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电池带式基体极片的湿法拉浆模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76274发布日期:2019-04-20 06:08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次电池带式基体极片的湿法拉浆模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带式基体极片的湿法拉浆模具设备。



背景技术:

制作二次电池带式基体极片的一种方法是利用湿法工艺。基体不仅很薄还是带状的,其厚度为0.03-2.00mm,宽度则在100mm以上,长度可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常用的基体采用钢带、铜网、发泡镍制作而成。材料本身存在横向弧度不平整的缺陷,以及其在运输和操作过程难免会碰到带状的基体从而引起不平弯折变形,另外基体都是卷式的,在制作负极片时需要对基体进行拉片,现有拉浆装置的拉片模式是靠上、下导轮之间的张力来张紧基体,使基体变成平整,但两个导轮之间的距离约3-5米,而基体非常薄,张紧过度易使基体变形,不利于后续加工,良品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用于制作二次电池的极片的基体非常薄,现有的拉浆装置通过上、下导轮来张紧基体,易使基体变形。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二次电池带式基体极片的湿法拉浆模具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二次电池带式基体极片的湿法拉浆模具设备,包括支架、料斗、下导向部件、第一子模具、第二子模具、第一定位片组件、第二定位片组件;所述料斗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第一子模具和所述第二子模具均与所述支架连接且位于所述料斗的上方,所述第一子模具与所述第二子模具正对且两者之间可形成用于供带状基体通过的缝隙;

所述第一定位片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子模具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定位片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子模具的上表面上;

所述第一定位片组件设有多片第一定位片,所述第二定位片组件设有多片第二定位片,所述第一定位片的弧形端与所述第二定位片的弧形端之间可形成供所述带状基体通过的间距,所述间距小于所述缝隙的宽度,形成所述间距的空间位于所述缝隙的正上方;

所述第一定位片的厚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子模具的上表面平行,所述第二定位片的厚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子模具的上表面平行;

所述第一定位片的弧形端和所述第二定位片的弧形端均可顶住所述带状基体的表面且可使所述带状基体位于所述缝隙的中间;多片所述第一定位片和多片所述第二定位片均沿所述缝隙的长度方向排布,以对所述带状基体进行多点定位;

所述下导向部件位于所述料斗中,用于对所述带状基体进行导向,使所述带状基体可从所述缝隙的中间穿过。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片和所述第二定位片的厚度均为0.08~0.1mm。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缝隙的宽度为0.3~3.00mm。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子模具为可移动的。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子模具与螺旋微调器连接,以通过所述螺旋微调器调节所述缝隙的宽度。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定位片组件还包括固定件、导向件、连接件和微调器,所述第二定位片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固定件可来回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导向件上,所述导向件通过所述微调器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片的下边缘与所述第一子模具的上表面的距离为1.5~2.3mm;所述第二定位片的下边缘与所述第二子模具的上表面的距离为1.5~2.3mm。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片的下边缘与所述第一子模具的上表面的距离为2mm;所述第二定位片的下边缘与所述第二子模具的上表面的距离为2mm。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料斗的截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模具与所述第二子模具通过插销活动连接以实现相互平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第一子模具和第二子模具均位于料斗的上方且两者之间可形成用于供带状基体通过的缝隙。多片第一定位片和多片第二定位片均沿缝隙的长度方向排布,以对带状基体进行多点定位,阻止带状基体变形,如此可使带状基体的表面平整。由于多片第一定位片和多片第二定位片分别位于第一子模具和第二子模具之上,在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的约束之下,位于缝隙中的带状基体的表面也是平整的,如此,浆料可均匀地附着在带状基体的表面上。带有浆料的带状基体穿过第一定位片组件与第二定位片组件之间的空间时,多片第一定位片和多片第二定位片刮掉带状基体表面的一些浆料,但由于第一定位片的厚度方向与第一子模具的上表面平行、第二定位片的厚度方向与第二子模具的上表面平行,在带状基体的表面留下很窄的痕迹。该痕迹在带状基体后续运动的过程中会被带状基体上流动的浆料填充,从而使带状基体的表面恢复平整,进而得到平整的极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带式基体极片的湿法拉浆模具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带式基体极片的湿法拉浆模具设备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带式基体极片的湿法拉浆模具设备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带式基体极片的湿法拉浆模具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图4,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其应用。

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带式基体极片的湿法拉浆模具设备包括支架1、料斗2、下导向部件14、第一子模具3、第二子模具4、第一定位片组件100和第二定位片组件200。

支架1是水平放置的。

料斗2用于放置浆料,固定在支架1上。示例的,参考图2,料斗2的截面形状为倒着的直角三角形,有利于节省材料。

第一子模具3和第二子模具4均与支架1连接且位于料斗2的上方;示例的,第一子模具3和第二子模具4均水平设置在支架1上。

参考图3,第一子模具3与第二子模具4正对且两者之间可形成用于供带状基体12通过的缝隙30,缝隙30即为模具的刀口;示例的,第一子模具3是固定在支架1上的,第二子模具4则是可移动地安装在支架1上,可移动的第二子模具4两边嵌入螺旋微调器7,缝隙30的宽度由螺旋微调器7调节,旋转螺旋微调器7使第二子模具4靠近第一子模具3,则可使缝隙30变窄,旋转螺旋微调器7使第二子模具4远离第一子模具3,则可使缝隙30变宽。

二次电池的负极片的厚度一般为0.2-0.36mm,最常用的厚度为0.23-0.36mm,因此,缝隙30的宽度为0.3~3.00mm。

第一定位片组件100设置在第一子模具3的上表面301上,第二定位片组件200设置在第二子模具4的上表面401上。

第一定位片组件100设有多片第一定位片5a,第二定位片组件200设有多片第二定位片5b。第一定位片5a和第二定位片5b沿缝隙30的长度方向排布,以在多个位置顶住带状基体12,实现多点定位。

第一定位片5a和第二定位片5b均具有露出的一端。第一定位片5a露出的一端为弧形的,比如半圆形,因此,第一定位片5a露出的一端具有弧形端;同样的,第二定位片5b露出的一端也为弧形的,比如半圆形,因此,第二定位片5b露出的一端具有弧形端。当然,第一定位片5a和第二定位片5b露出的一端可以全部是弧形的,也可以部分是弧形的。

第一定位片5a和第二定位片5b可以是正对的,也可以是错位的,只要能对带状基体12进行定位以使其平整即可。无论怎样,第一定位片5a的弧形端的端面与第二定位片5b的弧形端的端面之间可形成供带状基体12通过的间距,该间距小于前述缝隙30的宽度,形成该间距的空间位于前述缝隙30的正上方,如此,带状基体12可在竖直方向上穿过缝隙30和形成间距的空间,以保证表面平整。

第一定位片5a的厚度方向5a1与第一子模具3的上表面301平行,

第二定位片5b的厚度方向5b1与第二子模具4的上表面401平行。如此,当带状基体12向上运动时,虽然第一定位片5a和第二定位片5b会刮掉带状基体12表面上的一些浆料,但均只在带状基体12的表面上留下很窄的痕迹,该痕迹的宽度就是第一定位片5a或第二定位片5b的宽度。示例的,第一定位片5a和第二定位片5b的厚度均为0.08~0.1mm,这样极薄的厚度可保证在带状基体12的表面上留下的痕迹可被流动的浆料填充。

第一定位片5a的弧形端和第二定位片5b的弧形端均可顶住带状基体12的表面且可使带状基体12位于缝隙30的中间。也就是说,第一定位片5a和第二定位片5b是可以相对运动的,比如第一定位片5a可靠近或者远离第二定位片5b,通过设置移动机构即可实现。

下导向部件14安装在支架1上,位于料斗2中,比如位于料斗2的底部,用于对带状基体12进行导向,使带状基体12可从缝隙30的中间穿过。示例的,下导向部件14为一根导向长轴,带状基体12贴紧下导向部件14的表面,下导向部件14则是压紧带状基体12以改变带状基体12的运动方向,使其穿过缝隙30。

使用时,将带状基体12穿入料斗2中,使其经过料斗2里面的下导向部件14的下方,旋转向上进入第一子模具3和第二子模具4之间的缝隙30,调整缝隙30的宽度,比如通过第二子模具4上的螺旋微调器7调节工艺所需的宽度,再通过气缸6和固定板10固定第一子模具3和第二子模具4。然后,将带状基体12贴在上导向部件17的表面上,进入后续的加工工序。上导向部件17与下导向部件14对带状基体12进行导向,使带状基体12可沿竖直方向运动,上导向部件17与下导向部件14之间的竖直距离为3-5m。使第一定位片5a的弧形端和第二定位片5b的弧形端顶住带状基体12的表面并使带状基体12位于缝隙30的中间,以保证带状基体12的两边所涂敷的浆料稳定、均匀。

将浆料放到料斗2中,带状基体12运动,其两侧的表面上附着有浆料,带状基体12穿过第一子模具3和第二子模具4之间的缝隙30时,多余的浆料被刮掉,保留设定厚度的浆料。带有浆料的带状基体12穿过第一定位片组件100与第二定位片组件200之间的空间时,多片第一定位片5a和多片第二定位片5b刮掉带状基体12表面的一些浆料,在带状基体12的表面留下很窄的痕迹。当带有浆料的带状基体12继续向上运动时,由于浆料的流动性,带状基体12表面的痕迹被浆料填充,带状基体12的表面逐渐变为平整。带有浆料的带状基体12经过上导向部件17,进入后续加工工序。

根据上述可知,第一子模具3和第二子模具4均位于料斗2的上方且两者之间可形成用于供带状基体12通过的缝隙30。多片第一定位片5a和多片第二定位片5b均沿缝隙30的长度方向排布,以对带状基体12进行多点定位,阻止带状基体12变形,如此可使带状基体12的表面平整。由于多片第一定位片5a和多片第二定位片5b分别位于第一子模具3和第二子模具4之上,在第一定位片5a和第二定位片5b的约束之下,位于缝隙30中的带状基体12的表面也是平整的,如此,浆料可均匀地附着在带状基体12的表面上。带有浆料的带状基体12穿过第一定位片组件100与第二定位片组件200之间的空间时,多片第一定位片5a和多片第二定位片5b刮掉带状基体12表面的一些浆料,但由于第一定位片5a的厚度方向5a1与第一子模具3的上表面301平行、第二定位片5b的厚度方向5b1与第二子模具4的上表面401平行,在带状基体12的表面留下很窄的痕迹。该痕迹在带状基体12后续运动的过程中会被带状基体12上流动的浆料填充,从而使带状基体12的表面恢复平整,进而得到平整的极片。

参考图2,第一子模具3与第二子模具4正对的端面设有第一凹槽31,第二子模具与第一子模具3正对的端面设有第二凹槽41。第一凹槽31和第二凹槽41的设置有利于兜住浆料,确保浆料能稳定涂敷到带状基体12上。示例的,第一凹槽31和第二凹槽的截面形状均为弧形的,特别是半圆形的,弧形有利于浆料的流动,使浆料冲到带状基体12的表面,从而提高带状基体12的表面平整度。

参考图4,第一子模具3与第二子模具4通过插销9活动连接,如此,当第二子模具4靠近或远离第一子模具3时,插销9起到导向的作用,以实现第一子模具3与第二子模具4相互平行。

参考图4,第二定位片组件200的一种具体形式是:还包括固定件16、导向件13、连接件15和微调器8;示例的,固定件16是方形的,微调器8为螺旋微调器;第二定位片5b固定在固定件16上,露出的一端为弧形的,另一端与固定件16连接;固定件16可来回移动地安装在导向件13上,比如固定件16套在导向件13上;导向件13通过微调器8与连接件13连接;导向件13经微调器8调节,可以前后移动,如此,可使第二定位片5b靠近或远离第一定位片5a。通过调节螺旋微调器8和移动固定件16可确保带状基体12位于第一子模具3与第二子模具4的缝隙30的中间。第一定位片组件100的具体形式可以与第二定位片组件200相同,也可以是固定的。

参考图1,第一定位片组件100设置在第一子模具3的上表面301上、第二定位片组件200设置在第二子模具4的上表面401上使得:第一定位片5a的下边缘与第一子模具3的上表面的距离为1.5~2.3mm,优选为2mm;第二定位片5b的下边缘与第二子模具4的上表面的距离为1.5~2.3mm,优选为2mm。如此,可有效保证位于缝隙30中的带状基体12的表面是平整的。

本发明可以确保在带状基体12上的浆料两边均匀、稳定,可以优化极片的品质质量,同时利于优化电池的性能。得到的极片极为平整,有利于后续加工,例如裁切、卷绕。当带式基体极片为负极片时,更利于采用尾部刮粉的工艺。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其还可以对这些已描述的实施方式做出若干替代或变型,而这些替代或变型方式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