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5466发布日期:2018-12-05 18:54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可用于实现不同电气元件之间的电连接,传统的接线端子通常一端接线,另一端采用螺钉方式连接,该种结构的接线端子使用时局限性较大,其安装和拆卸均要经过复杂的步骤;而且在使用时,螺钉松紧程度也会影响电接触的可靠性。为此,技术人员开发了快速插接的接线端子,其原理是,在端子内部设置有金属插接件,端子两端设置有可供导线插入的连接孔,导线和金属插接件配合夹紧即可实现线路导通。

如专利申请号为201110063457.3的中国发明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快插接线端子。该端子包括绝缘的前壳和后壳,前壳和后壳固定连接围蔽的空间内固定有导电的接线体,前壳开有引出端接线口,后壳开有内部接线端接线口,与引出端接线口相对的接线体上设有用于夹紧引出端接线的第一弹性夹持部,与内部接线端接线口相对的所述接线体上设有用于夹紧内部接线的第二弹性夹持部,前壳或后壳上设置有顶压解除第一弹性夹持部夹紧状态的绝缘的顶压件。该专利申请文件虽然提供了一种可快速拆卸安装、连接可靠性和牢固性都高的快插接线端子,但是存在结构复杂、加工制造工艺繁琐成本较高且其装配零件较多的问题,影响生产效率;当工程量很大的施工现场需要接线时,这种端子会提高装配和后期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卸方便的接线端子。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壳体、盖板和设置于壳体上的按钮,所述壳体和盖板相互扣合以形成容置导线的接线腔室,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供导线进入的接线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腔室内设置有载流体以及能卡住导线的导电弹片,所述导电弹片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且一体成型的弹性片,所述导电弹片通过弹性片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载流体。

为便于导电弹片和载流体的装配,优选地,所述弹性片截面呈V形,且该弹性片向一侧延伸有第一卡脚和第二卡脚,所述第一卡脚和第二卡脚能卡接在所述载流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载流体具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头端向一侧延伸形成有卡接所述盖板的翘边,所述竖板的头端向另一侧延伸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卡脚相抵靠的第一挡沿,所述竖板的尾端向第一挡沿同侧延伸有与所述第二卡脚相抵靠的第二挡沿。

为实现载流体对导电弹片的卡接作用,改进地,所述竖板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用以供导线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挡沿为多个且间隔设地设置在所述竖板上,所述第一挡沿与所述通孔相对应。

为便于按钮装配,作为改进,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插配槽,所述按钮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插配槽中,并在竖直状态下通过利用按钮下压导电弹片以打开对应的接线口。

具体地,所述按钮包括把手和由把手两侧向下延伸的按压部,对应所述第一卡脚上开设有适配所述按压部的凹槽。

为保证按钮能够更加顺畅的转动,优选地,所述凹槽的内表面为光滑平面。

优选地,所述把手的端面为光滑平面。

为方便导线的插入,改进地,所述盖板上还开设有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容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接线端子包括壳体、盖板和设置于壳体上的按钮,壳体和盖板能扣合形成容置导线的接线腔室,壳体上开设有供导线进入的接线口,接线腔室内设置有载流体以及能卡住导线的导电弹片,导电弹片可拆卸地连接载流体。通过采用将导电弹片与载流体拆卸式的设计结构,可以方便装配和拆卸导电产品和载流体。即便导电弹片或者载流体出现问题时,也不必将端子内部的金属件整体拆卸,而只需拆卸出现问题的部件即可,极大地简化了拆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线端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接线端子从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述接线端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省略盖板后的接线端子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导电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载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接线端子包括壳体1、盖板2和设置于壳体1上的按钮3,壳体1和盖板2相互扣合以形成容置导线100的接线腔室1a,壳体1上开设有供导线100进入的接线口11,接线腔室1a内设置有载流体4以及能卡住导线100的导电弹片5,导电弹片5可拆卸地连接载流体4。通过将导电弹片5与载流体4采用拆卸式的结构设计,可以方便对二者进行装配和拆卸;当二者之一出现问题时,不必将端子内部的金属导电件整体拆卸,而只需拆卸对应问题的部件即可,此举能够降低的维护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弹片5与载流体4实现可拆卸连接的配合关系为:导电弹片5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且一体成型的弹性片51;弹性片51截面呈V形,并且该弹性片51向一侧延伸有第一卡脚511和第二卡脚512,第一卡脚511和第二卡脚512能卡接在载流体4上。也就是说,导电弹片5通过弹性片可拆卸地连接载流体4。

在本实施例中,载流体4具有竖板41,竖板41的头端向一侧延伸形成有卡接盖板2的翘边42,竖板41的头端向另一侧延伸形成有与第一卡脚511相抵靠的第一挡沿43,竖板41的尾端向第一挡沿43同侧延伸有与第二卡脚512相抵靠的第二挡沿44。其中,竖板41上间隔开设有多个供导线100穿过的通孔45,第一挡沿43为多个且间隔设地设置在竖板41上,第一挡沿43与通孔45相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插配槽1b,按钮3可转动地安装在对应的插配槽1b中,并在竖直状态下通过利用按钮3下压导电弹片5以打开对应的接线口11。具体而言,按钮3包括把手31和由把手31两侧向下延伸的按压部32,对应的第一卡脚511上开设有适配按压部32的凹槽33。当按钮3在竖直状态下,按压部32便能下压凹槽33,以将导电弹片5下压至出接线口11。

为了使按钮3更加顺滑地转动,本实施例中凹槽33的内表面为光滑平面,把手31的端面31a为光滑平面。当然,在盖板2上还可以开设有与通孔45相对应的容腔。

使用时,拨动按钮3至竖直状态,对把手31施加外力,使把手31带动按压部32抵靠在凹槽33上;此时,导电弹片5被压紧,第一卡脚511和第二卡脚512相互靠拢,第一卡脚511因此产生向下的位移,让出接线口11,导线100就可以顺利的从接线口11插入到端子内部。由于按钮3的按压部32沿着把手31两侧向下延伸,所以不会阻挡导线100的插入路径,导线100插入后穿过通孔45后顶压在盖板2上的容腔内。导线100安装完毕后,反向拨动按钮3至水平状态;由于按压部32不再抵靠凹槽33,因此导电弹片5在其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第一卡脚511和第二卡脚512相互背离,使得第一卡脚511具有遮盖接线口11的趋势,此时导线100并未拔出,因此向上靠拢的第一卡脚511就会紧紧地顶压住导线100,至此,该接线端子与导线100之间的装配工序完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