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1611发布日期:2020-10-30 21:39阅读:70来源:国知局
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动力电池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在对方壳动力电池外壳绝缘的方法中,对电芯进行包覆绝缘膜是常见的方法。现有技术通过铝壳包膜和顶盖贴片两者结合对方壳锂离子电池进行包膜包装,在铝壳和顶盖结合处绝缘膜与顶盖贴片有衔接的过程,接合不良容易导致绝缘耐压性能较差。电芯成组后易出现漏电情况。对产品安全性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能够将容易出现绝缘不良的地方(铝壳与电芯顶盖的焊接处)完全包覆,避免以往因绝缘膜和顶盖绝缘片结合不良导致的绝缘耐压问题的发生,提高方壳电芯绝缘膜包覆的良品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单体电芯,所述单体电芯包括金属外壳、顶盖,所述单体电芯外侧包覆有绝缘包膜,所述绝缘包膜具有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连接部相互配合包覆所述单体电芯。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为平板型,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两者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两端,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主体部等宽。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为袋型,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两者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主体部袋口处相对应的两条长边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主体部等宽。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相间分布的连接位与避空位,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位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所述避空位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所述避空位组合形成通孔。

可选地,所述单体电芯还包括极柱、防爆阀,所述极柱及所述防爆阀通过所述通孔穿过所述绝缘包膜。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或所述连接部的宽度等于或略大于所述单体电芯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金属外壳展开面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的高度略大于所述单体电芯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绝缘包膜内侧设置有固定胶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包覆电池模组中单体电芯的金属外壳与顶盖的连接处,通过将绝缘包膜的衔接部位由金属外壳与顶盖的先接触替换为顶盖中心,能够有效提高电芯的绝缘耐压性能,提高绝缘包膜膜包覆的良率。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绝缘膜展开图。

图3是本公开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单体电芯2金属外壳

3顶盖31极柱

32防爆阀4绝缘包膜

41主体部42连接部

421第一连接部422第二连接部

423连接位424避空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基于附图中所指的特定部件的“上方”、“下方”、“左侧”、“右侧”。“内、外”是指基于附图中所指的特定部件的“内侧”、“外侧”。“远、近”是指距离附图中所指的特定部件的距离的远近。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单体电芯1,单体电芯1包括金属外壳2以及顶盖3,单体电芯1外侧包覆有绝缘包膜4,金属外壳2内部设置有卷芯以及电解液,通过顶盖3密封在金属外壳2内,顶盖3上设置有极柱31以及防爆阀32,绝缘包膜4包覆整个金属外壳2以及顶盖3,以提高单体电芯1的绝缘性能,同时绝缘包膜4露出极柱31以及防爆阀32,确保单体电芯1的正常工作能力。

绝缘包膜4包括主体部41以及连接部42,主体部41主要包覆金属外壳2,连接部42则是包覆顶盖3,主体部41与连接部42一体成型,两者相互配合包覆整个单体电芯1,绝缘包膜4内侧设置有固定胶层。

如图1、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主体部41为平板型,连接部42包括第一连接部421以及第二连接部422,两者分别设置在主体部41的两端。在进行单体电芯1包覆的过程中,单体电芯1底面放置在主体部41中央,此时第一连接部421与第二连接部422位于单体电芯1两个大面积侧面的方向上,主体部41的长度大于等于金属外壳2展开面的长度,确保能够完全包覆单体电芯1的两个大面积侧面。

将主体部41沿单体电芯1的高度方向向上翻折,包覆单体电芯1的两个大面积侧面,此时第一连接部421与第二连接部422分别位于单体电芯1两个大面积侧面上边缘处。主体部41与连接部42等宽,且主体部41或连接部42的宽度等于或略大于单体电芯1的长度,确保主体部41包覆单体电芯1两个大侧面后仍有部分剩余包膜,能够同时包覆单体电芯1的两个侧面。

连接部42包括间隔设置的连接位423以及避空位424,连接位423用于连接第一连接部421与第二连接部422,第一连接部421与第二连接部422上的连接位423在单体电芯1厚度方向上长度之和需要略大于单体电芯1的厚度,确保第一连接部421与第二连接部422能够密封顶盖3,第一连接部421与第二连接部422的避空位424相互配合形成通孔,极柱31与防爆阀32穿过通孔与外界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包膜4包覆单体电芯1的步骤为:将单体电芯1放置在绝缘包膜上4方,将主体部41沿单体电芯1高度方向翻折包覆单体电芯1的两个大面积侧面;使用主体部41在单体电芯1两个小面积侧面上的剩余绝缘包膜4包覆单体电芯1的两个小面积侧面;相向翻折第一连接部421与第二连接部422并密封连接两者包覆顶盖3,完成单体电芯1的包覆。

如图3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主体部41为袋型,主体部41的高度略大于单体电芯1的高度,确保主体部能够完全包覆单体电芯1。连接部42包括第一连接部421以及第二连接部422,两者分别设置在主体部41袋口的长边处。在进行单体电芯1包覆的过程中,单体电芯1插入主体部41内,此时第一连接部421与第二连接部422位于单体电芯1大面积侧面的方向上。

主体部41与连接部42等长,且主体部41或连接部42的宽度等于或略微大于单体电芯1的长度,便于将金属外壳2放置在主体部41内。

连接部42包括间隔设置的连接位423以及避空位424,连接位423用于连接第一连接部421与第二连接部422,第一连接部421与第二连接部422上的连接位423在单体电芯1厚度方向上长度之和需要略大于单体电芯1的厚度,确保第一连接部421与第二连接部422能够密封顶盖,第一连接部421与第二连接部422的避空位424相互配合形成通孔,以实现极柱31与防爆阀32穿过通孔与外界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包膜4包覆单体电芯1的步骤为:将单体电芯1放入绝缘包膜4内;相向翻折第一连接部421与第二连接部422并密封连接两者,包覆顶盖3,完成单体电芯的包覆。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