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22897发布日期:2021-07-13 09:0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线缆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缆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路板相应的导电片上的线缆组件。



背景技术:

期望的是,将多个相同的线缆组件彼此密集地设置在电路板上,以进行数据传输。因此,我们不仅希望各个线缆组件具有屏蔽效果,还希望相邻的线缆组件之间具有屏蔽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薄型线缆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组件,其可与具有两行导电片的电路板相配合、所述线缆组件包括可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固定器及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隔开的与所述导电片配合的两排线缆模组,每个所述线缆模组包括位于前部的具有连接部的前对接件及位于后部的线缆,所述线缆与所述连接部机械及电性地连接,进一步包括包覆线缆模组的壳体,所述线缆模组以倾斜方向组装到所述固定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也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组件,其包括固定器及两组线缆模组,进一步包括包覆线缆模组的壳体,所述固定器设有内部空间和底面,所述固定器被安装到具有相应的导电片的印刷电路板上,所述底面设有开口以允许内部空间向下与印刷电路板上的导电片连通,所述两组线缆模组位于所述内部空间内,并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每组所述线缆模组均包括多个单元,每个所述单元包括设置有信号端子的和接地端子前对接件,所述信号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均设有机械及电性连接到相应线缆的连接部,并且所述连接部暴露在固定器的底面并与相应的导电片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达成如下技术效果:本发明线缆组件的模组通过壳体形成一个整体,使得线缆组件的外形轮廓更小,便于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符合本发明的线缆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线缆组件的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线缆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线缆组件收容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固定器中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线缆组件和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固定器的分解图。

图6是图4所示的线缆组件收容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固定器的立体图,其中,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壳体被移除。

图7是图6所示的线缆组件和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固定器的正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线缆组件和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固定器的剖视图。

图9是图1所示的线缆组件的线缆模组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线缆组件的线缆模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线缆组件的线缆模组的俯视图。

图12是图6所示的电路板的俯视图,所述固定器安装在电路板上。

图13是图6所示的电路板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线缆组件的单一线缆模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线缆组件的单一线缆模组的又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6是图9所示的线缆组件的单一线缆模组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3所示的线缆组件的单一线缆模组的分解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线缆组件的单一线缆模组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19是图17所示的线缆组件的部分单一线缆模组的进一步分解图。

图20是图19所示的线缆组件的部分单一线缆模组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21是图19所示的线缆组件的部分单一线缆模组的分解图,其中信号端子一体成型于绝缘体内。

图22是图21所示的线缆组件的部分单一线缆模组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23是图1所示的线缆组件的单元与相应的接地端子载体一体成型的立体图。

图24是图23所示的线缆组件的单元与相应的接地端子载体一体成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25是图23所示的线缆组件的单元与相应的接地端子载体一体成型的分解图。

图26是图25所示的线缆组件的本体单元与相应的接地端子一体成型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27是图25所示的接地端子载体的立体图。

图28是图25所示的单元的立体图。

图29是图28所示的单元的俯视图。

图30是图1所示的线缆组件的线缆模组的立体图。

图31是图30所示的线缆组件的线缆模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2是图30所示的线缆组件的线缆模组的分解图。

图33是图32所示的线缆组件的线缆模组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34是图32所示的线缆组件的线缆模组的单元与相应的接地端子载体的分解图。

图35是图34所示的线缆组件的线缆模组的单元与相应的接地端子载体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36是图34所示的线缆组件的线缆模组的接地端子载体的立体图。

图37是图34所示的线缆组件的线缆模组的单元与接地端子载体的仰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线缆组件500壳体502

线缆模组600单元610

信号端子部620接地端子部630

绝缘体622信号端子624

接触部626连接部628

接地端子634壳体单元632

接触部636连接部638

第一侧壁6321第二侧壁6322

连接壁6323收容空间637

线缆700差分芯线对702

地线704桥接件6340

滑槽623滑轨631

一体式壳体635圆形线缆710

接地端子载体633导轨640

固定器900’内部空间602

印刷电路板950’导电片952’

引导突起504引导槽902’

接地端子部660接地端子664

绝缘壳体单元662接触部分666

端子载体663一体式壳体66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7所示,为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缆组件500,所述线缆组件500包括外壳体502及包覆于所述壳体502的两组线缆模组600的,所述两组线缆模组600沿横向方向x排列成两排。每组线缆模组600包括若干沿行方向(即横向方向)并排设置的单元610。每个单元610包括位于前部的前对接件,所述前对接件包括信号端子部620和接地端子部630。所述信号端子部620包括绝缘体622或内部件,所述绝缘体622或内部件通过注塑成型与一对信号端子624一体成型。所述信号端子624包括暴露于绝缘体622底部的可偏转的接触部626及暴露于绝缘体622上端的连接部628。所述接地端子部630包括u型接地端子634及与u型接地端子634一体成型的绝缘壳体单元632或外部件。所述接地端子634包括一对暴露于壳体单元632底部的可偏转的接触部636及暴露于壳体单元632上端的连接部638。所述壳体单元632或外部件包括第一侧壁6321,与第一侧壁6321间隔开并平行于第一侧壁6321的第二侧壁6322,连接所述第一侧壁6321与第二侧壁6322的连接壁6323及由所述第一侧壁6321、第二侧壁6322和连接壁6323构成的腔室或收容空间637。其中一个接地端子634模制固持在第一侧壁6321上,另一个接地端子634模制固持在第二侧壁6322上。值得注意的是,绝缘体622沿前后方向y向前插入并收容于壳体单元632的腔室或收容空间637内。每个单元610后部包括线缆700,所述线缆700包括差分芯线对702和地线704,所述差分芯线对702焊接在信号端子624的连接部628,所述地线704焊接在接地端子634的连接部638。一对接地端子634包括连接该对接地端子634的桥接件6340。所述桥接件6340模制成型在所述连接壁6323中,所述地线704机械和电性地连接到所述桥接件6340。所述绝缘体622包括一对滑槽623,所述壳体单元632上包括滑轨631,所述滑槽623收容壳体单元632上的相应的滑轨6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单元632成型为一体。可以理解的是,同一组线缆模组600中的接地端子部630的壳体单元632被一体地形成为一个整体,不仅强度好,还可保持统一。另外,接地端子634的u形结构不仅有效地屏蔽了相对应的一对差分信号端子624,还增强了一体式壳体635的整体结构。所有所述单元610的线缆700连接在一起作为圆形线缆710,以延伸出壳体502的后端。如图16所示,线缆700省略了地线,接地端子634省略了桥接件。

接地端子部630是通过设置多个接地端子载体633而形成,所述多个接地端子载体633在横向方向上彼此并排紧密地设置,每个接地端子载体633沿前后方向一体地包括三个接地端子634。壳体单元632通过注塑成型工艺一体地成型在接地端子载体633上,以使得在沿横向方向上,在同一列中的壳体单元632彼此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一体式壳体635。通过切断接地端子载体633的部分a,b,c和d,将由统一壳体单元632制成的三个一体式壳体635彼此分开。一体式壳体635包括在相对的外侧面上的一对导轨640,所述导轨640被容纳在壳体502的内表面中的对应的引导槽(未示出)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缆组件500被插入到固定器900’的内部空间中,所述固定器900’安装在印刷电路板950’上。在内部空间下方的印刷电路板950’上包括两排导电片952’。所述固定器900’包括倾斜的上壁及连接上壁的两侧壁,所述侧壁和上壁之间形成入口以使线缆组件500进入固定器900’与所述导电片952’配合。线缆组件500的壳体502还在两个相对的外表面上设有一对引导突起504,所述引导突起504被容纳在固定器900'的内表面的对应的引导槽902’内,所述引导槽902’倾斜地延伸。可以理解的是,因为壳体502在倾斜方向上被组装到固定器900’中,所以当壳体502到达最终位置时,接触部626和636在竖直方向z上偏转,以有效地机械和电气地连接到相应的导电片952’。可以理解的是,壳体502和固定器900’可以形成一些保持机构或导引机构,以可靠地将壳体502保持在固定器900’内的适当位置。

本发明的主要特点是两排线缆模组600提供相应的两排可偏转接触部626,636,所述可偏转的接触部626、636被偏转以同时连接相应的导电片952’。两组线缆模组600的单元610的底侧限定壳体502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倾斜于壳体502的主平面,并位于线缆组件500的前端。换句话说,多排线缆模组倾斜布置并将所有电缆模组的相应的接触部分保持在同一平面是本发明的主要特征。

如图30-37所示,为接地端子部660的另一实施例。每个接地端子部660包括一对接地端子664,所述一对接地端子664被模制在绝缘壳体单元662的两个相对侧壁内。所述接地端子664包括在绝缘壳体单元662的底侧上的可偏转的接触部分666,所述接触部分666用于连接到印刷电路板上的相应的导电片。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端子载体663位于垂直的平面中,从而没有形成用于焊接到相应地线的相应的连接部分,相当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桥接件。不过,如果需要,接地端子可以通过端子载体663设置有水平连接部分,以便焊接到相应的地线。与第一实施例相类似,在横向方向上位于在同一行中的绝缘壳体单元662被结合在一起以形成一体式壳体66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