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板型无感线圈及超导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3911发布日期:2019-10-19 03:01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板型无感线圈及超导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感线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板型无感线圈及超导开关。



背景技术:

在电气工程中,通常的线圈都是具有一定的感应系数的。而经常会需要一种感应系数为零或接近于零的线圈,目的是仅利用其阻抗效应,消除其对电路和环境的感抗影响,这种线圈称之为无感线圈。

现有的无感线圈绕制方法为双绕法,它是将用于绕制的一段线材由中点并在一起,先将该中点固定在骨架的某个位置上,然后两股线同时绕制,绕制结束时,线圈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同时引出,即为无感线圈。双绕法技术在绕制时,两股线的张力不易调整为相同值,即使一时调整为相同值,由于两股线由线架到骨架的输送长度存在着微小差异,致使两股线的张力不能保持为相同值,因此降低了制成品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板型无感线圈及超导开关。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平板型无感线圈,包括平板型骨架和用于绕制的导线,所述平板型骨架具有沿导线绕制路径设置的换向凸起,导线绕制于平板型骨架并通过换向凸起反向绕制以形成平板型无感线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换向凸起有多个,且位于平板型骨架的同一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换向凸起有多个,且分别位于平板型骨架的两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换向凸起为圆柱结构或圆锥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换向凸起的换向面具有两端开口的U型凹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U型凹槽的宽度与深度与导线的线径相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平板型骨架具有分别位于导线绕制路径两侧的限位条,所述限位条用于对绕制于平板型骨架之上的导线进行限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平板型骨架的两端分别设有法兰。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平板型骨架的中部具有转轴,所述转轴联动平板型骨架转动,以使导线沿导线绕制路径绕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超导开关制作方法,包括如上任一方案所述的平板型无感线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平板型无感线圈,直接在平板型骨架的换向凸起进行反向绕制即可制得,无需采用双绕法制得,也避免了双绕法中控制两股线的张力难的问题;且平板型无感线圈的稳定性好,成型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超导开关,稳定性佳,成型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平板型无感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平板型无感线圈进行第一层绕制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平板型无感线圈进行第二层绕制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平板型无感线圈进行第三层绕制的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平板型无感线圈的换向凸起的换向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平板型无感线圈,包括平板型骨架1和用于绕制的导线2;其中,平板型骨架相对于圆柱型骨架而言,具有体积小、便于安装、容易控制排线、导线绕制后易于加压力固化等优点。

平板型骨架1具有沿导线绕制路径设置的换向凸起3,导线2绕制于平板型骨架1并通过换向凸起3反向绕制以形成平板型无感线圈。具体地,如图1所示,平板型骨架1的前端面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一个换向凸起3,换向凸起3为由平板型骨架的前端面向外延伸的圆柱结构,还可以为圆锥结构;导向绕制路径为平板型骨架的前端面、下表面、后端面和上表面围设的区域;另外,在平板型骨架1的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条4,在平板型骨架1的下端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条4,四根限位条的设置用于对绕制于平板型骨架之上的导线进行限位,以便控制导线绕组的边界。而且,两个换向凸起3均处于限位条的内侧,使得导线绕过换向凸起3的反向在线圈的匝间反向,操作上无盲点,对导线的损伤小,因为导线的弯转半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另外,平板型骨架1的中部具有转轴11,转轴11联动平板型骨架1转动,以使导线2沿导线绕制路径绕制。当导线绕制至换向凸起时,绕过换向凸起实现反向绕制,可以进行多层绕制,直至形成无感线圈。

本实施例的平板型无感线圈,直接在平板型骨架的换向凸起进行反向绕制即可制得,无需采用双绕法制得,也避免了双绕法中控制两股线的张力难的问题;且平板型无感线圈的稳定性好,成型便捷。另外,平板型无感线圈的结构还便于安装其它元器件。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超导开关,包括本实施例的平板型无感线圈,使得超导开关的稳定性佳,成型便捷。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平板型无感线圈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换向凸起的数量还可以只有一个。

具体地,换向凸起位于平板型骨架的前端面的中部,实现中间换向,便于控制无感线圈的结构对称性。

其它结构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超导开关制作方法,包括本实施例的平板型绕制无感线圈,使得超导开关的稳定性佳,成型便捷。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平板型无感线圈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省略限位条的结构。

具体地,如图2-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省略四根限位条的结构,导线21进行第一层至第三层的绕制;另外,还可以在平板型骨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法兰,也能实现对绕制于平板型骨架之上的导线进行限位,以便控制导线绕组的边界。

其它结构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超导开关,包括本实施例的平板型无感线圈,使得超导开关的稳定性佳,成型便捷。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平板型无感线圈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导线的换向位置改变。

具体地,如图5所示,换向凸起的换向面(即换向凸起的自由端的端面)具有两端开口的U型凹槽31,导线从U型凹槽的一端口进入,从U型凹槽的另一端口出来,实现换向。而且,U型凹槽的宽度与深度与导线的线径相配,提高导线的张紧力,便于提高无感线圈的稳定性。

其它结构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超导开关,包括本实施例的平板型无感线圈,使得超导开关的稳定性佳,成型便捷。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的平板型无感线圈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换向凸起的数量还可以有3个、4个、5个、6个等。

具体地,所有的换向凸起可以均位于平板型骨架的同一侧,也可以分别位于平板型骨架的两侧。例如,换向凸起有4个,可以全部位于平板型骨架的前端面,也可以1个位于平板型骨架的前端面、其余3个位于平板型骨架的后端面,也可以2个位于平板型骨架的前端面、其余2个位于平板型骨架的后端面等,即平板型骨架的两侧的换向凸起的数量可以自由组合。便于实现导线的多层绕制。

其它结构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超导开关,包括本实施例的平板型无感线圈,使得超导开关的稳定性佳,成型便捷。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上会有改变之处,而这些改变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