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弦线铜鼻子压接治具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63014发布日期:2020-06-20 15:34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弦线铜鼻子压接治具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弦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吊弦线铜鼻子压接治具机构。



背景技术:

铁路接触网吊弦是链形悬挂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接触线通过吊弦挂在承力索上,调节吊弦的长度可以保证接触悬挂的结构高度和接触线距轨面的工作高度,增加了接触线的悬挂点,提高电力机车受电弓的取流质量。

为保障铁路接触网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对吊弦线加工质量要求较高,要求吊弦线必须无散股、断股等现象,吊弦的长度偏差不大于1.5mm,吊弦端部留头不小于50mm,吊弦必须进行预拉力,确保吊弦线保持在受力状态,有效避免吊弦线受力引起的变形,满足满足高速铁路对吊弦线高精度的要求。随着中国铁路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对铁路接触网供电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实现准确、高效完成吊弦线的预配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铁路电气系统施工中,一般是采用人工预制的方式制备吊弦,预制效率低。特别是对于吊弦线铜鼻子的压接,一半都是采用人工利用压接工具进行压接的。而在压接过程中,上料和压接是在多个工位完成的,需要将治具在多工位之间搬运,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吊弦线铜鼻子压接治具机构,结构简单、全自动对位固定操作,能够自动在多工位间移动,并且能够与自动化吊弦加工生产线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吊弦线铜鼻子压接治具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加工平台,所述压接治具机构还包括有治具模块,所述治具模块包括铜鼻子固定治具和治具驱动组件,所述铜鼻子固定治具与加工平台活动连接,能够在驱动气缸驱动下在加工平台做往复运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加工平台上开设有治具限位槽,所述治具限位槽内设置有下料工位和压接工位。

进一步,所述铜鼻子固定治具滑动连接在治具限位槽内。

进一步,所述治具模块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治具限位槽尾部,用于让铜鼻子固定治具与压接工位对位定位的定位块。

进一步,所述铜鼻子固定治具上设置有与铜鼻子的开孔相适配的固定柱。

进一步,所述治具模块还包括稳定导向座,所述稳定导向座安装在治具限位槽头部,稳定导向座内开设有导向孔,所述治具驱动组件的活塞杆穿设在导向孔内。

进一步,所述治具驱动组件为驱动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十分方便的对位固定,在多工位之间的扭转过程基本实现全自动化操作,加工效率高,能够极大降低劳动强度,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属于独立模块,能够便捷的与吊弦线的加工生产线进行匹配,为整个吊弦线加工实现自动化操作提供了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机架,2、加工平台,21、治具限位槽,22、下料工位,23、压接工位,3、治具模块,31、治具驱动组件,32、铜鼻子固定治具,33、定位块,34、固定柱,35、稳定导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吊弦线铜鼻子压接治具机构,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加工平台2。所述压接治具机构还包括有治具模块3,所述治具模块3包括铜鼻子固定治具32和治具驱动组件31,所述铜鼻子固定治具32与加工平台2活动连接,能够在驱动气缸31驱动下在加工平台2做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治具驱动组件31优选采用驱动气缸。

这样可以在实现自动切换工位,避免人工搬运治具,提高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改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工平台2上开设有治具限位槽21,所述治具限位槽21内设置有下料工位22和压接工位23。

优选的,所述铜鼻子固定治具32滑动连接在治具限位槽21内。

这样可以实现铜鼻子固定治具32自动在下料和压接过程中在两个工位之间转换。

优选的,所述治具模块3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治具限位槽21尾部,用于让铜鼻子固定治具32与压接工位23对位定位的定位块33。这样可以保证在治具驱动组件31将铜鼻子固定治具32推到压接工位23时,能够准确定位。

为了保证运行的稳定,所述治具模块3还可以包括稳定导向座35,安装在治具限位槽21头部。稳定导向座35内开设有导向孔,治具驱动组件31的活塞杆穿设在导向孔内。

优选的,为了保证铜鼻子能够便捷的固定在铜鼻子固定治具32上,所述铜鼻子固定治具32上可以设置与铜鼻子的开孔相适配的固定柱3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1所示,本装置初始状态时,铜鼻子固定治具32位于下料工位22处。

需要进行压接时,首先进行下料。将铜鼻子下料放置在铜鼻子固定治具32上,铜鼻子的开孔穿在固定柱34上即完成下料固定。

下料后,治具驱动组件31启动,将铜鼻子固定治具32推出,至定位块33处限位停止,此时铜鼻子固定治具32准确移动至压接工位23。

铜鼻子固定治具32准确移动至压接工位23后,手动或机械方式将吊弦线穿入到铜鼻子内,将穿设了吊弦线的铜鼻子压紧,完成压接。

整个压接过程完成后,治具驱动组件31启动,将铜鼻子固定治具32收回至下料工位22,整个装置恢复到初始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吊弦线铜鼻子压接治具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加工平台(2),所述压接治具机构还包括有治具模块(3),所述治具模块(3)包括铜鼻子固定治具(32)和治具驱动组件(31),所述铜鼻子固定治具(32)与加工平台(2)活动连接,能够在驱动气缸驱动下在加工平台(2)做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弦线铜鼻子压接治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平台(2)上开设有治具限位槽(21),所述治具限位槽(21)内设置有下料工位(22)和压接工位(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弦线铜鼻子压接治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鼻子固定治具(32)滑动连接在治具限位槽(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弦线铜鼻子压接治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模块(3)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治具限位槽(21)尾部,用于让铜鼻子固定治具(32)与压接工位(23)对位定位的定位块(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弦线铜鼻子压接治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鼻子固定治具(32)上设置有与铜鼻子的开孔相适配的固定柱(3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弦线铜鼻子压接治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模块(3)还包括稳定导向座(35),所述稳定导向座(35)安装在治具限位槽(21)头部,稳定导向座(35)内开设有导向孔,所述治具驱动组件(31)的活塞杆穿设在导向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弦线铜鼻子压接治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驱动组件(31)为驱动气缸。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弦线铜鼻子压接治具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加工平台,所述压接治具机构还包括有治具模块,所述治具模块包括铜鼻子固定治具和治具驱动组件,所述铜鼻子固定治具与加工平台活动连接,能够在驱动气缸驱动下在加工平台做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全自动对位固定操作,能够自动在多工位间移动,并且能够与自动化吊弦加工生产线相匹配。

技术研发人员:蒋海;何利江;马林林;余家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昆山汇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4
技术公布日:2020.06.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