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绝缘导热件的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3892发布日期:2019-02-22 21:26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绝缘导热件的插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绝缘导热件的插座。



背景技术:

为了增进电连接器的安全性,许多电连接器会结合温度感测、过热保护和过载保护等设计。

如公开号为TW505334U的中国台湾专利“延长线插座之过载保护器结构”,其主要是令延长线插座中与过载保护器相连接的开关单元(或插座单元)的火线导电片适当延伸,过载保护器则具有一外露于其壳件的电源输入片,所述电源输入片的内端固接有一过热可翘曲的感温片,感温片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具有一触点,过载保护器另设有一槽道,前述的火线导电片适可伸入该槽道中定位并与感温片的触点常态触接者。在该专利中,其过载保护器的感温片是连接于火线导电片,过载保护器在火线导电片的工作温度过高时,虽可自动形成断路,但若过热处为中性线导电片时则无法及时反应。

另如公开号为TWI547034B的中国台湾专利“电连接器及其温度侦测机构”,主要是将一热导体同时与第一接脚及第二接脚相连接,可使热能快速且有效地传递至热导体内之温度传感器。虽然该专利中的热导体可接收第一接脚及第二接脚的热能,但热导体是配置在插头的电连接器,应用于其他电连接器时,仍须考虑其他因素,才会有较佳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具绝缘导热件的插座,使插座的中性线端子和火线端子在工作温度过高时均可及时形成断路,提高了安全性,并且可兼顾实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绝缘导热件的插座,包括:一中性线端子;一火线端子,该中性线端子及该火线端子用以在一初始状态及一工作状态之间作动;一绝缘导热件,位于该中性线端子及该火线端子之间,该中性线端子及该火线端子于该初始状态下皆与该绝缘导热件之间有一间隙,该中性线端子及该火线端子在该工作状态下减少或消除该间隙而接触该绝缘导热件,使该中性线端子及该火线端子于该工作状态下产生的热能传导至该绝缘导热件;和一安全开关,连接该中性线端子或该火线端子,该安全开关接收该热能而升温至一危险温度时,该安全开关将由一通电状态转为一断电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中性线端子及该火线端子皆包含二个导电弹片,该绝缘导热件与相邻的前述导电弹片之间有前述间隙。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安装座,该中性线端子、该火线端子及该绝缘导热件皆安装在该安装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与该绝缘导热件彼此嵌合。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上有复数个嵌柱,该绝缘导热件上有复数个嵌槽,前述嵌槽与前述嵌柱彼此嵌合。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导热件的材质为陶瓷。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导热件的材质为氧化铝、氧化锆、氮化铝、氮化硅、硅铝氮氧化物、碳化硅、氧化铍的任一或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导热件的热传导率介于3W/m·K至340W/m·K之间。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并具有有益效果:

1.所述安全开关通常用来连接在火线,控制火线电流的流通或中断,本实用新型中在中性线端子及火线端子之间设置有绝缘导热件,当火线端子的工作温度异常升高时,异常的热能可以直接传递到安全开关,使安全开关接受该异常热能而被破坏,形成断电;即使是中性线端子于工作状态下产生之异常的热能,亦可经由绝缘导热件传递至火线端子,再传递至该安全开关,使安全开关接受该异常热能而被破坏,形成断电,以增进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2.所述中性线端子和火线端子在初始状态下均与绝缘导热件之间有一间隙,使中性线端子和火线端子具有可供活动的空间,而不致妨碍插头的接脚插入中性线端子和火线端子,以增进产品的实用性。

3.所述绝缘导热件可嵌合于安装座上,以避免脱离预定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所示为该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所示为该实施例的搭配壳件、电源线和过载开关的平面示意图。

图4所示为该实施例的中性线端子和火线端子位于初始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5所示为该实施例的中性线端子和火线端子位于工作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绝缘导热件的插座,包括一安装座(1)、复数中性线端子(2)、复数火线端子(3)、复数绝缘导热件(4)和复数安全开关(5)。该中性线端子(2)、该火线端子(3)及该绝缘导热件(4)及前述安全开关(5)皆安装在该安装座(1)。该绝缘导热件(4)位于该中性线端子(2)及该火线端子(3)之间。

如图1和2所示,该实施例中,该安装座(1)包含一第一座体(11)、一第二座体(12)及一第三座体(13),前述中性线端子(2)及前述火线端子(3)皆安装在该第一座体(11)及该第二座体(12)之间,再将该第一座体(11)或该第二座体(12)利用嵌接或锁接等固定方式固定地安装于该第三座体(13)上。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三座体(13)上有复数个嵌柱(131),以供前述绝缘导热件(4)之复数个嵌槽(40)彼此嵌合,且可避免前述绝缘导热件(4)偏转,但实施上仍可利用不同嵌合构造或黏接、锁接等固定方式彼此固定,实施上并不局限。

继续参考图2并搭配图1,前述复数中性线端子(2)之间是以一中性线导电件(20)串接,而每一中性线端子(2)皆包括二个导电弹片(21),使每一中性线端子(2)可弹性作动。前述复数火线端子(3)各自与相邻的前述中性线端子(2)成对的设置。每一火线端子(3)皆包括二个导电弹片(31)及一第一导电部(32),前述导电弹片(31)使每一火线端子(3)可弹性作动,每一火线端子(3)的第一导电部(32)皆与一火线导电件(30)的一第二导电部(301)相对应。于本实施例中,前述复数火线端子(3)及该火线导电件(30)皆是固定地安装于该第一座体(11)上。如图3所示,前述火线端子(3)的第一导电部(32)及前述火线导电件(30)的第二导电部(301)之间安装前述安全开关(5),以藉由前述安全开关(5)可切换地电性连接该第一导电部(32)及该第二导电部(301),以控制前述火线端子(3)及前述火线导电件(30)的导通与否。实施上前述火线端子(3)及该火线导电件(30)与前述中性线端子(2)及该中性线导电件(20)亦可置换,视何者连接于火线及中性线而定。前述安全开关(5)例如可采用常见的双金属开关、或熔丝开关皆可。

继续参考图3,详细而言,所述插座还包括一壳件(6)、一电源线(7)和一过载开关(8)。该壳件(6)用以容置前述安装座(1)、前述中性线端子(2)、前述火线端子(3)、前述绝缘导热件(4)及前述安全开关(5),且该壳件(6)上有对应前述中性线端子(2)及前述火线端子(3)的复数个插孔(61)。该电源线(7)包含一中性线(71)及一火线(72)。该过载开关(8)包含一火线输入端(81)、一火线输出端(82)及一中性线接点(83),该火线(72)电性连接该火线输入端(81),该火线输出端(82)电性连接该火线导电件(30),藉此,在该过载开关(8)过载/过热时,可使该火线输入端(81)及该火线输出端(82)形成断电。该中性线接点(83)则分别电性连接该中性线(71)及该中性线导电件(20)。惟以下为求简明,在说明上省略壳件(6)、该电源线(7)及该过载开关(8)。

如图4所示,该绝缘导热件(4)位于该中性线端子(2)及该火线端子(3)之间,且该绝缘导热件(4)包含一第一接触面(41)及一第二接触面(42),前述第一接触面(41)及前述第二接触面(42)形状分别对应该中性线端子(2)的导电弹片(21)及该火线端子(3)的导电弹片(31),且前述第一接触面(41)及前述第二接触面(42)均与相邻的前述导电弹片(21)之间有一间隙(S),该绝缘导热件(4)为绝缘且导热性较佳的材质,例如陶瓷、氧化铝(热传导率33W/m·K)、氧化锆(热传导率3W/m·K)、氮化铝(热传导率80~150W/m·K)、氮化硅(热传导率13W/m·K)、硅铝氮氧化物(热传导率27W/m·K)、碳化硅(热传导率130~340W/m·K)、氧化铍(热传导率28.3W/m·K)之任一或组合。但不以特定材料为限,亦可选择热传导率介于3W/m·K至340W/m·K之间其他材质的绝缘导热件(4)。

如图4和图5所示,详细而言,在前述中性线端子(2)及前述火线端子(3)在未插入插头(A)的接脚(A1)时,前述中性线端子(2)的导电弹片(21)及前述火线端子(3)导电弹片(31)将相对收合位于预设的一初始状态,于该初始状态下,该中性线端子(2)及该火线端子(3)于该初始状态下皆与该绝缘导热件(4)之间有前述间隙(S);在插头(A)的接脚(A1)插入前述中性线端子(2)及前述火线端子(3)时,前述中性线端子(2)的导电弹片(21)及前述火线端子(3)的导电弹片(21)将受前述接脚(A1)撑张而相对张开而位于一工作状态,可减少或消除该间隙(S)而较大面积地接触该绝缘导热件(4),使该中性线端子(2)于该工作状态下产生的热能传导至该绝缘导热件(4),接着传导至该火线端子(3)及该安全开关(5)。当该安全开关(5)接收该热能而升温至一危险温度时,该安全开关(5)将由一通电状态转为一断电状态。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所述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