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绝缘环料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7540发布日期:2019-02-01 19:58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绝缘环料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电池绝缘环料架结构。



背景技术:

绝缘环是在碱性电池底部的封口处加上一片绝缘材料PP环,即南孚电池的聚能环,它填充在电池正负极的间隙里,能有效防止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因使用不当或其它原因引起的接触性短路,这样就减少了能量作无用功,因此,电池可以用的更久一些。然而,绝缘环的生产存在着很多不合格产品,该些不合格产品包括出现毛刺和缺边。请参见图1和图2,其料架主体1是H形,在H形的两侧壁上,对称分布有绝缘环。现有的绝缘环在通过模具挤塑成型时,熔融的塑胶从进料柱2挤入,在流道上通过压力的作用向两侧挤压成型,由于H形结构,导致靠近进料柱2的压力太大,造成靠近的绝缘环3产生毛刺,远离进料柱2的压力太小,造成远离的绝缘环4产生缺边。这样,一模就会有八个不合格绝缘环,必须通过人工筛选出来,如果帅选不完全,在后续电池封装的过程中就会造成设备卡机,导致整个生产线停机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电池绝缘环料架结构,能提升绝缘环的合格率,而且一次能成型更多的绝缘环。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电池绝缘环料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工字形基架,所述工字形基架的竖杆中部垂直设置有进料柱;所述工字形基架的两侧端部具有一与竖杆相互平行的绝缘环支架;所述绝缘环支架上设置有若干绝缘环连接节点。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环连接节点是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绝缘环支架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环连接节点以所述进料柱垂直的水平线为中心线等距离对称分布于所述绝缘环支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环连接节点以工字形基架的横杆与绝缘环支架的连接点为中心等距离对称分布于所述绝缘环支架上,且阵列对称设置有12个环。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绝缘环料架结构为塑料料架。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环料架连接节点包括柱形固定座,所述柱形固定座的上方具有半圆柱形缓冲部,所述半圆柱形缓冲部的侧面具有用于连接绝缘环的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绝缘环料架结构通过工字形基架,合理的分配了模具流道中的压力,不仅能提高绝缘环的合格率,而且一次能成型48个绝缘环,结构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后续人工检测的人力投入,解决了电池包装设备由于不合格绝缘环造成的卡机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绝缘环料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绝缘环料架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绝缘环料架结构的正面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绝缘环料架结构的反面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绝缘环料架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绝缘环料架连接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绝缘环脱离基架后的排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绝缘环料架结构,其包括一工字形基架5,所述工字形基架5的竖杆6中部垂直设置有进料柱7;所述工字形基架的两侧端部8具有一与竖杆6相互平行的绝缘环支架9;所述绝缘环支架9上设置有若干绝缘环连接节点10。本实施例通过工字形基架,合理的分配了模具流道中的压力,能提高绝缘环的合格率。

请参见图3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环连接节点10是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绝缘环支架9两侧。左右对称设置不仅能充分利用空间,而且根据熔融胶体的流动特性,最大程度的实现一模多环。请继续参见图3,所述绝缘环连接节点10以所述进料柱垂直的水平线11为中心线等距离对称分布于所述绝缘环支架9上。

请参见图3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环连接节点以工字形基架的横杆17与绝缘环支架的连接点12为中心等距离对称分布于所述绝缘环支架上,且阵列对称设置有12个环,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一模可以生产48个环,且根据工字形压力分配,正好解决了现有绝缘环毛刺和缺边的问题,图7为绝缘环脱离基架后的排布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绝缘环料架结构为塑料料架。请参见图6,图6为绝缘环料架连接节点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该绝缘环料架连接节点10包括柱形固定座13,所述柱形固定座13的上方具有半圆柱形缓冲部14,所述半圆柱形缓冲部14的侧面具有用于连接绝缘环15的连接部16。

本实用新型的绝缘环料架结构通过工字形基架,合理的分配了模具流道中的压力,不仅能提高绝缘环的合格率,而且一次能成型48个绝缘环(该环数不局限于此),结构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后续人工检测的人力投入,解决了电池包装设备由于不合格绝缘环造成的卡机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