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车用蓄电池板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1099发布日期:2019-07-17 05:11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列车用蓄电池板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列车用蓄电池板栅。



背景技术:

列车上常用蓄电池作为启动、供电等的电源,对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性能要求较高。蓄电池的板栅,是蓄电池的重要组成部件,它作为活性物质的载体起着骨架支撑和粘附活性物质的作用,作为电流的传导体起着集流、汇流和输流的作用。板栅的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整个蓄电池的容量、充放电性能及使用寿命。板栅包括极耳、框架、横筋条以及沿极耳方向的放电筋条,放电筋条常见的为竖筋条和放射筋条。目前使用重力浇铸方式生产的板栅普遍存在着横筋条与放电筋条数目或截面积比例不合理;尤其2Ah左右容量的极板,其大部分板栅横筋条是放电筋条数目的4~1倍左右,其它大部分其板栅横筋条数目多于放电筋条数目,即横筋条占用过多的极板重量及放电筋条不足导致在相同用铅量的情况下承载活性物质偏少、充放电性能差、寿命低的问题。为了提高列车用蓄电池的性能,需要对板栅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列车用蓄电池板栅,该板栅在相同用铅量下,能够承载更多的活性物质,通过增加放电筋条的数量增加其与活性物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蓄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容量及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列车蓄电池板栅,包括极耳、与极耳相连的横边框、与横边框垂直的竖边框、与竖边框垂直的横筋条和极耳方向的放电筋条,其特征在于,竖边框的长度与横边框的长度之比大于等于0.5,同时横筋条的数目与放电筋条的数目之比小于等于0.5,或者同时所述横筋条的截面积与所述放电筋条的截面积之比小于或等于0.3。

优选的,所述横筋条的数目与所述放电筋条数目之比小于等于0.4;或者所述横筋条的截面积与所述放电筋条的截面积之比小于或等于0.2。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横筋条的数目与所述放电筋条数目之比小于等于1/3;或者所述横筋条的截面积与所述放电筋条的截面积之比小于或等于0.15。

本实用新型中,专门规定了横筋条与放电筋条数目或截面积的特定比例,限制了横筋条的相对数量和重量,横筋条节省的用铅量用于增加放电筋条的数量,也可以用来增加活性物质的量或二者兼顾;与现有技术中板栅横筋条占有过多重量相比,在用铅量不变的情况下,本专利方案更能提高蓄电池的性能及寿命,该蓄电池在列车上使用,具有容量大,发电稳定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二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三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板栅,包括矩形的框架a,在框架a的上方一侧或偏中部连有极耳b,与极耳b相连的边框为横边框,与横边框垂直的为竖边框,框架a内设置有横筋条d和垂直竖筋条或放射筋条c,竖筋条和放射筋条均有导流放电作用,统称放电筋条,本实用新型限定横边框的长度与竖边框的长度之比大于等于0.5。下面分别举例:图1中板栅具有6根放电筋条c(竖筋条),具有3根横筋条d,横筋条数目与竖筋条数目比例为0.5,图2具有9根放电筋条(竖筋条)和3根横筋条,横筋条数目与竖筋条数目比例为1/3。图3中的板栅具有14根放电筋条(放射筋条),具有2根横筋条,横筋条数目与放电筋条目比例为1/7。图4中具有5根横筋条,4根竖筋条,但是此时横筋条与放电筋条截面积的比仅为0.3,同样减小了横筋条的用铅量,该比例还可以继续缩小到0.2或0.10等。横筋条数目或截面积的减小节省的用铅量可以用来增加竖筋条或放射筋条的数量或单根竖筋条或放射筋条的横截面积,从而有效增加导流性能,还可以用来增加活性物质的量,从而增加电池容量。

本专利充分利用横筋条和竖筋条在板栅制作中各自所起的作用,横筋条主要起板栅浇铸成型、支撑极板活性物质作用;放电筋条主要起导电作用;并且在保证极板强度的前提下突破性的大幅度降低横筋条用铅量,最终将极板性能及寿命进行了有效提升。

本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实现的一个说明,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构思下,未经实质变换的技术方案仍然在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