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池片石墨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6312发布日期:2020-11-13 12:42阅读:1039来源:国知局
光伏电池片石墨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光伏电池片石墨舟。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电池是一种把太阳的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型电池。目前通常使用的是以硅为基底的硅光伏电池,包括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光伏电池。石墨舟是用于太阳能电池片进行pecvd镀膜时的一种承载工具,由多个石墨舟片以及其它配件串联组成的。其中,硅片是太阳能电池片的基体,将硅片放在石墨舟片的硅片放置位上,硅片位于石墨舟片之间,通过石墨舟片的卡点进行卡住硅片,可以稳固硅片,便于pecvd镀膜加工。然而,现有的石墨舟和石墨舟片只能匹配156mm或者更小尺寸的硅片,无法与大尺寸的硅片进行匹配。为了匹配210mm等大尺寸的硅片需要石墨舟片的开窗更大,现有的石墨舟片采用正方形的开窗,大的开窗无法满足硅片表面的镀膜要求,影响硅片质量,还会导致石墨舟片的坚固性变差,承载能力变弱,移动过程中容易发生破损。采用的开窗过小,则会造成石墨舟笨重,消耗材料且移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技术:
人针对上述现有石墨舟采用正方形开窗存在的无法合理匹配210mm或更大尺寸的硅片等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的光伏电池片石墨舟,能够在适应大尺寸硅片的同时保证硅片镀膜要求,保证石墨舟片的坚固可靠,使石墨舟减轻自重,节省材料。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光伏电池片石墨舟,包括若干片依次交错分布的第一石墨舟片和第二石墨舟片,第一石墨舟片和第二石墨舟片通过石墨棒串接在一起,第一石墨舟片和第二石墨舟片通过间隔块间隔相等距离;第一石墨舟片和第二石墨舟片上均开设有等距的一组开窗,第一石墨舟片和第二石墨舟片的开窗相互对应,开窗的形状以硅片放置后的位置作为参照,开窗的四个顶点位于硅片四个边的中心线上,且四个顶点到达硅片中心的距离相同,开窗的四个顶点向对向开口或者向邻近两点开口,硅片的四个顶角对应的位置为实心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开窗的四个顶点向对向开口形成十字型的窗口。

开窗的四个顶点向邻近两点开口形成菱形的窗口。

第一石墨舟片和第二石墨舟片上设置有若干个卡位点,卡位点位于每个开窗的左右两侧和底部。

在开窗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卡位点,在开窗的下方设有两个以上的卡位点。

卡位点凸出于第一石墨舟片和第二石墨舟片的表面,用于支承放置的硅片。

第一石墨舟片和第二石墨舟片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供石墨棒穿过的孔,所述孔分为上下两排。

第一石墨舟片的两端上部设置有第一连接耳片,第二石墨舟片的两端下部设置有第二连接耳片,第一连接耳片和第二连接耳片上均开设有供石墨棒穿过的孔。

相邻第一连接耳片之间设置有供石墨棒穿过的石墨块,石墨棒串接第一连接耳片,两端通过石墨螺母锁紧。

相邻第二连接耳片之间设置有供石墨棒穿过的石墨块,石墨棒串接第二连接耳片,两端通过石墨螺母锁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电池片石墨舟由依次交错分布的第一石墨舟片和第二石墨舟片构成,第一石墨舟片和第二石墨舟片上开设有相对应的开窗,开窗的形状以硅片放置后的位置作为参照,开窗的四个顶点位于硅片四个边的中心线上,且四个顶点到达硅片中心的距离相同,开窗的四个顶点向对向开口或者向邻近两点开口,硅片的四个顶角对应的位置为实心结构,能够满足大尺寸硅片的镀膜工艺,使接触电阻更加均匀,降低吸热,确保镀膜工艺的优良率。还能保证石墨舟片的坚固可靠,使石墨舟减轻自重,节省材料,提高硅片放置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在每个开窗的左右两侧和底部各设置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卡位点,能够满足大尺寸硅片的承载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为另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中:1、第一石墨舟片;2、第二石墨舟片;3、石墨棒;4、间隔块;5、第一连接耳片;6、第二连接耳片;7、石墨块;8、石墨螺母;9、支脚;10、开窗;11、卡位点;12、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石墨舟包括若干片依次交错分布的第一石墨舟片1和第二石墨舟片2,相邻第一石墨舟片1之间夹有第二石墨舟片2,相邻第二石墨舟片2之间夹有第一石墨舟片1。第一石墨舟片1和第二石墨舟片2通过石墨棒3串接在一起,第一石墨舟片1和第二石墨舟片2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供石墨棒3穿过的孔,所述孔分为上下两排,第一石墨舟片1和第二石墨舟片2之间的石墨棒3上串有间隔块4,使第一石墨舟片1和第二石墨舟片2彼此间隔开相等距离,石墨棒3的两端通过紧固螺母锁紧。第一石墨舟片1的两端上部设置有第一连接耳片5,第二石墨舟片2的两端下部设置有第二连接耳片6。第一连接耳片5和第二连接耳片6上均开设有供石墨棒3穿过的孔,相邻第一连接耳片5之间设置有供石墨棒3穿过的石墨块7,石墨棒3串接第一连接耳片5,两端通过石墨螺母8锁紧。相邻第二连接耳片6之间设置有供石墨棒3穿过的石墨块7,石墨棒3串接第二连接耳片6,两端通过石墨螺母8锁紧。位于第一连接耳片5的石墨棒3两端的石墨块7向下对应连接一个支脚9,左右两个支脚9用于将石墨舟放置在推拉舟上。

第一石墨舟片1和第二石墨舟片2上均开设有等距的一组开窗10,第一石墨舟片1和第二石墨舟片2的开窗10相互对应,形状一致。开窗10的形状以硅片12放置后的位置作为参照,硅片12竖直或者稍微倾斜摆放在石墨舟上,此时开窗10的四个顶点位于硅片12四个边的中心线上,且四个顶点到达硅片12中心的距离相同。开窗10的四个顶点向对向开口形成十字型的窗口或者向邻近两点开口形成菱形的窗口,硅片12的四个顶角对应的位置为实心结构,不做镂空,保证开窗10后的石墨舟片的稳固性。

第一石墨舟片1和第二石墨舟片2上设置有若干个卡位点11,卡位点11位于每个开窗10的左右两侧和底部。卡位点11凸出于第一石墨舟片1和第二石墨舟片2的表面,用于支承放置的硅片12。硅片12放入第一石墨舟片1和第二石墨舟片2之间时位于底部的卡位点11之上,左右卡位点11之间。作为一种举例,在开窗10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两个卡位点11,在开窗10的下方设有两个卡位点11,设置多个卡位点11的作用是满足大尺寸硅片的承载要求。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技术特征:

1.一种光伏电池片石墨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片依次交错分布的第一石墨舟片(1)和第二石墨舟片(2),第一石墨舟片(1)和第二石墨舟片(2)通过石墨棒(3)串接在一起,第一石墨舟片(1)和第二石墨舟片(2)通过间隔块(4)间隔相等距离;第一石墨舟片(1)和第二石墨舟片(2)上均开设有等距的一组开窗(10),第一石墨舟片(1)和第二石墨舟片(2)的开窗(10)相互对应,开窗(10)的形状以硅片(12)放置后的位置作为参照,开窗(10)的四个顶点位于硅片(12)四个边的中心线上,且四个顶点到达硅片(12)中心的距离相同,开窗(10)的四个顶点向对向开口或者向邻近两点开口,硅片(12)的四个顶角对应的位置为实心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石墨舟,其特征在于:开窗(10)的四个顶点向对向开口形成十字型的窗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石墨舟,其特征在于:开窗(10)的四个顶点向邻近两点开口形成菱形的窗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石墨舟,其特征在于:第一石墨舟片(1)和第二石墨舟片(2)上设置有若干个卡位点(11),卡位点(11)位于每个开窗(10)的左右两侧和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石墨舟,其特征在于:在开窗(10)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卡位点(11),在开窗(10)的下方设有两个以上的卡位点(1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石墨舟,其特征在于:卡位点(11)凸出于第一石墨舟片(1)和第二石墨舟片(2)的表面,用于支承放置的硅片(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石墨舟,其特征在于:第一石墨舟片(1)和第二石墨舟片(2)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供石墨棒(3)穿过的孔,所述孔分为上下两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石墨舟,其特征在于:第一石墨舟片(1)的两端上部设置有第一连接耳片(5),第二石墨舟片(2)的两端下部设置有第二连接耳片(6),第一连接耳片(5)和第二连接耳片(6)上均开设有供石墨棒(3)穿过的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石墨舟,其特征在于:相邻第一连接耳片(5)之间设置有供石墨棒(3)穿过的石墨块(7),石墨棒(3)串接第一连接耳片(5),两端通过石墨螺母(8)锁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石墨舟,其特征在于:相邻第二连接耳片(6)之间设置有供石墨棒(3)穿过的石墨块(7),石墨棒(3)串接第二连接耳片(6),两端通过石墨螺母(8)锁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电池片石墨舟,包括若干片依次交错分布的第一石墨舟片和第二石墨舟片,第一石墨舟片和第二石墨舟片通过石墨棒串接在一起,第一石墨舟片和第二石墨舟片通过间隔块间隔相等距离;第一石墨舟片和第二石墨舟片上均开设有等距的一组开窗,第一石墨舟片和第二石墨舟片的开窗相互对应,开窗的形状以硅片放置后的位置作为参照,开窗的四个顶点位于硅片四个边的中心线上,且四个顶点到达硅片中心的距离相同,开窗的四个顶点向对向开口或者向邻近两点开口,硅片的四个顶角对应的位置为实心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大尺寸硅片的镀膜工艺,使接触电阻更加均匀,降低吸热,确保镀膜工艺的优良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敏;吴晓松;李丙科;朱加杰;李建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松煜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9
技术公布日:2020.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