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的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30148发布日期:2023-05-24 12:35阅读:33来源:国知局
电池的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的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通过在电池箱体底部的部分区域安装横梁结构,以提高电池箱体底部的抗冲击(撞击)能力。然而,安装横梁结构不仅会增加电池箱体的重量,而且会占用一定的空间,挤占了电池单体的安装空间,从而影响了用电装置的续航(例如,当用电装置为车辆时,影响了车辆的续航)。此外,横梁结构抗冲击(撞击)的均匀性和抗冲击能力差,无法有效的保护电池箱体内的电池单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电池的箱体,通过在箱体的第一下底面的至少部分区域设置抗冲击防护层,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提高电池能量密度,从而能够提高用电装置的续航,并且能够提升下箱体防撞能力,有效的保护箱体内的电池单体,提升电池使用安全性。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的箱体,电池的箱体包括:下箱体,下箱体具有第一下底面;抗冲击防护层,第一下底面的至少部分设置有抗冲击防护层;安装部,安装部固设于下箱体的外周壁。

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下底面的至少部分区域设置抗冲击防护层,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不需要设置横梁结构,从而能够降低箱体的重量,能够使箱体的重量变轻,并且抗冲击防护层与横梁结构相比,抗冲击防护层的厚度更薄,有利于节省空间以用于放置电池单体,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从而能够提高用电装置的续航(例如,当用电装置为车辆时,能够提高车辆的续航)。而且,与横梁结构相比,抗冲击防护层的抗冲击均匀性和抗冲击能力更佳,能够提升下箱体的防撞能力,有效的保护箱体内的电池单体,提升电池使用安全性。此外,抗冲击防护层的耐刮擦能力更佳,当箱体的底面托底时,不容易在箱体的底面产生刮痕,有利于提高箱体的可靠性。

4、在一些实施例中,抗冲击防护层覆盖第一下底面的整个表面。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抗冲击防护层覆盖第一下底面的整个表面,能够使下箱体的第一下底面的整个表面均被抗冲击防护层所保护,从而无论第一下底面的哪处表面受到冲击,抗冲击防护层的至少部分结构能够产生形变并吸收冲击力,降低箱体内的电池单体受到剧烈撞击的概率,有利于保证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6、在一些实施例中,抗冲击防护层的中间区域的厚度大于抗冲击防护层的边缘区域的厚度。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抗冲击防护层的中间区域的厚度设置为大于抗冲击防护层的边缘区域的厚度,可以使抗冲击防护层的中间区域与边缘区域相比,具有更佳的抗冲击能力,可以使抗冲击防护层的中间区域、边缘区域的厚度设置合理。

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下底面形成有多个设置区域,多个设置区域的每个设置区域均设置有抗冲击防护层;

9、多个设置区域中的每个设置区域的抗冲击防护层的厚度相同。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多个设置区域中的每个设置区域的抗冲击防护层的厚度设置为相同的形式,能够降低抗冲击防护层的设置难度,提高抗冲击防护层的设置效率。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下底面形成有多个设置区域,多个设置区域的每个设置区域均设置有抗冲击防护层;

12、多个设置区域中的至少两个设置区域的抗冲击防护层的厚度不同。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至少两个设置区域的抗冲击防护层设置为厚度不同的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不同设置区域的抗冲击防护层的厚度。例如,受到撞击的概率较高的设置区域可以设置较厚的抗冲击防护层,受到撞击的概率较低的设置区域可以设置相对较薄的抗冲击防护层。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调整不同设置区域的抗冲击防护层的厚度,能够使每个设置区域的抗冲击防护层的设置厚度合理。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设置区域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沿下箱体的第一方向依次排布。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设置为沿下箱体的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形式,可以使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排布形式合理,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沿x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设置区域的抗冲击防护层的厚度,有利于使第一下底面各处位置的抗冲击防护层厚度合理。

16、在一些实施例中,设于第一区域的抗冲击防护层的厚度为a,设于第二区域的抗冲击防护层的厚度为b,设于第三区域的抗冲击防护层的厚度为c,a,b,和c满足关系式:b<c<a。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a、b、c设置为满足关系式b<c<a的形式,可以使第一区域的抗冲击防护层的厚度大于设置在第三区域的抗冲击防护层的厚度,还可以使设置在第三区域的抗冲击防护层的厚度大于设置在第二区域的抗冲击防护层的厚度,从而可以使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抗冲击防护层的厚度关系合理。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满足关系式:3.5mm≤a,2mm≤b,3mm≤c。

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能够使第一区域的抗冲击防护层的厚度、第二区域的抗冲击防护层的厚度、第三区域的抗冲击防护层的厚度合理,能够保证第一区域的抗冲击防护层、第二区域的抗冲击防护层和第三区域的抗冲击防护层均有足够的厚度产生形变并吸收冲击力,能够降低下箱体因受到冲击产生变形并挤压到电池单体的概率,有利于保证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20、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设置区域还包括:第四区域,第四区域位于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之间,且第四区域与第二区域沿下箱体的第二方向排布,设于第四区域的抗冲击防护层的厚度为d,b,d,和c满足关系式:b<d<c,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四区域,可以使第一下底面具有较多的设置区域,可以将第一下底面的设置区域细致化,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调整不同设置区域的抗冲击防护层的厚度。并且,通过将d、b、c设置为满足关系式b<d<c的形式,可以使第四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抗冲击防护层的厚度关系合理,而且可以使第二区域的抗冲击防护层的厚度最小,从而能够在保证下箱体的抗冲击能力的前提下,节省喷涂材料,进而降低下箱体的生产成本。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满足关系式:2.5mm≤d。

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能够使第四区域的抗冲击防护层的厚度合理,能够保证第四区域的抗冲击防护层有足够的厚度产生形变并吸收冲击力,从而能够降低下箱体因受到冲击产生变形并挤压到电池单体的概率,有利于保证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抗冲击防护层包括:聚脲层或缓冲层。

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抗冲击防护层构造为包括聚脲层或者缓冲层的形式,可以使抗冲击防护层的抗冲击均匀性好,并且,可以使抗冲击防护层具有很高的抗冲击能力,当下箱体的第一下底面受到冲击时,抗冲击防护层能够产生形变并吸收冲击力,从而能够降低下箱体变形的概率,有利于保证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抗冲击防护层包括:聚脲层和缓冲层,聚脲层和缓冲层层叠设置。

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抗冲击防护层设置为包括聚脲层和缓冲层的形式,可以使抗冲击防护层具有很好的抗冲击均匀性以及很高的抗冲击能力,从而能够提升下箱体防撞能力,有效保护箱体内的电池单体,提升电池使用安全性。

28、在一些实施例中,聚脲层包括多个子聚脲层,多个子聚脲层层叠设置,且多个子聚脲层中的至少两个相邻子聚脲层间设置有缓冲层。

2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聚脲层设置为包括多个子聚脲层,并且多个子聚脲层中的至少两个相邻子聚脲层之间设置有缓冲层的形式,可以在保证抗冲击防护层的抗冲击能力的基础上,提高抗冲击防护层的弹性,从而能够更佳有效的保护箱体内的电池单体。

30、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具有第二下底面,第二下底面设置有抗冲击防护层。

3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下底面设置抗冲击防护层,可以提高安装部的抗冲击能力,降低安装部因受冲击而变形的概率。

32、在一些实施例中,下箱体的外周壁设置有抗冲击防护层。

3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下箱体的外周壁设置抗冲击防护层,能够提高下箱体在x方向、y方向的抗冲击能力,当下箱体在x方向、y方向受到冲击时,设置在下箱体的外周壁的抗冲击防护层能够产生形变并吸收冲击力,降低外周壁内凹的概率,从而能够降低箱体内的电池单体受到剧烈撞击的概率,有利于保证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34、在一些实施例中,设于下箱体的外周壁的抗冲击防护层的厚度为e,满足关系式:3mm≤e。

3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能够使设置于下箱体的外周壁的抗冲击防护层的厚度合理,能够保证设置于下箱体的外周壁的抗冲击防护层有足够的厚度产生形变并吸收冲击力,从而能够降低下箱体的外周壁因受到冲击产生变形并挤压到电池单体的概率,有利于保证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36、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的箱体还包括:上箱体,上箱体和下箱体共同限定出用于安装电池单体的安装腔。

3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上箱体和下箱体能够共同限定出用于安装电池单体的安装腔,并且,上箱体和下箱体均能够为安装在安装腔内的电池单体提供保护,从而能够使电池单体具有安全的工作环境,有利于保证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38、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

39、电池单体;

40、箱体,电池单体设于箱体内,箱体为上述的电池的箱体。

41、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包括上述的电池。

42、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