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安装型配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191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表面安装型配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表面安装型配线装置,更准确地说,本发明涉及到薄的和表面安装型的插座,或者诸如此类的具有接受插头插片的金属接头的配线装置。
所涉及的表面安装型配线装置是如此安装的,即使得向电气装置输送电力的电力线可连接于接受插头插片的接头,当电气装置插头的插片插入到接受插头插片的接头中时即可向电气装置输送电力。由于这种配线装置能直接安装在墙壁表面上或诸如此类的地方,所以它们作为替换插座而替换任何已经安装好的插座是特别有效的。
日本实用新型55-21498公开了上述表面安装型配线装置的一个例子。在该装置中,一对接受插头插片的接头被对称地安装在基座上,接线螺钉被拧紧到该接头上,用于将接头与电力线的末端相联。在基座上安装有一个带开口的盖,开口用于使插头插片通过它插入接头并与接头啮合。
在上述结构的配线装置中,基座和盖是由耐热的热固性树脂制成的。但是,上述配线装置存在一个问题即当由热固性树脂制成的盖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插头插片与插片接受接头分离时产生的电弧热所引起的热变形时,导电部件(例如接受插片的接头)所经受的机械碰撞作用很容易引起盖的破裂。
另外,上述类型装置所存在的另一问题是其外观问题。由于安全装置常常是在基座和盖的外部,所以地线接头与地线的联接部分也就暴露在外了。
在所涉及类型的配线装置中,在盖上还具有若干凸条,这些凸条从盖的内壁上的紧靠着接受插片的接头处凸出出来,在多次插入插头插片后,它用于防止接头的一对相对的卡紧支脚过于分开,用这样的方法避免插片的卡紧支脚和插头插片不发生接触。但是在此情况下,在配线装置的厚度方向上,这些凸条相对于拧入接受插片的接头的接线螺钉不得不是在或上或下的位置,这样就难以制备厚度很薄的配线装置。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配线装置,该配线装置其盖具有优良的耐热和抗冲击性能。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配线装置,该装置同时消除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它使得地线接头与地线的联接是在配线装置内部完成的,所以它具有漂亮的外观。接线螺钉和用于防止接受插头插片的接头的插片卡紧支脚过于分开的凸条是并排排列的,所以它不会使装置增厚,也就是说有可能实现薄型配线装置的制造。
按照本发明,上述目的是通过提供这样的一种配线装置来实现的,即,该装置包括一个基座,在该基座上装有若干个接线部件,该接线部件包括有金属和导电的接头和接线螺钉,所说接头用于接受插头的插片;一个盖,所说的盖包括由耐热的树脂制成的内盖和由抗冲击树脂制成的装饰性外盖,该盖盖在基座上并且在盖上具有若干开口,用于使插头插片通过它插入接受插片的接头并与之啮合。
下面参照附图中示出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通过它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及优点。
图1是本发明配线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配线装置安装好后的俯视图;
图3是已安装好且拆下盖的与图1所示相同的配线装置的内部平面图;
图4是已安装好的与图1所示相同的配线装置的侧视图,并且进行了局部剖视,特别是沿地线接线部分进行了剖视;
图5是已安装好的与图1所示相同的配线装置的前视图,并且进行了局部剖视,特别是沿一个接线部件进行了剖视;
图6是本发明配线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已安装好且拆下盖的与图6所示相同的配线装置的内部平面图;
图8是已装配好的与图6所示相同的配线装置的前视图,并且进行了局部剖视,用以说明一个接线部件和一个防止支脚分开的凸条的相对位置;
图9是盖在图6配线装置上的盖的仰视图;
图10是内盖的俯视图,用于说明一个本发明可能使用的接线部件的其他结构的实施例。
附图中表示了若干个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下将参照优选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可以理解,它们仅是给出的特定实施例,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本发明是包括在权利要求
范围内可能进行的所有替换、改进和等价装置中了。
图1至图5所示的本发明表面安装型配线装置10包括一个基座11,该基座11由热固性塑料制成,它具有耐热性。在基座11纵向的一端具有入口12,电力线(未示出)的一端插入入口12;在基座11纵向的另一端具有槽口13,地线(未示出)的一端被插入该槽口。另外,基座11的上壁上具有三对连接孔17和17a、18和18a以及19和19a,这些孔分别用于定位联在其上的两套接线部件14和15和一套地线联接部件16(以下将详细描述它)。基座11还具有垂直的绝缘壁20,用于使各个联接在这些孔上的接线部件相互绝缘。在本实施例中,螺钉22拧入联接柱23,用于固定下面将详述的盖21。联接柱23位于基座11的上表面上,其位置是在绝缘壁20和具有槽口13的那个端部之间。在基座11上表面上的纵向两端与两侧边的交角附近分别有两对孔24和24a,用螺钉通过这些孔把基座11固定于墙壁、支柱上或房间的诸如此类的地方。
一对接线部件14和15分别包括金属接线接头27或28,还包括带有垫圈29或30的接线螺钉31或32。接头27或28上具有两个相对的弹性支脚25或26,在两弹性支脚之间接受和卡紧电气装置联接插头(未示出)的每一插片。接线螺钉31或32的装配是使其分别拧入在接线接头27和28的底座27a和28a上形成的螺孔33和34中,使得通过基座11的入口12的电力线的无保护端部能被分别牢固地卡紧在接线接头27和28的底座27a和28a与垫圈29和30之间。接线部件14的接受插头插片的支脚25安装在由绝缘壁20确定的绝缘室35内,用于接受插头的一个插片,该插片在基座1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接线部件15的接受插头插片的支脚26安装在由绝缘壁20确定的另一绝缘室36内,用于接受插头的另一插片,该插片在基座11的纵向上延伸。
地线联接部件16包括一个金属接线接头37和两个接线螺钉40和41,螺钉40和41分别具有垫圈38和39。接线接头37由两个半部37a和37b组成,一个半部37a向下伸出的腿啮合于基座11的孔19和19a,使其联于基座11;另一半部37b支在基座上,并且由邻接于槽口13的垂直壁42定位。两半部37a和37b形成一个整体,接线螺钉40和41被拧入两半部37a和37b上相应的孔43和44,用于卡紧地线的端部。
盖21为双层结构,它包括内盖45和装饰性外盖46。内盖45由热固性树脂制成,它具有耐热性;装饰性外盖46由热塑性树脂制成,它具有抗冲击性。内盖45盖在基座11上,除去包住槽口13和与其邻接内侧的基座11其它端外,它包住绝缘壁20。把螺钉22拧入位于内盖45上的孔47中并与基座11上的联接柱23对齐,因此螺钉22可拧入到联接柱23上。这样能把内盖45牢固地固定在基座11上。另外,在接线部件14和15上方,内盖45其上壁上具有向上凸起的矩形接线部分48。接线部分48上具有插头的第一个插孔49,该孔在基座11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正好位于接线部件14的接受插头插片的支脚25的上方;接线部分48上还具有插头的第二个插孔50,该孔在基座11的纵向上延伸,并且正确地位于接线部件15的接受插头插片的支脚26的上方。
装饰性外盖46上具有向内伸出的卡脚(图1仅示出一个),用于与位于内盖45侧壁边缘上的槽口51和51a进行按扣啮合。因此,通过卡脚与槽口51和51a的按扣啮合并使下周边靠在基座11上,装饰性外盖46能被可拆地固定在内盖45上。装饰性外盖46表面上具有开孔52,用于露出内盖45的接线部分48。相应于基座11的槽口13的位置在外盖46的一个端壁上开有槽口53。在上述情况下,除去装饰性外盖46具有抗冲击优点外,本发明配线装置的设计还具有另一优点,即能够容易地拆下外盖46而换上一个已制备好的具有不同设计的新盖。
以下将简单地说明图1至图5配线装置10的装配及其功能。首先,使接线接头27和28向下伸出的腿啮入基座11上壁的孔17、17a以及18和18a中,使其安装在基座11上,并且接线接头27和28的接受插头插片的支脚25和26被分别固定在由绝缘壁20所确定的绝缘室35和36内。随后,带有垫圈29和30的接线螺钉31和32被拧入接线接头27和28的孔33和34中,从而带有两对接受插头插片的支脚25和26被安装在基座11上了,用于接受插头插片的支脚25和26的取向是不同的,也就是分别在基座11的宽度方向和纵向方向上不同取向。接下来,将地线联接部件16的接线接头37向下伸出的腿啮入到基座11上壁的孔19和19a中,使得接线接头37的两半部37a和37b被安装在基座11上,同时由壁42定位该半部37b。接着,带有垫圈38和39的接线螺钉被拧入两个半部37a和37b上的孔43和44中,这样就将地线联接部件16安装在基座11上了。接线部件37的半部37b在内部对着基座11的槽口13。
基座11装上接线部件14和15以及地线联接部件16后,使4个固定螺钉穿过基座11拐角上的孔24和24a拧入到墙壁或支柱表面上,使基座11能牢固地安装在该表面上。电力线的一对无保护的端部通过基座11的入口12引入到接线部件14、15和16处。用已知的方法分别将导线两端部分离和打成圈,然后将其放在接线接头27和28的底座27a和28a上,然后使螺钉31和32穿过导线打成圈的端部拧紧到孔33和34上,从而电力线的端部能被牢固地卡紧在接线部件27和28的底座27a和28a与接线螺钉31和32的垫圈29和30之间,这样就把电力线联到接线部件14和15上了。另一方面,接地线的无保护端部被放在接线部件16的一个半部37a上,接线螺钉40被拧紧到螺孔43中,用于把接地线联于部件16上。电气装置的地线通过槽口13引入到地线联接部件16的另一个半部37b上,然后把接线螺钉41拧入到孔44中,这样通过位于基座11上表面上的接线接头37将装置的地线联于接地线上。
现在,将盖21的内盖45盖在带有接线部件14、15和16的基座11上,并且使联接螺钉22穿过盖45的孔47拧紧到基座11的联接柱23上,这样内盖45就固定在基座11上了。然后把装饰性外盖46安装在位于基座11上的内盖45上,并且通过卡脚与内盖45的槽口51和51a的啮合使外盖46卡紧在内盖45上,这样就完成了配线装置10的安装。当电气装置插头的插片插入配线装置10内盖45的接线部分48的插孔49和50上时,插片与接受插片的支脚25和26相接触并被分别卡紧在支脚25和26之间。这样就完成了电力线和电气装置间的电路。
在以上描述的本发明配线装置中,对于盖21的双层结构,内盖45盖住基座11上的接线部件14、15和16,装饰性外盖46装在内盖45上,它们分别由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制成。这样可同时获得满意的耐热和抗冲击性能。另外,仅通过更换装饰性的外盖46,根据外盖46的不同设计即可获得具有另一种外形的配线装置,而使用了相同的组成部分。
因为地线能够在配线装置中联于地线联接部件,而没有将联接部分暴露在外,所以本发明配线装置的外形能够更为美观。
图6至图9表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即表面安装型配线装置100。在这些图中,基本与图1至图5中部件相同的结构件用图1至图5中的编号加上100表示。本实施例一般遵守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和一致的技术特征,但是如以下将仔细说明的那样,在具体的结构上它们是不同的。首先,接线部件114和115包括接受插头插片的支脚125和126、金属的接线接头127和128和带有垫圈129和130的接线螺钉131和132。接线接头127和128与支脚125和126是相分离的,但是用接头的联接销钉穿入到支脚上相对的孔中使它们联为一个整体。此外,接受插头插片的支脚125和126并不是如上述实施例那样是位于相互不同的方向,它们在基座111的纵向上是相互平行的。在此联接中,由绝缘壁120在基座上表面上确定的绝缘室135和136在基座宽度方向上是并排排列的,用以容纳相应的接受插头插片的支脚125和126,同时在内盖145的接线部分148上形成的插孔149和150在基座111的纵向上是平行排列的,并且其位置是正确地位于接受插头插片的支脚125和126的上方。
另外,在此实施例中,接受插片的部件137C延伸至确定绝缘室135和136的绝缘壁120附近,地线联接部件116的金属接线接头137与该部件137C为一个整体。在内盖145的接线部分148上除去插头的插孔149和150外还有一个插孔154,插孔154的位置正好位于接受插片的部件137C的上方。螺钉122穿过内盖145的孔147拧入联接柱123,联接柱123与绝缘壁120无关地位于地线联接部件116的接受插片的部件137C和槽口113之间,槽口113是加工在基座111的纵向前端壁上。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显著特征,内盖145内壁上具有向下伸出的凸条155和156,用于防止各个接受插头插片的支脚125和126的相对的一对弹性支脚在反复使用后相互间会过于分开。(参看图8和图9)这样,凸条155和156是位于内盖145的接线部分148的里面,并且紧靠着插头的插孔149和150,当从底部向上看时,凸条基本呈C形,并且其中间部分朝向插孔149和150,端部离开这些插孔。
因此,在该装置的上述实施例中,插头的插片插入到接受插头插片的支脚125和126后,凸条155和156防止了接受插头插片的支脚125和126的一对相对的插片卡紧部分过于分开。在此情况下,特别是,凸条155和156的C形结构是有效的,它并不妨碍接线螺钉131和132拧紧到接线接头127和128上。凸条155和156以及接线螺钉131和132能并排排列在基座111的宽度方向上,并且基本没有增加基座111的宽度。因此,并不特别需要象已有装置那样在垂直空间排列凸条155和156以及接线螺钉131和132,因此本发明配线装置能做得很薄。
按照本实施例,地线接头部件137的一个半部137b是位于槽口113附近,接地的线通过槽口113预先联于该半部137b上,随后将电气装置或诸如此类的地线的一端通过内盖145的孔154插入到卡紧它的位置上,即插入地线联接部件116的接受插片的部件137c上,从而电气装置的地线能联于接地的线上。用这样的方法,电气装置或诸如此类装置的接地工作的进行是极为容易的。
图6至图9所示配线装置的其他结构和功能与图1至图5所给实施例基本相同。
另外,可以各种方式对本发明表面安装型配线装置进行改进。例如,如图10所示,盖221的内盖上能够具有两个接线部分248和248a,两部分上分别具有一对插头的插孔。很明显在此情况下,在基座上将平行地排列有两对接线部件,每对接线部件均具有两对接受插头插片的支脚。图10所示配线装置的其他结构与图6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基本相同。
能够使用基本相同的方法将图6至图9实施例中具有的防止支脚过于分开的凸条使用于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也就是使凸条紧靠着用于插入插头插片的插孔。此外,也可以用图1至图5所示实施例的地线联接部件代替图6至图9所给与实施例的地线联接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表面安装型配线装置的特征包括一个基座,至少一对安装在所说基座上的接线部件,电力线联在所说接线部件上,所说接线部件均具有一个接头和一个接线螺钉,所说接头用于接受和卡紧插头的各个插片;和一个盖在所说基座上的盖,该盖包括一个耐热的内盖和一个盖在所说内盖上的抗冲击的装饰性外盖,所说的内盖上具有插头的插孔,用于插入插头的插片,该插孔的位置相对应于所说接线部件的接受插片的接头的位置。
2.一种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配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盖的内盖是由热固性树脂制成的,装饰性外盖是由热塑性树脂制成的。
3.一种按照权利要求
2所述的配线装置,其特征是,至少在所说内盖的对着接受插头插片的接头的区域上形成向外凸起的接线部分,在所说接线部分上具有插头的插孔;并且装饰性外盖上具有一个开孔,内盖的所说接线部分通过该开孔暴露于外部。
4.一种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配线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进一步还包括一个地线联接部件,并且所说基座的一端上具有一个槽口,所说地线联接部件安装在所说基座具有槽口的那一端上,并且它至少是局部地紧靠着由盖盖着的所说槽口。
5.一种按照权利要求
4所述的配线装置,其特征是,该地线联接部件具有一个接线接头和一个拧紧在所说接线接头上的接线螺钉,该接线接头局部是位于所说基座的端部。
6.一种按照权利要求
5所述的配线装置,其特征是,该地线联接部件的所说接线接头具有整体的接受插片的部件,并且所说盖上具有一个孔,用于将地线的端部插入到地线联接部件的接受插片的部件上。
7.一种按照权利要求
6所述的配线装置,其特征是,至少在所说内盖的对着该对接线部件的接受插片的接头和该地线联接部件的接受插片的部件的区域上形成一个向外凸起的接线部分,该接线部分上具有相互平行且用于插入插头的插片的插孔和用于插入所说地线端部的孔,并且在所说装饰性外盖上也具有一个开孔,所说接线部分通过该孔暴露于外部。
8.一种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配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说内盖上具有若干从内盖内表面向内伸出的凸条,凸条的位置紧靠着所说插孔,所说凸条与该对接线部件的所说接线螺钉在垂直于基座厚度方向上是并排排列于所说基座上的,用于防止该接线部件的接受插片的接头相对的支脚过于分开。
9.一种按照权利要求
8所述的配线装置,其特征是,防止支脚分开的凸条,其形状呈弯曲的曲线形,并且其中部是朝向所说的插孔,其端部离开这些插孔。
10.一种按照权利要求
9所述的配线装置,其特征是,当从底部看时,所说的防止支脚分开的凸条分别基本上呈C形。
专利摘要
描述了一种表面安装型配线装置,在该装置中,盖在带有若干接线部件的基座上的盖为双层盖,即所说的盖具有内盖和装饰性外盖。内盖具有耐热性,且直接盖在这些接线部件上。装饰性外盖具有抗冲击性,且可拆地装在该内盖上,从而同时可获得满意地耐热和抗冲击性能。可拆的装饰性外盖使得装置可具有任何所希望的外形。
文档编号H01R13/46GK86104363SQ86104363
公开日1986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1986年6月25日
发明者北村满寿雄, 田中贞正 申请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