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插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4592发布日期:2019-08-13 20:57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插针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针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动插针机。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属于连接器的范畴,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接线端子的用量逐渐上涨。5566型接线端子包括壳体和针脚,在生产过程中需将针脚插入壳体上与其对应的针孔内。

对于针脚的插设,传统的生产方式是通过手工的方式将针脚一一插入针孔内,同时可借助简单的板式模具,即先将针脚的一端设置在模具上,再将模具与壳体上的针孔配合从而实现整板针脚的插入。这种借助模具的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对于批量生产接线端子时仍需要较多的人力完成,在将模具移至使针脚和针孔位置对应时以及将针脚压入针孔内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人工成本大、插针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插针机,具有人工成本小、插针效率高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插针机,包括机架、插针机构、用于传送针脚的送针机构、用于传送端壳的送壳机构以及用于升降端壳的升降机构,所述机架上设有料槽;所述插针机构包括推移块、驱使推移块向料槽移动的推移气缸、推针杆、固定座、滑动板、针管、针座和驱使所述针座移动的移动组件,所述推移气缸和固定座均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推移块、移动组件和针座均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所述推针杆固定在所述推移块上,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供所述推针杆穿过的推针孔;所述针管固定在所述针座靠近所述料槽的一侧,所述针座上设有与所述针管连通的通孔,所述推针杆与所述通孔的高度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针时,端壳经送壳机构传送至料槽内与针座对应的位置,此时端壳上的针孔和针管的位置对应。接着启动推移气缸使其活塞杆伸长,推移块和推针杆随之向靠近固定座的一侧移动。同时通过送针机构将针脚传送至固定座和针座之间,推针杆在移动的过程中先穿过推针孔再将针脚推动至通孔内。移动组件能够驱使针座向靠近料槽的一侧移动,从而使针管插入端壳中与其对应的针孔内,进而使针脚在推针杆的作用下插入端壳中,从而实现插针时无需通过人工插针的方式插针,具有人工成本低、工作效率高的功能。当端壳上的一排针孔结束插针后,可通过升降机构驱动端壳上下移动,从而使端壳上其他高度的针孔移至与针管高度相同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块、复位弹簧和螺杆,所述螺杆穿设在所述移动块内且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螺杆的外侧,所述移动块和所述滑动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推移块在推移气缸的作用下向靠近料槽的一侧移动时,推移块对螺杆产生朝向料槽的作用力并且带动螺杆移动,复位弹簧受压变形。当复位弹簧达到最大压缩状态时,移动块和滑动板以及针座受到螺杆的作用力向靠近料槽的一侧移动,从而使针管插入端壳内。人们只需通过一个驱动件便可同时驱动针管和推针杆移动,具有节能环保的功能。当推移块和螺杆分离时,螺杆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板靠近所述推移块的一侧固定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位于所述滑动板远离所述料槽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块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定位块移动,当针管插入端壳时,定位块和推移块抵接,此时定位块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针管移动的距离过大。当推移气缸的活塞杆缩短时,推移块向远离料槽的一侧移动,推移块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定位块移动,进而实现滑动板、针管和针座的复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针机构包括送针块和驱动所述送针块上下移动的送针气缸,所述送针块位于所述固定块和针座之间,所述送针块上设有供所述推针杆穿过的送针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推移气缸的活塞杆伸长前,针脚经振动盘等机构移动至送针孔内。然后使送针气缸的活塞杆伸长,送针块随之上移至与通孔和推针孔高度相同的位置,从而使针脚在推针杆的作用下移动至端壳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针管靠近所述料槽的一端设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角在针管插入端壳的针孔中时起到导向的作用,更便于针管插入端壳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设有进壳槽,所述送壳机构包括推块、驱动所述推块向料槽移动的驱动气缸、移动杆以及用于推动所述移动杆向升降机构移动的推壳气缸,所述移动杆位于所述推块靠近所述料槽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送壳时,将端壳放置在进壳槽内并将端壳向靠近推块的一侧移动。当端壳移动至与推块的位置对应时,将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长使其将端壳推至料槽内,接着通过推壳气缸使得移动杆向升降机构移动,进而将端壳推动至升降机构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料槽远离所述进壳槽的一侧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和所述推块的位置对应,所述让位槽远离所述推块的内壁上固定有让位弹簧,所述让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让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端壳在推块的作用下向料槽移动时,让位块受力向靠近让位弹簧的一侧移动,让位弹簧受压变形并产生弹力,此时移动杆在送壳气缸的作用下将端壳向靠近升降机构的一侧推动。当端壳移动到位后,将移动杆收回,让位块在让位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位,此时让位块能够抵住后续的端壳,避免后续的端壳在插针时移动至料槽内而影响端壳的正常送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块靠近所述进壳槽的一侧固定有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推块在驱动气缸的作用下将端壳向让位块推动时,挡块随之移动并封闭进壳槽与推块相近的开口。挡块能够阻挡后续的端壳移动至驱动气缸的缸筒和推块之间,保障了推块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丝杆、升降块以及用于放置端壳的升降座,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丝杆和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块和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所述升降座固定在所述升降块靠近所述料槽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端壳上的一排针孔结束插针后,人们可通过控制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转动,使得丝杆随之转动,进而带动升降块和升降座上下移动,从而实现端壳的上下移动,进而完成其他针孔的插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座远离所述移动杆的一侧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块、限位弹簧和限位块,所述固定块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限位弹簧固定在所述固定块的下端面且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的下端面设有朝向所述升降座的斜面且下端位于所述料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端壳在移动杆的作用下移动至升降座时,端壳和限位块抵接,限位块使得端壳不会在自身惯性作用下继续移动,进一步保障了端壳和针管的位置对应。当端壳结束插针后,下一个端壳在移动杆的作用下对该端壳产生朝向限位块的作用力,使得该端壳挤压限位块并使限位块上移,从而使该端壳与升降座分离,限位弹簧在该端壳和限位块分离后能够驱使限位块复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插针时,先将端壳放置在进壳槽内并使其向推块移动,当端壳移动至推块时,通过驱动气缸使端壳移至料槽内,再通过推壳气缸驱动移动杆将端壳推至升降座中;接着通过送针气缸使送针块上移,使得送针孔和推针杆的高度平齐;再通过推移气缸驱动推移块向靠近料槽的一侧移动,推针杆随之移动并依次穿过推针孔、送针孔和通孔,推移块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驱动针座向料槽移动,使得针管插入端壳上的针孔内,进而使推针杆将针脚插入端壳中,使得人们在插针时无需手动操作,人工成本低、工作效率高;

2.当端壳上的一排针孔结束插针后,人们可通过驱动电机控制升降块上下移动,从而使升降座和端壳上下移动,从而实现端壳上其他针孔的插针;限位块在端壳移动至升降座时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端壳在自身惯性作用下继续移动,保障了端壳和针管的位置对应;

3.挡块在推块推动端壳时能够遮挡住进壳槽靠近推块的开口,保障了推块的复位和正常工作;让位块使得上一个端壳在未结束插针时,下一个端壳不会进入料槽内,保障了插针机的有序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凸显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凸显本实施例中送针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2、插针机构;21、推移块;22、推移气缸;23、推针杆;24、固定座;241、推针孔;25、滑动板;251、定位块;26、针管;27、针座;271、通孔;28、移动组件;281、移动块;282、复位弹簧;283、螺杆;3、送针机构;31、送针块;32、送针气缸;33、送针孔;4、送壳机构;41、推块;42、驱动气缸;43、移动杆;44、推壳气缸;45、进壳槽;46、挡块;5、升降机构;51、驱动电机;52、丝杆;53、升降块;54、升降座;55、固定块;56、限位弹簧;57、限位块;6、料槽;61、让位槽;62、让位弹簧;63、让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插针机,如图1、图2所示,包括机架1、插针机构2、送针机构3、送壳机构4以及升降机构5,插针机构2位于送针机构3的上侧。机架1上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料槽6,插针时,先通过送壳机构4将端壳传送至料槽6上与插针机构2对应的位置,再通过送针机构3将针脚传送至与插针机构2对应的位置,接着通过插针机构2将针脚插至端壳上的针孔内。当端壳上的一排针孔结束插针后,通过升降机构5使端壳上下移动,从而实现端壳上其他针孔的插针。

如图1、图2所示,送壳机构4包括推块41、驱动气缸42、移动杆43以及推壳气缸44,驱动气缸42的活塞杆和推块41固定连接,推壳气缸44的活塞杆和移动杆43固定连接。推块41的运动方向和移动杆43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机架1上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进壳槽45。端壳放置在进壳槽45内,进料时,将端壳移动至推块41处,接着通过驱动气缸42将端壳向靠近料槽6的一侧移动,使得端壳移动至料槽6内。再通过推壳气缸44驱动移动杆43向升降机构5移动,进而推动端壳移动至升降机构5处。

如图1、图4所示,推块41靠近进壳槽45的一侧固定有挡块46,当推块41将端壳推至料槽6时,挡块46能够封闭进壳槽45靠近推块41的开口,使得后续的端壳不会影响推块41的复位。料槽6远离进壳槽45的一侧靠近推块41的一端设有让位槽61,让位槽61远离推块41的内壁上固定有让位弹簧62,让位弹簧62的另一端固定有让位块63。让位块63能够阻挡端壳在不受推块41作用时移动至料槽6内,并且在端壳向推块41移动的过程中起到限位的作用,提高了端壳移动时的稳定性。当推块41推动端壳时,让位块63受到端壳的作用力向靠近让位弹簧62的一侧移动,让位弹簧62受压变形并产生弹力,此时送壳气缸能够驱动移动杆43推动端壳。当移动杆43收回原位时,让位块63在让位弹簧62的作用下复位。

如图1、图2所示,升降机构5包括驱动电机51、丝杆52、升降块53以及升降座54,驱动电机51安装在机架1上且电机轴和丝杆52固定连接,升降块53和丝杆52螺纹连接,升降座54固定在升降块53靠近料槽6的一侧,料槽6上设有供升降座54放置的缺口。移动杆43将端壳推至升降座54,当端壳上的一排针孔结束插针后,驱动电机51驱动丝杆52转动,升降块53和升降座54上下移动,使得端壳上下移动从而完成其他针孔的插针。

如图1、图4所示,机架1上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块55,固定块55的下端面固定有限位弹簧56,限位弹簧56的另一端固定有限位块57,限位块57的下端面设有朝向升降座54的斜面且自然状态下其下端位于料槽6内。当端壳移动至升降座54时,端壳和限位块57抵接,限位块57使得端壳不会在自身惯性作用下继续移动,便于端壳和插针机构2的位置对应。当端壳结束插针后,下一个端壳能够驱使该端壳推动限位块57上移,从而实现端壳的有序移动。

如图1、图3所示,送针机构3包括送针块31和送针气缸32,送针气缸32安装在机架1上且位于送针块31的下侧,送针气缸32的活塞杆和送针块31固定连接,送针块31上设有送针孔33。当端壳移动至升降座54时,针脚在其他工位的作用下移动至送针孔33内,接着使送针气缸32的活塞杆伸长,送针块31随之上移,进而带动针脚移动至与插针机构2对应的位置。

如图2、图3所示,插针机构2包括推移块21、推移气缸22、推针杆23、固定座24、滑动板25、针管26、针座27和移动组件28,推移气缸22和固定座24均固定在机架1上,送针块31位于固定座24和针座27之间。推移块21位于推移气缸22靠近料槽6的一侧且与推移气缸22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推针杆23固定在推移块21上,固定座24上设有供推针杆23穿过的推针孔241。

如图1、图3所示,滑动板25滑设在机架1上,滑动板25远离料槽6的一端靠近推移块21的一侧固定有定位块251。针座27固定在滑动板25靠近料槽6的一端,针管26固定在针座27靠近料槽6的一侧且靠近料槽6的一端设有倒角。针座27上设有与针管26连通的通孔271,通孔271和推针孔241的高度相同。

如图1、图3所示,移动组件28包括移动块281、复位弹簧282和螺杆283,移动块281固定在滑动板25的上端面,螺杆283穿设在移动块281内且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复位弹簧282套设在螺杆283的外侧。当送针块31在送针气缸32的作用下上移时,送针孔33和推针杆23平齐,接着启动推移气缸22使其活塞杆伸长,推移块21随之向靠近螺杆283的一侧移动并推动螺杆283向靠近料槽6的一侧移动,此时复位弹簧282受压变形并产生弹力。当复位弹簧282达到最大压缩状态时,滑动板25和针座27向靠近料槽6的一侧移动,针管26随之移动并插入端壳上的针孔内,推针杆23在移动的过程中依次穿过推针孔241、送针孔33和通孔271,从而实现将针脚插入端壳上的针孔中。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插针时,先将端壳沿进壳槽45向推块41移动,接着使推块41在驱动气缸42的作用下将端壳向料槽6推移,让位块63受压向让位槽61移动。再通过推壳气缸44驱动移动杆43向升降座54移动,使得端壳被推至升降座54内且与限位块57抵接。针脚在其他工位的作用下移动至送针孔33内,然后通过送针气缸32带动送针块31上移,此时送针孔33和推针杆23的位置对应。接着通过推移气缸22驱动推移块21向靠近料槽6的一侧移动,进而带动螺杆283、滑动板25、移动块281、针座27和针管26移动,使得针管26插入端壳上的针孔内,推针杆23依次穿过推针孔241、送针孔33和通孔271将针脚推至端壳中,从而实现针脚的插设。结束插针后,通过推移气缸22驱动推移块21向远离料槽6的一侧移动,定位块251在推移块21的作用下随之移动,进而带动滑动板25、移动块281和针座27移动,使得针管26和端壳分离。最后通过驱动电机51带动丝杆52转动,从而使升降块53和升降座54上下移动,端壳随之移动并使得其他针孔与针管26的位置对应,进而完成其他针孔的插针,具有人工成本小、工作效率高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