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9188发布日期:2018-11-09 21:30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低压断路器是低压电器中最重要的保护及控制元件之一,主要用于工矿企业、高层建筑、宾馆、医院、机场、码头及现代居住小区中的低压配电网中,用作保护交直流电器设备使之免受过电流、逆电流、短路和欠电压等不正常情况的危害。同时也可用于不频繁地起动电动机及操作或转换电路。但是目前各种场合负载不断增加,使得需要的断路器规格不断的从小安培向大安培方向发展,大安培的断路器规格应用更加广泛。在大安培的断路器中,一般的通过电磁系统来进行瞬动保护,其原理为在通电导体中变化的电流周围会产生磁场,通过该磁力来进行瞬动保护。一般的,在微型断路器中采用螺管式电磁系统进行瞬动保护。

现有技术中断路器通常由一侧接线板、电流线圈、动静触头支持、双金及另一侧接线板等形成导电回路,其中电流线圈和接线板、静触头支持之间通过点焊电连接。由于温升及功耗要求,大安培规格的断路器需要较大的导电截面。受限于目前技术、成本等原因,导电截面大的点焊经常存在点焊变形、虚焊等问题,如此将导致装配难、导电性能差、温升高等不利影响并降低断路器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2,在壳体2的两端设有接线端子3,在壳体2内设有静触头1、动触头4和操作机构5,操作机构5与动触头4相连并能够带动动触头4摆动与静触头1接触,静触头1通过导电板200与接线端子3连接,导电板200包括一体成型的接线部210、线圈部220和支持部230,接线部210与接线端子3配合,静触头1设置在支持部230上与动触头4配合,线圈部220 成螺旋状连接在接线部210和支持部230之间,在线圈部220的内侧设有与操作机构5配合的铁心组件240。

可选的,所述线圈部220与铁心组件240同轴设置,线圈部220的轴心设置在静触头1的中性线的延长线上。可以使铁心组件240更好地打击动触头支持51,在电路故障时能够更快地分闸。

可选的,所述线圈部220为一匝,线圈部220的两端设置在同一平面内。

可选的,所述导电板200由成Z字形的板状型材一体成型,板状型材包括用于成型支持部230的第三材料板230a、用于成型接线部210的第一材料板 210a,以及连接在第一材料板210a与第三材料板230a之间用于折弯成型线圈部220的第二材料板220a,第一材料板210a与第三材料板230a错位设置,第二材料板220a倾斜地连接在第一材料板210a与第三材料板230a的内侧之间,第三材料板230a向第一材料板210a的延长线上翻转的同时带动第二材料板 220a折弯为线圈部220。

可选的,所述板状型材的宽度由第一材料板210a向第三材料板230a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一材料板210a的宽度大于第二材料板220a、第二材料板220a 的宽度大于第三材料板230a。

可选的,所述支持部230与接线部210错位设置,线圈部220的轴向投影成圆环形,其两端连接在支持部230和接线部210内侧的侧边上,支持部230 包括与线圈部220连接的连接板231,连接板231的另一端向线圈部220的轴心折弯后与静触头支持232连接,静触头1设置在静触头支持232上。

可选的,所述支持部230与接线部210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线圈部220 包括两个成L形的第一线圈部221,两个第一线圈部221的底边设置并排设置,两个第一线圈部221的侧边相对设置,支持部230和接线部210分别与第一线圈部221的底边的外侧连接,两个第一线圈部221的侧边通过第二线圈部222 连接,第二线圈部222沿轴向的投影成半环形,并且轴心设置在支持部230和接线部210中性线的延长线上。

可选的,所述支持部230包括与线圈部220连接的连接板231、设置在连接板231底侧的静触头支持232和设置在静触头支持232底侧的引弧板233,静触头1固定连接在静触头支持232上,引弧板233成U型,其底侧成弧形设置在壳体2中的引弧室8内,一端与静触头支持232连接,另一端与壳体2中的灭弧室9相对设置。

可选的,所述接线部210成Z字形,其包括与接线端子3配合的第一接线板211、与线圈部220相连的第三接线板213,以及连接在第一接线板211与第三接线板213之间的第二接线板212,接线端子3包括框形的接线座31,第一接线板211伸入到接线座31的内腔中,在接线座31的顶侧设有螺纹配合的接线螺钉32,接线螺钉32伸入到接线座31的内腔中与第一接线板211配合。

可选的,所述导电板200上设有成U型的磁轭组件,铁心组件240包括成筒状的套筒241,套筒241的中部穿过线圈部220的内侧,两端分别与磁轭组件的两端连接,在套筒241的内侧设有静铁心242、动铁心243和弹簧244,弹簧 244设置在静铁心242与动铁心243之间,静铁心242成筒状,在静铁心242的内侧设有与动触头支持51配合的顶杆245,动铁心243设置在静铁心242远离动触头支持51的一侧与顶杆245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通过由接线部210、线圈部220和支持部230一体成型的导电板200,不需要单独加工零件后再焊接到一起,不仅省去了焊接、整形等加工工序,提高了生产加工的效率,而且避免由于焊接的零件之间接触面积过小导致的接触电阻过低的问题,减少了电流通过时的温升,同时也避免了由于焊接加工带来的电焊变形、虚焊等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断路器的导电性和可靠性。此外,所述线圈部220与铁心组件240同轴设置,线圈部220的轴心设置在静触头1的中性线的延长线上,可以使铁心组件240更好地打击动触头支持51,在电路故障时能够更快地分闸,尽可能地降低受到的损失。此外,导电板200由Z字形的板状型材冲裁和折弯而成,第三材料板230a向第一材料板210a 的一侧翻转的同时,同时第二材料板220a折弯为线圈部220,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导电板和铁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板状型材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导电板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6的右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导电板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图9是本实用新型图8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9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通常包括壳体2,在壳体2的两端分别设有的接线端子3,在壳体2的中部设有相对设置的动触头4和静触头1,在壳体2的顶部设有操作机构5,操作机构5设有与动触头4连接的动触头支持51,操作机构5能够通过动触头支持51带动动触头4摆动与静触头1接触导通电路和分离断开电路,在动触头4与静触头1接触后操作机构5储能并被锁定,动触头4通过右侧的双金机构7与右侧的接线端子3连接,双金机构7能够在电路出现过载时触发操作机构5解锁,使操作机构5带动动触头4与静触头1分离实现电路保护,在静触头1的下方设有引弧室8,引弧室8用于将动触头4与静触头1分离时的电弧引向左侧的灭弧室9,防止电弧烧蚀静触头1和动触头4。

所述静触头1的左侧设有与左侧的接线端子3连接的导电板200,静触头1 固定连接在导电板200上与动触头4配合,导电板200包括一体成型的接线部 210、线圈部220和支持部230,接线部210设置在左侧与壳体2左端的接线端子2配合,支持部230设置在右侧,静触头1固定连接在支持部230上与动触头相对设置,线圈部220成螺旋状连接在接线部210和支持部230之间的顶侧,在线圈部220的内侧设有铁心组件240,线圈部220在线路出现短路时能够驱动铁心组件240推动动动触头支持51触发操作机构5解锁带动动触头4离开静触头1,当然也可以通过推动操作机构5的其它部分触发解锁。

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通过由接线部210、线圈部220和支持部230一体成型的导电板200,不需要单独加工零件后再焊接到一起,不仅省去了焊接、整形等加工工序,提高了生产加工的效率,而且避免由于焊接的零件之间接触面积过小导致的接触电阻过低的问题,减少了电流通过时的温升,同时也避免了由于焊接加工带来的电焊变形、虚焊等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断路器的导电性和可靠性。

如图4示出图2的右视图,所述线圈部220与铁心组件240同轴设置,线圈部220的轴心设置在静触头1的中性线的延长线上,可以使铁心组件240更好地打击动触头支持51,在电路故障时能够更快地分闸,尽可能地降低受到的损失,当然,线圈部220的轴心也可以不设置在静触头1的中性线的延长线上,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线圈部220优选为一匝,并且线圈部220的两端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出于对温升及断路器壳体2内部空间的考虑,线圈部220为一匝时具有占用空间小、散热性好、分断可靠的特点,当然,线圈部220也可以不足一匝或者多于一匝,加工和装配的难度会相对高一些。

作为接线部210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接线部210成Z字形,其包括与接线端子3配合的第一接线板211、与线圈部220相连的第三接线板213,以及垂直连接在第一接线板211与第三接线板213之间的第二接线板212,接线端子3 通常包括框形的接线座31,在壳体2侧壁设有与接线座31的内腔对应的接线孔 21,第一接线板211伸入到接线座31的内腔中,在接线座31的顶侧设有螺纹配合的接线螺钉32,接线螺钉32的螺杆伸入到接线座31的内腔中与第一接线板211配合,在壳体2的顶侧设有与接线螺钉32的螺帽对应的操作孔22,螺丝刀等工具能够穿过操作孔22转动接线螺钉32,接线框31可以与壳体2滑动配合,则接线螺钉32转动时带动接线框31移动将导线固定在第一接线板211上,接线框31也可以固定设置在壳体2内,则转动接线螺钉32能够使接线螺钉32 靠近和远离第一接线板211,通过接线螺钉32将导线固定在第一接线板211上,这里对接线端子3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能将导线固定到第一接线板211上即可,而且接线端子3可以根据第一接线板211调整在断路器中的位置,如果第一接线板211的中性线的延长线穿过线圈部220的轴心,则接线端子3在断路器中为中置,也可以不穿过线圈部220的轴心,则接线端子3在断路器中为中置,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作为支持部230的一种实施方式,支持部230包括与线圈部220连接的连接板231、设置在连接板231底侧的静触头支持232和设置在静触头支持232底侧的引弧板233,静触头1固定连接在静触头支持232上,引弧板233成U型,其底侧对应设置在引弧室8中并且成弧形,一端与静触头支持232连接,另一端与灭弧室9相对设置,引弧板233能够将动触头4与静触头1分开时产生的电弧引入灭弧室9,防止电弧烧蚀静触头1和动触头4,提高断路器分断电流的能力。

如图3示出铁心组件240的一种实施方式,导电板200上设有成U型的磁轭组件,磁轭组件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在线圈部220两侧的第一磁轭板251和第三磁轭板253,以及设置在线圈部220底侧连接在第一磁轭板251和第三磁轭板253之间的第二磁轭板252;

铁心组件240包括成筒状的套筒241,套筒241的中部穿过线圈部220的内侧,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磁轭板251和第三磁轭板253连接,在套筒241的内侧设有静铁心242、动铁心243和弹簧244,弹簧244设置在静铁心242与动铁心243之间,静铁心242成筒状,在静铁心242的内侧设有与动触头支持51配合的顶杆245,动铁心243设置在静铁心242远离动触头支持51的一侧与顶杆 245配合,导电板200的线圈部220能够驱动动铁心243带动顶杆245,通过顶杆245触发操作机构5解锁带动动触头4与静触头1分开,弹簧244用于复位动铁心243,当然,动铁心243也可以设置在静铁心242靠近动触头支持51的一侧,这里对铁芯组件240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5示出了用于成型导电板200的板状型材的俯视图,板状型材裁剪为Z 字形的平板结构后折弯为导电板200,具体的,所述板状型材包括用于成型支持部230的第三材料板230a、用于成型接线部210的第一材料板210a,以及连接在第一材料板210a与第三材料板230a之间用于折弯成型线圈部220的第二材料板220a,第一材料板210a与第三材料板230a相互平行且错位设置,第二材料板220a倾斜地连接在第一材料板210a和第三材料板230a的内侧侧边之间,第三材料板230a向第一材料板210a的右侧的延长线上翻转的同时带动第二材料板220a折弯为线圈部220,然后再分别对第一材料板210a和第三材料板230a 加工即可得到导电板200,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板200不仅导电性好、可靠性高,而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生产成本低。板状型材的宽度优选为由第一材料板 210a末端向第三材料板230a末端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一材料板210a的宽度大于第二材料板220a、第二材料板220a的宽度大于第三材料板230a,通过合理地分配板状型材宽度,不仅能够降低冲裁和折弯加工时的难度,而且能够减少废料的产生,降低成本,节省能源。

如图6-7示出导电板200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图7示出的是图6的右视图,所述支持部230与接线部210错位设置,线圈部220的轴向投影成圆环形,其两端连接在支持部230和接线部210内侧的侧边上,支持部230的连接板231成Z型,其包括与线圈部220连接第一连接板2311、连接在第一连接板 2311上向线圈部220的轴心折弯的第二连接部2312和连接在第二连接部2312 与静触头支持232之间的第三连接部2313,本实施方式通过第二连接部2312向线圈部220的轴心折弯能够使静触头1的中性线的延长线穿过线圈部220的轴心,提高铁芯组件240的动作速度,接线部210的中性线的延长线不穿过线圈部220的轴心,当然,接线部210也可以向线圈部220的一侧折弯,接线端子3 能够根据接线部210的位置进行调整。

如图8-9示出导电板200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支持部230与接线部210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线圈部220包括两个成L形的第一线圈部221,第一线圈部221包括垂直连接的底边和侧边,两个第一线圈部221的底边设置并排设置,两个第一线圈部221的侧边相对设置,支持部230和接线部210分别与第一线圈部221的底边的外侧连接,两个第一线圈部221的侧边通过第二线圈部222连接,第二线圈部222沿轴向的投影成半环形,并且轴心设置在支持部230和接线部210中性线的延长线上,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220通过设置成半环形的第二线圈部222与两个成L形相对设置的第一线圈部221分别与支持部230和接线部210连接,使支持部230与接线部210不需要弯折就可以将中性线的延长线设置在线圈部220的轴心上,既保证了铁芯组件240的动作速度,又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的特点。优选的,支持部230的连接板231向下倾斜设置,保证静触头1能够与动触头4可靠接触配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