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线框架干燥风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1074发布日期:2019-05-21 21:16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线框架干燥风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引线框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线框架干燥风刷。



背景技术:

在引线框架的生产过程中,粗坯形成后其表面的杂质通常用水洗去,在进行下一步生产时需要用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其中干燥风刷为常用的干燥设备,现有的干燥风刷的体积通常较大,不易运输和储存,并且其出风方向与引线框架的表面垂直,易使引线框架在干燥风刷之间摆动,稳定性较差且干燥不均匀。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便于运输和储存、稳定性高、干燥效果好的引线框架干燥风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引线框架干燥风刷的不足,提供一种引线框架干燥风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引线框架干燥风刷,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倾斜设置,所述基座的侧壁设有进风口,所述基座的内部设有电机,所述基座上表面设有向所述基座内部凹陷的2个相同的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中轴线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垂直,所述基座的上表面连接有第一风刷和第二风刷,所述第一风刷与所述第二风刷相同,所述第一风刷的底部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螺纹与所述螺纹槽的内螺纹相匹配,所述第一风刷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壁的外表面设有出风台,所述出风台设有2个相同的出风口,2个所述出风口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风刷的2个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刷的2个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风刷的顶部设有顶盖。

优选的,所述第一风刷与所述螺杆均为空心圆柱状,所述第一风刷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螺杆横截面的面积。

优选的,所述螺纹槽设于所述电机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风刷和所述第二风刷均连接所述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源在所述基座的外侧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风刷和第二风刷与基座螺纹连接,稳定性较好,易于安装和拆卸,便于运输和储存。基座侧壁设有进风口,内部设有电机,风刷的顶部设有顶盖,在电机的作用下,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基座,从基座通入风刷内,最后从出风口排出,出风台上的出风口为风刷的出风结构,风刷内的其他结构保持密封状态,且每个风刷均有2个出风口,增大风力;第一风刷的出风口与第二风刷的风口相对,基座的上表面倾斜设置,第一风刷与第二风刷的轴线与基座的上表面成锐角,使得风刷的出风方向朝向引线框架的底部,受力均匀,稳定性高,避免引线框架在第一风刷和第二风刷之间晃动造成的干燥不均匀,干燥效果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基座主视剖视图;

图3是基座左视剖视图;

图4是第一风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基座;2、进风口;3、电机;4、螺纹槽;5、第一风刷;6、第二风刷;7、螺杆;8、第一侧壁;9、第二侧壁;10、顶盖;11、出风台;12、出风口;13、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引线框架干燥风刷,包括基座1,基座1的上表面倾斜设置,基座1的侧壁设有进风口2,基座1的内部设有电机3,基座1上表面设有向基座1内部凹陷的2个相同的螺纹槽4,螺纹槽4的中轴线与基座1的上表面垂直,基座1的上表面连接有第一风刷5和第二风刷6,第一风刷5与第二风刷6相同,第一风刷5的底部设有螺杆7,螺杆7的外螺纹与螺纹槽4的内螺纹相匹配,第一风刷5包括第一侧壁8和第二侧壁9,第一侧壁8与第二侧壁9的两端固定连接,第二侧壁9的外表面设有出风台11,出风台11设有2个相同的出风口12,2个出风口12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一风刷5的2个出风口12与第二风刷6的2个出风口12相对设置,第一风刷5的顶部设有顶盖10。

第一风刷5与螺杆7均为空心圆柱状,第一风刷5横截面的面积大于螺杆7横截面的面积,便于第一风刷5的安装固定和拆卸。螺纹槽4设于电机3的上方,基座1中有充足的空间可方便更多的空气通过电机3进入风刷中进行出风。第一风刷5和第二风刷6均连接电机3,电机3的电源13设于基座1的外侧壁,方便控制风刷的运行和停止。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为:将第一风刷5和第二风刷6与基座1螺纹连接,安装时保持第一风刷5和第二风刷6的出风口12相对,启动电机3的电源13,将未干燥的引线框架在固定夹持机构的作用下从第一风刷5和第二风刷6的正中间穿过,并按照适当的速度移动进而进行干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