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躺式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3834发布日期:2019-02-22 21:25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平躺式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平躺式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中,如PCI-Express(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是一种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与PCI-E 2.0相比,PCI-E 3.0的目标是带宽继续翻倍达到10GB/s,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提高速度,PCI-E 3.0的信号频率从2.0的5GT/s提高到8GT/s,编码方案也从原来的8b/10b变为更高效的128b/130b,其他规格基本不变,每周期依然传输2位数据,支持多通道并行传输。除了带宽翻倍带来的数据吞吐量大幅提高之外,PCI-E 3.0的信号速度更快,相应地数据传输的延迟也会更低。此外,针对软件模型、功耗管理等方面也有具体优化。简而言之,PCI-E 3.0就跟高速路一样,车辆跑得更快,发车间隔更低,座位更舒适。然而,现有的PCI-E 3.0电连接器在组装制作及使用上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满足电子设备升级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躺式电连接器,优化结构,方便组装,使用结构稳定、可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平躺式电连接器,其包括有:

绝缘主体,该绝缘主体为长条状,绝缘主体的前端设有插槽,绝缘主体的后端设有上下分层的植入口,植入口与插槽连通;绝缘主体的后端下侧设有端子支顶台,端子支顶台沿绝缘主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相邻端子支顶台之间的绝缘主体胶位设有朝前内凹的凹陷槽;

第一组端子,该第一组端子从绝缘主体的下层植入口组装到绝缘主体上,第一组端子的焊接引脚朝下弯折并分折成前后两排焊接引脚,该第一组端子的两排焊接引脚分别定位在绝缘主体后端的端子支顶台和凹陷槽上;

后塞,该后塞组装在绝缘主体的后端并稳固第一组端子,后塞朝向绝缘主体的一侧设有顶压支脚和顶压槽,该顶压支脚插入绝缘主体后端的凹陷槽中顶压第一组端子的对应焊接引脚,顶压槽配合绝缘主体后端的端子支顶台顶压第一组端子的对应焊接引脚;所述后塞的上侧设有朝后倾斜的斜导面,后塞的后侧端设有端子支顶齿和端子导向槽;

第二组端子,该第二组端子从绝缘主体的上层植入口组装到绝缘主体上,第二组端子的接触部与第一组端子的接触部在绝缘主体的插槽中形成上下间隔相对望之形态;第二组端子的焊接引脚顺沿后塞的斜导面斜置弯折并定位在端子支顶齿和端子导向槽上成前后两排焊接引脚;

后盖,该后盖组装在绝缘主体的后端并稳固第二组端子,后盖具有内斜面配合后塞的斜导面夹压第二组端子;后盖还设有朝前凸伸且间隔的支顶脚,支顶脚插入后塞的端子导向槽中顶压第二组端子的对应焊接引脚,而后塞的端子支顶齿恰好容嵌在后盖间隔的支顶脚之间并稳固第二组端子的对应焊接引脚。

上述方案中,所述绝缘主体的后端左右侧设有朝后延伸的支撑墙,后塞及后盖均嵌设在左右支撑墙之间,且后塞及后盖通过卡扣连接支撑墙。

上述方案中,所述后塞的部分或全部顶压支脚设有防退卡点,防退卡点与绝缘主体后端相应的凹陷槽内壁卡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绝缘主体的后端设有定位块,该定位块配合后塞上的定位槽嵌合定位,后塞的左右侧端设有导入筋,导入筋配合支撑墙内侧的导入槽嵌合连接,且导入槽中设有第一卡台和第二卡台,第一卡台设置在导入槽内底面,第一卡台配合后盖的第一倒钩卡接;所述第二卡台设置在导入槽的上下内侧面,第二卡台卡接后塞的导入筋的后端,所述后盖上还设有第二倒钩,第二倒钩与第一倒钩上下间隔分布,第二倒钩卡接支撑墙内侧的相应卡槽中。

上述方案中,所述后盖与绝缘主体之间附加超声波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紧凑,制作及组装方便,满足产品的GEN3规格高频需求,端子固定稳固,减少端子回弹,提高产品端子焊接引脚的平整度,保证产品尺寸稳定性,上板组装方便、稳固,具有良好保持力,不易松脱,可承受反复插拔,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附图3为图1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4为图1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图1实施例的第一组端子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图1实施例的第二组端子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图1实施例的后塞与绝缘主体组装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图1实施例的仰视图;

附图9为图8的A处放大视图;

附图10为图1实施例的后盖组装连接后示意图;

附图11为图10实施例的沿A-A线剖视图;

附图12为图10实施例的沿B-B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参阅图1~12所示,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平躺式电连接器,其包括有绝缘主体1、第一组端子2、第二组端子4、后塞3及后盖5。该绝缘主体1为长条状,绝缘主体1的前端设有插槽11,绝缘主体1的后端设有上下分层的植入口12,植入口12与插槽11连通。绝缘主体1的后端下侧设有端子支顶台13,端子支顶台13沿绝缘主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相邻端子支顶台13之间的绝缘主体胶位设有朝前内凹的凹陷槽14。该第一组端子2从绝缘主体1的下层植入口12组装到绝缘主体1上,第一组端子2的焊接引脚朝下弯折并分折成前后两排焊接引脚,该第一组端子2的两排焊接引脚分别定位在绝缘主体1后端的端子支顶台13和凹陷槽14上。该后塞3组装在绝缘主体1的后端并稳固第一组端子2,后塞3朝向绝缘主体1的一侧设有顶压支脚31和顶压槽32,该顶压支脚31插入绝缘主体1后端的凹陷槽14中顶压第一组端子2的对应焊接引脚,顶压槽32配合绝缘主体1后端的端子支顶台13顶压第一组端子2的对应焊接引脚。所述后塞3的上侧设有朝后倾斜的斜导面33,后塞3的后侧端设有端子支顶齿34和端子导向槽35。该第二组端子4从绝缘主体1的上层植入口12组装到绝缘主体1上,第二组端子4的接触部与第一组端子2的接触部在绝缘主体1的插槽11中形成上下间隔相对望之形态,满足子板插入连接,实现信号传送。第二组端子4的焊接引脚顺沿后塞3的斜导面33斜置弯折并定位在端子支顶齿34和端子导向槽35上成前后两排焊接引脚,该结构减少端子的使用长度,节省材料,满足产品的GEN3规格高频需求。该后盖5组装在绝缘主体1的后端并稳固第二组端子4,后盖5具有内斜面配合后塞3的斜导面33夹压第二组端子4,在实际组装时,第二组端子4的焊接引脚顺沿后塞3的斜导面33斜置弯折后,还可在后塞3的斜导面33与第二组端子4之间增加一层溶胶,增加固定端子作用,然后再盖上后盖5,获得极佳组装结构,保证产品尺寸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后盖5还设有朝前凸伸且间隔的支顶脚51,支顶脚51插入后塞3的端子导向槽35中顶压第二组端子4的对应焊接引脚,而后塞3的端子支顶齿34恰好容嵌在后盖5间隔的支顶脚51之间并稳固第二组端子4的对应焊接引脚。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紧凑,制作及组装方便,实现两组端四排焊脚的平躺式DIP型设计,满足产品的GEN3规格高频需求,端子固定稳固,减少端子回弹,提高产品端子焊接引脚的平整度,保证产品尺寸稳定性,上板组装方便、稳固,具有良好保持力,不易松脱,可承受反复插拔,使用寿命长。

图1~12所示,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绝缘主体1的后端左右侧设有朝后延伸的支撑墙15,后塞3及后盖5均嵌设在左右支撑墙15之间,且后塞3及后盖5通过卡扣连接支撑墙15,绝缘主体1、后塞3及后盖5叠加组合,结构稳定、紧凑,制作及组装方便,整体性好。进一步地,所述后塞3的部分或全部顶压支脚31设有防退卡点311,防退卡点311与绝缘主体1后端相应的凹陷槽14内壁卡接,增加后塞3与绝缘主体1的夹持力,使第一组端子组装更稳固。所述绝缘主体1的后端设有定位块16,该定位块16配合后塞3上的定位槽36嵌合定位,给予后塞3方便、准确的组装,且具有稳固后塞3的作用。后塞3的左右侧端设有导入筋37,导入筋37配合支撑墙15内侧的导入槽151嵌合连接,且导入槽151中设有第一卡台152和第二卡台153,第一卡台152设置在导入槽151内底面,第一卡台152配合后盖5的第一倒钩52卡接;所述第二卡台153设置在导入槽151的上下内侧面,第二卡台153卡接后塞3的导入筋37的后端,所述后盖5上还设有第二倒钩53,第二倒钩53与第一倒钩52上下间隔分布,第二倒钩53卡接支撑墙15内侧的相应卡槽154中。进一步地,所述后盖5与绝缘主体1卡扣连接后,后盖5与绝缘主体1之间进一步附加超声波焊接连接,起到产品部件之间更融合,连接更稳定,减少端子回弹,提高产品端子焊接引脚的平整度,保证产品尺寸稳定性,上板组装方便、稳固,具有良好保持力,不易松脱,可承受反复插拔,使用寿命长。

当然,以上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应被限制于与以上的描述和附图完全相同的结构和操作,对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的情况下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还可对上述实施例作出许多等效改进和变化,但这些改进和变化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