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腐蚀抗渗透铝塑复合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7824发布日期:2019-02-19 19:06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耐腐蚀抗渗透铝塑复合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塑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腐蚀抗渗透铝塑复合膜。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全球锂电池需求量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而逐年递增。中国已是仅次于日本的锂电池生产大国,市场增长空间巨大。据赛迪顾问预计,我国电池新材料市场将以37%的复合增长率快速成长,2011年已经达到153亿元。但是由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软包装材料是由铝箔、多种塑料膜和粘合剂(包括粘接性树脂)组成的复合软包装材料,它对腐蚀性的酸、碱、盐或有机溶剂等液态化学物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它的基材选择、生产工艺的设计是本项的关键难点。

本项目产品通过研发铝塑膜专用的聚丙烯薄膜、开展对铝箔进行防腐蚀处理研究、研发耐氢氟酸腐蚀的粘合剂等技术,开发锂电池用电安全、耐腐蚀铝塑膜,使其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腐蚀抗渗透铝塑复合膜,能够提高铝塑膜的耐腐蚀和抗渗透性能,铝塑膜中间层铝箔膜经过防腐蚀处理,形成钝化保护膜防腐蚀,然后将处理后的耐腐蚀铝箔与聚丙烯薄膜进行复合处理,提高铝塑膜的抗穿刺性能和机械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耐腐蚀抗渗透铝塑复合膜,包括铝箔膜,所述铝箔膜由内而外依次复合入电解钝化保护膜、内层复合粘合膜和聚丙烯薄膜,所述铝箔膜外层通过氢氟酸处理钝化形成所述电解钝化保护膜,所述内层复合粘合膜内层粘至所述电解钝化保护膜外层上,所述内层复合粘合膜外层复合粘接入所述聚丙烯薄膜,所述内层复合粘合膜包括粘接性树脂层、磷化保护层和胶黏剂层,所述磷化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粘接性树脂层内侧,所述磷化保护层内侧和所述粘接性树脂层外侧均设有所述胶黏剂层,所述粘接性树脂层和所述磷化保护层之间粘有所述胶黏剂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解钝化保护膜的厚度为20-30μm,所述内层复合粘合膜的整体厚度为20-40μm,所述聚丙烯薄膜的厚度为30-50μm。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内层复合粘合膜的厚度大于所述电解钝化保护膜的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胶黏剂层的厚度均小于所述粘接性树脂层和所述磷化保护层的厚度,所述粘接性树脂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磷化保护层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铝塑膜的耐腐蚀和抗渗透性能,铝塑膜中间层铝箔膜经过防腐蚀处理,形成钝化保护膜防腐蚀,然后将处理后的耐腐蚀铝箔与聚丙烯薄膜进行复合处理,提高铝塑膜的抗穿刺性能和机械性能,并且电解钝化保护膜和聚丙烯薄膜之间设置抗腐蚀高粘度的内层复合粘合膜,内层复合粘合膜由粘接性树脂层、磷化保护层和胶黏剂层复合组成,磷化保护层能提升内层复合粘合膜的耐腐蚀性能和抗渗透性能,铝塑膜的内层复合粘合膜做到耐氢氟酸腐蚀,经过85℃的电解液浸泡后,仍然能保持很高的剥离强度,进而进一步提升铝塑膜整体的耐腐蚀抗渗透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耐腐蚀抗渗透铝塑复合膜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示内层复合粘合膜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1、铝箔膜; 2、电解钝化保护膜; 3、内层复合粘合膜; 4、聚丙烯薄膜; 5、粘接性树脂层; 6、磷化保护层; 7、胶黏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耐腐蚀抗渗透铝塑复合膜,包括铝箔膜1,所述铝箔膜1由内而外依次复合入电解钝化保护膜2、内层复合粘合膜3和聚丙烯薄膜4,所述铝箔膜1外层通过氢氟酸处理钝化形成所述电解钝化保护膜2,所述内层复合粘合膜3内层粘至所述电解钝化保护膜2外层上,所述内层复合粘合膜3外层复合粘接入所述聚丙烯薄膜4,所述内层复合粘合膜3包括粘接性树脂层5、磷化保护层6和胶黏剂层7,所述磷化保护层6设置在所述粘接性树脂层5内侧,所述磷化保护层6内侧和所述粘接性树脂层5外侧均设有所述胶黏剂层7,所述粘接性树脂层5和所述磷化保护层6之间粘有所述胶黏剂层7。

另外,所述电解钝化保护膜2的厚度为20-30μm,所述内层复合粘合膜3的整体厚度为20-40μm,所述聚丙烯薄膜4的厚度为30-50μm。

另外,所述内层复合粘合膜3的厚度大于所述电解钝化保护膜2的厚度。

另外,所述胶黏剂层7的厚度均小于所述粘接性树脂层5和所述磷化保护层6的厚度,所述粘接性树脂层5的厚度小于所述磷化保护层6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铝箔膜1由内而外依次复合入电解钝化保护膜2、内层复合粘合膜3和聚丙烯薄膜4,铝箔膜1外层通过氢氟酸处理钝化形成电解钝化保护膜2,内层复合粘合膜3内层粘至电解钝化保护膜2外层上,内层复合粘合膜3包括粘接性树脂层5、磷化保护层6和胶黏剂层7,磷化保护层6设置在粘接性树脂层5内侧,磷化保护层6内侧和粘接性树脂层5外侧均设有胶黏剂层7,粘接性树脂层5和磷化保护层6之间粘有胶黏剂层7,胶黏剂层7的厚度均小于粘接性树脂层5和磷化保护层6的厚度,粘接性树脂层5的厚度小于磷化保护层6的厚度。

内层复合粘合膜3外层复合粘接入聚丙烯薄膜4,电解钝化保护膜2的厚度为20-30μm,内层复合粘合膜3的整体厚度为20-40μm,聚丙烯薄膜4的厚度为30-50μm,内层复合粘合膜3的厚度大于电解钝化保护膜2的厚度,本实用新型的铝塑膜具备良好的耐腐蚀和抗渗透性能,铝塑膜中间层铝箔膜1经过防腐蚀处理,形成钝化保护膜防腐蚀,然后将处理后的耐腐蚀铝箔与聚丙烯薄膜4进行复合处理,提高铝塑膜的抗穿刺性能和机械性能,并且电解钝化保护膜2和聚丙烯薄膜4之间设置抗腐蚀高粘度的内层复合粘合膜3,内层复合粘合膜3由粘接性树脂层5、磷化保护层6和胶黏剂层7复合组成,磷化保护层6能提升内层复合粘合膜3的耐腐蚀性能和抗渗透性能,铝塑膜的内层复合粘合膜3做到耐氢氟酸腐蚀,经过85℃的电解液浸泡后,仍然能保持很高的剥离强度,进而进一步提升铝塑膜整体的耐腐蚀抗渗透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