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池管理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3643040发布日期:2023-03-29 02:3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车辆的乘客舱当前控制温度和乘客舱目标控制温度;计算所述乘客舱当前控制温度和所述乘客舱目标控制温度之间的第一温差;根据所述第一温差对所述车辆的电池温度进行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差对所述车辆的电池温度进行控制,包括:确定与电池温度控制模式对应的温差阈值;根据所述第一温差和所述温差阈值对所述车辆的电池温度进行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温度控制模式为制冷模式;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差和所述温差阈值对所述车辆的电池温度进行控制,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温差和所述温差阈值对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其中,所述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用于对电池制冷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控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差和所述温差阈值对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包括:若所述第一温差小于所述温差阈值,则获取电池入水水温,并确定与所述制冷模式对应的制冷目标水温;计算所述电池入水水温和所述制冷目标水温之间的第二温差;根据所述第二温差对所述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其中,所述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与所述第二温差正相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温差对所述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包括:以所述第二温差作为误差量,使用比例积分控制算法对所述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差和所述温差阈值对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包括:若所述第一温差大于或等于所述温差阈值,则逐步减小所述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直至减小至与所述制冷模式对应的最小开度为止。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温度控制模式为加热模式;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差和所述温差阈值对所述车辆的电池温度进行控制,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温差和所述温差阈值对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其中,所述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用于对电池加热的冷却液的流量进行控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差和所述温差阈值对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包括:若所述第一温差小于所述温差阈值,则获取电池入水水温,并确定与所述加热模式对应的加热目标水温;计算所述电池入水水温和所述加热目标水温之间的第三温差;根据所述第三温差对所述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其中,所述第二流量控
制组件的开度与所述第三温差正相关。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三温差对所述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包括:以所述第三温差作为误差量,使用比例积分控制算法对所述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差和所述温差阈值对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包括:若所述第一温差大于或等于所述温差阈值,则逐步减小所述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直至关闭所述第二流量控制组件。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所述车辆的电驱处于散热模式,且所述车辆的电池处于加热模式,则使用所述电驱的热量为电池供热。12.一种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乘客舱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的乘客舱当前控制温度和乘客舱目标控制温度;第一温差计算模块,用于计算乘客舱当前控制温度和乘客舱目标控制温度之间的第一温差;电池温度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温差对车辆的电池温度进行控制。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的步骤。14.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池管理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乘客舱当前控制温度和乘客舱目标控制温度;计算乘客舱当前控制温度和乘客舱目标控制温度之间的第一温差;根据第一温差对车辆的电池温度进行控制。通过本申请,不是仅仅关注电池本身,而是将电池的温度控制和乘客舱的温度控制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了因片面追求最佳的电池温控效果而造成对乘客舱温控效果的不利影响,可以有效提升乘客的使用体验。可以有效提升乘客的使用体验。可以有效提升乘客的使用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胡绪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德时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6
技术公布日:2023/3/2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