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端子的电线以及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380809发布日期:2019-12-11 00:22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带端子的电线以及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带端子的电线以及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一种带端子的电线。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带端子配件的电线的技术:在具有多个金属裸线被扭绞而成的芯线的电线的前端部安装有端子配件,焊料附着在芯线的切割端面。在专利文献1中,被设置成通过将芯线的前端部浸渍在存储有熔融焊料的焊料槽中的流动方式来使焊料附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552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带端子的电线中,希望能够用简单的构成来提高电气性能。例如,如果可以不添加焊料等追加的材料、追加的部件而实现电阻的减小,那么能够实现构成的简单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用简单的构成提高电气性能的带端子的电线以及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带端子的电线的特征在于,具备:电线,所述电线具有:具有多个裸线的芯线和以使所述芯线的端部露出的状态来将所述芯线覆盖的覆皮;以及压接端子,所述压接端子具有芯线压接部,所述芯线压接部以使所述芯线的前端突出到外部的状态相对于所述芯线被压接,所述芯线的前端具有多个所述裸线彼此接合而成的接合部,所述接合部是使多个所述裸线的前端剪切变形而形成的。

发明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具备:电线,电线具有:具有多个裸线的芯线和以使芯线的端部露出的状态来覆盖芯线的覆皮;以及压接端子,压接端子具有芯线压接部,芯线压接部以使芯线的前端突出到外部的状态相对于芯线被压接。芯线的前端具有多个裸线彼此接合而成的接合部,接合部是使多个裸线的前端剪切变形而形成的。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起到能够不添加追加的材料而用简单的构成提高电气性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立体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侧视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接合部的剖视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线的俯视图。

图6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除去工序的图。

图7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压接装置的主视图。

图8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压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压接工序以及接合工序的主视图。

图10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压接工序以及接合工序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接合工序的侧视图。

图12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接合工序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加工工具的形状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14是示出加工工具的形状的另一个例子的主视图。

图15是示出加工工具的形状的又一个例子的主视图。

图16是说明加工工具的避让部的主视图。

图17是说明加工工具的避让部的侧视图。

图18是示出加工工具的形状的又一个例子的主视图。

图19是接合工序的主视图。

图20是示出加工工具的形状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21是示出加工工具的形状的另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22是示出加工工具的形状的又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23是示出加工工具的形状的又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24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接合工序的主视图。

图25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接合工序的剖视图。

图26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接合工序的主视图。

图27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接合工序的剖视图。

图28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接合工序的主视图。

图29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接合工序的剖视图。

图30是已完成接合加工的芯线的剖视图。

图31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所涉及的接合工序的主视图。

图32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所涉及的接合工序的剖视图。

图33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所涉及的接合工序的剖视图。

图34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断工序以及接合工序的主视图。

图35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断工序以及接合工序的剖视图。

图36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断工序以及接合工序的其他剖视图。

图37是说明接合部的形成的剖视图。

图38是示出切断后的电线的侧视图。

图39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设置工序的剖视图。

图40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侧视图。

图41是示出切断装置的形状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42是示出切断装置的形状的其他例子的主视图。

图43是示出切断刃的截面形状的一例。

图44是示出切断刃的截面形状的另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45是将芯线沿着倾斜方向切断的切断装置的侧视图。

图46是形成有接合部的电线的侧视图。

图47是形成有接合部的电线的剖视图。

图48是具有两个切断刃的切断装置的侧视图。

图49是已切断的电线的侧视图。

图50是已形成有接合部的电线的剖视图。

图51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压接工序的主视图。

图52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压接工序的剖视图。

图53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主视图。

图54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侧视图。

图55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剖视图。

图56是示出覆盖部的形状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57是示出覆盖部的形状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图58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主视图。

图59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侧视图。

图60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主视图。

图61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侧视图。

图62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剖视图。

图63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切断工序的剖视图。

图64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切断工序的其他剖视图。

图65是形成有接合部的电线的剖视图。

图66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除去工序的剖视图。

图67是示出切断工序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68是示出切断工序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69是示出切断工序的一例的其他剖视图。

图70是已被切断的电线的剖视图。

图71是说明除去工序的剖视图。

图72是示出切断工序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73是示出切断工序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74是示出切断工序的一例的其他剖视图。

图75是已被切断的电线的剖视图。

图76是说明除去工序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带端子的电线

2压接端子

3电线

11连结部

12芯线压接部

13连结部

14覆皮压接部

15、18底部

16a第一压紧片

16b第二压紧片

17a、17b压紧片

19侧壁部

20、23覆盖部

21a、25a第一覆盖片

21b、25b第二覆盖片

22、24底部

31芯线

31a端部

31b前端

31c前端面

31d,31f第一面

31e,31g第二面

32裸线

32a外周面

32b前端面

33覆皮

34接合部

40切断装置

41容置部

41a支承面

42、48、49切断刃

43、45槽部

44,46,47a,47b,50倾斜面

100端子压接装置

110第一模具

111第一砧座

112第二砧座

113第三砧座

114第四砧座

120第二模具

121第一压接器

122第二压接器

123第三压接器

130、140、150加工工具

131倾斜面

132侧面

133避让部

134按压面

135凸状弯曲面

136凹状弯曲面

151第一滑动部

152第二滑动部

151a、152a刀尖

l第一方向

w第二方向

h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以及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并不通过该实施方式来限定本发明。另外,在下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要素或实质上相同的要素。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3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带端子的电线以及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立体图,图2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侧视图,图3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接合部的剖视图,图5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线的俯视图,图6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线的俯视图,图7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压接装置的主视图,图8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压接装置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压接工序以及接合工序的主视图,图10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压接工序以及接合工序的剖视图,图1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接合工序的侧视图,图12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接合工序的剖视图。图8示出图7的viii-viii截面。图10示出图9的x-x截面。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的电线1具有压接端子2以及电线3。压接端子2是相对于电线3被压接的端子。压接端子2以与电线3成一体的状态与配对侧端子(省略图示)电连接。压接对象的电线3在端部除去覆皮33从而芯线31露出预定的长度。本实施方式的芯线31是多个裸线32的集合体。裸线32由铜、铝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形成。压接端子2通过被压接在电线3的端部,从而相对于露出的芯线31电连接。

压接端子2由作为基材的导电性的金属板(例如铜板、铜合金板)来形成。压接端子2通过对基材的冲压加工、折曲加工等来形成为能够与配对侧端子、电线3连接的预定的形状。压接端子2具有连结部11、芯线压接部12、连结部13以及覆皮压接部14。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压接端子2的长边方向称为“第一方向l”。第一方向l是压接端子2和配对侧端子的插入方向,且是电线3的轴向。将压接端子2的宽度方向称为“第二方向w”。第二方向w是与第一方向l正交的方向。将与第一方向l以及第二方向w都正交的方向称为“第三方向h”。第三方向h是压接端子2的高度方向。第三方向h是在后述的压接工序中,芯线压接部12被第一模具110以及第二模具120按压的方向。在第一方向l上,将芯线31的前端侧称为“前侧”,将与前侧相反的一侧称为“后侧”。

连结部11、芯线压接部12、连结部13以及覆皮压接部14按照该顺序沿第一方向l排列。连结部11被配置在压接端子的最前侧。芯线压接部12相对于电线3的芯线31被压接。覆皮压接部14相对于电线3的覆皮33被压接。芯线压接部12和覆皮压接部14经由连结部13连结。连结部11从芯线压接部12向前侧延伸。芯线压接部12具有底部15以及一对压紧片16a、16b。一对压紧片16a、16b为从底部15的端部延伸出的片部。另外覆皮压接部14具有一对压紧片17a、17b。

本实施方式的芯线压接部12以使芯线31的前端31b向外部突出的状态相对于芯线31被压接。芯线31的包含前端31b在内的一部分从芯线压接部12向前侧突出。

如图3以及图4所示,芯线31的前端31b具有接合部34。接合部34是多个裸线32彼此被接合的部分。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接合部34是一个裸线321与其相邻的裸线322金属接合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接合部34如后述那样,由裸线32的前端被剪断变形而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的电线1中,多个裸线32经由接合部34而互相电连接。由此,带端子的电线1中,实现由于电阻的减小而带来的电气性能的提高。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包含除去工序、设置工序、接合工序以及压接工序。

(除去工序)

除去工序是从电线3除去覆皮33的一部分而使芯线31露出的工序。图5示出覆皮33的一部分被除去前的电线3。在图5所示的电线3中,除了芯线31的端面之外,芯线31整体被覆皮33覆盖。如图6所示,在除去工序中,覆皮33的前端部33a被从电线3除去。通过将前端部33a除去,芯线31的端部31a从覆皮33露出。芯线31的截面形状以及各裸线32的截面形状例如是圆形。但是,芯线31的截面形状、裸线32的截面形状并不限定为圆形。

(设置工序)

设置工序是将电线3设置在压接端子2的工序。在设置工序中,压接端子2以及电线3被设置在端子压接装置100的第一模具110。如图7以及图8所示,端子压接装置100具有第一模具110、第二模具120以及加工工具130。第一模具110是固定式的模具,并支承压接端子2。第二模具120是移动式的模具,其相对于第一模具110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

如图8所示,第一模具110具有第一砧座111、第二砧座112以及第三砧座113。第一砧座111支承芯线压接部12。第二砧座112支承覆皮压接部14。第三砧座113支承连结部11以及未图示的端子连接部。端子连接部是压接端子2中与配对侧端子连接的部分。端子连接部经由连结部11与芯线压接部12连接。

第二模具120具有第1压接器121以及第二压接器122。第一压接器121与第一砧座111对置。第一压接器121将芯线压接部12压紧从而使芯线压接部12相对于芯线31被压接。第二压接器122与第二砧座112对置。第二压接器122将覆皮压接部14压紧从而使覆皮压接部14相对于覆皮33被压接。

加工工具130是在芯线31的前端31b形成接合部34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加工工具130是用金属等形成的压紧刃。加工工具130被固定在第1压接器121的前表面侧。也就是说,加工工具130被配置在第二模具120的第二压接器122侧的相反侧的端面。加工工具130中,刀尖130a是单刃。也就是说,刀尖130a的一侧的面为相对于上下方向朝向一侧倾斜的倾斜面131。倾斜面131以随着向着加工工具130的前端去而远离第一压接器121的方式倾斜。刀尖130a的另一个面是与上下方向平行的面。如图7所示,刀尖130a的前端向着下方略微弯曲。加工工具130的刀尖130a的位置被设定为与压接工序并行地进行接合工序。

在设置工序中,压接端子2被放置在第一模具110的上表面。如图7以及图8所示,压接端子2的芯线压接部12具有底部15、第一压紧片16a以及第二压紧片16b。芯线压接部12被形成为呈u字形状。底部15是被形成为u字形状的芯线压接部12的底壁的部位。第一压紧片16a以及第二压紧片16b是被形成为u字形状的芯线压接部12的侧壁的部位。第一压紧片16a从第二方向w的底部15的一端延伸出来。第二压紧片16b从第二方向w的底部15的另一端延伸出来。

覆皮压接部14与芯线压接部12同样,具有一对压紧片17a、17b(参照图1)。覆皮压接部14的压紧片17a,17b从芯线压接部12的压紧片16a、16b隔开而形成。

如图8所示,压接端子2以芯线压接部12与第一砧座111对置,覆皮压接部14与第二砧座112对置的方式放置在第一模具110。更详细而言,压接端子2以底部15被第一砧座111支承,而且一对压紧片16a、16b的前端与第一压接器121对置的方式被放置。

电线3设置在被第一模具110支承的压接端子2。电线3以芯线31的端部31a与芯线压接部12的底部15对置,覆皮33与覆皮压接部14的底部18对置的方式被设置在压接端子2。电线3以至少前端31b从芯线压接部12向前侧突出的方式被设置。另外,电线3以在第三方向h上前端31b与加工工具130的倾斜面131对置的方式被设置。

(压接工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中,压接工序以及后述的接合工序同时进行。首先,说明压接工序。压接工序是使芯线压接部12相对于芯线31压接的工序。在压接工序中,芯线压接部12被压接在芯线31,覆皮压接部14被压接在覆皮33。在压接工序中,压接端子2以及电线3被夹入第一模具110以及第二模具120之间。第一模具110以及第二模具120使压紧片16a、16b相对于芯线31压接,使压紧片17a、17b相对于覆皮33压接。在压接工序中,第二模具120向着第一模具110向下方移动。

第一压接器121具有使压紧片16a、16b变形的弯曲面121a。弯曲面121a以使得压紧片16a、16b的前端16d朝向第一模具110的方式使压紧片16a、16b变形为弯曲形状。第一压接器121使压紧片16a、16b变形以利用一对压紧片16a、16b以及底部15将芯线31包入。图9以及图10示出第二模具120在压接工序中位于下止点时的状态。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压接器121进行称为所谓b压接的压紧。压紧片16a、16b以芯线压接部12的截面形状成为b字形状的方式分别弯曲。压紧片16a、16b的前端16d朝向下方,被向着芯线31按抵。压紧片16a、16b将芯线31向着底部15按压。另外,压紧片16a、16b将芯线31包入,并压紧芯线31。需要说明的是,覆皮压紧部14的压紧片17a、17b与压紧片16a、16b同样地变形并相对于覆皮33被压接。

(接合工序)

接合工序是将对构成电线3的芯线31的多个芯线32形成接合部34的工序。在本实施方式的接合工序中,利用加工工具130在芯线31形成接合部34。在压接工序中,在第二模具120下降时,加工工具130与第二模具120一起下降。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加工工具130使芯线32剪切变形而形成接合部34。

更详细而言,加工工具130的倾斜面131以及侧面132与芯线31的前端31b接触。倾斜面131以及侧面132一边与前端31b的前端面31c滑动一边下降。如图12所示,各裸线32的前端被加工工具130向下侧拉滑而剪切变形。随着该剪切变形,裸线32的外周面32a如箭头y1所示被拉伸,外周面32a的氧化膜被破坏而生成新的表面。另外,通过裸线32彼此滑动,也使得氧化膜被破坏而露出新的表面。另外,通过裸线32被压紧,也使得氧化膜被破坏而露出新的表面。相邻的裸线32的新表面彼此接触、粘着而形成接合部34。

另外,裸线32的前端面32b也如箭头y2所示被拉伸。由此,在裸线32的前端面32b,氧化膜被破坏从而露出新表面。在相邻的裸线32,前端面32b的新表面彼此,或者前端面32b的新表面和外周面32a的新表面金属结合而形成接合部3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加工工具130也可以将各裸线32的前端刮掉而露出新表面。也就是说,加工工具130也可以通过将各裸线32剪断破坏,在裸线32生成新的前端面32b,从而生成新表面。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的电线1中,在芯线31的前端面31c,多个裸线32的前端向共同的方向剪切变形。裸线32的剪切变形的方向是加工工具130的移动方向,且是沿着第三方向h朝向底部15的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加工工具130被构成为能够在从芯线31的上端到下端为止的裸线32形成接合部34。也就是说,加工工具130被构成为与从上端的裸线32到下端的裸线32为止,实质上全部的裸线32接触而剪切变形。由此,当接合工序完成时,如图3所示,从上端的裸线32到下端的裸线32为止,在实质上全部的裸线32形成接合部34。其结果,实质上全部的裸线32成为互相金属结合的状态。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的电线1降低了裸线32彼此的电阻。另外,芯线压接部12经由位于芯线31的外周部的裸线32,与内侧的裸线32也金属接合。由此,芯线压接部12和芯线31的电阻也被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加工工具13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示例的形状。例如,加工工具130的形状也可以设置为与芯线压接部12的截面形状对应的形状。在图13中示出加工工具130的形状的一个例子。加工工具130的刀尖130a的形状与底部15的截面形状对应。更具体而言,底部15的内侧面15a的截面形状是向着下方弯曲的弯曲形状。加工工具130的刀尖130a的形状是与内侧面15a的弯曲形状对应的弯曲形状。刀尖130a的形状是第二方向w的中央部比两端部更向下方突出的弯曲形状。由此,抑制了接合工序中加工工具130和底部15的干涉。

另外,加工工具130的宽度wd1比底部15的宽度wd2更小。底部15的宽度wd2例如是从第一压紧片16a的内侧面到第二压紧片16b的内侧面为止的距离。通过使加工工具130的宽度wd1比底部15的宽度wd2更小,从而抑制了接合工序中加工工具130和压接端子2的干涉。

图14示出加工工具130的形状的其他例子。在图14所示的芯线压接部12中,底部15的内侧面15a的截面形状是直线形状。与之对应,加工工具130的刀尖130a的形状也是直线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加工工具130的宽度wd3也比底部15的宽度wd4小。

图15至图17示出加工工具130的形状的另外的例子。如图15所示,在加工工具130形成有避让部133。避让部133是形成在加工工具130的切除部。形成有避让部133的部分的宽度wd5比基端侧的部分的宽度wd6更窄。避让部133被形成在加工工具130的前端部,被设置在宽度方向的两侧。也就是说,在加工工具130中,前端部的宽度wd5比基端侧的部分的宽度wd6更窄。

图16以及图17所示的压接端子2具有一对侧壁部19。侧壁部19是与第一压紧片16a以及第二侧壁部16b连续的侧壁部。侧壁部19例如被形成在连结部11。加工工具130的避让部133以能够抑制侧壁部19和加工工具130的干涉的方式被形成。如图16所示,加工工具130的前端部的宽度wd5与被侧壁部19所夹住的空间部的宽度wd7等同,或者比空间部的宽度wd7窄。由此,抑制了接合工序中的加工工具130和压接端子2的干涉。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压接端子2形成避让部。例如,也可以是,在侧壁部19中,与加工工具130对置的部分的高度比侧壁部19中的相邻的部分的高度更低。

图18示出加工工具130的形状的另外的其他例子。在图18所示的加工工具130中,刀尖130a的形状是第二方向w的两端部比第二方向w的中央部更向下方突出的弯曲形状。因此,如图19所示,在接合工序中,加工工具130的刀尖130a对芯线31的前端31b向着宽度方向的中央压紧。如图19中箭头y3所示,刀尖130a的两端部将芯线31向着第二方向w的中央侧按压。由此,在接合工序中,芯线31的前端部31b不容易放射状地散开。

加工工具130的截面形状不限定于上述示例的截面形状。图20示出加工工具130的截面形状的一个例子。图20的加工工具130中,刀刃130a设置有具有一定宽度的按压面134。按压面134是与第一方向l平行的面。

图21示出加工工具130的截面形状的另一个例子。图21的加工工具130中,刀尖130a的截面形状是第一方向l的中央部比两端部更突出的弯曲面。刀尖130a的中央部的形状例如是圆弧形状。

图22示出加工工具130的截面形状的另外的其他例子。图22的加工工具130中,设置有凸状弯曲面135来代替图8所示的倾斜面131。凸状弯曲面135被形成在刀尖130a的第一方向l的后侧。凸状弯曲面135例如是大致圆弧形状的弯曲面。

图23示出加工工具130的截面形状的另外的其他例子。图23的加工工具130中设置有凹状弯曲面136。凹状弯曲面136被形成在刀尖130a的第一方向l的后侧。凹状弯曲面136例如是大致圆弧形状的弯曲面。

如以上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1具有电线3和压接端子2。电线3具有:芯线31,其具有多个裸线32;以及覆皮33,其以使芯线31的端部露出的状态覆盖芯线31。压接端子2具有芯线压接部12,该芯线压接部12在使芯线31的前端31b露出外部的状态下相对于芯线31被压接。

芯线31的前端31b具有多个裸线32彼此接合而成的接合部34。接合部34使多个裸线32的前端剪切变形而形成。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的电线1,可以不添加焊料等追加的材料、部件而实现带端子的电线1的电阻的降低。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的电线1能够起到用简单的构成提升电气性能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的电线1中,在芯线31的前端面31c处,多个裸线32的前端向着共同的方向剪切变形。这种剪切变形通常是通过加工工具130相对于芯线31的前端31b滑动从而发生的变形。通过利用对芯线31的变形加工来形成接合部34,从而在带端子的电线1中,能够用简单的构成提升电气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包含接合工序和压接工序。接合工序是如下工序,相对于构成电线3的芯线31的多个裸线32,使多个裸线32的前端剪切变形从而形成裸线32彼此接合的接合部34。压接工序是使压接端子2的芯线压接部12相对于芯线31压接的工序。通过使裸线32的前端剪切变形来形成接合部34,从而能够用简单的构成来提升带端子的电线1的电气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中,同时进行接合工序以及压接工序。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能够缩短带端子的电线1的制造所需要的时间。

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中,端子压接装置100进行接合工序以及压接工序,其中,端子压接装置100具有第一压接器121和与第一压接器130联动移动的加工工具130。端子压接工序100在接合工序中,利用加工工具130使裸线32的前端剪切变形从而形成接合部34。端子压接装置100在压接工序中,利用第一压接器121将芯线压接部12对芯线31压接。通过利用端子压接装置100执行接合工序以及压接工序,从而实现制造工序的简单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中,在加工工具130形成有避让部133,该避让部抑制接合工序中的加工工具130和压接端子2的干涉。因此,在接合工序中不容易在压接端子2产生不想要的变形。需要说明的是,避让部也可以被设置在压接端子2。

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中,在接合工序,使用具有刀尖130a的加工工具130,通过使刀尖130a相对于芯线31的前端面31c滑动,从而使裸线32的前端剪切变形。刀尖130a的形状是压接端子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比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突出的凸形。由此,在接合工序中抑制了加工工具130和压接端子2的干涉。

[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

参照图24以及图25,对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进行说明。图24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接合工序的主视图,图25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接合工序的剖视图。在图25中示出图24的xxv-xxv截面。在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例如,端子压接装置100在将第二模具120保持在下止点的状态下来形成接合部34。

图24以及图25所示的加工工具140能够相对于第二模具120相对移动。端子压接装置100使第2模具120以及加工工具140联动地工作。使第二模具120工作的机构和使加工工具140工作的机构可以是共用的,也可以是彼此独立的。端子压接装置100在使第二模具120在下止点停止的状态下使加工工具140下降来形成接合部34。在图24以及图25中,示出了第二模具120在下止点停止的状态。加工工具140向着芯线31的前端31b下降。从该状态起,端子压接装置100使加工工具140进一步下降从而利用加工工具140使前端31b剪切变形来形成接合部34。加工工具140的刀尖140a的形状例如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刀尖130a的形状相同。

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在芯线压接部12已经相对于芯线31被压接的状态下开始接合工序。也就是说,在第二模具120相对于芯线压接部12以及芯线31施加的按压力变得最大后再形成接合部34。由此,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由于在接合部34被形成后外力不容易作用到接合部34,所以接合部34容易稳定。

[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

参照图26以及图27,对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进行说明。图26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接合工序的主视图,图27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接合工序的剖视图。在图27中示出图26的xxvii-xxvii截面。在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例如,端子压接装置100一边使第二模具120上升一边形成接合部34。

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加工工具140与上述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加工工具140同样,能够相对于第二模具120相对移动。端子压接装置100在第二模具120到达下止点之后利用加工工具140来形成接合部34。在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接合工序中,端子压接装置100不使第二模具120停止在下止点,而使第二模具120上升。也就是说,在接合工序中,如图26以及图27所示,第二模具120上升,加工工具140下降。

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与上述的第1变形例同样,在芯线压接部12相对于芯线31被压接的状态下开始接合工序。由此,形成后的接合部34容易稳定。需要说明的是,在压接后执行接合工序的情况,也可以利用与端子压接装置100不同的装置来形成接合部34。

[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

参照图28以及图29,对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进行说明。图28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接合工序的主视图,图29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接合工序的剖视图。在图29中示出图28的xxix-xxix截面。在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例如,加工工具150在第二方向w上移动。

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加工工具150具有第一滑动部151和第二滑动部152。第一滑动部151以及第二滑动部152分别在第二方向w上移动。端子压接装置100使第2模具120以及加工工具150联动地工作。使第二模具120工作的机构和使加工工具150工作的机构可以是共用的,也可以是彼此独立的。两个滑动部151、152沿着第二方向w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移动。第一滑动部151的刀尖151a和第二滑动部152的刀尖152a在第二方向w上彼此对置。加工工具150将芯线31的前端31b夹入在第一滑动部151的刀尖151a和第二滑动部152的刀尖152a之间,形成接合部34。两个刀尖151a、152a例如具有对称的形状。另外,两个刀尖151a、152a的动作例如是对称的。

加工工具150例如与压接工序一起形成接合部34。但是,加工工具也可以在压接工序前或压接工序后形成接合部34。端子压接装置100也可以在使第二模具120停止在下止点的状态下,利用加工工具150形成接合部34。

在图30中示出了已利用加工工具150完成了接合加工的芯线31的截面。图30的截面是与第三方向h正交的截面。芯线31的前端面31c具有第一面31d以及第二面31e。第一面31d以及第二面31e分别是各自朝向前方的面,且互相邻接。在本变形例中,第一面31d和第二面31e在第二方向w上相邻。

第一面31d以及第二面31e都是相对于第一方向l倾斜的倾斜面。第一面31d以及第二面31e的边界位于第二方向w的中央部。第一面31d以随着沿着第二方向w靠近第二面31e而趋向前侧的方式倾斜。第二面31e以随着沿着第二方向w靠近第一面31d而趋向前侧的方式倾斜。

在第一面31d中,多个裸线32的前端向从第一面31d朝向第二面31e的方向剪切变形。第一面31d的裸线32利用从第一滑动部151作用的朝向第二面31e的剪切力而变形。与之相对,第二面31e中,多个裸线32的前端向从第二面31e朝向第一面31d的方向剪切变形。第二面31e的裸线32利用从第二滑动部152作用的朝向第一面31d的剪切力而变形。

如以上的说明,在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1中,芯线31的前端面31c是相对于电线3的轴向倾斜的倾斜面。加工工具150通过以形成倾斜面的方式来使芯线31剪切变形,从而容易促进接合部34的形成。

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1中,芯线31的前端面31c包含互相相邻的第一面31d以及第二面31e。在第一面31d中,多个裸线32的前端向从第一面31d朝向第二面31e的方向剪切变形。第二面31e中,多个裸线32的前端向从第二面31e朝向第一面31d的方向剪切变形。像这样形成两个面31d、31e,通常地是通过利用两个刀尖151a、152a来夹入从而使芯线31剪切变形的情况。通过利用两个刀尖151a、152将芯线31夹入,从而容易在前端面31c的整个区域形成接合部34。

[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

参照图31以及图32,对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进行说明。图31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所涉及的接合工序的主视图,图32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所涉及的接合工序的剖视图。在图32中示出图31的xxxii-xxxii截面。在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例如,对多个芯线31一次性地形成接合部34。

如图31以及图32所示,在第4变形例中,压接端子2相对于具有第一电线3a以及第二电线3b的电线3被压接。两条电线3a、3b例如在第三方向h上重叠地放置在压接端子2。加工工具130使两条电线3a、3b的前端31b分别塑性变形从而形成接合部34。需要说明的是,加工工具130也能够使第一电线3a的芯线31和第二电线3b的芯线31接合来形成接合部34。由此,两条电线3a、3b的芯线31互相金属接合,从而提高带端子的电线1的电气性能。

[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

参照图33,对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进行说明。图33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所涉及的接合工序的剖视图。在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例如,与接合工序同时地执行切断工序。切断工序是将电线3切断的工序。

如图33所示,第5变形例所涉及的加工工具130将芯线31的前端侧的一部分切断。加工工具130将芯线31切断的同时,在芯线31的覆皮33侧的部分形成接合部34。加工工具130的刀尖130a的形状是能够切断芯线31的形状。通过利用加工工具130的刀尖130a来将芯线31切断,从而在芯线31形成新的前端31b、加工工具130的倾斜面131通过使新形成的前端31b剪切变形,从而在前端31b形成接合部34。

需要说明的是,加工工具130也可以是在压接工序中的芯线31的伸出量在预定量以上的情况下将芯线31剪断。在压接工序中,芯线压接部12将芯线31按压来压紧芯线31。其结果,芯线31向第一方向l伸长。考虑由于压接工序中的芯线31的伸长量的变化等,芯线31的前端31b位于比加工工具130更靠前侧的位置的情况。该情况下,加工工具130利用刀尖130a来切断芯线31。其结果,从芯线压接部12伸出的芯线31的长度不容易过大。

[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34至图50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对第2实施方式,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有同样功能的构成要素,标记同样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图34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断工序以及接合工序的主视图,图35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断工序以及接合工序的剖视图,图36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断工序以及接合工序的其他剖视图,图37是说明接合部的形成的剖视图,图38是示出切断后的电线的侧视图。在图35中示出图34的xxxv-xxxv截面。

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压接工序之前完成切断工序,在切断工序中,接合部34被形成在芯线31。也就是说,切断工序与接合工序一起进行。切断工序以及接合工序例如利用图34以及图35所示的切断装置40执行。切断装置40具有容置部41以及切断刃42。容置部41是支承电线3的部件,例如利用金属来形成。容置部41具有支承电线3的槽部43。槽部43的截面形状是与电线3的外径对应的半径的圆弧形状。

切断刃42是切断电线3的部件,利用刀尖42a来将电线3切断。正面观察时的刀尖42a的形状例如如图34所示,是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比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更突出的弯曲形状。正面观察时的刀尖42的弯曲部的形状例如是圆弧形状。刀尖42a的截面形状例如如图35所示,是厚度方向上的一个面被形成为倾斜面44的形状。电线3例如在使芯线31的端部31a露出的状态下被放置在容置部41。切断刃42一边向着容置部41相对移动一边切断电线3的芯线31。

切断刃42的倾斜面44被形成在覆皮33侧。因此,如图36所示,切断刃42的刀尖42a一边切断芯线31一边利用倾斜面44来使芯线31的前端31b剪切变形。如图37所示,倾斜面44相对于芯线31的前端面31c滑动,从而各裸线32的前端沿着刀尖42a的移动方向剪切变形。其结果,相邻的裸线32接合而成的接合部34被形成在裸线32的前端。

图38示出切断后的电线3。在切断后的电线3中,裸线32的前端向着共同的方向剪切变形而形成接合部34。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设置工序中,形成有接合部34的电线3被设置在压接端子2。如图39所示,在设置工序中,电线3以芯线31的前端31b位于比芯线压接部12更靠前侧的方式设置在压接端子2。电线3优选为以至少接合部34位于比芯线压接部12更靠前侧的方式来设置。

在压接工序中,端子压接装置100使芯线压接部12相对于芯线31压接,使覆皮压接部14相对于覆皮33压接。第一压接器121以使接合部34从芯线压接部12突出的状态使芯线压接部12相对于芯线31压接。如图40所示,在压接后的带端子的电线1中,接合部34从芯线压接部12向前侧突出。裸线32经由接合部34互相电连接,从而实现了带端子的电线1的电气性能的提高。

切断装置40的形状不限定于上述示例的形状。图41是示出切断装置的形状的一例的主视图。图41所示的容置部41中,支承电线3的支承面41a是平坦的。另外,切断刃42的刀尖42a的正面观察的形状也是直线形状。

图42是示出切断装置的形状的另外例子的主视图。图42所示的容置部41中,槽部45的形状与图34所示的槽部43的形状不同。槽部45中,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形状是大致圆弧形状,两端部是直线形状。切断刃42中,正面观察的刀尖42a的形状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形状是大致圆弧形状,两端部是直线形状。

图43是示出切断刃的截面形状的一例。在图43所示的切断刃42中,倾斜面46被设置在第一方向l的前侧。也就是说,刀尖42a的倾斜面46以随着向前端去而趋向覆皮33的方式倾斜。图44是示出切断刃的截面形状的另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图44所示的切断刃42中,刀尖42a在两侧具有倾斜面47a、47b。刀尖42a的截面形状为厚度方向的中央部比两端部突出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切断刃42的截面形状也可以被设置成图21所示的截面形状。

切断装置40也可以将芯线沿倾斜的方向切断。在图45中示出将芯线31沿倾斜方向切断的切断装置40。图45的切断装置40具有容置部41以及切断刃48。切断刃48的移动方向是相对于电线3的轴向倾斜的方向。切断刃48一边切断芯线31一边使芯线31的前端剪切变形。

如图46所示,在被切断刃48剪切变形的芯线31形成有接合部34。芯线31的前端面31c相对于电线3的轴向倾斜。如图47所示,裸线32的前端沿着切断刃48的移动方向y4塑性变形。其结果,相邻的裸线32彼此接合形成接合部34。在芯线31沿着倾斜方向被切断的情况下,认为在轴向上拉伸力容易作用在裸线32。由此,能够期待促进接合部34的形成。

切断装置40也可以利用两个切断刃来形成芯线31。在图48中,示出利用两个切断刃来切断芯线31的切断装置40。图48所示的切断装置40具有两个切断刃49来代替容置部41。切断刃49使刀尖49a与切断刃42的刀尖42a对置地配置。图48所示的切断装置40中,切断刃42以及切断刃49在相同一侧具有倾斜面44、50。切断装置40使两个切断刃42、49向互相相反的方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切断装置40利用未图示的保持部将电线3保持在两个切断刃42、49之间。

切断装置40使两个切断刃42、49向互相接近的方向移动,从而将芯线31夹入刀尖42a、刀尖49a之间并切断。如图49所示,已切断的芯线31的前端面31c具有互相相邻的第一面31f以及第二面31g。第一面31f以及第二面31g都是相对于电线3的轴向倾斜的倾斜面。第一面31f以及第二面31g的边界实质上被形成在芯线31的中央。第一面31g以与第二面31g的边界最为突出的方式倾斜。第二面31f以与第一面31g的边界最为突出的方式倾斜。

在第一面31f中,多个裸线32的前端向从第一面31f朝向第二面31g的方向剪切变形。第二面31g中,多个裸线32的前端向从第二面31g朝向第一面31f的方向剪切变形。另外,如图50所示,在第一面31f以及第二面31g中,在裸线32形成有与相邻的裸线32接合而成的接合部34。

[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

参照图51至图57,对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进行说明。图51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压接工序的主视图,图52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压接工序的剖视图,图53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主视图,图54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侧视图,图55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剖视图。在图55中示出图53的lv-lv截面。

在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中,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例如,压接端子2具有覆盖部20。如图51以及图52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压接端子2具有覆盖部20。覆盖部20被构成为覆盖芯线31的前端31b。覆盖部20具有第一覆盖片21a、第二覆盖片21b以及底部22。覆盖部20被配置在芯线压接部12和连结部11之间。第一方向l的底部22的一端与芯线压接部12的底部15连接,另一端与连结部11连接。

第一覆盖片21a以及第二覆盖片21b从压紧片16a、16b离开配置。第一覆盖片21a从底部22的第二方向w的一端延伸出来,第二覆盖片21b从底部22的第二方向w的另一端延伸出来。覆盖部20以第一覆盖片21a、第二覆盖片21b以及底部22构成u字形状的方式被形成。第一覆盖片21a在第二方向w上被配置在与第一压紧片16a相同的一侧。第二覆盖片21b在第二方向w上被配置在与第二压紧片16b相同的一侧。

如图52所示,端子压接装置100具有支承覆盖部20的第四砧座114以及使覆盖部20变形的第三压接器123。第四砧座114被配置在第一砧座111以及第三砧座113之间。第三压接器124相对于第一压接器121被配置在前侧,且在第三方向h上与第四砧座114对置。

如图52所示,电线3以芯线31的前端31b位于覆盖部20的方式被设置在压接端子2。更详细而言,电线3以前端位于第一覆盖片21a和第二覆盖片21b之间的方式被设置。在压接工序中,第三压接器123使第一覆盖片21a以及第二覆盖片21b变形。第三压接器123例如如图53所示,以使底部22、第一覆盖片21a以及第二覆盖片21b形成环状的方式来使两个覆盖片21a、21b变形。在图53所示的覆盖部20中,第一覆盖片21a的前端部与第二覆盖部21b的前端抵接,从而两个覆盖片21a、21b呈圆弧状。第一覆盖片21a以及第二覆盖片21b从外周侧覆盖芯线21的前端31b,从而保护前端31b。

两个覆盖片21a、21b例如也可以以不对前端31b施加压紧力的状态覆盖前端31b。或者,两个覆盖片21a、21b也可以一边将前端31b相对于底部22按压一边覆盖前端31b。此时的按压力优选为是不会使前端31b的接合部34崩溃的程度的大小,换言之,优选为是不会使接合着的裸线32保持分离的程度的大小。

在图56中,示出覆盖部20的形状的一个例子。两个覆盖片21a、21b在压接工序中,可以是以前端朝向斜下的方式变形。在图56所示的覆盖部20中,两个覆盖片21a、21b的前端部分以随着向前端去而靠近底部22的方式弯曲。两个覆盖片21a、21b也可以利用各自的前端将芯线31向底部22按压。

在图57中示出覆盖部20的形状的其他例子。两个覆盖片21a,21b可以不重叠地覆盖前端31b。在图57所示的覆盖部20中,第一覆盖片21a重叠在第二覆盖片21b的外侧。第二覆盖片21b也可以将芯线31向着底部22按压。

如以上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在压接工序中,利用压接端子2所具有的覆盖部20将芯线31的前端31b从外周侧覆盖。覆盖部20保护芯线31的前端31b免于其他部件的接触,避免外力作用在接合部34。由此,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能够保护接合部34,提高电线1的电气性能。

另外,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1具有从外周侧将芯线31的前端31b覆盖的覆盖部20。由此,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1能够提高电气性能。

[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

参照图58至图62,对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进行说明。图58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主视图,图59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侧视图,图60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主视图,图61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侧视图,图62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剖视图。

在图58所示的压接端子2中,覆盖部23与芯线压接部12一体形成。覆盖部23具有第一覆盖片25a、第二覆盖片25b以及底部24。底部24与芯线压接部12的底部15的前端连接。第一覆盖片21a从底部24的第二方向w的一端延伸出来,第二覆盖片25b从底部24的第二方向w的另一端延伸出来。第一覆盖片25a与芯线压接部12的第一压紧片16a的前端连接。第二覆盖片25b与芯线压接部12的第二压紧片16b的前端连接。覆盖部23以第一覆盖片25a、第二覆盖片25b以及底部24构成u字形状的方式被形成。

压接端子例如被具有第三压接器123的端子压接装置100(参照图52)相对于电线3被压接。第三压接器123例如如图60所示那样使两个覆盖片25a、25b变形。在图60所示的覆盖部23中,第一覆盖片25a的前端与第二覆盖片25b的前端抵接,从而两个覆盖片25a、25b呈圆弧状。第一覆盖片25a以及第二覆盖片25b从外周侧覆盖芯线31的前端31b,从而保护前端31b。需要说明的是,芯线压接部12例如以称为所谓b压接的方式相对于芯线31被压接。

覆盖部23可以以对芯线31的前端31b不作用压紧力的状态覆盖前端31b,也可以以不会使互相接合的裸线32彼此分离的程度的力来压紧前端31b。

[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

参照图63至图76,对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进行说明。图63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切断工序的剖视图,图64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切断工序的其他剖视图,图65是形成有接合部的电线的剖视图,图66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除去工序的剖视图。

在第2实施式的第3变形例中,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例如,在完成切断工序以及接合工序后再执行除去工序。如图63以及图64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中,在被覆皮33覆盖的位置处切断芯线31。

如图63所示,电线3以使芯线31中的被覆皮33覆盖的部分与切断刃42对置的方式来设置切断装置40。如图64所示,切断刃42将覆皮33以及芯线31切断,从而切除电线3的前端部。此时,切断刃42使芯线31的前端剪切变形从而形成接合部34。如图65所示,在裸线32的前端形成相邻的裸线32接合而成的接合部34。像这样,在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中,对被覆皮33覆盖的状态的芯线同时进行切断工序和接合工序。

当切断工序以及接合工序完成时,如图66所示,覆皮33的前端33a被除去。在该除去工序后,利用压接工序使压接端子2相对于电线3被压接,从而完成带端子的电线1。

如参照图67到图69说明的那样,也可以分别对利用切断形成的两条电线3c、3d形成接合部34。如图68以及图69所示,切断装置40将一条电线3切断从而分割成两条电线3c、3d。切断装置40利用两个切断刃42、49来将电线3切断。切断刃42、49将芯线31的被覆皮33覆盖的部分切断。切断刃42、49例如在各刀尖42a、49a中,两个表面为倾斜面。两个切断刃42,49一边切断芯线31一边使芯线31的前端剪切变形。其结果,如图70所示,在电线3c的芯线31c,接合部34被形成在裸线32的前端,在电线3d的芯线31d,接合部34被形成在裸线32的前端。

当切断工序以及接合工序完成时,如图71所示,从电线3c的覆皮33c除去前端部33a,从电线3d的覆皮33d除去前端部33a。能够对两条电线3c、3d同时形成接合部34,从而实现制造时间的缩短。

也可以如参照图72至图74说明的那样,利用一个切断刃42将一条电线3分割成两条电线3e、3f。图73所成的切断装置40中,容置部41具有第一容置部41a以及第二容置部41b。第一容置部41a和第二容置部41b以切断刃42能够进入其间的方式被隔开配置。切断刃42与第一容置部41a和第二容置部41b的间隙对置地配置。电线3被第一容置部41a以及第二容置部41b支承。

如图74所示,切断刃42将覆皮33以及芯线31切断,将一条电线3分割成两条电线3e、3f。切断刃42一边切断芯线31一边使芯线31的前端剪切变形。其结果,如图75所示,在电线3e的芯线31e,接合部34被形成在裸线32的前端,在电线3f的芯线31f,接合部34被形成在裸线32的前端。

当切断工序以及接合工序完成时,如图76所示,从电线3e的覆皮33e除去前端部33a,从电线3f的覆皮33f除去前端部33a。

[其他的变形例]

对其他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接合工序中,也可以使加工工具130、140、150、切断刃42、48、49的温度上升,从而使芯线31变软。例如,端子压接装置100也可以具有将加工工具130、140、150进行加热的加热器。通过将变得高温的加工工具130、140、150按压到芯线31,从而促进芯线31的变形,能够使裸线32彼此效率良好地接合。切断装置40也可以具有将切断刃42、48、49进行加热的加热器。

在接合工序中,也可以使加工工具130、140、150、切断刃42、48、49一边超声波振动一边使芯线31变形。利用超声波振动能够使裸线32彼此更强烈更大地滑动。

压紧片16a、16b相对于芯线31的压紧方法不限定于称为所谓的b压接的方式。压紧片16a、16b例如也可以将第二压紧片16b重叠在第一压紧片16a上从而相对于接合部34缠绕。压紧片16a、16b以重叠方式被压接的情况下,压紧片16a、16b也可以被构成为将芯线31以及覆皮33这两者一体覆盖。

覆皮压紧部14相对于覆皮33的压紧方法不限定于被称为所谓的b压接的方式。压紧片17a、17b也可以例如以重叠方式被压接。压接端子也可以不具有覆皮压接部14。

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所公开的内容能够适当组合地实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