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断点断路器的动触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9866发布日期:2019-08-16 21:53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断点断路器的动触头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为双断点断路器的动触头机构。



背景技术:

断路器的种类繁多,其基本的工作原理相同,都是在非正常条件下能够迅速地切断供电线路,保证电路系统中的用电设备和供电线路的安全。

动触头是断路器的核心部件,用来分合供电线路,当供电线路或用电设备发生过载或短路故障时,动触头被自动打开,与静触头分离,从而迅速切断供电线路,并且动、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被迅速拉长,然后进入灭弧室。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种双断点断路器,第一种是在原来的单断点断路器的动触头上再串联或并联增加一个断点,在一个回路上形成二个电弧区域,虽然这种结构能有效的提高短路分断能力,但因为增加了一个断点,而动、静触头分离时,二者间会产生较大的电弧,需引入灭弧室灭弧,因此,灭弧室也必须由一个增加为两个,造成产品的操作机构的驱动力增大了一倍,整个产品外形体积也变大(因为两个灭弧区域的存在),因此,这种结构增加了断路器的生产成本。

第二种包括动触头、静触头、软导线电阻和导电板,动触头的头部下方设有第一银触点,静触头的头部上方设有第二银触点,静触头的尾部下方设有第三银触点,导电板的尾部上方设有第四银触点,第一银触点和第二银触点之间接触相连并形成可断开电路的第一断点,第三银触点和第四银触点之间接触相连并形成可断开电路的第二断点。这种结构的断路器,虽然在静触头与导电板之间串联有一个电阻,可形成高电阻吸收回路,比其它的双断点结构减少了一个灭弧系统,但是,由于采用焊接方式将软导线电阻(铜编织线)与导电板连接,焊接部位的焊点容易脱落,且断路器经过长时间使用,软导线电阻容易出现部分断裂的现象,使软导线电阻的截面变小,从而导致软导线电阻温升过高,造成断路器烧损,影响断路器的使用寿命。

有鉴于此,急需对现的断路器动触头的结构进行改进,以既可以减少灭弧室的数量,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降低成本,又可以提高断路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断路器动触头生产成本高,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断点断路器的动触头机构,设置在双断点断路器的壳体内,包括沿前后方向水平放置的前静触头,其后端设有第一触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后接触组件,设置在所述前静触头的后方,所述后接触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前端设有后静触头,所述后静触头的前端设有插槽;

动触头,设置在所述前静触头的后方,所述动触头的中部通过连杆机构与杠杆机构连接,所述动触头具有一个前接触端和一个后插入端,所述动触头的前接触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触点配合的第二触点,所述动触头的后插入端插入或脱离所述插槽;

所述动触头配置为:

所述杠杆机构推至合闸时,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一触点贴合,所述动触头的后插入端插入到所述插槽内,实现通电;

所述杠杆机构拉至分闸时,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一触点分离,所述动触头的后插入端脱离所述插槽,实现断电;

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分开或闭合的行程大于所述动触头的后插入端脱离或插入所述插槽的行程。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后静触头的后端设有两块对称的夹板,两块所述夹板的前端分别设有弧形板,两块所述弧形板的前端部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插槽。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两块所述夹板上分别设有限位通孔,开口环状的弹簧穿过两个所述限位通孔,所述弹簧的两个自由端分别抵靠在所述弧形板的外侧。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弹簧的两个自由端分别向前延伸设有半圆形或弧形的压紧部。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后静触头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可拆卸连接。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动触头远离所述第二触点的一侧向后延伸设有突起部,所述后静触头的顶面设有与所述突起部适配的限位槽。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上连杆和下连杆,所述杠杆机构包括跳扣和转动设置在所述跳扣上的杠杆,所述跳扣通过销轴固定在断路器的壳体上。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连杆转动设置在所述跳扣上,所述下连杆转动设置在所述上连杆的下端,所述动触头转动设置在所述下连杆的下端。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点倾斜设置,与水平面成1°~20°的夹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分开的行程大于动触头的后插入端脱离插槽的行程,杠杆机构推至分闸,先是第二触点与第一触点分离,即前断点断开,然后是动触头脱离插槽,即后断点断开,这种后断点后断开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不但具有分断能力强的优点,还有具有生产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具体说明如下:

(1)后断点周围不产生电弧,因此,整个断路器只需设置一个灭弧室,结构简单,可降低断路器的生产成本;

(2)当第二触点21与第一触点11已经分离时,动触头还未脱离插槽81,这样可阻止了电流回路,缩短了第二触点21与第一触点11分断时产生的电弧燃烧时间,从而延长了断路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合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断点断路器的动触头机构,分断能力强,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寿命长。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中,“前”、“后”、“上”、“下”、“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如图1和图3中左侧定位为前,右侧定义为后,上、下则以图面为基准。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此外,术语“设有”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断点断路器的动触头机构,设置在双断点断路器的壳体内,用于接通或断开供电线路。该动触头机构包括沿前后方向水平放置的前静触头10,与前静触头10配合的动触头20和后接触组件,动触头20和后接触组件均设置在前静触头10的后方。

后接触组件包括连接板60,连接板60的前端设有后静触头80,后端设有热元件70,如图2和图4所示,后静触头80的前端设有插槽81。

前静触头10的后端设有第一触点11。动触头20具有一个前接触端和一个后插入端,前接触端设有用于与第一触点11配合的第二触点21,后插入端与后静触头80前端的插槽81相匹配,可插入或脱离插槽81。

动触头20的中部通过连杆机构50与杠杆机构40连接,通过操作杠杆机构40可驱动动触头20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接通或断开供电电路。具体配置为:

如图3和图4所示,通过操作杠杆机构40推至合闸时,连杆机构50带动动触头20逆时针转动,于是,第二触点21与第一触点11贴合,同时动触头20的后插入端插入到插槽81内,实现通电;

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操作杠杆机构40拉至分闸时,连杆机构50带动动触头20顺时针转动,于是,第二触点21与第一触点11分离,动触头20的后插入端脱离插槽81,实现断电。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触点11与第二触点21分开或闭合的行程A1大于动触头20的后插入端脱离或插入插槽81的行程A2,因此,在通电过程中,首先是动触头20的后插入端插入插槽81内,然后是第二触点21与第一触点11贴合;在断电过程中,首先是第二触点21与第一触点11分离,即前断点断开,然后是动触头20的后插入端脱离插槽81,即后断点断开,这种后断点后断开的方式有以下优点:

(1)后断点周围不产生电弧,因此,整个断路器只需设置一个灭弧室,结构简单,可降低断路器的生产成本;

(2)当第二触点21与第一触点11已经分离时,动触头还未脱离插槽81,这样可阻止了电流回路,缩短了第二触点21与第一触点11分断时产生的电弧燃烧时间,从而延长了断路器的使用寿命。

前断点断开为A1行程,后断点断开为A2行程,比现有技术相比,增加了一个A2行程,增加了断开行程,从而提高了断路器的分断能力,且在不改变目前断路器操作机构和壳体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了断路器的分断能力,这种连接方式可用于各类小型断路器、塑壳断路器、框架断路器和智能断路器。

如图2和图4所示,后静触头80的后端设有两块对称的夹板84,两块夹板84的前端分别设有弧形板82,两块弧形板82的前端部之间的间隙形成插槽81,插槽81的最小宽度小于动触头20的宽度,这种由两块弧形板82形成插槽81的方式,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两块夹板84上分别设有限位通孔,开口环状的弹簧83穿过两个限位通孔,弹簧83的两个自由端分别抵靠在弧形板82的外侧,当动触头20插入插槽81内,在弹簧83的作用下,插槽81的内壁与动触头20紧密贴合,弹簧83为耐高温加强型,能够使后静触头80在通电、发热的状态下,稳定的保持一定的力值,使断路器持续保持接通状态,从而提高断路器的短时耐受电流。

弹簧83的两个自由端分别向前延伸设有半圆形或弧形的压紧部831,压紧部831使弹簧83紧紧的卡扣在弧形板82上,动触头20插入插槽81时,保证插槽81与动触头20紧密贴合。

如图1和图3所示,连接板6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61和第二连接板62,后静触头80与第二连接板62可拆卸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拆卸方便,可实现模组化连接和智能化装配。

动触头20远离第二触点21的一侧向后延伸设有突起部23,后静触头80的顶面设有与突起部23适配的限位槽85,突起部23配置为:

如图1所示,通过操作杠杆机构40拉至分闸时,突起部23卡在限位槽85内,可对动触头20起到限位的作用;

如图3所示,通过操作杠杆机构40推至合闸时,突起部23远离限位槽85。

连杆机构50包括上连杆51和下连杆52,杠杆机构40包括跳扣41和转动设置在跳扣41上的杠杆42,跳扣41通过销轴30固定在断路器的壳体上。上连杆51转动设置在跳扣41上,下连杆52转动设置在上连杆51的下端,动触头20转动设置在下连杆52的下端,上连杆51和下连杆52的设置使动触头20在杠杆42的带动下转动灵活。

通过操作杠杆机构40驱动动触头20接通或断开供电电路的具体配置为:

如图3和图4所示,通过操作杠杆机构40推至合闸时,上连杆51沿上转轴511逆时针转动,下连杆52带动动触头20沿下转轴521逆时针转动,于是,第二触点21与第一触点11贴合,同时动触头20的后插入端插入到插槽81内,实现通电;

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操作杠杆机构40拉至分闸时,上连杆51沿上转轴511顺时针转动,下连杆52带动动触头20沿下转轴521顺时针转动,于是,第二触点21与第一触点11分离,动触头20的后插入端脱离插槽81,实现断电。

第一触点11倾斜设置,与水平面成1°~20°的夹角,这种结构设计,在合闸时,使第二触点21与第一触点11贴合更紧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1)如图3和图4所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第一触点11与第二触点21贴合,动触头20插入插槽81内,断路器处于通电状态,电流的流动方向为:外部连接端子90-----前静触头10-----动触头20-----后静触头80-----第二连接板62-----热原件70-----第一连接板61;

(2)如图1和图2所示,当用电设备发生过载或短路故障时,上连杆51沿上转轴511顺时针转动,下连杆52带动动触头20沿下转轴521顺时针转动,从而使第二触点21与第一触点11分离,动触头20脱离插槽81,实现自动断电。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