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深冷液化天然气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1194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应用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深冷液化天然气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燃料电池的深冷发电系统,更具体讲是配备有CO2分离器的利用深冷LNG(液化天然气)的发电系统。
本技术领域已知应用燃料电池的发电系统,有些系统是应用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常规式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一般包括一个浸在碳酸盐中的电解质板(块),一个阴极室(氧电极),一个阳极室(燃料电极)。该电解质板是由多孔材料制成,由碳酸盐作为电解质。该电解质板是夹在阴极室和阳极室之间。将氧化性气体通入阴极室,燃料气体通入阳极室,由于阴极室与阳极室之间的电位差而发电。在常规式应用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发电系统中,前述的燃料电池是通过分离器而一个个叠在一起,成为多层燃料电池单元或叠层燃料电池。
在图中示出此种发电系统之一例。如图5,空气A在经由空气入料管108到达燃料电池100的阴极室之前,先用压缩机104压缩,用冷却器105冷却,再用压缩机106压缩,再用空气预热器107加热。空气入料管108中有一部分空气A经由支管109导入一个转化器110。从该阴极室排出的气体CG(亦称为“阴极废气CG”)经由入口管111进入透平112,并经空气预热器107而排出。从阳极室103排出的气体AG(亦称为“阳极废气AG”)中含有H2O和CO2。然后,将废气AG中的水分除掉,分下来的水分再循环至该系统。燃料电池100的阳极废气AG由热交换器113冷却,并于预热器114中与天然气NG换热,并由另一冷却器116冷却。在116中,阳极废气AG冷凝,然后送入气-液分离器117,使水分与气体组分分开。含CO2的气体组分用鼓风机118经管路119,通过热交换器113,进入转化器110的燃烧室。其水分则用泵120加压后送入蒸发器121。水在蒸发器中变成水蒸汽,然后经过管路122再经由过热器115,送到转化器110的入口,与天然气NG混合。在转化器110中产生的燃料气通过管路123进入燃料电池100的阳极室103。从转化器110的燃烧室排出的气体含有CO2,将之通过管路124与管路108中的空气一起送入燃料电池100的阴极室102。在预热器114和冷却器116之间设置蒸发器115,使阳极废气AG从其中流过。101是指电解质板,125是指脱硫器。
在上述使用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发电系统中,从阳极室103出来的阳极废气AG中的水分是由气-液分离器117所分出,并且该含CO2的气体在转化器110的燃料室中燃烧,然后将之送入阴极室102。因此,未考虑从该气体中分离CO2和回收CO2。所以,这种常规式发电系统的设计中不回收CO2,CO2被排到大气中。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碳酸盐燃料电池的LNG深冷发电系统,在其中提供了一个CO2分离器,用以分离阳极废气中所含的CO2,并且将深冷的LNG用于CO2分离。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应用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LNG深冷发电系统,其中分离出的CO2是以气态回收的。
本发明目的还包括提供应用燃料电池的LNG深冷发电系统,其中以气态回收的CO2是送入到该燃料电池的阴极室。
按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所提供的使用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LNG深冷发电系统中,氧化性气体是送入该燃料电池的阴极室,并且转化后气体或LNG是送入该燃料电池的阳极室,其特征在于,提供有一个CO2分离器,并且该CO2分离器是以这样的方式利用深冷的LNG,使得由阳极室排出的气体中CO2被深冷的LNG所液化,并且从该阳极废气中分离出来。当含有CO2的氧化性气体送入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阴极室和将燃料气送入阳极室之后,在阴极室和阳极室发生电池反应,从而可以发电。与此同时,送入阴极室的氧化性气体中的CO2就以碳酸盐离子而被传送到阳极室,并且在从阳极室排出之前CO2被富集或浓缩。这种阳极废气是送至CO2分离器。在CO2分离器中,阳极废气中的CO2被深冷的LNG所液化并分离出来。结果,发电与CO2回收同时进行,而排放至大气中的CO2大大减少。此外,由于CO2在回收之前先经过浓缩,所以CO2的分离与常规式系统相比所需功率较小。再者,在CO2分离时有效地利用了深冷LNG的超低温过程,整个系统的能量效率得到改进。按常规方式,超低温的LNG只是排放到大气中。此外,由于液化和分离的CO2是以其原样回收,可使用于CO2液化的LNG量增多,并且气化的天然气量可以增多。在该系统使用大量天然气的场合,这是一种有利的情况。
按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是提供一种应用燃料电池的LNG深冷发电系统,其中氧化性气体是送入燃料电池的阴极室,经转化后的LNG送入燃料电池的阳极室,从而可以发电,其特征在于,从阳极室排出的气体中所含的CO2通过用深冷温度的LNG使CO2液化而从其中分出。该发电系统提供有一个CO2分离器,由它来进行应用LNG的CO2分离。所述CO2分离器有一个气体回收部分,它使已液化的CO2气化并将之回收。因此,CO2是以气态回收的。
按本发明的又一个方案,是提供一种应用燃料电池的LNG深冷发电系统,其中氧化性气体是送入该燃料电池的阴极室,经转化的LNG送入燃料电池的阳极室,其特征在于,提供一个CO2分离器,它利用超低温的LNG将从阳极室排出的气体中所含的CO2液化,该CO2分离器具有一个气体回收部分,它使已液化的CO2气化并将之收集,通过一条管路(在优选方案中称之为“第二气体管路”)将气化的CO2输送到燃料电池的阴极室,而从CO2分离器排出的气体中不再含有CO2,并且由另一管路(在优选方案中称之为“第三气体管路”)输送至燃料电池的阳极室。由于是将已气化的CO2送入阴极室,并且把不含CO2的气体作为燃料气而送入阳极室,从而发电效率得到改进。


图1是按本发明一个优选方案的应用燃料电池的LNG深冷发电系统示意流程图。
图2是按本发明的另一个发电系统的示意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案。
图4是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方案。
图5是常规式发电系统的示意流程图。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图1至4是本发明的各个优选方案,图中的相似设备的编号相同。
图1是按本发明的LNG深冷发电系统Ⅰ的基本布局。其中一般包括多个燃料电池1,但为方便而在图中只示出一套。
在深冷发电系统Ⅰ中,将从天然气热电厂5排出的含CO2气体B与新鲜空气A一道送入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1的阴极室3,而天然气(准备去转化的原料气)经过转化之后送入燃料电池1的阳极室4。深冷发电系统Ⅰ设置有CO2分离器Ⅱ,它用深冷的LNG将CO2液化,从而将CO2从该气体中分出。CO2分离器Ⅱ同时回收液化的CO2。
LNG深冷发电系统Ⅰ包括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1,其中包括夹在阴极室3和阳极室4之间的电解质板2。电解质板2用碳酸盐浸过,此种燃料电池1定义为熔融碳酸盐型的燃料电池。经过过滤器6的新鲜空气A由压缩机7来压缩。压缩空气A空气入料管路8中流至阴极室3。从阴极室3排出的气体(称为“阴极废气”)一部分通过阴极室出口管9输送至透平10,然后排放到大气中。另一部分阴极废气经由支管路11送至转化器12的燃烧室12b。从转化器12的燃烧室12b排出的气体由鼓风机13加压,然后经管路14送至阴极室3。另方面,天然气NG由预热器15加热,经由天然气入料管路16送入转化器12的转化室12a。在转化室12a中,天然气经转化成为燃料气FG并通过燃料气入料管路17送阳极室4。从阳极室4排出的气体(称为“阳极废气”)经由热交换器18、蒸发器19和冷凝器20而送入第一气-液分离器21。在第一气-液分离器中,阳极气体中的水分(H2O)与阳极气体分开。然后,这个不含水分但含CO2的气体被送入CO2分离装置Ⅱ。在CO2分离装置Ⅱ中,气体被冷却使得其CO2组分液化,从而使CO2组分与其气体组分分开。其后,回收液化的CO2。由第一气-液分离器21分离出的H2O用泵22加压,并送至液体贮器23。然后,用蒸发器19将这些水汽化成蒸汽,将此水蒸汽送入天然气入料管路16。来自热电厂5的气体B由管路24送至过滤器6,然后送入空气入料管路8。
CO2分离装置Ⅱ包括冷却器33,第二气-液分离器25,气体热交换器26,间接加热式热交换器27,CO2气-液分离器28,液体回收部分43,开架式汽化器及加热器41。该液体回收部分43包括贮罐29和泵30。泵30是用于泵送液体CO2。热交换器27是用于CO2的液化。从第一气-液分离器21排出的含CO2的阳极气体进入管路42,并由冷却器33所冷却。若该阳极气体含有水分,则这些水分先在第二气-液分离器25中除掉,然后使阳极气体进入气体热交换器26。这是因为水分会在热交换器26和(或)27中冷凝而将这些热交换器堵塞。经过在热交换器26中冷却的阳极气体被送至间接式热交换器27。热交换器27是用于CO2的液化。在热交换器27中,含于阳极气体中的CO2受到LNG深冷温度而成为液体。液化的CO2在CO2分离器28中分离,从阳极室4送来的阳极气体的压力一般约7大气压。然而,CO2的分压在5.2大气压以下时,CO2不会冷凝,所以CO2分离装置Ⅱ中的气体压力维持在或高于5.2大气压,并将阳极气体在热交换器27中充分冷却,以使阳极气体中的CO2完全冷凝。
液化的CO2转移到液体CO2处理装置34,是从气-液分离器28流出,经由贮罐29、泵30和第一CO2回收管路32而进入液体CO2处理装置34。另方面,用于在热交换器27中液化CO2的LNG在其中气化,成为天然气NG。NG的一部分经由管路51和开架式蒸发器31而流入天然气入料管路16。从热交换器27出来的气体(H2O和CO)进入来自气-液分离器28的残余气管路44,然后进入热交换器26去冷却阳极气体。然后此气体在加热器41中被加热,然后送入从CO2分离装置Ⅱ出来的第一气体管路35。然后H2O和CO被鼓风机36压缩并送回燃烧室12b,再进入阴极室3。
当从发电厂5排出的气体B中的CO2需要回收时,使气体B进入气体管路24并进入空气入料管路8,使气体B与空气A一起被压缩机7所压缩,然后进入阴极室3。另方面,在CO2分离装置Ⅱ气化的天然气NG的一部分进入天然气入料管路16,然后经过转化而作为燃料气FG进入阳极室4,从而在阴极室3和阳极室4进行电池反应。因此,当CO2从阳极室4排出时已被浓缩。另方面,在阴极室中发生以下反应CO2+1/2O2+2e-……→CO--3于是,CO2转化成为碳酸根离子CO--3。CO--3在电解质板2之内迁移并达到阳极室4。在阳极室4中发生以下反应CO--3+H2→H2O+CO2+2e-随着在阴极室3和阳极室4中进行反应,同时发出电力。与此同时,CO2从阴极室3转移到阳极室4。流过阳极室4的气体流量要小于流过阴极室3的量,亦即是阴极室3的流量的九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因此,由于这个流量差,使转移到阳极室4的CO2被富集。在阳极室4中,CO2浓度为阴极室3中浓度的数倍。这意味着在燃料电池1中发电的同时,也将其中的CO2浓缩或富集。
在阳极室4中富集了CO2的阳极气体送入热交换器18、蒸发器19、冷凝20、第一气-液分离器21。在第一气-液分离器21中,水分被从阳极气体中除去,然后该阳极气体送入CO2分离装置Ⅱ。经过CO2分离装置Ⅱ之后,阳极气体进入冷却装置33和第二气-液分离器25。在第二气-液分离器25中,再进行一次除水分。然后将此阳极气体在热交换器26中与低温气体进行热交换。此阳极气体由于热交换而冷却,然后再用极低温LNG在间接式热交换器27中冷却,得到液化的CO2。在气-液分离器28中将液化的CO2与各气体组分分开,然后送入贮罐29,供CO2处理装置34均衡负荷。然后用泵30将CO2泵送,通过第一回收管路32送入CO2处理装置34。这样使排放到大气中的CO2量减少,从而减轻对地球的温室效应。
在此实施方案中,由于CO2是以液态回收,就可以设计这样的系统,其中在间接式热交换器27中用大量LNG来液化CO2。结果得到大量用于本系统的天然气NG。由于在一些场合中需用大量天然气来发电,所以是有利的。
图2所示是按本发明的另一套LNG深冷发电系统。其中CO2分离装置Ⅱ也配备气体回收部分45,它使已液化的CO2气化,并且回收气态CO2。更具体讲,它不使用前一方案中的气体热交换器26,而是设置低温回收热的多流体式热交换器37。此外,设置压缩机38,用于压缩从第二气-液分离器25排出的气体,压缩后送至热交换器27;还在管路42延伸在热交换器37和27之间设置第三气-液分离器39;还设置第二回收管路40,将来自气-液分离器28的一部分液体CO2转移到多流体热交换器37,使得在37中利用低温液体CO2和管路44中不含CO2的气体(称为“残余气体”)来换热,并使得管路42中的含CO2气体在37中被冷却。用于换热的CO2被气化,并通过第二回收管路40而回收。此外,设置支管46将来自气-液分离器28的其余液体CO2送至贮罐29,该贮罐中的液体CO2经由泵29和再循环管路47而回到第二回收管路40,使之与流入多流体热交换器37的液流合并。其他排布与图1所示者相似。
在图2的方案中,送入CO2分离装置Ⅱ的阳极气体经由冷却器33、第一气-液分离器35、压缩机38而送入多流体热交换器37。在多流体热交换器37中,阳极气体与不含液体的气体以及液体发生热交换,使部分CO2液化。CO2在间接式热交换器27中进一步液化。已液化的CO2经由气-液分离器28,送入贮罐29。在此情况下,部分液体CO2直接经由第二回收管路40而送入多流体热交换器,从而使其低温被利用于冷却阳极气体,结果使部分CO2再次气化。已气化的CO2从多流体热交换器37中流出,送至CO2处理装置34。因此,已气化的CO2并不排放到大气中。在间接式热交换器27中未凝结的气体经由CO2气-液分离器28和残余气体管路44而送至多流体热交换器37。然后,该残余气体流经加热器41、发电系统Ⅰ鼓风机36、热交换器18,进入转化器12的燃烧室12b。这意味着将残余气体再循环到阴极室3。
在此系统中,由于压缩机38将第一气-液分离器25排出的气体加压,在CO2分离装置Ⅱ中的压力可以维持在或高于5.2大气压。此外,提高该气体压力的效果是可以改进在间接式热交换器27中的CO2液化效率。结果是,若该气体压力许可的话,可以不需要鼓风机36。
图3所示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此一深冷发电系统包括熔融碳酸盐式燃料电池50,其中包括转化室12c,它利用燃料电池进行电池反应时产生的热量使天然气转化。此外,设置第二气体管路48,将按图2的CO2分离装置Ⅱ分离和回收的CO2气体全部或部分作为部分氧化性气体送入燃料电池50的阴极室3。此外,设置第三气体管路49,将经过CO2回收之后留在CO2分离装置Ⅱ的气体送至转化室气体入口。此一布局使发电效率提高。更具体讲,含在该气体中的CO2用低温LNG液体化并分离。图2中的CO2分离装置Ⅱ的第二回收管路40(它使已液化的CO2再气化并将之回收),以及空气入料管路8(它将空气A送入燃料电池1的阴极室3),两者经由第二管路48互相连通,从而CO2与空气A一道再循环至阴极室3。在CO2分离装置Ⅱ中,经CO2回收后留下的气体,和图1和图2的系统相似,也由第一气体管路35再循环至转化器12的燃烧室12b,并且此残余气体进一步经由第三气体管路49而循环至转化室的入口。
在此实施方案中,CO2分离装置Ⅱ利用LNG的超低温来液化和分离CO2,已液化的CO2在回收之后再气化。将回收的气态CO2送回到燃料电池50的阴极室3,而CO2分离装置Ⅱ分离了CO2之后的残余气体(H2和CO)送回到转化室的入口。因此可以提高燃料电池50的发电效率。
在图3所示的深冷发电系统中,象图1和图2所示者一样,来自热力发电厂排出气中所含的CO2可以送入空气入料管路8,然后进入阴极室3。此外,虽然图3中的CO2分离装置Ⅱ送出的是气态CO2,它也可以送出液态的CO2。
关于燃料电池50,前文提到燃料电池50具有转化室12c,它利用燃料电池50的电池反应产生的热量将天然气转化。换言之,转化室12c是位于燃料电池50之中。然而,图3的此一方案也可应用于图1或图2的系统中。更具体讲,此一方案是应用于这样的场合,亦即从燃料电池排出的阴极气体和阳极气体分别有一部分送入到转化器12的燃烧室12b中。在此情况下,象图3的系统一样,可以设置第二气体管路48和第三气体管路49,也可以设置第四气体管路52和第五气体管路53,用于将分别从阳极室4和阴极室3排出的部分阳极气体和部分阴极气体送入转化器12的燃烧室12b。
在图3和图4的系统中,即使将过量的H2和CO送入燃料电池1和50的阳极室4中,这些气体(即H2和CO)会经由分离装置Ⅱ而在系统内循环,于是整个系统的燃料利用率并不下降,而阳极室4的“单程”燃料利用率可以设定在低值。这样可以提高电池电压。此外,按图4的系统,即使转化器12中的转化率未设定在高值,未转化的CH4会在系统中循环,而系统的效率并不降低。
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的几个实施方案。例如,图1和图2所示是用于热力发电厂5的系统。但是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其他类型的发电厂。此外,在已示的方案,从发电厂排出的气体先与空气混合再送入燃料电池的阴极室。但是,若是在系统中产生的CO2利用深冷LNG而被液化并分离,然后送入燃料电池的阴极室,则再循环管路24可以省去。还有,虽然在已示的方案中,由CO2分离装置Ⅱ气化的天然气NG一部分是送至转化器的入口,但这并不是必需的。此外,在透平10的下游可以设置另一燃料电池,并且通过透平10的气体可以送入该燃料电池的阴极室。
权利要求
1.一种应用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发电系统,其中包括燃料电池,其中具有一个转化器、一个阴极室、一个阳极室、一个浸熔融碳酸盐的电解质,LNG(液化天然气)由所述转化器进行转化,经转化的LNG送入所述阳极室,将氧化性气体送入所述阴极室,所述转化器具有一个转化室,该转化室具有一个输入口;以及一套CO2分离装置,该装置利用深冷的LNG将所述阳极室排出气中所含的CO2液化,从而将CO2与所述气体分离。
2.按权利要求1的发电系统,还包括一个第一气体管路,用于将CO2分离装置排出的气体送入所述阴极室。
3.按权利要求1或2的发电系统,其中所述CO2分离装置包括一个回收已液化CO2的液体回收部分。
4.按权利要求1或2的发电系统,其中所述CO2分离装置包括一个间接式热交换器,利用深冷的LNG将从阳极室排出的气体中所含的CO2液化;一个气-液分离器,它与所述间接式热交换器相连通,用于将已液化的CO2与从所述间接式热交换器排出的气体中的气体组分分开。
5.按权利要求4的发电系统,另外还包括一个与所述间接式热交换器相连通的送入管路,用于送入由所述阳极室排出的气体;一个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相连通的残余气体管路,用于排出已除掉CO2的气体;一个用于将所述送入管路和残余气体管路隔开并进行换热的气体热交换器,利用从所述阳极室排出的气体预热所述不含CO2的气体。
6.按权利要求3的发电系统,其中所述CO2分离装置还包括一个间接式热交换器,利用深冷LNG将从所述阴极室排出的气体中所含的CO2液化;一个气-液分离器,它与所述间接式热交换器相连通,用于将已液化的CO2与从所述间接式热交换器排出的气体中的气体组分分开;一个用于贮存已液化CO2的贮罐,它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相连通。
7.按权利要求6的发电系统,还包括一个第一回收管路,它与所述贮罐相连通,用于将贮罐中的已液化CO2送入CO2处理装置。
8.按权利要求7的发电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回收管路上的泵。
9.按权利要求6、7或8的发电系统,还包括一个与所述间接式热交换器相连通的送入管路,用于送入由所述阳极室排出的气体;一个与所述CO2分离器相连通的残余气体管路,用于排出所述不含CO2的气体;一个用于将所述送入管路和残余气体管路隔开并进行换热的气体热交换器,利用从所述阳极室排出的气体预热所述不含CO2的气体。
10.按权利要求5或9的发电系统,还包括一个冷却器,其设置位置是在所述送入管路上,在所述间接式热交换器的上游位置。
11.按权利要求10的发电装置,还包括一个第一气-液分离器,其设置位置是在所述送入管路上,在所述间接式热交换器与所述冷却器之间。
12.按权利要求4、6、7或8的发电系统,还包括一个与所述间接式热交换器相连接通的送入管路,用于送入由所述阳极室排出的气体;一个设置于所述送入管路上的冷却器。
13.按权利要求12的发电系统,还包括一个第一气-液分离器,其设置位置是在所述送入管路上,在所述冷却器的上游位置。
14.按权利要求5、6、7、8或9的发电装置,还包括一个加热器,其设置位置是在所述残余气体管路上,在所述气体热交换器的上游位置。
15.按权利要求4、6、7或8的发电装置,还包括一个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相连通的残余气体管路,用于排出已脱除CO2的气体;一个设置于所述残余气体管路上的加热器。
16.按权利要求1的发电系统,其中所述CO2分离装置包括一个气体回部分,用于将已液化和分离的CO2再气化和回收。
17.按权利要求16的发电系统,还包括一个第一气体管路,用于向所述阴极室送入从所述CO2分离装置排出的不含CO2的气体。
18.按权利要求16的发电系统,还包括一个第二气体管路,用于向所述阴极室送入由该CO2分离装置的气体回收部分所回收的CO2。
19.按权利要求16的发电系统,还包括一个第三气体管路,用于向所述转化室入口送入从该CO2分离装置排出的不含CO2的气体。
20.按权利要求16的发电系统,还包括一个第二气体管路,用于向所述阴极室送入由该CO2分离装置的气体回收部分所回收的CO2;一个第三气体管路,用于向所述转化室的入口送入由该CO2分离装置所排出的不含CO2的气体。
21.按权利要求20的发电系统,还包括一个第四气体管路,用于向该转化器的燃烧室送入由该阴极室排出的气体;一个第五气体管路,用于向该转化器的燃烧室送入由该阳极室排出的气体。
22.按权利要求16、17、18、19、20或21的发电系统,其中所述CO2分离装置包括一个间接式热交换器,它利用深冷的LNG将来自阳极室的气体中所含的CO2液化;一个与所述间接式热交换器相连通的气-液分离器,用于使已液化的CO2与由该间接式热交换器排出的气体分离。
23.按权利要求16、17、18、19、20或21的发电系统,其中所述CO2分离装置包括一个间接式热交换器,它利用LNG将由该阳极室排的气体中所含的CO2液化;一个与所述间接式热交换器相连通的CO2分离器,用于使已液化的CO2与从该间接式热交换器排出的气体分离;一个第二回收管路,用于回收CO2分离器的液体CO2,并将之送至所述CO2处理装置;一个送入管路,用于将由该阳极室排出的气体送入所述间接式热交换器;一个残余气体管路,用于排出该CO2分离器中的不含CO2的气体;一个多流体式热交换器,其设置位置是在所述第二回收管路、所述送入管路和所述残余气体管路上,它利用所述已液化的CO2和所述不含CO2的气体来冷却由该阳极室排出的气体,从而使该已液化的CO2再气化。
24.按权利要求23的发电系统,还包括一个冷却器,其设置位置是在所述送入管路上,在该多流体热交换器的上游位置。
25.按权利要求24的发电系统,还包括一个第一气-液分离器,其设置位置是在所述送入管路上,在所述冷却器与该多流体热交换器之间的位置。
26.按权利要求25的发电系统,还包括一个压缩机,其设置位置是在所述送入管路上,在该第一气-液分离器与该多流体热交换器之间的位置。
27.按权利要求23的发电系统,还包括一个压缩机,其设置位置是在所述送入管路上,在该多流体热交换器上游的位置。
28.按权利要求23、24、25、26或27的发电系统,还包括一个第二气-液分离器,其设置位置是在所述送入管路上,在该间接式热交换器与该多流体热交换器之间的位置。
29.按权利要求23、24、25、26或27的发电系统,还包括一个加热器,其设置位置是在所述残余气体管路上,在该多流体热交换器下游的位置。
30.按权利要求23、24、25、26、27、28或29的发电系统,还包括一个位于所述第二回收管路上的分支管路,它是位于所述CO2分离器和该多流体热交换器之间;一个贮罐,其设置位置是在所述分支管路上,用于贮存该液体CO2。
31.按权利要求30的发电系统,还包括一个回返管路,其一端与所述的贮罐相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回收管路相连通,与后者的连接位置是位于所述分支管路与该多流体热交换器之间的位置。
32.按权利要求31的发电系统,还包括设置于该回返管路上的一个泵。
全文摘要
应用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并设有CO
文档编号H01M8/06GK1063777SQ91103708
公开日1992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1991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1990年5月30日
发明者中泽健三, 上松宏告, 羽鸟聪 申请人: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