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激光剥皮机的角度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7592发布日期:2019-04-20 03:32阅读:7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激光剥皮机的角度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激光剥皮机的角度调整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线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重作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

线缆在使用的时候,需要进行剥皮,现有的剥皮方法主要是利用激光剥皮机进行剥皮,用激光剥皮机进行剥皮效果较高且效率较高,然而现有的激光剥皮机在使用的时候,一般是将线缆的正面半圆的绝缘皮剥掉,然后翻转180度,再将另一面的绝缘皮剥掉。现有技术中,两个半圆交界处,总会有一些绝缘皮残留,造成产品不良,还需返工,针对上述问题,行业中需要一种用于激光剥皮机的角度调整装置,以解决行业中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激光剥皮机的角度调整装置,以解决行业中面临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激光剥皮机的角度调整装置,设置有对线缆进行剥皮的激光剥皮机,所述激光剥皮机设置有底部支撑架,所述底部支撑架上设置有矩形放置槽,所述矩形放置槽里设置有治具输送线,所述治具输送线上设置有多个角度调整装置,所述角度调整装置的顶部设置有激光结构,所述激光结构上设置有激光头,所述角度调整装置设置有治具顶升定位结构,所述治具顶升定位结构的上部设置有治具底座,所述治具底座上设置有治具,所述治具底座的右侧设置有治具角度旋转固定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治具顶升定位结构设置有顶升定位底板,所述顶升定位底板安装于所述治具输送线上,所述顶升定位底板的两侧设置有定位侧板,所述顶升定位底板上设置有顶升气缸,所述顶升气缸的气缸轴上设置有顶升板,所述顶升板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柱,所述顶升定位底板上设置有多个导向套,所述导向柱插入到所述导向套中。

作为优选,所述治具底座设置有治具底部支撑板,所述治具底部支撑板呈矩形结构,所述治具底部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治具支撑架,所述治具支撑架上设置有治具放置凹槽,所述治具放置凹槽里设置有治具放置孔。

作为优选,所述治具设置有治具底板,所述治具底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提拉把手,所述治具底板的前后两侧设置有支撑夹紧结构,所述治具底板的中间设置有支撑定位结构,所述支撑夹紧结构设置有支撑夹紧底板,所述支撑夹紧底板上设置有多个左侧夹紧板,所述左侧夹紧板的右侧设置有右侧夹紧块,所述右侧夹紧块上设置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上设置有夹紧顶板,所述支撑定位结构设置有支撑定位板,所述支撑定位板上设置有多个支撑定位凹槽,所述支撑定位凹槽中放置有线缆。

作为优选,所述治具角度旋转固定结构设置有治具旋转固定板,所述治具旋转固定板的左侧设置有第一移动导轨和第二移动导轨,所述第一移动导轨上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移动导轨上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第一竖直移动板,所述第一竖直移动板上设置有第一水平支撑板,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第二竖直移动板,所述第二竖直移动板上设置有第二水平支撑板,所述第一竖直移动板上设置有第一水平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梯形加强板,所述第二竖直移动板上设置有第二水平支撑板之间也设置有梯形加强板,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角度旋转电机,所述角度旋转电机的电机轴上设置有插入底座,所述插入底座上设置有第一插入轴,所述第一插入轴的上下两侧设置有插入挡板,所述第二水平支撑板上设置有插入支撑座,所述插入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二插入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将待处理的线缆放置到治具中,然后将治具放置到治具底座上,通过治具顶升定位结构将治具底座和治具往上升,再通过治具角度旋转固定结构将治具夹住,并通过角度旋转电机带动治具进行旋转,从而带动线缆进行旋转,从而达到对线缆多个部分进行处理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激光剥皮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底部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治具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角度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治具顶升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治具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治具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治具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支撑夹紧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左侧夹紧板和右侧夹紧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支撑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治具角度旋转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激光剥皮机的角度调整装置,设置有对线缆1进行剥皮的激光剥皮机2,所述激光剥皮机2设置有底部支撑架3,所述底部支撑架3上设置有矩形放置槽301,所述矩形放置槽301里设置有治具输送线4,所述治具输送线4上设置有多个角度调整装置5,所述角度调整装置5的顶部设置有激光结构6,所述激光结构6上设置有激光头7,所述角度调整装置5设置有治具顶升定位结构8,所述治具顶升定位结构8的上部设置有治具底座9,所述治具底座9上设置有治具10,所述治具底座9的右侧设置有治具角度旋转固定结构11。

如图5所示,所述治具顶升定位结构8设置有顶升定位底板801,所述顶升定位底板801安装于所述治具输送线4上,所述顶升定位底板801的两侧设置有定位侧板802,所述顶升定位底板801上设置有顶升气缸803,所述顶升气缸803的气缸轴上设置有顶升板804,所述顶升板804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柱805,所述顶升定位底板801上设置有多个导向套806,所述导向柱805插入到所述导向套806中。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治具底座9设置有治具底部支撑板901,所述治具底部支撑板901呈矩形结构,所述治具底部支撑板901上设置有多个治具支撑架902,所述治具支撑架902上设置有治具放置凹槽903,所述治具放置凹槽903里设置有治具放置孔904。

如图8至图12所示,所述治具10设置有治具底板101,所述治具底板10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提拉把手102,所述治具底板10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支撑夹紧结构,所述治具底板的中间设置有支撑定位结构,所述支撑夹紧结构设置有支撑夹紧底板103,所述支撑夹紧底板103上设置有多个左侧夹紧板104,所述左侧夹紧板104的右侧设置有右侧夹紧块105,所述右侧夹紧块105上设置有支撑弹簧106,所述支撑弹簧106上设置有夹紧顶板107,所述支撑定位结构设置有支撑定位板108,所述支撑定位板108上设置有多个支撑定位凹槽109,所述支撑定位凹槽109中放置有线缆1。

如图13所示,所述治具角度旋转固定结构11设置有治具旋转固定板1101,所述治具旋转固定板1101的左侧设置有第一移动导轨1102和第二移动导轨1103,所述第一移动导轨1102上设置有第一滑块1104,所述第二移动导轨1103上设置有第二滑块1105,所述第一滑块1104上设置有第一竖直移动板1106,所述第一竖直移动板1106上设置有第一水平支撑板1107,所述第二滑块1105上设置有第二竖直移动板1108,所述第二竖直移动板1108上设置有第二水平支撑板1109,所述第一竖直移动板1106与第一水平支撑板1107之间设置有梯形加强板1110,所述第二竖直移动板1108与第二水平支撑板1109之间也设置有梯形加强板1110,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板1107的底部设置有角度旋转电机1111,所述角度旋转电机1111的电机轴上设置有插入底座1112,所述插入底座1112上设置有第一插入轴1113,所述第一插入轴1113的上下两侧设置有插入挡板1114,所述第二水平支撑板1109上设置有插入支撑座1115,所述插入支撑座1115上设置有第二插入轴1116。

使用时,将线缆1放置到支撑定位凹槽109中,线缆1的前后两端放置到左侧夹紧板104和右侧夹紧块105之间,通过支撑弹簧106带动夹紧顶板107将线缆1固定到左侧夹紧板104和右侧夹紧块105之间,设置支撑弹簧106有助于线缆1的放置和拿出,然后通过提拉把手102将治具10放置到治具支撑架902的治具放置凹槽903中,然后启动顶升气缸803,通过顶升气缸803带动治具10上升,当顶升气缸803将治具10上升到治具角度旋转固定结构11的侧边,然后启动第一滑块1104和第二滑块1105上的移动气缸,移动气缸带动第一竖直移动板1106和第二竖直移动板1108相内移动,而第一竖直移动板1106和第二竖直移动板1108分别设置有第一水平支撑板1107和第二水平支撑板1109,这样第一水平支撑板1107和第二水平支撑板1109也往内移动,而第二水平支撑板1109上第二插入轴1116,这样第二插入轴1116就会插入到治具10的右侧,而第一水平支撑板1107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插入轴1113和插入挡板1114,这样第一插入轴1113就会插入到治具10的左侧,而插入挡板1114也将治具10固定住,然后启动角度旋转电机1111,通过角度旋转电机1111的旋转带动治具10进行转动,从而实现了对线缆10进行不同位置进行加工的目的。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