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灭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8185发布日期:2019-09-20 21:35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灭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低压电器元器件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系统。



背景技术:

断路器常用于低压配电系统中,用来接通、分断负载,保护线路及设备的安全,归属于低压电器范畴。

断路器的动、静触头在分开时会产生电弧,灭弧室的作用是熄灭该电弧,其结构是在一个方形的壳体内等距固定若干个灭弧栅片,动触头运动的路线位于各灭弧栅片组成的容腔下方,故电弧在产生过程中就会进入灭弧室中,通过灭弧栅片将电弧引入栅片之间,栅片将电弧切割成连串的短弧,快速提高电弧压降,从而达到灭弧的作用。断路器短路分断性能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弧往灭弧室爬升的速度以及灭弧室灭弧性能的好坏。

现有技术中当动触头打开时,电弧产生并且电弧向上爬升。在此过程中,为了维持灭弧室内的电压,由于动触头与灭弧室之间未有直接的电接触,动触头片与灭弧室引弧片之间将会持续燃弧,增加了触头烧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究并发明了一种新型灭弧系统,在灭弧室打开过程的后半段,将灭弧室引弧片与主电路接通,形成等电位,电弧弧根可以从动触头片快速跳跃至灭弧室引弧片,有效避免了动触头片与灭弧室引弧片之间的燃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现发明一种新型灭弧系统,包括基座、静触头组件、动触头组件、灭弧室和转轴;所述静触头组件、动触头组件、灭弧室和转轴均安装在基座上;所述灭弧室包括灭弧室引弧片,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

还包括接触片,所述接触片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接触片的一端与所述灭弧室引弧片接触,接触片的另一端可在所述动触头打开时与所述动触头组件接触;所述接触片由弹性导电材料制成。

所述接触片包括上触指和下触指,所述上触指与所述灭弧室引弧片接触,所述下触指可与动触头组件接触。

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支架,所述下触指与所述动触头支架接触。

所述基座上设有定位凸台,所述接触片的两侧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台和所述定位凹槽相互匹配,则接触片即可固定在基座上,保证动触头运动时稳定接触。

所述接触片呈L型。L型更方便贴合灭弧室引弧片和动触头支架,保证稳定接触。

所述接触片的弯折角度大于90度。

所述接触片设计有5片所述上触指和3片所述下触指。上触指和下触指的片数越多则接触片的接触越均匀,但受空间限制,此处设计5片上触指和3片下触指为最佳。

所述灭弧系统为3组或4组,分别对应三极断路器的三极或四极断路器的四极。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灭弧系统,由于设计有接触片,动触头在打开过程的后半段,其动触头支架与接触片发生接触导通,短电弧随即消失,能够有效的减小动触头弧触头部分的烧损,提高了电寿命与分断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静触头组件、动触头组件、灭弧室和接触片配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灭弧室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静触头组件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静触头组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动触头组件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动触头组件的正面组合示意图和反面组合示意图;

其中(a)为本实用新型的动触头组件的正面组合示意图;

(b)为本实用新型的动触头组件的反面组合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座和接触片配合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座中组装了一组动触头组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片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片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片安装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动触头打开过程中电弧变化的示意图;

其中(a)为动触头从闭合到刚打开的产生电弧的示意图;

(b)为动触头打开后产生短电弧的示意图;

(c)为动触头打开后接触片受到挤压短电弧消失的示意图。

其中:1、灭弧室;1-1、侧壁;1-2、灭弧栅片;1-3、灭弧室引弧片;1-4、隔弧板;1-5盖;2、静触头组件;2-1、静触头引弧片;2-2、隔弧板;2-3、密封垫;2-4静触头排;2-5静触点;3、动触头组件;3-1、挡弧板;3-2、触头组件;3-2-1、动触头;3-2-2、圆母排;3-3、触头弹簧;3-4、触头支持;3-5、绝缘片;3-6、动触头支架;3-7、粗轴;3-8、细轴;3-9、连杆;4、基座;4-1、大槽;4-2、小槽;4-3、定位凸台;5、转轴;6、接触片;6-1、上触指;6-2、下触指;6-3、定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机构和运动实现的方法做进一步的说明。

以三极断路器为例,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灭弧系统的工作的:

一种新型灭弧系统,包括灭弧室1、静触头组件2、动触头组件3、基座4和转轴5。

如图1、2所示,灭弧室1包括两块侧壁1-1,侧壁1-1之间设置有一排灭弧栅片1-2,灭弧栅片1-2的一端设置有灭弧室引弧片1-3;灭弧栅片1-2的上部设置有四层隔弧板1-4,隔弧板1-4上方设置有盖1-5,盖1-5由螺钉固定在隔弧板1-4上。

如图3、4所示,静触头组件2从上至下依次为静触头引弧片2-1、隔弧板2-2、密封垫2-3和静触头排2-4。静触点2-5与静触头引弧片2-1同时焊接在静触头排2-4上,隔弧板2-2与密封垫2-3安装在静触头引弧片2-1与静触头排2-4焊接后形成的缝隙中,静触头引弧片2-1上设计有螺纹与螺钉配合,螺钉最后从下面往上安装。

如图5、图6的a、b所示,动触头组件3包括挡弧板3-1、触头组件3-2(包括动触头3-2-1和圆母排3-2-2,圆母排3-2-2用于固定动触头3-2-1的下端)、触头支持3-4、绝缘片3-5、动触头支架3-6、粗轴3-7、细轴3-8和连杆3-9。触头组件3-2和触头支持3-4通过粗轴3-7安装在动触头支架3-6之上,绝缘片3-5贴于动触头支架3-6内侧,触头弹簧3-3安装在动触头3-2-1和绝缘片3-5之间,用于支持动触头3-2-1的弹动;挡弧板3-1铆接在触头支持3-4的凸台上,动触头组件3的上部由粗轴3-7通过两侧的连杆3-9与转轴5相连接,转轴5安装在基座4的大槽4-1处;动触头支架3-6的下部通过细轴3-8安装在基座4的小槽4-2处。

如图7、8所示,基座4共有3个并列的腔,每个腔都为一极,每极上部安装有灭弧室1和静触头组件2,下部安装有动触头组件3,中间安装转轴5。

基座内中央设计有一排半圆形的大槽4-1,用于安装转轴5,转轴5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连杆3-9的一端连接,连杆3-9的另一端与粗轴3-7连接;基座4下端设计有3处小槽4-2,动触头组件3的细轴3-8安装在小槽4-2内,用于支撑动触头支架3-6的下部。

如图8所示为安装了一组动触头组件3的基座4,动触头组件3中的圆母排3-2-2通过螺钉实现与基座4的固定。动触头组件3的大部分(除圆母排3-2-2之外)可以绕基座4下端的小槽4-2内的细轴3-8转动。每极动触头组件3与转轴5之间通过2根连杆3-9实现连接。动触头组件3的驱动源来自于转轴5的转动,转轴5转动后带动连杆3-9运动,连杆3-9带动动触头组件3转动。

如图9、10、11所示,接触片6安装在基座4上,两侧设计有定位凹槽6-3;基座4上设计有定位凸台4-3与螺钉孔;接触片的定位凹槽6-3与基座的定位凸台4-3相互匹配并实现相互定位,再通过螺钉实现紧固。

接触片6的上端设计有五片(可不限于五片,根据灭弧室引弧片1-3的宽度确定)上触指6-1,该上触指6-1与灭弧室引弧片1-3接触;接触片6的下端设计有三片(可不限于三片,根据动触头支架3-6的宽度确定)下触指6-2,该下触指6-2在特定状态下与动触头支架3-6接触。接触片6采用弹性导电材料制作,在外力作用下上触指6-1、下触指6-2可发生弹性变形。

接触片呈L型,设计成L型更方便贴合灭弧室引弧片1-3和动触头支架3-6,保证稳定接触;接触片的弯折角度大于90度。

当接触片6与灭弧室引弧片1-3和动触头支架3-6接触后,灭弧室引弧片1-3与主回路导通,形成等电位。

如图12的a、b、c所示,从左往右的3个视图,显示的是动触头3-2-1从打开到完全打开的过程:

图12a图:动触头3-2-1刚开始打开,电弧产生并开始在洛伦兹力的驱动下向上爬升;

图12b图:电弧在爬升过程中,右侧弧根(电弧根部)跳跃至灭弧室引弧片1-3。此时若没有接触片6的存在,在动触头3-2-1与灭弧室引弧片1-3之间会产生短电弧。但由于设计有接触片6,动触头3-2-1在打开过程的后半段,其动触头支架3-6与接触片6发生接触导通,短电弧随即消失。该方案有效的减小了动触头3-2-1弧触头部分的烧损,提高了电寿命与分断能力

图12c图:灭弧室引弧片1-3、动触头支架3-6与接触片6导通,并且接触片6受动触头支架3-6挤压发生变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