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盒及其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9899发布日期:2018-11-27 22:53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开关盒及其壳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开关盒包括壳体、容纳于壳体内部的电源模块、开关等,通常还包括盒盖,一方面和电源连接,另一方面使用导线连接电器设备,通过手动对开关进行开启或者关闭,从而对设备进行供电或者不供电,开关盒通常会根据需要安装在合适的地方,例如贴合于墙上和一些支架上等,方便操作人员操作,可是现有技术中,一个开关盒通常只设计一种安装方式,因此,安装位置灵活性不够。还有,电源模块通常还固定在开关盒壳体的底部,连接的导线通常只有一种类型,连接的电气设备类型也有限,只有和导线相匹配的电气设备才能使用该电器设备,电源模块固定在底部,内部绕线也会受到限制。此外,开关盒一般还包含盒盖,保护电源模块,能够防尘、防水和避免其损坏,然而通常开关盒的客体内部四角处设置固定模块,用于和盒盖进行定位固定,占用开关盒空间面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灵活安装方式,可用于多种电器类型并且结构简单的开关盒。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式实现。

一种开关盒壳体,由壳体第一侧面、壳体第二侧面、壳体第三侧面、壳体第四侧面以及壳体底面组成,其中所述壳体第一侧面和所述壳体第三侧面相对设置,所述壳体第二侧面和所述壳体第四侧面相对设置,所述壳体第一侧面、所述壳体第二侧面、所述壳体第三侧面和所述壳体第四侧面围成矩形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第一侧面左右各设置一个第二固定通孔,所述壳体第四侧设置至少一个导线穿孔以及一个电源插口,所述壳体底面在靠近所述壳体第二侧面和所述壳体第四侧面的位置分别设有一个可与外部物体固定连接的可凿开的第二固定槽;所述开关盒壳体还包括一L型固定块,所述L型固定块包括主体部和弯曲部,所述主体部设置有与第二固定通孔可重合对应的两个第四固定通孔,弯曲部上设置有用于和外部物体进行固定连接的第三固定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第一侧面靠近上部位置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一个定位卡块,并且还设置有一个第一固定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底面还设置有两条平行的导轨,两条导轨之间设置有多个构成一排的可凿开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的两个第二固定槽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槽的两端。

一种包含上述开关盒壳体的开关盒,所述开关盒还包含有可导通至少一种类型的导线的电源模块,该电源模块设置在所述开关盒壳体内部,并固定于所述壳体底面,其特征在于:电源模块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导轨配合并相对导轨滑动的两条滑槽。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上表面设置有一个控制导线通断的开关旋钮。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盒还包含一盒盖,所述开关盒盖由盒盖顶面、盒盖第一侧面、盒盖第二侧面、盒盖第三侧面以及盒盖第四侧面组成,所述盒盖第一侧面、所述盒盖第二侧面、所述盒盖第三侧面以及所述盒盖第四侧面分别对应于所述开关盒壳体的所述壳体第一侧面、所述壳体第二侧面、所述壳体第三侧面、所述壳体第四侧面相对应;所述盒盖第一侧面与所述盒盖第三侧面分别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固定通孔重合的第五固定通孔;所述所述盒盖第一侧可与面上还设置有两个可与所述定位卡块重合并卡住所述定位卡块的定位通孔;所述盒盖顶面开有与开关旋钮大小相同的并能将开关旋钮裸露在外部的圆形通孔。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开关盒具有两种安装方式,可以安装在更多类型的物体上,提高安装的灵活性。电源模块可插接多种类型的导线,扩大使用范围,电源模块可以在开关盒内部滑动,可以合理安排内部绕线。开关盒壳体和盒盖之间的固定方式简单,无需设置多余的固定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盒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盒壳体底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盒的L型安装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盒的盒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开关盒壳体;2-壳体第一侧面;3-壳体第二侧面;4-壳体第三侧面;5-壳体第四侧面;6-壳体底面;21-定位卡块;22-第一固定通孔;23-第二固定通孔;9-导线穿孔;10-电源插口;61-导轨;62-第一固定槽;81、111-开关旋钮;7-L型安装板;71-第三固定通孔;63-第二固定槽;72-第四固定通孔;11-盒盖;112-定位通孔;113-第五固定通孔;11a-盒盖顶面;11b-盒盖第一侧面;11e-盒盖第二侧面;11d-盒盖第三侧面;11c-盒盖第四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使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使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使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也不是对本使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2,开关盒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电源模块8。壳体1包括壳体第一侧面2、壳体第二侧面3、壳体第三侧面4、壳体第四侧面5以及壳体底面6。壳体第一侧面2和壳体第三侧面4相对设置,壳体第二侧面3和壳体第四侧面5相对设置,壳体第一侧面2、壳体第二侧面3、壳体第三侧面4和壳体第四侧面5围成矩形形状。壳体第一侧面2和壳体第三侧面4可以为长度方向侧面,如图1所示,也可以为宽度方向侧面(图中未有显示),若壳体第一侧面2和壳体第三侧面4为长度方向侧面,壳体第二侧面3和壳体第四侧面5便为宽度方向侧面。若壳体第一侧面2和壳体第三侧面4为宽度方向侧面,壳体第二侧面3和壳体第四侧面5便为长度方向侧面。其中,在壳体第一侧面2和壳体第三侧面4上,远离壳体底面6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对应的第一固定通孔22,若需要设置盒盖,通过该通孔与盒盖固定,将在下面会具体表述。此外,在壳体第一侧面2上左右还分别设置有一个定位卡块21,用于将盒盖进行定位以方便壳体与盒盖固定,也将在下面会具体表述。在壳体第一侧面2靠近壳体底面6的位置左右两边还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固定通孔23,用于和L型安装板7固定。在壳体第四侧面5上,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导线穿孔9,使得连接在电源模块8上的导线通过该导线穿孔9延伸至壳体外部与电器设备连接进行供电,在壳体第四侧面5上还设置有电源插口10,连接电源线,传输电能给电源模块8。

壳体底面6设置有两条平行的导轨61和多个第一固定槽62,电源模块8底部具有平行的滑槽,正好和两条平行的导轨61相互吻合,使得电源模块8能够在导轨61上来回滑动,电源模块中有多种类型导线的接入点,电源模块8可以根据导线在壳体内部的环绕路径滑动到合适位置,选择中央位置还是两端位置,两条平行的导轨61之间还设置有一排可容易凿开的第一固定槽62,固定槽可以凿开形成通孔,螺钉或者螺丝通过该通孔旋进电源模块8底部的螺纹孔,以便将电源模块固定在开关盒壳体内部,电源模块的上部设置有开关旋钮81控制电的通断,还可以根据手动旋转到不同位置控制不同导线的导通。图2还展示在两条平行的导轨61内部两端,设置有可容易凿开的第二固定槽63,通过凿开第二固定槽63,通过螺钉或螺栓将壳体1固定在诸如墙面等平面上。

结合图1和图3,L型固定板7的主体部分设置有两个第四固定通孔72,与壳体第一侧面2的两个第二固定通孔23一一重合对应,通过螺栓或者螺母将L型固定板7与壳体1结合在一起,L型固定板7的弯曲部上还设置有一个第三固定通孔71,方便螺钉或者螺丝穿过第三固定通孔71将开关盒固定在顶部平面或者一些支架中。

结合图1和图4,通常,为了保护电源模块,防水,防尘,防损坏,开关盒会设置有盒盖,本使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盒盖,如图2所示,具有盒盖顶面11a、盒盖第一侧面11b、盒盖第二侧面11e、盒盖第三侧面11d、盒盖第四侧面11c;盒盖第一侧面11b、盒盖第二侧面11e、盒盖第三侧面11d、盒盖第四侧面11c分别和壳体第一侧面2、壳体第二侧面3、壳体第三侧面4、壳体第四侧面5一一对应,盒盖第一侧面11b和盒盖第三侧面11d上的相对位置设置有一个第五固定通孔113,用于和第一固定通孔22重合,以便进行螺栓或者螺母将两这固定。盒盖第一侧面11b的左右两端还设置有定位通孔112,定位卡块21穿过定位通孔112被卡合,方便第五固定通孔113和第一固定通孔22重合,进行结构固定。值得注意的是,若开关盒需要设置有盒盖时,通常盒盖顶面11a通常设置有圆形通孔,方便电源模块的开关旋钮露出开关盒外,方便在不需要拆卸盒盖的同时能够之外在外部控制电路的通断。

从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开关盒,具有自少两种安装方式,方便位置的灵活安装,电源模块可以在开关盒壳体内部滑动,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方便内部线路的调整,电源模块设置为可以供不同类型的导线插入,其具体设置方式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设置方式,通过其上的开关旋钮控制电路的通断,开关旋钮旋在不同位置还可以导通不同的导线,使得同一开关盒可以运用到需要不同类型导线的电子设备上,提升开关盒运用的多样性多用途。壳体和盒盖通过简单的卡扣定位和通孔螺钉方式固定,不需要复杂的设计,结构简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