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线框架自动上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7497发布日期:2021-04-13 22:5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线框架自动上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半导体生产自动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线框架自动上料结构。


背景技术:

2.引线框架作为集成电路的芯片载体,是一种借助于键合材料(金丝、铝丝、铜丝)实现芯片内部电路引出端与外引线的电气连接,形成电气回路的关键结构件,它起到了和外部导线连接的桥梁作用,绝大部分的半导体集成块中都需要使用引线框架,是电子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
3.在集成电路的整个封装工艺中,引线框架的上料则是其中一道工序,而目前所使用的上料结构上料位置精度不高,需要人工辅助调整,增加人工成本;引线框架暂存区可放置的引线框架少,需频繁进行补料,降低整体上料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引线框架自动上料结构。
5.本实用新型的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引线框架自动上料结构,包括两根竖直设置的支撑脚1,所述支撑脚1顶部水平设置有安装基座2,所述安装基座2后侧设置有伺服电机3,所述安装基座2顶部设置有轨道4,所述安装基座2上被所述轨道4贯穿设置有机械手结构5,所述机械手结构5包括移动安装座6、滑台气缸7、缓冲直线导轨8、移动块9、上料手臂10和真空吸盘11,所述滑台气缸7位于所述移动安装座6右侧,所述缓冲直线导轨8位于所述滑台气缸7右侧面上呈竖直设置,所述移动块9位于所述滑台气缸7右侧并且滑动设置于所述缓冲直线导轨8上;所述上料手臂10呈左右横向设置,其左端与所述移动块9相连接;所述真空吸盘11位于所述上料手臂10前后两侧向下设置;所述支撑脚1左侧设置有负压传感器12,所述负压传感器12上设置有胶管13,所述负压传感器12通过所述胶管13与所述真空吸盘11相连接;所述支撑脚1右侧位于所述上料手臂10下方从后到前依次设置有框架放料位14和框架载台15。
7.优选的,所述机械手结构5通过所述伺服电机3动力控制与所述轨道4移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轨道4的长度大于所述框架放料位14与所述框架载台15之间的长度距离。
9.优选的,所述真空吸盘11设置有8组,分别均匀的分布在所述上料手臂10前后两侧。
10.优选的,所述负压传感器12的报警值为50kpa。
11.优选的,所述框架放料位14设置为可放置50片引线框架的腔体结构。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机构通过使用伺服电机提供动力控制机械手移动取料和上料,移动灵活,走位精确;通过设置多个真空吸盘,可将引线框架牢固吸住,保证上料过
程的稳定性;通过设置负压传感器,当取料有误或中途掉落时及时报警提示,减少使用过程中的失误;通过设置框架放料位,一次性可放置50片引线框架,无需频繁补料,提高上料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引线框架自动上料结构的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引线框架自动上料结构的后视图;
15.图中:1、支撑脚;2、安装基座;3、伺服电机;4、轨道;5、机械手结构;6、移动安装座;7、滑台气缸;8、缓冲直线导轨;9、移动块;10、上料手臂;11、真空吸盘;12、负压传感器;13、胶管;14、框架放料位;15、框架载台。
具体实施方式
16.结合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17.如图1

2图示所述可知,一种引线框架自动上料结构,包括两根竖直设置的支撑脚1,所述支撑脚1顶部水平设置有安装基座2,所述安装基座2后侧设置有伺服电机3,所述安装基座2顶部设置有轨道4,所述安装基座2上被所述轨道4贯穿设置有机械手结构5,所述机械手结构5包括移动安装座6、滑台气缸7、缓冲直线导轨8、移动块9、上料手臂10和真空吸盘11,所述滑台气缸7位于所述移动安装座6右侧,所述缓冲直线导轨8位于所述滑台气缸7右侧面上呈竖直设置,所述移动块9位于所述滑台气缸7右侧并且滑动设置于所述缓冲直线导轨8上;所述上料手臂10呈左右横向设置,其左端与所述移动块9相连接;所述真空吸盘11位于所述上料手臂10前后两侧向下设置;所述支撑脚1左侧设置有负压传感器12,所述负压传感器12上设置有胶管13,所述负压传感器12通过所述胶管13与所述真空吸盘11相连接;所述支撑脚1右侧位于所述上料手臂10下方从后到前依次设置有框架放料位14和框架载台15。
18.在具体使用时,将多片引线框架放置在框架放料位14上,伺服电机3驱动机械手结构5通过移动安装座6在轨道4上移动到框架放料位14上方,滑台气缸7控制移动块9带动上料手臂10在缓冲直线导轨8上向下滑动贴近最上层引线框架,真空吸盘10压到框架上,真空打开,将一片引线框架取起后,滑台气缸7控制移动块9向上提升,伺服电机3驱动机械手结构5通过移动安装座6在轨道4上移动到框架载台上方放下引线框架即可,重复上述操作,可连续上料。
19.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机械手结构5通过所述伺服电机3动力控制与所述轨道4移动连接,伺服电机3对位置、速度和力矩采用闭环控制,避免出现电机失步的问题,使机械手结构5在轨道4上移动灵活,走位精确。
20.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轨道4的长度大于所述框架放料位14与所述框架载台15之间的长度距离,机械手结构5在轨道4上移动满足取料和上料的距离要求。
2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真空吸盘11设置有8组,分别均匀的分布在所述上料手臂10前后两侧,可将引线框架牢固吸住,保证上料过程的稳定性。
2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负压传感器12的报警值为50kpa,可适用于介质压力微弱的场合的测量与控制,监测效果好,减少使用过程中的失误。
2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框架放料位14设置为可放置50片引线框架的腔体结构,在缓冲直线导轨8的行程范围内合理放置引线框架数量,使上料过程中工作效率达到最佳。
24.最后应说明的是:
25.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26.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27.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