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流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9993发布日期:2019-07-24 09:3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流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流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流连接器可以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顺着电流流通的通路观察,你总会发现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例如,球场上照明用的连接器和硬盘驱动器的连接器,以及点燃火箭的连接器是大不相同的。但是无论什么样的连接器,都要保证电流顺畅连续和可靠地流通。就泛指而言,连接器所接通的不仅仅限于电流,在光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光纤系统中,传递信号的载体是光,玻璃和塑料代替了普通电路中的导线,但是光信号通路中也使用连接器,它们的作用与电路连接器相同。

现有的电流连接器,易发生电流外漏,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且两个电流连接器之间无法实现快速对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中所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流连接器,其塑料外壳采用高性能PC工程塑料制成,通电时不存在电流外漏,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轻松应对恶劣环境条件且采用不分公母设计,任意相同两个塑料外壳可以相互对插接插,断开简易而快捷,防止正负极插反设计,无缝对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流连接器,包括塑料外壳、铜端子、线缆以及弹片。所述塑料外壳上分别设有两个线缆插孔。两个所述线缆插孔分别对应安装有正负端的线缆。所述线缆一端通过液压钳与铜端子进行压接固定。带有铜端子的线缆插入线缆插孔内且线缆插孔内设有与铜端子内扣的弹片使铜端子固定不松脱。

进一步的,所述塑料外壳上设有对接插槽且塑料外壳不分公母设计,任意相同两个塑料外壳之间可以相互对插接插。

进一步的,所述铜端子采用紫铜制成且表面镀银。

进一步的,所述塑料外壳采用高性能PC工程塑料制成。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线缆插孔分别对应设有位于塑料外壳上的正负极标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流连接器,其塑料外壳采用高性能PC工程塑料制成,通电时不存在电流外漏,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轻松应对恶劣环境条件且采用不分公母设计,任意相同两个塑料外壳可以相互对插接插,断开简易而快捷,防止正负极插反设计,无缝对接,广泛运用于电动仓储叉车、观光车、扫地机、交通运输铁路、太阳能光伏设备以及新能源电动车的充电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流连接器的内部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流连接器的前视效果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流连接器的后视效果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流连接器的正面效果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流连接器的背面效果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流连接器的弹片和铜端子的效果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流连接器的实施例1的效果图。

图中:1、塑料外壳,11、线缆插孔,12、对接插槽,2、铜端子,3、线缆,4、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6所述的一种电流连接器,包括塑料外壳1、铜端子2、线缆3以及弹片4。所述塑料外壳1上分别设有两个线缆插孔11。两个所述线缆插孔11分别对应安装有正负端的线缆3。所述线缆3一端通过液压钳与铜端子2进行压接固定。带有铜端子2的线缆3插入线缆插孔11内且线缆插孔11内设有与铜端子2内扣的弹片4使铜端子2固定不松脱。所述塑料外壳1上设有对接插槽12且塑料外壳1不分公母设计,任意相同两个塑料外壳1之间可以相互对插接插,断开简易而快捷,防止正负极插反设计,无缝对接,通电时不存在电流外漏,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述铜端子2采用紫铜制成且表面镀银,有利于在大电流工作中,表面接触阻抗达到最小,优良的导电性能和多样的型号规格,适用于不同线缆。所述塑料外壳1采用高性能PC工程塑料制成,轻松应对恶劣环境条件。两个所述线缆插孔11分别对应设有位于塑料外壳1上的正负极标识,规范连接,更加安全。

实施例1

如图7,将线缆3插入铜端子2用液压钳压接固定好后,将带有铜端子2的线缆3插入塑料外壳1的线缆插孔11内扣住弹片4,通过弹片4与铜端子2的内扣作用,可以有效防止铜端子2插拔松脱,从而构成电流连接器主体,将一个电流连接器主体的一头连接电瓶,将另一个电流连接器主体的一头连接需要充电或者供电设备,然后将两个电流连接器进行对接,即可实现充电功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