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防止打火的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7624发布日期:2019-01-25 17:15阅读:691来源:国知局
可防止打火的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防止打火的电容器。



背景技术:

铝电解电容器由素子、盖板、铝壳和套管组成,现阶段素子卷绕后,采用6mm至8mm的电子胶带在外圈胶一圈,防止素子松散。但由于电子元器件的体积越来越小,连同电容器的体积也越来越小。相对来说电容器内的素子塞入铝壳后的空隙越来越小。在后续的老化工序中,发现由于素子与铝壳间隙小,引条与封口后的铝壳会出现打火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引条与封口后的铝壳会出现打火现象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防止打火的电容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防止打火的电容器,包括素子、盖板和上端开口的圆筒形铝壳;所述素子呈圆柱形,素子包括阳极箔、第一电解纸、阴极箔和第二电解纸,阳极箔上设有正极引条,阴极箔上设有负极引条,素子外周面上设有绝缘电子胶带,绝缘电子胶带上端高出素子上边缘1mm-3mm,素子位于圆筒形铝壳中,设于盖板上表面的正极焊针和负极焊针分别与正极引条和负极引条连接,盖板外边缘与圆筒形铝壳的内周面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用绝缘电子胶带将素子包一圈且伸出素子上端面之上1mm至3mm,隔断折叠后的正极引条、负极引条,正极引条、负极引条不会与铝壳相碰,从而避免出现打火现象。另外,方便将素子塞进圆筒形铝壳中,有效防止电解纸外层破损,加入绝缘电子胶带对电容器无不良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电子胶带包覆素子外周面的上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替换方案,所述绝缘电子胶带包覆素子的整个外周面。

作为优选,所述圆筒形铝壳外周面上部设有第一环形凹槽。

第一环形凹槽的设置便于电容器密封。

作为优选,所述圆筒形铝壳外周面下部设有第二环形凹槽。

第二环形凹槽的设置,便于将素子紧密束缚,素子中的阳极箔、第一电解纸、阴极箔和第二电解纸不易晃动,提高了电容器的稳定性,增长了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盖板下方的正极引条和负极引条均呈弯折状。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避免了正极引条、负极引条与铝壳相碰,避免发生打火现象;方便将素子塞进圆筒形铝壳中,有效防止电解纸外层破损,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素子和绝缘电子胶带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素子一种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素子1、盖板2、圆筒形铝壳3、正极引条4、负极引条5、第一环形凹槽6、第二环形凹槽7、绝缘电子胶带8、正极焊针9、负极焊针10、阳极箔11、第一电解纸12、阴极箔13、第二电解纸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是一种可防止打火的电容器,包括素子1、盖板2和上端开口的圆筒形铝壳3;如图2所示,素子呈圆柱形,如图3所示,素子包括阳极箔11、第一电解纸12、阴极箔13和第二电解纸14,如图2所示,阳极箔上设有正极引条4,阴极箔上设有负极引条5,素子外周面上设有绝缘电子胶带8,绝缘电子胶带上端高出素子上边缘3mm,素子位于圆筒形铝壳中,设于盖板上表面的正极焊针9和负极焊针10分别与正极引条和负极引条连接,盖板外边缘与圆筒形铝壳的内周面配合连接。

绝缘电子胶带包覆素子外周面的上部。圆筒形铝壳外周面上部设有第一环形凹槽6。盖板下方的正极引条和负极引条均呈弯折状。

实施例2

实施例2包括实施例1的所有结构,实施例2的绝缘电子胶带包覆素子的整个外周面。如图1所示,圆筒形铝壳外周面下部设有第二环形凹槽7。

将阳极箔、第一电解纸、阴极箔和第二电解纸右上至下依次放置,卷成素子,正极引条与阳极箔连接,负极引条与阴极箔连接,采用电容器专用的绝缘电子胶带在素子外周面包一圈且露出素子上端面1mm至3mm;

使正极引条和负极引条均铆在盖板的正极焊针和负极焊针上,使盖板下方的正极引条和负极引条均呈弯折状,将素子放到圆筒形铝壳中,使盖板外边缘与圆筒形铝壳的内周面配合连接。

第一环形凹槽的设置便于电容器密封。

第二环形凹槽的设置,便于将素子紧密束缚,素子中的阳极箔、第一电解纸、阴极箔和第二电解纸不易晃动,提高了电容器的稳定性,增长了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绝缘电子胶带伸出素子上端面之上1mm至3mm的原因如下:由于铝电解电容器的φ20mm至φ50的产品封口轮的厚度为2mm至3mm,也就是素子的上端面到盖板的下端面之间的空隙为2mm至3mm,绝缘电子胶带超出素子端面3mm,盖板会压不紧,易造成盖板转动,引起漏液,绝缘电子胶带小于1mm,包不住引条,起不到隔离的作用。

应理解,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