接管22内部均填充有冷却液可以吸收电容器在运作的过程中生成的热量,进而避免了热量的堆积,通过设置第一散热管21、第二散热管23和连接管22,可以将冷却液内吸收的热量快速的散出,进而避免大量的热量在冷却液内堆积而造成冷却液的温度过高的现象,通过设置固定机构4可以将电容器的导针拆下,进而避免了电容器在运输的过程中,由于电容器发生颠簸而导致电容器的导针5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而使电容器的导针5发生折断或弯曲变形的现象,同时通过设置固定机构4可以方便使用者快速的安装导针5,通过设置支撑柱14可以对胶布9、阴极化成箔10、电解纸隔离层材料11、阳极化成箔12和隔离纸13起到支撑的作用,进而能够提高电容器运转的稳定性,同时使电容器使用时能够更加安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