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保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9537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保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之热保险装置。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造这种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之前序部分特征的热保险装置的方法。
作为现有技术,已经公开过一种热保险装置(Prospekt“Microtemp Thermal Cutoffs”),它在超过断路温度值时切断一条通过它的电流电路且具有一个保险装置外壳,从该外壳中伸出两个接线触头,以便构成一个电流电路,这两个接线触头通过一个在保险未响应时借助一个移动触头而连通的接触段而在外壳内腔内搭接,而且在接触段内设有一个热敏感元件,它在触点连通位对移动触点通过弹簧加载施以预应力。在热敏感元件的断开移动时,该移动触点由于朝接触断开方向作用的断开弹簧的弹力而使接触段中断。
现有的热保险装置由于其电流传送是借助装置的外壳进行的,因此需采取较贵的绝缘措施,并由此使整个保险外壳被封闭起来,因此这是具有缺点的。此外还表明,在现有技术中的保险装置中,其响应时间相对较长。
由美国专利US-PS4,673,909公开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之前序部分特征的热保险装置。它的准确的响应特性受到很大损害,因为即使微不足道的损坏,例如外壳的凹陷或挤压都会导致在保险装置内腔的移动部件的阻塞,以致在达到断路温度时,保险装置根本不能响应。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热保险装置作如下改进,即使它能以简单方式并尤其可完全自动制造,并且具有一种短的和由此确定的响应特性,以及即使在壳体外侧受到机械载荷时也能保证保险装置的准确的响应性能。这一目的将通过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来达到,具有优点的改进将由从属权利要求2-19来达到,这种保险装置的一种特别有利的尤其对于自动化的装配的领先性将通过方法权利要求20来说明。
本发明的核心在于,在保险装置内的移动部件的引导是与保险装置外壁分开的,以使可轴向移动的部件即使在受到机械载荷时也能不受阻碍地移动。这一点由分开的环形导向元件来保证,该引导件一方面由于它的环形结构而具有一个抵抗由外向内的压力的高的径向稳定性,由于这种结构使其尤其适合于全自动的装配过程。作为环形部件,必要的话可同其它元件一起简单地装入容纳它的部件中,因此不需要特殊的对中措施。
保险外壳由三个部分组成的结构及引导装置安装在外壳下部的区段内是尤其具有优点的,因为,以这种方式形成一种对于在外壳内腔内的移动部件的双重保护作用。
如果按照权利要求5那样将引导元件设计成由基本上呈锅形的绝缘部件的底部形成,由于充满焊料的套筒与传递销钉包绕组合在一起,在装配过程中能以简单方式实现绝缘部件在其底部和销钉在绝缘部件内及套筒相对于绝缘部件的对正,因此相应各部件的只需简单相互置入。
下面参照图中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保险装置的中心纵截面;图2图1中具有一个改变的压紧触点的截面图;图3按照图1和图2中箭头X方向的视图;图4压紧弹簧第一种实施形式的俯视图;图5第二种实施形式的压紧弹簧的一个截面图;图6如图1所示的中心截面图,其中,外壳下部件24由两段24a和24b组成。
图7-11锅形的上部件的底部区域的不同实施形式。
首先针对图1,这里描述了一个热保险装置1,它具有一个保险外壳2,从该外壳中伸出两个连线触头3、4,用以构成一个电流电路。通过这两个连线触头,在壳体内腔6内搭接成一个在保险未感应时借助一个移动触点5连通的接触段。此外还具有一个热敏元件7,它在触点接通位通过弹簧加载向移动触点5预施加力,该移动触点在热敏感元件7断开移动时由于一个沿触点断开方向8作用于移动触点上的断开弹簧9的弹力而使接触段断开。
接触段包括两个相邻的处在保险外壳2内的固定触点10、11,它们的接触面12、13基本上朝向热敏感元件7的方向。移动触点5以一种移动支承的桥式元件的形式落在接触面12、13上。
由一个容纳(可熔融)焊料的套筒14和一个固定在其内的传递元件15组成的热敏感元件7对移动触点5施加一个压力分量,该分量将贯穿两个触点12、13而展开的平面在两个固定触点之间截开,即从两者中间穿过。
如在图1和2中不太详细地看到的那样,移动触点被设计成实心的、基本上呈圆形的板,在移动触点5的背向固定触点10、11一侧上设有一个保障其触点接通压力的压紧弹簧17,它在图4中详细示出并被设计成星形弹簧18,它具有边侧脚19,这些边侧脚在星形弹簧18松驰时凸出于星形弹簧18的中心部分20而成拱形。星形弹簧18的中心部分20在触点接通位时由传递元件15挤压,星形弹簧脚19的未端21支承在移动触点5上。
由图5给出了另一种压紧弹簧实施形式,在此,压紧弹簧为一个松驰(卸载)时向两侧拱起的且弯成U形的板件22。
从图1和2中可清楚地看出,断路弹簧9设在一个环形的,包围固定触点10、11的壳体凹槽23内,由此实现一种断路弹簧9连同热保险装置中部的紧凑构形的稳定化。
固定触点10、11被设计成平行于壳体下部件24的内连接触头的头形末端。连接触头3和4从底侧25伸出。
传递元件15设在一个在壳体上部件27内的基本上环形成的导向元件26内,其中,导向元件26由一个基本上呈锅形的绝缘部件28的底部形成,该绝缘部件利用一个环形凸缘29支承在壳体底部24的上缘30上并由此固定。
容纳焊料31的套筒4位于一个在壳体上部区域内的基本上封闭的第一腔32内。固定触点10、11,移动触点5,压紧弹簧17和断路弹簧9位于一个在壳体中部区域内的基本封闭的第二腔33内。第一腔32和第二腔33由为传递元件15而设的呈环形的导向元件26分隔开。
壳体上部件27和壳体下部件24与一个金属锅形上部件40搭接,带有焊料31的套筒14贴在锅形上部件40的端面42的内侧41上并由此与其保持非常紧密的热接触。
在壳体的下部件24的区域内,设有一个使壳体直径向下阶梯式变小的凸缘45。锅形金属上部件40其下边缘延伸到阶梯式凸缘45并在那具有一个折边46。
在绝缘部件28的上缘30和锅形金属壳体上部40的内侧之间在装配终端位置有一个间隙48,通过它确保,由此使锅形上部件40压到熔体套筒上,传递元件压到压紧弹簧17上,并使移动触点5与固定触点接触,从而可进入连通位。
为使其稳固,上部件40的端面39设有一个盘形模压印,套筒4贴在它的内侧41上。
图6几乎与图1完全一致,只是壳体下部24由两部分24a和24b组成,以便对某些材料而言,可确保壳体底部24(a和b)的一种更好的和更简单的可制造性。
图7~11示出了锅形套筒底部的不同实施形式。图7所示的实施形式中具有一个套筒40施的底部区域42的盘形加宽部分50,以便利用夹紧机构52实现套筒40简单而热接触良好地固定在基座54上。
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套筒40的底部区域42设有一个带一个孔58的固定连接板56,以便使套筒40能够毫无问题地与其它热敏感元件例如铆接固定。此外,也可在双侧设置固定连接板(56)。
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套筒40设有一个环形凸缘式的延长段60,它基本与套筒侧壁对齐。
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套筒40的底部区域设有一个加厚层62。
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一个环凸缘70在底部区域42的内部区域并与之共底地形成。图7至11所示的所有实施形式可以作为浇铸件,压铸件或冲压件生产,因此固定元件50、56、60、62和70被设计成与锅形套筒40本身成一体,并由此确保一种套筒区内的高的热传导。
权利要求
1.一种热保险装置(1),它具有一个保险装置外壳(2),从该外壳中伸出两个用来构成一个电流电路的连线触头(3、4),这两个连线触头借助一个在保险装置未响应时,通过一个移动触点(5)连通的接触段在壳体内腔内搭接,该热保险装置带具有一个热敏感元件(7),它在触点连通位通过弹簧加载对移动触点(5)预施加力,该移动触点在热敏感元件(7)的断开移动时由于一个沿触点断开方向(8)作用在其上的断开弹簧(9)的弹力而使接触段断开,其中,接触段具有两个相邻的处在保险装置外壳(2)内的固定触点(10、11),它们的接触面(12、13)基本上朝向热敏感元件(7)的方向,而移动触点(5)相对两个相邻设置的固定触点(10、11)以一种借助一个传递元件(15)移动支撑的桥式元件的形式落在接触面(12、13)上,其特征是传递元件(15)为一个传递销钉,它在一个与壳体外壁隔开的、独立的环形导向元件(26)的孔内被引导。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保险装置,其特征是热敏感元件(7)是一个用焊料填满的套筒(14),传递销钉被固定在所述套筒内。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保险装置,其特征是保险装置外壳(2)基本上至少由三个部分组成并具有一个由两个区段(24a、24b)组成的壳体下部件(24),并包括一个绝缘部分(28)和一个金属的锅形上部件(40),具有两个区段(24a、24b)的壳体下部件(24)和绝缘部分(28)部分重叠。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保险装置,其特征是导向元件(26)设在壳体下部件(24)的一个区段内。
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热保险装置,其特征是导向元件(26)由基本上呈锅形的绝缘部分(28)的底板形成。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保险装置,其特征是绝缘部分(28)利用一个环形凸缘(29)而支撑在壳体下部件的上缘上。
7.按照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热保险装置,其特征是容纳焊料(31)的套筒(14)设在壳体上部区域内的一个基本上封闭的第一腔(32)内。
8.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热保险装置,其特征是固定触点(10、11)、移动触点(5)、压紧弹簧(17)和断开弹簧(9)设在壳体中部区域内的一个基本上封闭的第二腔(33)内。
9.按照权利要求7和8所述的热保险装置,其特征是第一腔(32)和第二腔(33)借助为传递元件(15)而设的环形的导向元件(26)而相互分隔开。
10.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热保险装置,其特征是套筒(14)贴在锅形上部件(40)的内侧,并抵抗压紧弹簧(17)力而被压紧在那里。
11.按照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热保险装置,其特征是套筒(14)贴在锅形的壳体上部件(40)的端面(49)的内侧(41)上。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保险装置,其特征是锅形的上部件(40)的端面(49)具有一个盘形的朝向壳体内腔(6)的模压部分(50)。
13.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热保险装置,其特征是在壳体下部件(24)的区域内,设有一个使壳体直径向下阶梯式变小的凸起(45),而锅形的金属上部件(40)利用它的下边缘延伸到该阶梯式凸起(45),并在那里具有一个折边(46)。
1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热保险装置,其特征是在绝缘部分(28)的上边(47)和锅形金属上部(40)的内侧(41)之间,在装配终端位置有一个间隙(48)。
1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热保险装置,其特征是移动触点(5)被设计成基本上为圆形板,并且如果必要的话,可在其一侧或两侧上镀银。
16.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保险装置,其特征是压紧弹簧被设计成带有边侧脚(19)的星形弹簧(18),它的边侧脚(19)在星形弹簧卸载时,呈突出于中心部分(20)的拱形。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保险装置,其特征是星形弹簧(18)的中心部分(20)由传递元件(15)加载,而边侧脚(19)的末端(21)支撑在移动触点(5)上。
18.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热保险装置,其特征是压紧弹簧(17)被设计成在卸载时两侧凸起的拱形板元件(22)。
19.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热保险装置,其特征是断路弹簧(9)在一个环形的、包围固定触点(10、11)的壳体凹槽(23)内被导向。
20.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热保险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可概括为以下步骤-设置一个绝缘的壳体内部件,在该内部件内固定着带有设在端侧的固定触点的连接触点,其中,在该固定触点的上方有一个柱状的内腔,它以一个环形凹槽的形式在侧面延伸至固定触点的下方;-将一个直径适合的螺旋弹簧装入环形凹槽;-装入一个基本上呈园形的移动触头,它的外直径略小于柱状内腔的内直径;-装入一个压紧弹簧,它的外直径基本上与移动触头的外直径相当;-装入一个环形的导向部件,它的环外直径与柱状孔腔内直径相当,而它的环内直径基本上与一个销钉式传递元件的直径相当;-将销钉式的传递元件连同一个插在该传递元件上端的、填满焊料的套筒一起插入环形导向部件;-插上锅形金属制的上部件并压合总体布局,直至借助由锅形上部件在套筒和传递元件上产生的压力而使压紧弹簧和移动触点压在一起并由此进入闭合位;-将锅形上部件尤其通过锅形上部件的底边缘的折边固定在绝缘的壳体内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保险装置(1),该热保险装置具有一个保险外壳(2),从该外壳内突出两个连线接头(3、4),它们通过一个在保险未感应时借助一个移动接点(5)连通的接触段搭接,该热保险装置还具有一个热敏感元件(7),它在接点连通位时,以弹簧对移动接点预施加力,在热敏感元件断开移动时,由于一个朝接点断开方向作用的断开弹簧(9)的弹力而使接触段断开,其中,接触段具有两个相邻地位于保险外壳(2)内的固定接点(10、11),它们的接触面(12、13)基本朝向热敏感元件(7)的方向,而移动触点(5)以一种移动支承的桥式元件的形式落在接触面(12、13)上。
文档编号H01H37/00GK1140509SQ95191570
公开日1997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1995年2月9日 优先权日1994年2月10日
发明者沃尔特·霍尔威克 申请人:英特尔控制公司赫尔曼科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