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互感器局放合格率的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0494发布日期:2019-05-24 21:38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互感器局放合格率的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互感器局放合格率的工装,属于互感器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互感器内部需要进行真空注油,常规传统的互感器采用真空注油杯进行注油,真空注油管路中不含油分离器,由于注油后期互感器油面逐渐趋于满态,会在真空注油杯中产生大量泡沫误进入真空软管中,进而在真空软管的低洼处形成“油封”堵塞真空软管,严重影响互感器的成品处理工艺效果,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成品试验时局放不合格,形态为气体放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互感器局放合格率的工装,可以避免真空管中产生油封堵塞,操作性强,避免真空管内产生油封现象,保证了成品出厂试验的局放合格率,大大降低返工成本,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高互感器局放合格率的工装,包含互感器、真空注油杯、油分离器、真空泵和注油泵;互感器顶部设有真空注油杯,真空注油杯通过注油管与注油泵连接,真空注油杯通过进油管与油分离器连接,油分离器通过真空管与真空泵连接,所述油分离器,包含上盖、筒体、挡油板、底盖和漏油管,筒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上盖和底盖封闭,真空管和进油管均穿过上盖进入筒体,进油管在筒体内连接漏油管,漏油管底部设有挡油板,底盖上设有排油管。

所述漏油管上设有挡风管,上盖上面设有放气阀。

所述上盖和底盖之间通过螺杆螺栓紧固。

所述注油管上设有注油阀门;进油管两端分别设有回油阀门一和回油阀门二;真空管上设有真空阀门。

使用时,注油泵通过注油管向互感器注油,在注油后期产生的大量泡沫经真空注油杯后,通过进油管流入油分离器,收集在油分离器的底部,避免进入真空管的低洼处形成“油封”,确保了真空管路的通畅,最终保证成品试验的局放合格率。油分离器的容积根据最大油重产品溢出泡沫形成油的总量而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避免真空管中产生油封堵塞,操作性强,避免真空管内产生油封现象,保证了成品出厂试验的局放合格率,大大降低返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油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放气阀1、上盖2、筒体3、挡风管4、挡油板5、底盖6、漏油管7、真空管8、进油管9、排油管10、互感器11、真空注油杯12、油分离器13、真空泵14、注油泵15、注油管16、注油阀门17、回油阀门一18、回油阀门二19、真空阀门2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提高互感器局放合格率的工装,包含互感器11、真空注油杯12、油分离器13、真空泵14和注油泵15 ;互感器11顶部设有真空注油杯12,真空注油杯12通过注油管16与注油泵15连接,真空注油杯12通过进油管9与油分离器13连接,油分离器13通过真空管8与真空泵14连接,所述油分离器13,包含上盖2、筒体3、挡油板5、底盖6和漏油管7,筒体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上盖2和底盖6封闭,真空管8和进油管9均穿过上盖2进入筒体3,进油管9在筒体3内连接漏油管7,漏油管7底部设有挡油板5,底盖6上设有排油管10。

所述漏油管7上设有挡风管4,上盖2上面设有放气阀1。

所述上盖2和底盖6之间通过螺杆螺栓紧固。

所述注油管16上设有注油阀门17;进油管9两端分别设有回油阀门一18和回油阀门二19;真空管8上设有真空阀门20。

使用时,注油泵15通过注油管16向互感器11注油,在注油后期产生的大量泡沫经真空注油杯后,通过进油管9流入油分离器13,收集在油分离器的底部,避免进入真空管的低洼处形成“油封”,确保了真空管路的通畅,最终保证成品试验的局放合格率。油分离器的容积根据最大油重产品溢出泡沫形成油的总量而定。

油分离器13筒体3内的挡风管4和挡油板5保证油与泡沫充分分离,放气阀1保证安全,排油管10用于清理筒体3。注油阀门17、回油阀门一18、回油阀门二19和真空阀门20,用于控制注油进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