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通性能更好的小间距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3868发布日期:2019-02-22 21:2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通性能更好的小间距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端子,特别是涉及一种导通性能更好的小间距端子。



背景技术:

小间距端子通常具有收纳部和电线连接部,如图1所示,收纳部1由金属片卷绕制成框形的形状,在收纳部1两侧形成有接触片19,接触片19为冲切并向内弯折形成,接触片19以悬臂的方式连接在收纳部1上,当插杆插入收纳部1时,接触片19本身的下端围绕上端旋转,接触片19下端与插杆以点接触的方式进行电连接。这时导通效果并不佳。因此在小间距端子中,如何提高导通率,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导通性能更好的小间距端子,其导通效果更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通性能更好的小间距端子,它包括一体的收纳部和电线连接部,所述收纳部由金属片弯折形成为框形,所述收纳部包括两个侧板、前板、后板以及由所述侧板、所述前板以及所述后板围合形成的容纳腔,所述侧板上冲压形成有向所述容纳腔凸出的凹陷,所述凹陷面向所述容纳腔具有接触面,所述后板上冲切且向外弯折形成有限位片。

优化地,所述容纳腔内于插接端形成有斜台面,所述斜台面临近所述凹陷。

优化地,所述收纳部表面具有镀金涂层。

优化地,所述收纳部具有由卷制形成的接合缝,所述接合缝位于所述前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腔内两侧之间的最小距离略小于对方插杆的宽度。

优化地,所述电线连接部包括导体压紧分部和护套压紧分部,所述导体压紧分部和所述护套压紧分部均由金属片弯折形成为凹形。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导通性能更好的小间距端子,由于侧板上冲压形成有向容纳腔凸出的凹陷,凹陷面向容纳腔具有接触面,因此当插杆插接在收纳部的容纳腔中时,凹陷的接触面与插杆相接触,接触面与插杆之间的接触相比点接触来说接触的面积更大,因此导通的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改进前的小间距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导通性能更好的小间距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导通性能更好的小间距端子连接在搬运器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结构的正视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收纳部;11、侧板;12、前板;13、后板;14、容纳腔;141、斜台面;15、凹陷;151、接触面;16、限位片;17、接合缝;19、接触片;

2、电线连接部;21、导体压紧分部;22、护套压紧分部;

8、插杆;

9、搬运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导通性能更好的小间距端子。它包括一体的收纳部1和电线连接部2,收纳部1用于插杆的插接,电线连接部2用于连接电线。如图3,多个导通性能更好的小间距端子并列连接于搬运器9上。

收纳部1和电线连接部2由按图纸冲压好的金属片弯折形成。其中电线连接部2包括导体压紧分部21和护套压紧分部22,均由金属片弯折形成为凹形,其中护套压紧分部22的尺寸大于导体压紧分部21的尺寸。

收纳部1由金属片弯折成四方的框形,具有两个侧板11、前板12以及后板13,由两个侧板11、前板12以及后板13围合限定出一个空间,就是容纳腔14。收纳部1具有一定的长度,容纳腔14贯穿于收纳部1的整个长度。由于收纳部1是由金属片弯折卷制形成的,因此具有接合缝17,接合缝17位于前板12上。接合缝17的存在允许两个侧板11之间微张与闭合,以适应尺寸略有差别的插杆8(见图5)。

如图2所示,两个侧板11上均冲压形成有凹陷15,凹陷15向容纳腔14凸出,可参见图4、图5,凹陷15面向容纳腔14具有接触面151,也即凹陷15面向容纳腔14具有一个用于与插杆8进行面接触的平面,该平面与插杆8插接部位的形状相匹配,其它技术方案中,如果插杆8相应的插接部位是弧形,接触面151也相应的为弧面,总之使插杆8与收纳部1之间是面接触(具体的是与凹陷15面向容纳腔14的接触面151进行面接触)。

如图5所示,容纳腔14内于插接端形成有斜台面141,斜台面141临近凹陷15,实际上,斜台面141是在冲压凹陷15时形成,斜台面141有利于将插杆8导向进两个凹陷15之间,使得插杆8更顺利地插进容纳腔14中。

如图5,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4内两侧之间的最小距离略小于对方插杆8的宽度,容纳腔14内两侧之间的最小距离约位于凹陷15位置,也可以表达为两个凹陷15的接触面151之间的距离略小于对方插杆的宽度,当插杆8插进容纳腔14中时,插杆8略微撑开两侧板11,这时接合缝17(见图1)略微张开,这可以使插杆8更为紧固地插接在收纳部1中,有利于保证导通效果。在后板13上冲切且向外弯折形成有限位片16用于限位。

另外,收纳部1表面还具有镀金涂层,能够增加导通效果。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