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变压器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9079发布日期:2019-05-31 20:59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变压器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变压器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和稳压等,变压器运行时要产生热量,这个热量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铁损,就是变压器铁芯中的涡流缺失产生的热量;二是负载电流流经变压器绕组产生的热量,此发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热量必须要及时散发掉,否则会损坏变压器,因此变压器需要安装散热器。

现有的变压器散热大都仅仅通过散热器将热量从散热孔排出,冷空气流通面积较小,且停留时间较短,导致变压器散热面积小,散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变压器散热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变压器散热大都仅仅通过散热器将热量从散热孔排出,冷空气流通面积较小,且停留时间较短,导致变压器散热面积小,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变压器散热装置,包括变压器本体,所述变压器本体的正面和背面均镶嵌有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的数量为两组,所述变压器本体的两侧均镶嵌有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二散热片的数量为两组,所述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远离变压器本体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散热环,所述散热环的两端均与变压器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变压器本体内部对应第二散热片的位置处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散热片远离散热环的一侧均贯穿变压器本体并延伸至空腔的内部,所述变压器本体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通孔分别与两个空腔相连通,且两组通孔分别位于第一散热片的两侧,所述变压器本体对应通孔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挡板分别位于第一散热片的两侧,所述变压器本体的内部镶嵌有U形管道,所述U形管道的数量为两个,所述U形管道的两端均分别贯穿变压器本体并延伸至两个空腔的内部,两个所述空腔的内部分别活动连接有进气扇和排气扇,所述进气扇和排气扇分别位于U形管道的左侧和右侧,所述进气扇的内壁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镶嵌在空腔的内部,且电机位于进气扇的左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进气扇并与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右端贯穿进气扇并延伸至排气扇的右侧,所述排气扇固定套接在转轴的表面,所述转轴活动镶嵌在变压器本体的内部,所述U形管道位于转轴的背面。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右端固定套接有轴承,所述轴承镶嵌在变压器本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排气扇和进气扇均位于第二散热片靠近U形管道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挡板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曲面。

优选的,所述散热环呈C字形,所述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均位于散热环的内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变压器散热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进气扇、排气扇和U形管道,散热时电机带动进气扇将外部冷空气的气流从通孔内吹进装有进气扇的空腔内部,冷气流通过U形管道流通,冷空气在U形管道流通内呈波浪形流通,增大了流通面积和延长了流通时间,电机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排气扇转动,将装有排气扇的空腔内部的热气流从通孔排出,同时将U形管道内冷空气吸入U形管道右侧的空腔内,使冷空气循环流通,通过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使变压器本体发出的热量更有效地传导到散热环上,再经散热环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去,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均与散热环之间留有较大空隙,增大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和散热环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达到了冷气流存储时间长,散热效果好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的变压器散热大都仅仅通过散热器将热量从散热孔排出,冷空气流通面积较小,且停留时间较短,导致变压器散热面积小,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通孔位置处正剖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气扇位置处左剖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轴位置处正剖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U形管道位置处正剖图。

图中:1变压器本体、2第一散热片、3第二散热片、4散热环、5轴承、6空腔、7通孔、8挡板、9 U形管道、10进气扇、11排气扇、12电机、13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变压器散热装置,包括变压器本体1,变压器本体1的正面和背面均镶嵌有第一散热片2,第一散热片2的数量为两组,变压器本体1的两侧均镶嵌有第二散热片3,第二散热片3的数量为两组,第一散热片2和第二散热片3远离变压器本体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散热环4,散热环4的两端均与变压器本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变压器本体1内部对应第二散热片3的位置处开设有空腔6,空腔6的数量为两个,第二散热片3远离散热环4的一侧均贯穿变压器本体1并延伸至空腔6的内部,变压器本体1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通孔7,通孔7的数量为两组,两组通孔7分别与两个空腔6相连通,且两组通孔7分别位于第一散热片2的两侧,变压器本体1对应通孔7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挡板8,挡板8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挡板8分别位于第一散热片2的两侧,变压器本体1的内部镶嵌有U形管道9,U形管道9的数量为两个,U形管道9的两端均分别贯穿变压器本体1并延伸至两个空腔6的内部,两个空腔6的内部分别活动连接有进气扇10和排气扇11,进气扇10和排气扇11分别位于U形管道9的左侧和右侧,进气扇10的内壁与电机1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12镶嵌在空腔6的内部,且电机12位于进气扇10的左侧,电机12的输出轴贯穿进气扇10并与转轴13的左端固定连接,转轴13的右端贯穿进气扇10并延伸至排气扇11的右侧,排气扇11固定套接在转轴13的表面,转轴13活动镶嵌在变压器本体1的内部,U形管道9位于转轴13的背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转轴13的右端固定套接有轴承5,轴承5镶嵌在变压器本体1的内部,电机12转动时带动转轴13绕轴承5转动,电机12的供电方式为外部电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排气扇11和进气扇10均位于第二散热片3靠近U形管道9的一侧,进气扇10从一侧进气后流入U形管道9再从排气扇11内排出,使得冷空气的流通范围增大,流通时间变长,且将热气流带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挡板8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曲面,挡板8用于遮挡灰尘,设置在每个通孔7的上方,防止灰尘从通孔7进入空腔6内部,不便于清理,且容易堵塞通孔7降低散热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散热环4呈C字形,第一散热片2和第二散热片3均位于散热环4的内部,散热环4的数量为多个,散热环4分为四组,分布在变压器本体1的四周,每组散热环4分别与第一散热片2和第二散热片3接触将其热量传导到外部空气中,第一散热片2和第二散热片3与散热环4的排列均呈网格状。

在使用时,散热器工作时启动电机12,电机12带动进气扇10将外部冷空气的气流从通孔7内吹进装有进气扇10的空腔6内部,冷气流通过U形管道9流通,冷空气在U形管道9流通内呈波浪形流通,增大了流通面积和延长了流通时间,电机12带动转轴13转动从而带动排气扇11转动,将装有排气扇11的空腔6内部的热气流从通孔7排出,同时将U形管道9内冷空气吸入U形管道9右侧的空腔6内,使冷空气从左向右循环流通,通过第一散热片2和第二散热片3使变压器本体1发出的热量更有效地传导到散热环4上,再经散热环4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去,第一散热片2和第二散热片3均与散热环4之间留有较大空隙,增大第一散热片2、第二散热片3和散热环4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达到了冷气流存储时间长,散热效果好的目的。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散热片2、第二散热片3、进气扇10、排气扇11和U形管道9,解决了现有的变压器散热大都仅仅通过散热器将热量从散热孔排出,冷空气流通面积较小,且停留时间较短,导致变压器散热面积小,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