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排式耳机线材浸锡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0466发布日期:2019-02-10 22:43阅读:6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并排式耳机线材浸锡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并排式耳机线材浸锡治具。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提高耳机芯线连接结构的稳定性,通常会对耳机芯线进行浸锡处理后再将其进行连接。而现有技术中对耳机芯线进行浸锡处理,通常采用手工作业的方式,即以手拿住多股芯线凭经验将芯线放入锡炉浸锡,对于6芯以上的芯线还需两次作业,导致前后两次浸锡后的芯线之间的落差较大达到1.5mm以上,浸锡长度不一致,芯线保留尺寸误差较大,精度差,不良率高,品质低,且工作效率低,人工生产成本较高。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并排式耳机线材浸锡治具,其解决了手工作业精度差、不良品率高、品质低、工作效率低、人工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并排式耳机线材浸锡治具,包括基座,该基座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线材的线材放置部、用于固定线材的压线部、用于固定芯线的芯线固定部;该压线部可左右翻转式设置于线材放置部一侧,该芯线固定部设置于线材放置部前侧,该芯线固定部具有若干个同一水平面排列的芯线孔;

所述芯线固定部具有芯线定位座、芯线固定块;芯线定位座向前凸设于基座前侧,芯线固定块可前后翻转式安装于基座上;

芯线定位座包括有若干个同一水平面排列的芯线固定槽,芯线固定块包括有若干个同一水平面排列芯线固定齿,芯线固定齿与相应的芯线固定槽相适配以形成前述芯线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上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用于安装线材固定块的安装槽;安装槽的前后两侧分别贯通至基座的前后两侧,所述芯线定位座自安装槽的前侧向前凸设于基座上;

所述芯线定位座包括横向板部、竖向板部以及斜向板部,斜向板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横向板部、竖向板部;横向板部凸设于基座的前侧,斜向板部自横向板部的前侧斜向上延伸,竖向板部自斜向板部上侧向上凸设;所述若干芯线固定槽形成于竖向板部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线材放置部具有线材固定块,线材固定块可拆装式安装于前述基座的安装槽上,线材固定块沿前后方向凹设有一用于放置线材的定位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线材固定块的前侧向前凸设有一限位部,限位部的前侧受限于前述竖向板部的后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线部具有压线盖,压线盖可左右翻转式盖设于前述线材固定块的定位槽上方;

压线盖包括有第一主体部以及连接于第一主体部的第一旋转部、压紧部,第一旋转部位于第一主体部一侧,压紧部位于第一主体部前侧;第一旋转部通过第一旋转轴连接于基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芯线固定块包括有第二主体部以及连接于第二主体部的第二旋转部,第二旋转部通过第二旋转轴连接于基座;前述若干芯线固定齿形成于第二主体部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旋转部有两个,两个第二旋转部对称式设置于第二主体部两侧,两个第二旋转部之间留有第一让位空间;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第二让位空间,第二让位空间的一侧于主体部上设置有定位板部;

所述压紧部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板部定位的让位槽;

当压线盖盖于线材固定块上,芯线固定块盖于基座上,压线盖的主体部、第一旋转部均位于第一让位空间内,压线盖的压紧部位于第二让位空间内,定位板部位于让位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线材固定块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孔,相应地,所述基座上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通过螺栓锁固在一起。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若干用于吸附芯线固定块的磁铁,所述芯线固定块为可与磁铁相吸附固定的金属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于基座上设置线材放置部、压线部、芯线固定部,并于芯线固定部上设置若干芯线孔的结构设计,使其具备更高的加工精度,提高了良品率且品质稳定,降低了人工作业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且结构简单巧妙合理,易于制作,适用于推广使用。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覆盖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打开状态)。

附图标识说明:

10、基座 11、安装槽

20、芯线定位座 21、芯线固定槽

22、横向板部 23、竖向板部

24、斜向板部 30、芯线固定块

31、芯线固定齿 32、第二主体部

33、第二旋转部 34、第一让位空间

35、第二让位空间 36、定位板部

40、线材固定块 41、定位槽

42、限位部 50、压线盖

51、第一主体部 52、第一旋转部

53、压紧部 54、让位槽

101、第一连接孔 102、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所述耳机线材浸锡治具包括基座10,该基座10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线材的线材放置部、用于固定线材的压线部、用于固定芯线的芯线固定部;该压线部可左右翻转式设置于线材放置部一侧,该芯线固定部设置于线材放置部前侧,该芯线固定部具有若干个同一水平面排列的芯线孔。

其中,所述芯线固定部具有芯线定位座20、芯线固定块30;芯线定位座20向前凸设于基座10前侧,芯线固定块30可前后翻转式安装于基座10上;芯线定位座20包括有若干个同一水平面排列的芯线固定槽21,芯线固定块30包括有若干个同一水平面排列芯线固定齿31,芯线固定齿31与相应的芯线固定槽21相适配以形成前述芯线孔;所述基座10上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用于安装线材固定块40的安装槽11;安装槽11的前后两侧分别贯通至基座10的前后两侧,所述芯线定位座20自安装槽11的前侧向前凸设于基座10上;所述芯线定位座20包括横向板部22、竖向板部23以及斜向板部24,斜向板部2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横向板部22、竖向板部23;横向板部22凸设于基座10的前侧,斜向板部24自横向板部22的前侧斜向上延伸,竖向板部23自斜向板部24上侧向上凸设;所述若干芯线固定槽21形成于竖向板部23上。

所述线材放置部具有线材固定块40,线材固定块40可拆装式安装于前述基座10的安装槽11上,线材固定块40沿前后方向凹设有一用于放置线材的定位槽41;所述线材固定块40的前侧向前凸设有一限位部42,限位部42的前侧受限于前述竖向板部23的后侧。

所述压线部具有压线盖50,压线盖50可左右翻转式盖设于前述线材固定块40的定位槽41上方;压线盖50包括有第一主体部51以及连接于第一主体部51的第一旋转部52、压紧部53,第一旋转部52位于第一主体部51一侧,压紧部53位于第一主体部51前侧;第一旋转部52通过第一旋转轴连接于基座10。

以及,所述芯线固定块30包括有第二主体部32以及连接于第二主体部32的第二旋转部33,第二旋转部33通过第二旋转轴连接于基座10;前述若干芯线固定齿31形成于第二主体部32上;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旋转部33有两个,两个第二旋转部33对称式设置于第二主体部32两侧,两个第二旋转部33之间留有第一让位空间34;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第二让位空间35,第二让位空间35的一侧于主体部上设置有定位板部36;所述压紧部53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板部36定位的让位槽54;当压线盖50盖于线材固定块40上,芯线固定块30盖于基座10上,压线盖50的主体部、第一旋转部52均位于第一让位空间34内,压线盖50的压紧部53位于第二让位空间35内,定位板部36位于让位槽54内。此次,通过定位板部36结合让位槽54的结构设计,可使压线盖50通过芯线固定块30稳固盖于线材固定块40上,避免压线盖50在浸锡过程由于脱落而影响芯线顺利进行浸锡。

另外,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线材固定块40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孔101,相应地,所述基座10上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孔102,第一连接孔101、第二连接孔102通过螺栓锁固在一起,以此,实现线材固定块40的可拆装式安装,便于拆装更换维护。

还有,优选地,所述基座10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吸附芯线固定块的磁铁,所述芯线固定块30为可与磁铁相吸附固定的金属件,例如铁质;以此,通过磁铁的设置,可使芯线固定块30稳固盖于基座10上,避免了浸锡时由于芯线固定块30脱落而影响芯线顺利浸锡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于基座上设置线材放置部、压线部、芯线固定部,并于芯线固定部上设置若干芯线孔的结构设计,使其具备更高的加工精度,提高了良品率且品质稳定,降低了人工作业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且结构简单巧妙合理,易于制作,适用于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