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保险管的自动套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59376发布日期:2019-09-24 23:32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保险管的自动套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保险管的自动套管装置。



背景技术:

保险管,即保险丝,包括管体以及设在管体两端的引脚,是一种安装在电路中,保证电路安全运行的电器元件。保险管在电流异常升高到一定的高度和一定温度的时候,自身熔断切断电流,从而起到保护电路安全运行的作用,可大大提高电路的安全系数。

在一些电子产品中,为了节约空间,通常将保险管的两个引脚折弯后插接于线路板上,为了保证线路安全,需要线在保险管的管体和引脚上套上绝缘套管。在现有技术中,上述套管及引脚折弯都是由人工手工完成,由于保险管的体积非常小,加工过程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不仅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而且难以保证产品外观及品质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保险管的自动套管装置,解决保险管只能通过人工手动套管的问题。

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保险管的自动套管装置,所述保险管包括管体和引脚,所述引脚包括分别设在管体两端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自动套管装置包括机架、用于夹取并带动保险管移动的移料机构、用于为管体套上套管的管体套管机构、用于为引脚套上套管的引脚套管机构,所述移料机构、管体套管机构以及引脚套管机构均安装在机架上。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引脚套管机构包括用于为第一引脚套上套管的第一引脚套管机构和用于为第二引脚套上套管的第二引脚套管机构,所述第一引脚套管机构和第二引脚套管机构位于机架上的同一侧,所述自动套管装置还包括用于在第一引脚套上套管之后旋转保险管的旋转机构,所述第二引脚套管机构在保险管旋转之后为第二引脚套上套管,所述旋转机构安装在机架上。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自动套管装置还包括用于拉直引脚的整脚机构,所述整脚机构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整脚机构包括整脚气缸以及与整脚气缸驱动连接的整脚管,所述整脚管设有可拉直引脚的内孔。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自动套管装置还包括用于切掉引脚多余部分的切脚机构,所述切脚机构在引脚拉直之后切掉引脚多余部分,所述移料机构在引脚多余部分切掉之后夹取保险管,所述切脚机构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切脚机构包括切刀安装板、安装在切刀安装板上的动切刀气缸、与动切刀气缸驱动连接的动切刀、固定安装在切刀安装板上的定切刀,所述动切刀气缸驱动动切刀朝向定切刀移动,以切掉引脚多余部分。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自动套管装置还包括用于带动未处理保险管移动的上料机构和用于接收上料机构传输的未处理保险管并将未处理保险管传输到移料机构上的送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和送料机构均安装在机架上;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振动盘以及安装在振动盘上的上料导轨;所述送料机构包括与上料导轨接驳的送料导轨、安装在送料导轨上的送料垂直气缸、带动送料垂直气缸水平运动的水平驱动组件,所述送料导轨上设有多个用于卡住保险管的卡位,所述送料垂直气缸驱动送料导轨一端抬起,所述上料导轨上的保险管落入卡位,所述水平驱动组件驱动送料垂直气缸和送料导轨水平运动。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自动套管装置还包括用于为套管加热的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器、与加热器固定连接的加热管以及设在加热管一端的风嘴。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自动套管装置还包括用于折弯引脚的成型机构,所述成型机构在引脚套上套管之后折弯引脚,所述成型机构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成型机构包括成型气缸以及与成型气缸驱动连接的压脚组件,所述成型气缸驱动压脚组件移动,所述压脚组件压弯引脚。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自动套管装置还包括用于取走保险管的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在引脚折弯之后取走保险管,所述下料机构安装在机架上;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下料气缸以及与下料气缸驱动连接的下料组件,所述下料气缸驱动下料组件移动,所述下料组件推走移料机构上的保险管。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移料机构包括夹料组件和移料组件,所述夹料组件包括夹料模以及用于带动夹料模垂直往复运动的夹料驱动组件,所述夹料模和夹料驱动组件均设有两个并分别对立设置,所述移料组件包括移料模以及用于带动移料模水平往复运动的移料驱动组件,所述移料驱动组件驱动移料模水平运动,所述移料驱动组件驱动移料模带动保险管移动到下一位置,所述夹料驱动组件驱动夹料模相向运动,所述夹料模夹住保险管,所述移料驱动组件驱动移料模复位。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管体套管机构包括套管道、设在套管道上的套管轮以及与套管轮驱动连接的套管电机,所述套管电机驱动套管轮转动,所述套管轮带动套管道内的套管移动并套进管体;所述管体套管机构还包括压管气缸、压管电机以及分别与压管气缸和压管电机驱动连接的压管柱,所述压管气缸驱动压管柱移动,使套上套管的管体伸入压管柱,所述压管电机驱动压管柱转动,使套管套在管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种用于保险管的自动套管装置,在移料机构夹取并带动保险管移动的同时,管体套管机构和引脚套管机构分别为保险管的管体和引脚套上套管,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工干预,能够大大提高效率以及良品率;此外,设有为第一引脚套上套管的第一引脚套管机构以及为第二引脚套上套管的第二引脚套管机构,只需通过旋转机构翻转保险管180°,即可依次为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套上套管,机构可以顺着保险管的移动方向依次排序设置,能够避免交叉设置的相互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套管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移料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夹料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移料组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管体套管机构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夹持组件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切管组件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引脚套管机构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旋转机构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整脚机构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切脚机构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送料机构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加热机构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成型机构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下料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保险管的自动套管装置的优选实施例。

具体地,参考图1和图2,一种用于保险管的自动套管装置,所述自动套管装置用于为所述保险管套上套管。所述保险管包括管体和引脚,所述引脚包括设在管体一端的第一引脚以及设在管体另一端的第二引脚。所述自动套管装置包括机架、用于夹取并带动保险管移动的移料机构1、用于为管体套上套管的管体套管机构2、用于为引脚套上套管的引脚套管机构3,所述移料机构1、管体套管机构2以及引脚套管机构3均安装在机架上。

当移料机构1夹取多个保险管时,所述移料机构1带动保险管逐次前进移动,随着保险管的移动,经过管体套管机构2的保险管,所述管体套管机构2为保险管的管体套上套管,经过引脚套管机构3的保险管,所述引脚套管机构3为保险管的引脚套上套管,所述移料机构1继续带动已套好套管的保险管继续前进移动,可在最后位置通过人工手动或机械自动的方式取走已套好套管的保险管。所述自动套管装置自动化程度高,能够自动我保险管套上套管,可大大提高效率以及良品率。

再具体地,参考图2至图5,所述移料机构1包括夹料组件11和移料组件12,所述夹料组件11用于夹取保险管,所述移料组件12用于带动保险管移动。

参考图4,所述夹料组件11包括夹料板111、夹料模112以及用于带动夹料模112垂直往复运动的夹料驱动组件,所述夹料板111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夹料驱动组件设在夹料板111上,所述夹料模112和夹料驱动组件均设有两个并分别对立设置。所述夹料驱动组件包括夹料座1131、夹料导轨1132以及夹料驱动件,所述夹料模112安装在夹料座1131上,所述夹料座1131滑动设置在夹料导轨1132上,所述夹料导轨1132设在夹料板111上,所述夹料驱动件与夹料座1131驱动连接。所述夹料驱动件驱动夹料座1131在夹料导轨1132上移动,所述夹料座1131带动夹料模112相向移动,两个对立的夹料模112可夹住保险管。

参考图5,所述移料组件12包括移料模121以及用于带动移料模121水平往复运动的移料驱动组件,所述移料驱动组件驱动移料模121水平运动。所述移料驱动组件包括移料板1221、移料导轨1222以及移料驱动件,所述移料模121贯穿移料板1221设置,并且移料模121在移料板1221的上方可自动松开或者闭合,所述移料板1221安装在移料导轨1222上,并且所述移料板1221与其一夹料板111邻近设置,所述移料模121位于两个夹料板111的中间位置,所述移料驱动件与移料板1221驱动连接。所述移料驱动件驱动移料板1221在移料导轨1222上移动,所述移料板1221带动移料模121整体移动,所述移料模121松开时,所述保险管可脱离移料模121,所述移料模121闭合时,所述移料模121可夹住保险管。

参考图3,所述夹料驱动组件驱动夹料模112相向运动,所述夹料模112夹住所述引脚,所述管体套管机构2为在其对应位置的保险管的管体套上套管,所述引脚套管机构3为在其对应位置的保险管的引脚套上套管。随后,所述移料模121闭合,所述移料模121夹住所述引脚,此时,所述夹料驱动组件驱动夹料模112反向运动,所述夹料模112脱离保险管。然后,所述移料驱动组件驱动移料模121带动保险管移动到下一位置,所述夹料驱动组件再次驱动夹料模112相向运动,所述夹料模112再次夹住所述引脚,此时,所述移料驱动组件驱动移料模121复位,所述管体套管机构2和所述引脚套管机构3再次进行套管操作。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所有保险管均套上套管。

进一步地,参考图6,所述管体套管机构2包括管体套管座24和套管组件,所述管体套管座24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套管组件安装在管体套管座24上,所述套管组件包括套管道、设在套管道上的套管轮233以及与套管轮233驱动连接的套管电机239,所述套管电机239驱动套管轮233转动,所述套管轮233带动套管道内的套管移动并套进管体。详细来说,所述套管道包括邻近于保险管的前套管道234和位于前套管道234之后的后套管道232,所述套管轮233设在前套管道234和后套管道232之间,所述套管电机239驱动套管轮233转动时,套管从后套管道232移动到前套管道234,再套进所述管体。

再进一步地,参考图6,所述管体套管机构2还包括压管组件,所述压管组件安装在管体套管座24上,所述压管组件包括压管气缸231、压管电机235以及分别与压管气缸231和压管电机235驱动连接的压管柱238,所述压管气缸231驱动压管柱238移动,使套上套管的管体伸入压管柱238,所述压管电机235驱动压管柱238转动,使套管套在管体上。所述压管组件还包括压管滑块236和压管座237,所述压管滑块236与压管座237滑动连接,所述压管滑块236还与压管气缸231驱动连接。在套管组件完成套管操作之后,所述保险管继续移动,所述压管气缸231驱动压管滑块236在压管座237上滑动,所述压管滑块236推动压管电机235和压管柱238移动,所述管体伸进压管柱238后,所述压管电机235驱动压管柱238转动,使套管牢牢套在管体上。

更进一步地,参考图6和图7,所述管体套管机构2还包括夹持组件22,所述夹持组件22连接管体套管座24,所述夹持组件22包括夹持气缸213、与夹持气缸213驱动连接的夹持座212以及设置在夹持座212上的夹持机械手211,所述夹持座212上设有夹持滑块,所述夹持滑块分别与夹持气缸213和夹持机械手211连接。所述夹持气缸213驱动夹持滑块移动,所述夹持滑块推动夹持机械手211移动,所述夹持机械手211夹住在其对应位置的保险管,此时保险管可以也被夹料模112夹紧,或者保险管只被夹持机械手211夹住,所述夹料模112松开。在夹持完毕之后,所述套管组件再为管体进行套管操作。

还进一步地,参考图6和图8,所述管体套管机构2还包括切管组件21,所述切管组件21安装在套管组件上方,所述切管组件21包括切管座221、安装在切管座221上的切管台222、设在切管台222上的切管连杆223、连接切管连杆223一端的切管气缸224、连接切管连杆223另一端的切刀225,所述切管台222位于切管连杆223的中端位置,所述切刀225位于前套管道234和夹持机械手211之间位置。在套管组件完成套管操作之后,在所述切管气缸224带动切管连杆223一端上升之后,利用杠杆原理,所述切管连杆223另一端下降,所述切刀225切断多余的套管。

具体地,参考图9,所述引脚套管机构3包括用于为第一引脚套上套管的第一引脚套管机构31和用于为第二引脚套上套管的第二引脚套管机构32,所述第一引脚套管机构31和第二引脚套管机构32位于机架上的同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引脚套管机构31和第二引脚套管机构32的部件均相同。在此,取第一引脚套管机构31做解释说明。

参考图9,所述第一引脚套管机构31包括引脚套管座34和套管组件,所述引脚套管座34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套管组件安装在引脚套管座34上,所述套管组件包括套管道、设在套管道上的套管轮333以及与套管轮333驱动连接的套管电机337,所述套管电机337驱动套管轮333转动,所述套管轮333带动套管道内的套管移动并套进第一引脚。详细来说,所述套管道包括邻近于保险管的前套管道334和位于前套管道334之后的后套管道232,所述套管轮333设在前套管道334和后套管道232之间,所述套管电机337驱动套管轮333转动时,套管从后套管道232移动到前套管道334,再套进所述第一引脚。

参考图9,所述第一引脚套管机构31还包括压管组件,所述压管组件安装在引脚套管座34上,所述压管组件包括压管气缸331、与压管气缸331驱动连接的压管柱338,所述压管气缸331驱动压管柱338移动,使套上套管的引脚伸入压管柱338,使套管套在第一引脚上。所述压管组件还包括压管滑块335和压管座336,所述压管滑块335与压管座336滑动连接,所述压管滑块335还与压管气缸331驱动连接。在套管组件完成套管操作之后,所述保险管继续移动,所述压管气缸331驱动压管滑块335在压管座336上滑动,所述压管滑块335推动压管柱338移动,使套管牢牢套在第一引脚上。由于第一引脚比管体细,所述第一引脚伸进压管柱338之后,无需再带动压管柱338转动,所述套管即可牢牢套在第一引脚上。

参考图9,所述第一引脚套管机构31还包括夹持组件32,所述第一引脚套管机构31的夹持组件32与管体套管机构2的夹持组件32设计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夹持组件32夹持保险管,在夹持完毕之后,所述套管组件再为第一引脚进行套管操作。

参考图9,所述第一引脚套管机构31还包括切管组件31,所述第一引脚套管机构31的切管组件31与管体套管机构2的切管组件31设计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在套管组件完成第一引脚的套管操作之后,所述切管组件31切断多余的套管。

再具体地,参考图1和图10,所述自动套管装置还包括用于在第一引脚套上套管之后旋转保险管的旋转机构4,所述第二引脚套管机构32在保险管旋转之后为第二引脚套上套管,所述旋转机构4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旋转机构4包括旋转座47、旋转齿条46、旋转滑块45、旋转气缸44、旋转轴43、料夹手气缸42以及料夹手41,所述旋转座47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旋转座47上设有空槽,所述旋转齿条46横穿在空槽中,所述旋转滑块45滑动设置在旋转齿条46上,所述旋转滑块45与旋转气缸44驱动连接,所述旋转轴43安装在旋转滑块45上,所述料夹手气缸42安装在旋转轴43上,所述料夹手气缸42与料夹手41驱动连接。在第一引脚套管机构31为第一引脚套上套管之后,所述旋转气缸44驱动旋转滑块45在旋转齿条46上滑动,带动料夹手41到达需要旋转的保险管的对应位置。随后,所述料夹手气缸42驱动料夹手41闭合,所述料夹手41夹紧保险管,此时,所述夹料模112松开。随后,所述旋转轴43带动料夹手41旋转180°,所述夹料模112再夹住保险管,所述料夹手气缸42驱动料夹手41脱离保险管。所述移料机构1继续工作,带动保险管继续移动,进入第二引脚套管机构32的对应位置,所述第二引脚套管机构32再为第二引脚套上套管。

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11,所述自动套管装置还包括用于拉直引脚的整脚机构5,所述整脚机构5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整脚机构5包括整脚座58、安装在整脚座58上的整脚气缸55以及与整脚气缸55驱动连接的整脚管54,所述整脚管54设有可拉直引脚的内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整脚机构5还包括横穿整脚座58设置的整脚杆56、滑动设置在整脚杆56上的整脚滑块57、安装在整脚滑块57上的机械手气缸51、安装在机械手气缸51上的机械手座52以及安装在机械手座52上的机械手53,所述机械手气缸51与机械手53驱动连接,所述整脚管54从机械手座52一端延伸设置,并且,所述机械手气缸51、机械手座52和机械手53均相邻设有两个,其一机械手53从垂直方向上夹紧保险管,另一机械手53从水平方向上夹紧保险管。所述整脚气缸55驱动整脚滑块57在整脚杆56上滑动,所述整脚滑块57带动机械手气缸51朝向保险管的方向移动,所述整脚管54直接伸进对应的所述引脚,所述引脚得以拉直。随后,所述机械手气缸51驱动机械手53夹紧对应位置的所述引脚,并摆正引脚的位置。由于保险管在移动过程中,可能放置位置不太准确,通过机械手53的夹紧摆正,所述保险管移动到整脚管54对应位置时,能够保证准确无误地拉直引脚。

其中,参考图1,所述整脚机构5对立设有两个,分别位于保险管的两侧,可同时对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进行拉直操作。

再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12,所述自动套管装置还包括用于切掉引脚多余部分的切脚机构6,所述切脚机构6在引脚拉直之后切掉引脚多余部分,所述移料机构1在引脚多余部分切掉之后夹取保险管,所述切脚机构6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切脚机构6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切刀安装座67、安装在切刀安装座67上的切刀安装板62、安装在切刀安装板62上的动切刀气缸61、与动切刀气缸61驱动连接的动切刀64、固定安装在切刀安装板62上的定切刀63,所述动切刀64与定切刀63交错设置。在完成引脚拉直操作之后,所述保险管继续移动,所述引脚伸进动切刀64和定切刀63之间位置,所述动切刀气缸61驱动动切刀64朝向定切刀63移动,由于定切刀63固定不动,所述引脚多余部分得以切除。

其中,参考图12,所述切脚机构6还包括用于调节切刀安装板62位置的切刀调节块65,所述切刀调节块65贯穿切刀安装座67并与切刀安装板62连接。通过拧动切刀64调节块,可实现调节切刀安装板62的位置,即是调节动切刀64和定切刀63的位置,从而调节引脚的切断位置。所述切脚机构6还包括用于接收已切断引脚的收料板66,所述切刀安装板62设有一孔口,所述收料板66与孔口接驳设置,并且所述收料板66倾斜设置。当引脚的多余部分被切除之后,该多余部分从收料板66上滑落,可取走该多余部分。

其中,参考图1,所述切脚机构6对立设有两个,分别位于保险管的两侧,可同时进行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多余部分的切除操作。

具体地,参考图1和图13,所述自动套管装置还包括用于带动未处理保险管移动的上料机构7和用于接收上料机构7传输的未处理保险管并将未处理保险管传输到移料机构1上的送料机构8,所述上料机构7和送料机构8均安装在机架上。用户将保险管放入上料机构7之后,所述上料机构7将保险管运输到送料机构8上,所述送料机构8与移料机构1接驳,再将保险管传输到移料机构1。

其中,参考图1,所述上料机构7包括振动盘71以及安装在振动盘71上的上料导轨72。所述振动盘71启动后,用户将保险管放入振动盘71中,所述保险管在振动盘71中移动,再呈统一状态进入上料导轨72中,所述上料导轨72将保险管传输到送料机构8上。

其中,参考图13,所述送料机构8包括与上料导轨72接驳的送料导轨81、安装在送料导轨81上的送料垂直气缸82、带动送料垂直气缸82水平运动的水平驱动组件,所述送料导轨81上设有多个用于卡住保险管的卡位811。所述送料垂直气缸82驱动送料导轨81一端抬起,所述上料导轨72上的保险管落入卡位811,所述水平驱动组件驱动送料垂直气缸82和送料导轨81水平运动。所述水平驱动组件包括拉块832、拉柱831和送料水平导轨833,所述拉块832滑动设置在送料水平导轨833上,所述送料水平气缸安装在拉块832上,所述拉柱831连接拉块832。所述拉柱831拉动拉块832时,所述送料垂直气缸82在送料水平导轨833上移动,此时,依次经过整脚机构5和切脚机构6,进行拉直引脚和切除多余引脚的步骤。当保险管到达移料机构1的位置时,所述夹料模112再夹住保险管。随后,所述拉柱831再次拉动拉块832,所述送料垂直气缸82带动送料导轨81复位。

具体地,参考图1和图14,所述自动套管装置还包括用于为套管加热的加热机构9,所述加热机构9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加热机构9包括加热器91、与加热器91固定连接的加热管92以及设在加热管92一端的风嘴93。所述加热机构9设有三个,分别位于管体套管机构2、第一引脚套管机构31和第二引脚套管机构32的对应位置,并且所述风嘴93分别朝向所对应的套管位置。当管体套管机构2为保险管的管体套上套管之后,所述加热管92将热风导向风嘴93,所述风嘴93再朝向该保险管的管体上吹热气,有助于套管牢牢套在管体上。当第一引脚套管机构31为保险管的第一引脚套上套管之后,所述加热管92将热风导向风嘴93,所述风嘴93再朝向该保险管的第一引脚上吹热气,有助于套管牢牢套在第一引脚上。当第二引脚套管机构32为保险管的第二引脚套上套管之后,所述加热管92将热风导向风嘴93,所述风嘴93再朝向该保险管的第二引脚上吹热气,有助于套管牢牢套在第二引脚上。

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15,所述自动套管装置还包括用于折弯引脚的成型机构10,所述成型机构10在引脚套上套管之后折弯引脚,所述成型机构10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成型机构10包括成型气缸101以及与成型气缸101驱动连接的压脚组件,所述成型气缸101驱动压脚组件移动,所述压脚组件压弯引脚。所述压脚组件包括成型块105、成型杆102、成型座103和压脚模104,所述成型块105与成型气缸101驱动连接,所述成型杆102垂直设置在成型块105上,所述成型杆102贯穿成型座103设置,所述压脚模104固定安装在成型座103上。所述成型气缸101驱动成型块105下移,所述成型块105带动成型杆102和成型座103下移,所述压脚模104下压引脚,使得引脚折弯。而所述成型杆102、成型座103和压脚模104设有两个,则在下移过程中能同时折弯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成型杆102可调节在成型块105上的位置,所述成型座103也可以调节在成型杆102上的位置,从而保证压脚模104下压的时候,一定能够折弯对应的引脚。

再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16,所述自动套管装置还包括用于取走保险管的下料机构11,所述下料机构11在引脚折弯之后取走保险管,所述下料机构11安装在机架上。所述下料机构11包括下料气缸1114以及与下料气缸1114驱动连接的下料组件,所述下料气缸1114驱动下料组件移动,所述下料组件推走移料机构1上的保险管。所述下料组件包括下料导轨1113、滑动设置在下料导轨1113上的下料座1112以及固定安装在下料座1112上的下料模1111,所述下料气缸1114驱动下料座1112在下料导轨1113上移动,所述下料模1111推动移料机构1上且已成型的保险管落下。优选地,可在下料模1111的下方放置一料盒,用于收集落下的保险管。

在此,参考图1,具体描述自动套管装置的工作流程:

将未处理的保险管倒入上料机构7后,所述上料机构7传输保险管到送料机构8。随后,所述送料机构8传输保险管到移料机构1上,而在传输过程中,依次经过整脚机构5和切脚机构6,所述整脚机构5对引脚进行拉直,所述切脚机构6切除引脚的多余部分。然后,所述移料机构1带动保险管继续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先是经过管体套管机构2的对应位置,所述管体套管机构2为管体套上套管,同时加热机构9为管体加热,随后是经过第一引脚套管机构31,所述第一引脚套管机构31为第一引脚套上套管,同时加热机构9为第一引脚加热,而后是经过旋转机构4,所述旋转机构4带动保险管转动180°,然后是经过第二引脚套管机构32,所述第二引脚套管机构32为第二引脚套上套管,同时加热机构9为第二引脚加热。最后,所述保险管经过成型机构10,所述成型机构10折弯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下料机构11再将已成型的保险管推下,从而完成整个套管流程。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