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子装置的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1787发布日期:2018-11-27 23:0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案是有关一种固定器,尤指一种用于电子装置,例如Wi-Fi无线网卡、3G网卡、M.2固态硬盘或电路板的固定器。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例如M.2固态硬盘一端具有一设有多根接触端子的插接部,而另一端则设有一供定位用的半圆形定位凹槽。该接触部插接于一板材,例如印刷电路板上默认的一连接器,而另一端的该定位凹槽则夹设于一固定器,例如本案申请人所拥有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521867号专利案(对应于中国第201620093534.8号专利案),该固定器包括插接于该板材上的一定位件,该定位件具有轴向开设一插接孔的一柱体,该柱体顶面设有供该电子装置的该定位凹槽装设的一支承凹部;以及一具有一夹固片的夹固件,该夹固片顶面轴向伸出嵌插于该插接孔内的一固定销,使该夹固片将该支承凹部封闭,并与该支承凹部一起包夹该定位凹槽,使该电子装置能固设于该板材上,并与该连接器形成电性连接。

惟为因应不同板材的厚度,因此该柱体底部周面另径向伸出至少二片弹性翼片,所述弹性翼片是与该柱体底部轴向突设可径向扩张的至少二片扣片共同包夹该板材,并通过所述弹性翼片弹性抵接于该板材的变形量,以因应不同板材的厚度。事实上,该板材若为印刷电路板时,所述弹性翼片的设置往往会抵接在该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子零件,而造成该定位件的偏斜,此举将使得电子装置装设于该定位件的该支承凹部容易偏位,影响与该连接器形成电性连接。特别是,若该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子零件高度大于所述弹性翼片时,则将导致该定位件无法装设的囧状,而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案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固定器,该固定器的一定位件内设有一弹性定位机构,该弹性定位机构在轴向与该定位件的至少一凸缘能弹性包夹一板材,以因应不同厚度的该板材,且该弹性定位机构不致与该板材上的电子零件形成抵接的干扰现象外,更不会造成该定位件无法装设的严重问题。

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案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固定器,其包括一定位件,其具有轴向开设一插接孔的一柱体,该柱体的外周面径向设有至少一定位凸缘,该至少一定位凸缘下方间隔地径向开设至少一插槽,且该至少一插槽邻接一插榫;其中各该插槽底面形成轴向弧形隆起的一定位弹片,且该定位弹片底面径向开设能提供该定位弹片轴向弹性变形的一辅助凹槽,使该至少一定位凸缘和各该定位弹片之间用以弹性包夹一第一板材;以及一夹固件,其具有一夹固片,该夹固片轴向伸出接装于该插接孔内的一固定销,使该夹固片与该柱体顶面之间供包夹一电子装置或一第二板材。

其中该柱体顶面设有供支承该电子装置或该第二板片的一支承凹部,且该柱体的顶部外周面对向地设有一对定位凸缘,而该对定位凸缘下方径向对称地开设一对插槽,使该对插槽之间邻接该插榫。

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案所采取的另一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固定器,其包括一定位件,其具有轴向开设一插接孔的一柱体,该柱体顶面设有供支承一电子装置或一第二板片的一支承凹部,并在该柱体的外周面径向设有至少一定位凸缘,该至少一定位凸缘下方间隔地径向开设至少一插槽,且该至少一插槽邻接一插榫;其中各该插槽底面形成轴向弧形隆起的一定位弹片,且该定位弹片底面径向开设能提供该定位弹片轴向弹性变形的一辅助凹槽,使该至少一定位凸缘和各该定位弹片之间用以弹性包夹一第一板材;一埋设于该柱体内的导电环,其顶面具有在该支承凹部底面与该电子装置或该第二板片形成接触的一第一接触面,而底面则具有于该柱体底面与该第一板材的一电路形成接触的一第二接触面;以及一夹固件,其具有一夹固片,该夹固片轴向伸出接装于该插接孔内的一固定销,使该夹固片与该支承凹部之间供包夹该电子装置或该第二板片。

其中该导电环周面径向另设有供该柱体包覆的一填充槽。

其中该各该定位弹片未超出于该柱体的外周面。

其进一步包括一连接条带,该连接条带两端分别连接于该柱体及该夹固片。

其中该连接条带中段位置设有一较薄的折弯段。

其中该夹固片相对于该固定销的对向端轴向延伸一把手。

其中该固定销与该插接孔的邻接周面相对设有一固定结构。

其中该固定结构包括设于该固定销周面的至少一扣槽,以及设于该插接孔内壁的一扣环。

其中该固定结构包括设于该插接孔内壁的至少一扣槽,以及设于该固定销周面的一扣环。

其中该固定结构包括设于该固定销周面的一阳螺纹段,以及设于该插接孔内壁的阴螺纹段。

其中该辅助凹槽的顶缘邻接于该定位弹片,使两者为相同的弧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会造成该定位件无法装设的严重问题。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揭示本案的具体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为本案固定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至图6为本案固定器第一实施例将电子装置结合于第一板材的组装流程图;

图7为图6沿着线A-A所截取的剖面图;

图8为图6沿着线B-B所截取的剖面图;

图9为本案固定器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为本案固定器第二实施例将电子装置结合于第一板材后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0沿着线C-C所截取的剖面图;

图12为图10沿着线D-D所截取的剖面图;

图13至图17为本案固定器第二实施例将两板材结合的组装流程图;

图18为图17沿着线E-E所截取的剖面图;

图19为图18沿着线F-F所截取的剖面图;以及

图20为本案固定器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其揭示一种用于电子装置,例如例如Wi-Fi无线网卡、3G网卡、M.2固态硬盘或电路板的固定器,该固定器是以绝缘材料,例如塑料射出成型的固型物,因此,该固定器包括一定位件1及一夹固件2。

该定位件1具有一几何造形,例如圆形柱体11,该柱体11顶面轴向开设一插接孔12,并在该柱体11的外周面径向设有至少一定位凸缘13,如图1所示,该柱体11的顶部外周面对向地设有一对定位凸缘13。

而该柱体11的外周面在该对定位凸缘13下方间隔地径向开设至少一插槽14,且该插槽14邻接一插榫15。请再参阅图1,为提供该定位件1与一第一板材4(显示于图2)稳定的结合效果,因此该柱体11的外周面在该对定位凸缘13下方径向对称地开设一对插槽14为佳,使该对插槽14之间邻接该插榫15,其中各该插槽14底面形成轴向弧形隆起的一定位弹片141,且该定位弹片141底面径向开设能提供该定位弹片141轴向弹性变形的一辅助凹槽142,因此该辅助凹槽142的顶缘是邻接于该定位弹片141,使两者为相同的弧度,因此该定位弹片141与该辅助凹槽142共同形成一弹性定位机构。事实上,各该定位弹片141并未超出于该柱体11的外周面,而有利于与该第一板材4进行组装。

再者,该柱体11顶面对应一电子装置5,例如M.2固态硬盘一端的一定位凹槽造形设有一支承凹部16,该支承凹部16两侧邻接该对定位凸缘13,以提供该电子装置5的防旋和定位功能。

该夹固件2具有一夹固片21,该夹固片21顶面轴向伸出嵌插于该插接孔12内的一固定销22,该固定销22与该插接孔12的邻接周面相对设有一固定结构,例如至少一扣槽221及一扣环121(显示于图7),使该固定销22插入该插接孔12内后,不致轴向脱出,并利用该夹固片21将该支承凹部16顶面封闭,以共同包夹该电子装置5的定位凹槽51(显示于图4及图8),使该电子装置5形成定位稳固的效果,而不致发生晃动的情况。

其中,该固定结构不以前述实施例为限,其亦得将至少一扣槽设于该插接孔12内,而扣环则设于该固定销22的周面。

尤其是,该夹固片21相对于该固定销22的对向端轴向延伸一把手23,以方便该固定销22对该插接孔12进行插拔。

为使该定位件1和该夹固件2能够一体射出成型,因此另将一连接条带3的两端分别连接该柱体11及该夹固片21,且为方便该连接条带3的折弯,是以,该连接条带3约略中段位置设有一较薄的折弯段31,以利于该连接条带3朝向该定位件1进行折弯,同时可降低该连接条带3所产生的反作用力。

请参阅图2至图8,如欲将一电子装置5,例如例如M.2固态硬盘接装于该第一板材4,例如印刷电路板上时,首先将该定位件1的该柱体11对准该板材4默认的一8字形的板孔41的一圆形穿孔411插入(显示于图2及图3),然后横向推移该柱体11,使该对定位凸缘13沿着该板孔41外侧区域移动,而该插榫15进入一十字形固定孔412的一对榫槽412a,且该对定位弹片141则弹性扣接于该十字形固定孔412的一对卡槽412b内,使该对定位凸缘13和该对定位弹片141之间共同弹性包夹于该第一板材4的该板孔41内(显示于图4及图8),使该定位件1的该支承凹部16朝向该板材4的一连接器42。接着,将该电子装置5一端的接触部(因投影角度关系未予以标号)插接于该连接器42内,并将另一端的该定位凹槽51跨置于该定位件1的该支承凹部16上(显示于图5)。

随后,使用者握住该夹固件2的该把手23,并于该折弯段31向内折弯该连接条带3,然后将该夹固片21的该固定销22插入该柱体11的该插接孔12内,使该固定销22的该至少一扣槽221扣接于该插接孔12内该扣环121内(显示于图6及图7)。

最后,利用该夹固片21将该支承凹部16顶面封闭,以共同包夹该电子装置5的该定位凹槽51(显示于图4及图8),使该电子装置5形成定位稳固的效果,而不致发生晃动的情况。

如图9至图12所示,其是揭示该固定器的第二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标号(符号)用以表示相同的构件,由于该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分享许多共享的构件,因而仅将两者的差异处详予说明于后。

该柱体11内埋设一导电环6,该导电环6顶面具有在该支承凹部16底面与该电子装置5形成接触的一第一接触面61,而底面则具有于该柱体11底面与该第一板材4的一电路,例如接地电路形成接触的一第二接触面62(显示于图12)。此外,该导电环6周面径向另设有一供该柱体11包覆的填充槽63(显示于图11),使得该导电环6能牢固地埋设于该柱体11内,而不致脱出或分离。

因此,经由该固定器第二实施例的实施,该夹固片21与该支承凹部16共同包夹该电子装置5的该定位凹槽51,使该电子装置5与该导电环6的该第一接触面61形成接触,而该导电环6位于该柱体11底面的该第二接触面62则与该第一板材4默认的一电路,例如接地电路形成接触,使得该电子装置5与该第一板材4经由该导电环6形成接地效果,以致该电子装置5动作时所产生电波噪声经由该导电环6传导至该第一板材4的该接地电路,从而获致消除电磁干扰的效果。此外,该电子装置5能够牢固地装设于该第一板材4上,除不致发生晃动的情况,并能确保该电子装置的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13至图18,其显示该固定器第二实施例做为一第一板材4及一第二板材7之间隔柱的组装流程图,其中该第一板材4和该第二板材7实施时均为印刷电路板。组装时,首先将该定位件1的该柱体11对准该板材4预设的一钥匙形的板孔41的一圆形穿孔411插入(显示于图13及图14),然后横向推移该柱体11,使该对定位凸缘13沿着该板孔41外侧区域移动,而该插榫15则进入与该穿孔411相连通的一字形固定孔412(显示于图15),使该对定位凸缘13和该对定位弹片141共同弹性包夹于该板孔41的该固定孔412内(显示于图18),且令该导电环6的该第二接触面62与该板孔41周围的一第一接触垫413形成电性接触。

另将该第二板材7顶面对应该支承凹部16及该对定位凸缘13造形所开设的的一十字形跨置孔71置放于该柱体11的该支承凹部16及该对定位凸缘13的上(显示于图16),使该导电环6的该第一接触面61与该跨置孔71周围的一第二接触垫72形成电性接触,且该跨置孔71对应该连接条带3位置设有与该跨置孔71相连通的一镂空槽73。

随后,使用者握住该夹固件2的该把手23,并于该折弯段31向内折弯该连接条带3,使该连接条带3于该镂空槽73内形成折弯,然后将该夹固片21的该固定销22插入该柱体11的该插接孔12内,使该固定销22的该至少一扣槽221扣接于该插接孔12内该扣环121内(显示于图17及图18)。

最后,利用该夹固片21与该支承凹部16包夹该第二板材7(显示于图17至图19),使该第二板材7与该第一板材4通过该固定器形成定位稳固的间隔效果效果,而不致发生晃动的情况。而该导电环6位于该柱体11底面的该第二接触面62与该第一板材4的该第一接触垫413形成电性连接,而该导电环6的该第一接触面61与该第二板材7的该第二接触垫72形成电性接触,使该第二板材7动作时所产生电波噪声经由该导电环6传导至该第一板材4的一接地电路,从而获致消除电磁干扰的效果。

如图20所示,其是揭示该固定器的第三实施例,该第三实施例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标号(符号)用以表示相同的构件,由于该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分享许多共享的构件,因而仅将两者的差异处详予说明于后。

该柱体11的造形与该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造形完全不同,亦即该柱体11具有较长的高度,而该定位凸缘13的单一并环设于该柱体11,以及该固定销22与该插接孔12的邻接周面相对设置该固定结构是采用阳螺纹段222和阴螺纹段122的螺接方式结合,而该电子装置5或该第二板材7则置放于该柱体11顶面,并开设一供该固定销22穿过的一通孔(已知未予图示),以便将该电子装置5或该第二板材7以螺接方式夹设于该夹固片21与该柱体11之间。

所以,经由本案的实施,其所增益的功效在于,通过该定位凸缘与该插槽之间的弧形各该定位弹片的设置,能够弹性因应不同厚度的该板材的功效外,且各该定位弹片并未超出于该柱体的外周面,因此不会对该板材的电子零件形成抵接的干扰现象外,更不会造成该定位件无法装设的严重问题。

再者,该固定器埋射具有传导功能的该导电环,使得该电子装置或该第二板材动作时所产生电波噪声经由该导电环传导至该第一板材的该接地电路,从而获致消除电磁干扰的效果,堪称同类物品前所未见的一大佳构。

本案所揭示的,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凡是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案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术的人所易于推知的,俱不脱本案的权利要求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