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气胀的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86427发布日期:2019-03-13 22:53阅读:1449来源:国知局
对气胀的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修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特别是一种对气胀的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市售锂离子电池的外形主要有圆柱形、方形和纽扣形,其中的方形锂离子电池又有硬壳和软壳之分。配套市场中一些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易产生气胀问题,由于有气胀的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存在使用危险,因此要及时淘汰。近年来,国家为了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倡回收有气胀的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将回收的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作梯次利用,其原则就是将动力设备上退下的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改用到一些耗能为低能量密度的场合,如作为通信设备的备用电源。对于有气胀问题的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下架后不可以直接使用,必须经过适当的修复才能实现安全梯次利用目的。本行业修复气胀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通常采用更新法,即撕掉原表层的铝塑壳实现排气,然后重新焊接极耳和重新封装铝塑壳等。现有技术尽管能够实现有效修复,但修复耗用资源多、工时长,造成修复成本偏大的现实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针对现有修复技术实施成本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对气胀的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修复方法,该方法简便、合理,修复快捷、质量好且成本低。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对气胀的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修复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按以下流程作业:

1.1排气

在温度15~25℃、露点-85℃~-35℃环境下实施气胀的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排气,电池的体位是有极耳的一端朝上,用注液针插入极耳一侧铝塑壳角边构成排气通道。

1.2补充电解液

取用另一根注液针从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底部铝塑壳角边插入,该注液针插入位置与上部的排气通道成斜对角关系,从位于下部的注液针中注入的电解液直至从上部的排气通道溢出为止。

1.3封闭注液口

用烙铁热熔位于底部的注液针及所在位置的铝塑壳形成封口,剪掉底部外露的注液针,位于上部作为排气通道的注液针则暂保留。

1.4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静置

将完成加液的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置于常温、常压环境下静置至少24h。

1.5化成

经静置的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用专用夹具装夹,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随夹具一并送入化成箱中作化成处理。

1.6检测电池电压

化成后检测电池电压,淘汰不合格电池。

1.7封闭排气通道

取用合格的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借助排气通道给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抽真空,然后用烙铁热熔置留的注液针和所在位置的铝塑壳,实现排气通道封堵,剪掉外露的注液针,完成修复作业。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注液针材质为可熔性塑料,可选用pp或pet或pe塑料制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本方法修复气胀的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时,保留原有铝塑壳,在铝塑壳上下各插入一根注液针,构成沟通内外的排气和注入电解液的通道,该结构既简单又合理,易实现修复目的;

2、因原有的铝塑壳保留,不需要重新焊接极耳,所以修复效率高;

3、实施本发明除耗用两根注液针和补充注入电解液,没有其它耗材,故修复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待修复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在图1所示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上下部对角边各插入一根注液针的结构示意图,位于上部的注液针作为排气通道,位于下部的注液针用于注入电解液。

图3是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注入电解液后,剪掉底部外露注液针并封堵注液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电池仅留上部注液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电池装入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剪掉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上部外露的注液针并封堵排气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修复完毕的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正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是一种对气胀的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修复方法,该方法按以下流程作业:

1.1排气

在温度15~25℃、露点-85℃~-35℃环境下实施气胀的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排气,该电池的体位是有极耳的一端朝上,在图1所示的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上部极耳一侧用注液针插入铝塑壳角边处,注液针直接沟通内外构成排气通道,此结构如图2所示。

1.2补充电解液

取用另一根注液针从图2所示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底部的铝塑壳角边插入,该注液针插入位置与上部的排气通道成斜对角关系,此结构如图3所示,从下部的注液针注入电解液,直至电解液从上部的排气通道溢出为止。

1.3封闭注液口

用烙铁热熔位于底部的注液针及所在位置的铝塑壳形成封口,剪掉底部外露的注液针,作为排气通道的注液针则暂保留,此结构如图4所示。

1.4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静置

将完成加液的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置于常温、常压环境下静置至少24h。

1.5化成

经静置的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用图5所示专用夹具装夹,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随夹具一并送入化成箱中作化成处理。

1.6检测电池电压

化成后检测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电压,淘汰不合格电池。

1.7封闭排气通道

取用合格的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如图6所示,借助排气通道给电池抽真空,然后用烙铁热熔置留的注液针和所在位置的铝塑壳,实现排气通道封堵,剪掉外露的注液针,其结构如图7所示,完成修复作业。

本实施例中应用的注液针用pp塑料制作而成,具有很好的可熔性,成形快,密封可靠。

应用本方法修复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很简便,耗用少,修复工期短、效率高,成本低,最重要的修复质量稳定可靠,而且电池外形恢复原状。经本方法修复的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仍然保持较好性能,循环寿命普遍达到500次以上,容量也保持在85%以上,完全满足移动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的配套要求,为梯次利用气胀的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提供一套极有使用价值的方法。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气胀的方形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修复方法,该方法按下列流程作业:首先用注液针插入极耳一侧铝塑壳角边构成排气通道,取用另一根注液针从电池底部铝塑壳角边插入,从下部注入电解液,直至从上部的排气通道溢出为止。用烙铁热熔位于底部的注液针形成封口,暂保留作为排气通道的注液针。将完成加液的电池置于常温、常压环境下静置24h,然后将电池装入专用夹具中一并送入化成箱中作化成处理,化成后测量电压,淘汰不合格电池。取用合格的电池,借助排气通道给电池抽真空,最后用烙铁热熔注液针,实现排气通道封堵塞,完成修复作业。本发明方法简便,效率高,质量好,应用成本低,为电池梯次利用提供质优价廉的方法。

技术研发人员:金诚;袁春刚;佘沛亮;孙全;徐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双登富朗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0.30
技术公布日:2019.0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