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压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9858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高压套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套管,属高压电器产品。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的高压套管均为瓷套管,一般由导芯、瓷套、绝缘油、油枕等几部分组成。径向电压主要由导芯绝缘及绝缘油承担,轴向沿面电压主要靠瓷套承担。由于电极形状的影响,沿面电压分布很不均匀,通常40%~50%的电压分布在头部和根部,经常容易闪络,造成事故。为此,国内外制造厂家都靠增大爬距解决这个问题,但增大爬距给制造带来很大困难。此外,目前的高压套管价格贵,重量大。如110kv的高压套管每只约7~8千元,重约200~300kg,此种套管,瓷套易损害,运输困难,容易漏油,运行维护不便。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沿面电压分布均匀,成本低、重量小、安装灵活、运行维护简单、运输方便的高压套管。
新型高压套管的外形及结构如

图1所示,由接线端(1-1)、金属导芯(1-2)、固体绝缘层(1-3)、电容屏层(1-4)、外皮(1-5)等组成,金属导芯外包有固体绝缘层,在固体绝缘层外用绝缘材料固定金属电容屏层,金属电容屏层是由n个(n=1,2,3……)电容屏沿轴向依次用绝缘材料固定组成,与电容屏有关的参数关系如下a.电容屏的绝缘材料厚度为d,该厚度与电压等级、选用的绝缘材料及电容屏的个数有关。
b.电容屏间沿轴向保持一定的距离l,该距离与电压等级、所选固体绝缘材料的沿面特性及电容屏的个数有关。
c.紧靠接线端部的第1个电容屏与金属导芯相连,第1屏与第2屏的长度均在一米之内,其它各电容屏的长度依据第2屏长度按n的二次曲线递增。
d.从第n屏处引出一接地端子,并可供监测用。
高压套管的外皮是用防老化、抗紫外、抗电弧的憎水性绝缘材料做成的。
上述结构的高压套管,由于电容屏的均压作用及外皮材料的憎水性,使绝缘及抗污特性好,因使用了较好的绝缘材料,使屏间绝缘水平高,且抗电晕能力强。与现有高压套管相比省去了瓷套,而使结构轻巧,不易损坏,运行维护简单,运输方便,价格便宜,如110kv套管每只约3千元,重约40kg。
这种新型高压套管可用做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穿墙套管、电缆的端子、变压器、互感器等电器设备的引出端子。
图1示出用电缆芯做导芯的63kv的穿墙套管实施例。其主要制作方法如下选用交链聚乙烯电缆的缆芯做金属导芯,该电缆的绝缘层做固体绝缘层,铝泊做电容屏、聚四氟乙烯带做电容屏间的绝缘材料。此型为A型,若用粉云母带做电容屏间的绝缘材料则为B型。
根据需要截取一定长度的交链聚乙烯电缆,剥去外皮及半导体层,露出绝缘层。电缆两端再各去掉一段绝缘层,露出缆芯,将缆芯压入铜端子。将第1屏与导芯连接,其它各屏依照表1中各屏号将铝泊加工成与号对应的长度,按照表中屏的位置及电容屏间绝缘材料的厚度d为0.8毫米,电容屏间沿轴向的距离 为60毫米的关系,在电缆绝缘层表面涂硅脂后,用表面涂抹硅脂(或硅油)的聚四氟乙烯带(或粉云母带)往返包缠各号电容屏直至末屏。包至末屏中部用多股裸铜线缠绕5~10匝,穿塑料管引出接地端子并可供监测用,最后外表用热塑管缩一层。
Ln为电容屏的有效长度。
上述产品的型式试验,除污耐受性能没有国家标准外,其它各项指标均能达到IEC国家标准的要求,见表2。
图2示出高压套管做电缆端子的实施例,在电缆端部选取适当的长度,剥去外皮及半导体层,其它制做方法与上同。
附图标记图1.1-1接线端;1-2导芯;1-3固体绝缘层;1-4电容屏;1-5外皮。
图2.2-1电缆;2-2高压套管。
表1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高压套管,由接线端(1-1)、金属导芯(1-2)、绝缘层、外皮(1-5)等组成,其特征在于金属导芯外包固体绝缘层(1-3),在固体绝缘层外沿轴向用绝缘材料固定金属电容屏层(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套管,其特征在于金属电容屏层是由n个(n=1,2,3……)电容屏沿轴向依次用绝缘材料固定组成,与电容屏有关的参数关系如下a.电容屏间的绝缘材料厚度为d,该厚度与电压等级、选用的绝缘材料及电容屏的个数有关;b.电容屏间沿轴向保持一定的距离l,该距离与电压等级、所选固体绝缘材料的沿面特性及电容屏的个数有关;c.紧靠接线端部的第1个屏与金属导芯相连,第1屏与第2屏的长度均在一米之内,其它各电容屏的长度依据第2屏长度按n的二次曲线递增;d.从第n屏处引出一接地端子,并可供监测用。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压套管,其特征在于高压套管的外皮是用防老化、抗紫外、抗电弧的憎水性绝缘材料作成的。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高压套管,适用于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穿墙套管、电缆端子、变压器、互感器等电器设备的引出端子,与现有高压套管相比沿面电压分布均匀,不易闪络,省去了瓷套,结构轻巧,不易损坏,运行维护简单,运输方便,价格便宜,如110kV套管每只约3千元,重约40kg。
文档编号H01B17/58GK2058269SQ8921905
公开日1990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1989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1989年12月30日
发明者黄维枢, 王如璋, 谢一帆 申请人:能源部电力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