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插头以及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20429发布日期:2022-11-09 06:53阅读:53来源:国知局
充电器插头以及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充电器插头以及充电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如手机、数码相机、mp3、平板电脑等在日常生活中,已经非常普遍;而这些电子产品在使用时也常常用充电器插头,对于充电器插头也逐渐成了必备的日用品。发明人发现充电器插头中的电路板与导电插脚相连接后,电路板再插入壳体的内腔中,而充电器插头在日常使用时,容易出现掉落的可能性,当掉落后电路板容易出现与导电插脚之间连接容易出现松动。
3.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器插头以及充电器,旨在解决充电器插头在日常使用时,当掉落后电路板容易出现与导电插脚之间连接容易出现松动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充电器插头,其包括:
6.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中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凸出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两个导向条,两个所述导向条间隔设置以形成一导槽,所述导向条的一端具有倾斜导向面以使得所述导槽的一端呈扩口形式;
7.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相对的两个长侧边分别以过盈配合的方式限位于两个所述导槽中;以及
8.导电插脚,所述导电插脚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接,且所述导电插脚位于所述电路板的一短侧边,所述电路板的另一短侧边安装有第一充电接口模块,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还设置有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一充电接口模块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插装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中。
9.可选地,所述电路板相对的两个长侧边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的另一短侧边之间形成有倒角结构,以使得所述电路板相对的两个长侧边能够分别沿两个呈扩口形式的所述导槽的一端插入。
10.可选地,所述电路板的另一短侧边还安装有第二充电接口模块,所述第一充电接口模块位于所述第二充电接口模块与所述电路板之间;
11.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凹槽,所述第二充电接口块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插装于第二限位凹槽中。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充电接口模块为usb type-c接口模块。
13.可选地,所述第二充电接口模块为usb type-a接口模块。
14.可选地,所述的充电器插头还包括元器件组,所述元器件组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元器件组包括固态电容,所述固态电容安装于所述电路板的另一短侧边,且所述固态
电容位于第二充电接口模块的上方。
15.可选地,所述元器件组还包括变压器、第一电解电容和工字电感,所述变压器沿所述电路板的一长侧边设置,所述第一电解电容沿所述电路板的另一长侧边设置,所述工字电感沿所述电路板的另一长侧边设置,且所述工字电感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短侧边。
16.可选地,所述的充电器插头还包括封盖,所述封盖与所述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
17.所述导电插脚固定于所述封盖上,所述电路板的一短侧边固定有导电片,所述导电插脚与所述导电片相连接。
18.可选地,所述封盖的内侧面具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以将与两个所述导电插脚分别对应的两个所述导电片之间隔开。
19.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充电器,其包括:充电线以及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器插头,所述充电线与所述充电器插头电连接。
20.本公开提供的充电器插头以及充电器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21.本公开通过在壳体的内部设置导槽和第一限位凹槽后,这样当电路板插入壳体的内腔后,电路板与导槽之间过盈配合,并且将电路板上的第一充电接口模块与第一限位凹槽过盈配合,从而保证了电路板在壳体内部的固定,并且保证了第一充电接口模块部分在壳体内部的固定,由于电路板在壳体内固定,这样既使充电器插头掉落后,电路板也不会在壳体内晃动,从而保证了导电插脚与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导电插脚与电路板之间的松动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充电器插头的剖示图;
25.图3是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充电器插头的爆炸示意图;
26.图4是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元器件组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元器件组安装于电路板上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28.图6是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0.图8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1.上述附图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
32.100、壳体;101、电路板;102、导电插脚;103、导向条;104、导槽;105、倾斜导向面;106、第一长侧边;107、第二长侧边;108、第一短侧边;109、第二短侧边;110、第一限位凹槽;111、第一充电接口模块;112、第一插孔;113、第一边框结构;114、第一台阶结构;115、倒角结构;116、第二充电接口模块;117、第二限位凹槽;118、第二插孔;119、第二边框结构;120、第二台阶结构;121、固态电容;122、变压器;123、第一电解电容;124、工字电感;125、第二电解电容;126、封盖;127、导电片;128、第三台阶结构;129、隔离板;130、弯曲连接部;131、插
入部。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公开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定本公开。
3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35.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3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7.为了说明本公开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38.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充电器插头,由于壳体是大致呈桶状的结构,这样电路板并不易采用螺钉固定于壳体中,因此将充电器插头中的电路板与导电插脚固定连接后,电路板再插入壳体的内腔中后,电路板与壳体的内腔不再接触或电路板只是与壳体的内壁相抵接,这样当充电器插头掉落时,由于惯性的原因,电路板容易在壳体中晃动,从而导致导电插脚与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的稳定性不可靠,影响充电器插头的正常使用,为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器插头及充电器以解决该问题。
39.参见图1至图8所示,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的充电器插头,其包括:壳体100、电路板101和导电插脚102;壳体100为桶状结构,桶状结构的一端具有开口,另一端封闭。导电插脚102与电路板101电连接,以便于实现将充电器插头插装于插座孔中,实现为用电器,例如手机等进行充电。电路板101基本呈长方形,电路板101相对的两个长侧边分别为第一长侧边106和第二长侧边107,电路板101相对的两个短侧边分别为第一短侧边108和第二短侧边109。
40.壳体100的内腔中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设置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包括凸出于壳体100的内壁的两个导向条103,两个导向条103间隔设置以使得两个导向条103之间的间隔空间形成一个导槽104,导向条103的一端具有倾斜导向面105以使得导槽104的一端呈扩口形式。由于设置有两个导向结构,因此形成有两个导槽104。导向条103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电路板101的长侧边的长度方向相平行,这样便于电路板101板的长侧边卡入导槽104中。两个导向条103上的倾斜导向面105相对设置,以使得导槽104的一端呈扩口形式。
41.电路板101相对的两个长侧边分别以过盈配合的方式限位于两个导槽104中,在装配时,将电路板101由呈扩口形式的导槽104的一端插入导槽104中,并将电路板101插到底,这样电路板101的长侧边与导槽104过盈配合,保证了使用时的电路板101在壳体100的内部
固定的稳定性。第一长侧边106和第二长侧边107分别插入与其对应的两个导槽104中。
42.导电插脚102与电路板101相连接,且导电插脚102位于电路板101的一短侧边,电路板101的另一短侧边电连接有第一充电接口模块111,壳体100的内壁上还设置有第一限位凹槽110,第一充电接口模块111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插装于第一限位凹槽110中。导电插脚102位于电路板101的第一短侧边108,第一充电接口模块111位于电路板101的第二短侧边109,壳体100的封闭端开设有第一插孔112,第一插孔112与第一限位凹槽110相对应,在壳体100的封闭端的内壁上具有凸出的第一边框结构113,第一边框结构113所围成的内部空间形成第一限位凹槽110。第一限位凹槽110具有第一台阶结构114,以与第一充电接口模块111的端面相抵接,这样避免第一充电接口模块111伸出第一插孔112。第一限位凹槽110的槽口形成有倒角结构115,这样利于对第一充电接口模块111的安装进行导向,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电路板101装配的正确性。第一充电接口模块111与电路板101电连接。导电插脚102与电路板101电连接。
43.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插头,通过在壳体100的内部设置导槽104和第一限位凹槽110后,这样当电路板101插入壳体100的内腔后,电路板101与导槽104之间过盈配合,并且将电路板101上的第一充电接口模块111与第一限位凹槽110过盈配合,从而保证了电路板101在壳体100内部的固定,并且保证了第一充电接口模块111部分在壳体100内部的固定,由于电路板101在壳体100内固定,这样既使充电器插头掉落后,电路板101也不会在壳体100内晃动,从而保证了导电插脚102与电路板101之间的电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导电插脚102与电路板101之间的松动的情况发生。
44.在一些实施例,电路板101相对的两个长侧边分别与电路板101的另一短侧边之间形成有倒角结构115,以使得电路板101相对的两个长侧边能够分别沿两个呈扩口形式的导槽104的一端插入。通过在电路板101上形成倒角结构115,并且配合导槽104的一端的扩口形式,便于将电路板101插入导槽104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短侧边109与第一长侧边106之间形成倒角结构115,第二短侧边109与第二长侧边107之间形成有倒角结构115。电路板101的第二短侧边109靠近壳体100的封闭端,而第一短侧边108远离壳体100的封闭端。
45.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101的另一短侧边还电连接有第二充电接口模块116,第一充电接口模块111位于第二充电接口模块116与电路板101之间;壳体100的内壁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凹槽117,第二充电接口块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插装于第二限位凹槽117中。通过设置第二充电接口模块116可以实现为多个电子设备充电。第二充电接口模块116与第二限位凹槽117进一步保证了电路板101在壳体100内的稳定性。
46.参见图2和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00的封闭端开设有第二插孔118,第二插孔118与第二限位凹槽117相对应,在壳体100的封闭端的内壁上具有凸出的第二边框结构119,第二边框结构119所围成的内部空间形成第二限位凹槽117。第二限位凹槽117具有第二台阶结构120,以与第二充电接口模块116的端面相抵接,这样避免第二充电接口模块116伸出第二插孔118。第二限位凹槽117的槽口形成有倒角结构115,这样利于对第二充电接口模块116的安装进行导向,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电路板101装配的正确性。第二充电接口模块116与电路板101电连接。
4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充电接口模块111为usb type-c接口模块,usb type-c接口模块为usb type-c母座;第二充电接口模块116为usb type-a接口模块,usb type-a接口模
块为usb type-a母座,这样可以实现与具有不同接口的充电线相连接。
48.参见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器插头还包括元器件组,元器件组安装于电路板101上;元器件组包括固态电容121,固态电容121安装于电路板101的另一短侧边,且固态电容121位于第二充电接口模块116的上方。通过将固态电容121设置于第二充电接口模块116的上方,这样充分合理利于空间,减小充电器插头整体的体积。在一个实施例中,固态电容121位于电路板101的第二短侧边109处。
49.参见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元器件组还包括变压器122、第一电解电容123和工字电感124,变压器122沿电路板101的一长侧边设置,第一电解电容123沿电路板101的另一长侧边设置,工字电感124沿电路板101的另一长侧边设置,且工字电感124靠近电路板101的一短侧边。通过这样设置可以充分利用电路板101上的有限占位,提高电路板101的使用效率,并且设计更加合理。
50.在一个实施例中,变压器122沿电路板101的一长侧边设置,主要是指变压器122的一个边侧贴近电路板101的一长侧边,这样可以给第一电解电容123留下安装位。变压器122沿电路板101的第一长侧边106设置,第一电解电容123沿电路板101的第二长侧边107设置;工字电感124沿电路板101的第二长侧边107设置,且工字电感124靠近电路板101的第一短侧边108。第一电解电容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电解电容沿电路板的第二长侧边107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
51.在一些实施例中,元器件组还包括第二电解电容125,第二电解电容125沿电路板101的一长侧边设置,且第二电解电容125靠近电路板101的一短侧边。第一充电接口模块111、第二充电接口模块116、固态电容121、变压器122、第一电解电容123和工字电感124均位于电路板101的同一侧面。通过将元器件组合、第一充电接口模块111和第二充电接口模块116合理的布置于电路板101上,简化了工艺简单,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
52.需要说明的是,充电器插头实现为电子设备充电的技术为现有技术,本公开中元器件组、导电插脚102、第一充电接口模块111、第二充电接口模块116和电路板101所形成的充电电路为现有技术,故本技术不再对元器件组中的各个元器件、导电插脚102、第一充电接口模块111、第二充电接口模块116和电路板101之间具体的电路连接关系进行描述。另外,一些其它实施例中,元器件组还包括贴片保险丝和整流桥,贴片保险丝和整流桥位于电路板101的另一侧面,即整流桥和变压器122分别位于不同的侧面。
53.在一些实例中,导电插脚102的数量为两个,充电器插头还包括封盖126,封盖126与壳体100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导电插脚102固定于封盖126上,电路板101的一短侧边固定有导电片127,导电插脚102与导电片127相连接。封盖126设置于壳体100的开口的一端,这样将电路板101封装于壳体100的内腔中。
54.参见图6和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00的具有开口的一端的端面具有第三台阶结构128,这样封盖126的内表面能够与第三台阶结构128相抵接,这样保证了封盖126的安装。进一步地,封盖126与第三台阶结构128之间还能过胶粘的方式相连接。导电插脚102两端均伸出封盖126的盖面。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其它实施方式中,壳体100相对的两个外侧面上可以设置有圆形凸点结构,这样在用手持充电器插头时,可以辨别导电插脚102的片面是否是垂直状态,以便于将充电器插头插入插座的插孔中。需要说明的是,封盖与壳体之间还可以通过卡合的方式相连接。
55.参见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封盖126的内侧面具隔离板129,隔离板129以将与两个导电插脚102分别对应的两个导电片127之间隔开。隔离板129与封盖126为一体结构。这样保证了使用时的安全性。在一个实例中,隔离板12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隔离板129间隔设置,且两个隔离板129位于两个导电插脚102,通过两个隔离板129可以大大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导电插脚102为片结构,隔离板129的板面与片结构的片面相平行;第一插孔112的长度方向和第二插孔118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一插孔112的长度方向与片结构的片面相垂直,当充电器插头插于插座上,便于充电线的连接。隔离板129和封盖126的材质均为绝缘材质。
56.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孔112的长度方向与片结构的片面相平行设置,这样利于手持充电线后,便于将充电线插装于充电器插头上。
57.参见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片127包括弯曲连接部130及插入部131;插入部131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片状结构;插入部131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弯曲连接部130,导电插脚102插入两个片状结构之间形成的空隙中。这样便于实现导电插脚102及封盖126的安装。
58.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片状结构的片面之间呈锐角设置,导电插脚102与两个片状结构之间过盈配合,即导电插脚102的两个相对的两个面均与片状结构的片面相抵接,这样保证了电连接的稳定性。导电板的材质为铜。弯曲连接部130使得两个片状结构具有弹性,即当导电插脚102插入空隙后,两个片状结构会发生变形。
5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充电器,其包括:充电线,以及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插头,充电线与充电器插头电连接。当充电线具有usb type-c接口或usb type-a接口时,充电线分别对应插入充电器插头对应的充电接口模块。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充电器是功率为33w的充电器。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