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320782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变化实施态样;
[0037]图13是一侧视示意图,说明本发明发光显示装置的第五较佳实施例;
[0038]图14是一侧视示意图,说明本发明发光显示装置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变化实施态样;
[0039]图15是一侧视示意图,说明本发明发光显示装置的第六较佳实施例;及
[0040]图16是一侧视示意图,说明本发明发光显示装置第六较佳实施例的变化实施态样;
[0041]图17是一侧视示意图,说明本发明发光显示装置的第七较佳实施例;及
[0042]图18是一侧视示意图,说明本发明发光显示装置第七较佳实施例的变化实施态样。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44]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七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
[0045]第一实施例
[0046]参阅图1与图2,为本发明发光显示装置I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作为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应用,发光显示装置I包含一发光组件2及一封装组件3。
[0047]发光组件2用于提供发光显示装置I的影像光线,其包括一基板21、一设于基板21上的发光结构22及一设于基板21上并将发光结构22围绕于内的密封结构23,该基板21与密封结构23配合界定的空间具有一上开口 24。发光结构22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作为显示光源,其具有由下而上依序设置的一下电极层221、一发光层222及一上电极层223。发光层222为发光结构22的主要发光层,由多层有机材料堆栈而成(图中未绘制)。下电极层221与上电极层223为提供发光结构22所需电力的电极结构,两者可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简称为ΙΤ0)、银奈米线(silver nanowire)、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导电高分子(PED0T/PSS)、金属网格(metal mesh)、石墨烯(Graphene)等材料制作,但下电极层221以金属材料制作为佳。
[0048]封装组件3至少部分覆盖发光组件2的该上开口 24,并包括一增亮抗反射结构31及一盖板32。
[0049]增亮抗反射结构31用于减缓外界光线造成的反光现象,并可提升发光结构22的影像光线使用效率,其具有一线偏光层311、一四分之一波板312及一反射偏光层313。
[0050]线偏光层311设于间隔发光组件2处,用以将一具有一第一线偏振方向(图2中沿X轴方向延伸的横向箭头)的线偏光通过,并阻隔一具有一第二线偏振方向(图2中沿y轴方向延伸的斜向箭头)的线偏光通过,该第二线偏振方向与该第一线偏振方向相互垂直。
[0051]四分之一波板312设于线偏光层311与发光组件2之间,将沿该第一线偏振方向偏振的线偏光及沿一第一圆偏振方向(图2中顺时针方向的环状箭头)偏振的圆偏光相互转换,或将沿第二线偏振方向偏振的线偏光及沿一第二圆偏振方向(图2中逆时针方向的环状箭头)偏振的圆偏光相互转换,该第二圆偏振方向与该第一圆偏振方向相互反向。
[0052]反射偏光层313设于四分之一波板312及发光组件2之间,用以将一具有该第一圆偏振方向的圆偏光通过,并反射一具有该第二圆偏振方向的圆偏光。
[0053]盖板32设于线偏光层311相反于四分之一波板312的另一侧,用于提供保护作用。
[0054]参阅图2,根据上述增亮抗反射结构31的构造,假设外界环境的光线L41具有第一线偏振方向及第二线偏振方向,其往发光显示装置I照射而通过线偏光层311后,线偏光层311会阻隔第二线偏振方向的部分,使光线转为第一线偏振方向的线偏光L42。随后,线偏光L42通过四分之一波板312后,会转换为第一圆偏振方向的圆偏光L43,该圆偏光L43可通过反射偏光层313,并在发光结构22 (主要是下电极层221处)反射形成第二圆偏振方向的圆偏光L5,该圆偏光L5无法直接穿过反射偏光层313,因此会在反射偏光层313、发光结构22之间反射后转换为第一圆偏振方向的圆偏光(未图标),然后才能依序穿透反射偏光层313、四分之一波板312及线偏光层311而反射于外,但此时的反射光线的强度已大幅缩减,不至于造成严重的反光现象,因此具有减缓外界环境光线L41在发光结构22处产生反射的效果。
[0055]而另一方面,由发光结构22产生的影像光线L61往反射偏光层313照射后,其第一圆偏振方向的圆偏光L62部分可穿过反射偏光层313,且能依序穿过四分之一波板312、线偏光层311,形成第一线偏振方向的线偏光L63而照射于外;而受反射偏光层313反射的第二圆偏振方向的圆偏光L64则会在发光结构22处反射而形成第一圆偏振方向的圆偏光L71,随后能依序穿过四分之一波板312、线偏光层311,形成第一线偏振方向的线偏光L72而照射于外。因此,发光结构22产生的影像光线L61的绝大部分最终都能穿过增亮抗反射结构31 (即线偏光层311、四分之一波板312及反射偏光层313)而穿透于外,所以此种增亮抗反射结构31能大幅增进发光结构22的影像光线使用效率。
[0056]本实施例中,线偏光层311可使用高分子碘系聚合物等材质制成的偏光板或使用二色性染料(dichroic dye)搭配液晶分子制作的吸收式偏光层。
[0057]高分子碘系聚合物制成的偏光板是由拉伸方式制作的薄膜材料,例如可由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简称为PVC)薄膜于含碘溶液中拉伸形成,并可进一步施以表面硬化处理(hard coating)以增加其强度。若发光显示装置I的线偏光层311使用此种经表面硬化处理的高分子碘系聚合物偏光板,则其表面可不须设置盖板32(如图3),也就是说在此情况下发光显示装置I可以不设置盖板32。但在制造加工时,若四分之一波板312也是板状材质,则高分子碘系聚合物制成的偏光板与四分之一波板312之间需要通过黏着层加以黏合。
[0058]另一方面,不同于薄膜型态的高分子碘系聚合物制成的偏光板,由二色性染料搭配液晶分子制作的吸收式偏光层属于通过涂布制程制作的涂布式线偏光层。二色性染料对于偏振光的具备特殊吸收特性,以圆盘状染料二色性分子为例,其仅允许垂直于分子方向的光分量通过,并吸收平行于分子平面的光分量,因此控制其分子方向即可设定偏光层的光线偏极方向。此外,由于二色性染料分子不具备液晶的特性,因此可将其与向列型液晶分子混合,以主体-客体(guest-host,简称为GH)混合模式的材料特性加以应用,其对水平偏振光分量与垂直偏振光分量具有不同的吸收特性,因此可应用于偏光层的制作。于制造过程中,二色性染料与液晶分子可以直接涂布于各式基材之上而形成偏光层,其厚度较高分子碘系聚合物制成的偏光板为薄,且不需要通过黏着层与基板结合,因此有助于整体结构的薄型化。
[0059]四分之一波板312可使用聚酰亚胺(polyimide,简称为PI)等高分子膜制成的板状材料,或可使用反应型液晶分子制成的光学层。与线偏光层311类似,若四分之一波板312使用高分子膜制成的板状材料,则其与其它层之间需要通过黏着层加以黏合。若使用液晶分子制成的四分之一波板312,其本身的厚度薄于高分子膜,且不需通过黏着层与其它层进行黏合,因此能减少各层之间的厚度。
[0060]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反射偏光层313是由胆固醇液晶分子制成的光学层,其制作方式是通过液晶分子的自我组装(self assembly)特性,利用表面配向(alignment)技术,将胆固醇液晶分子涂布形成呈现特定且单一排列方式的涂层,并于该涂层固化成型后,成为一具有晶体结构之光学薄膜。
[0061]要特别说明的是,于前述说明内容中,该第一线偏振方向、第二线偏振方向、第一圆偏振方向、第二圆偏振方向与空间坐标轴x、y、z之间的对应关系仅用于本实施例的不例说明,但不应以该内容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例如第一线偏振方向、第二线偏振方向也可以分别对应于y轴方向、X轴方向,且第一圆偏振方向、第二圆偏振方向也可以分别是逆时针方向、顺时针方向,此为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依据前述说明加以调整的技术内容。
[0062]第二实施例
[0063]参照图4、图5、图6,为本发明发光显示装置I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发光显示装置I的技术重点在于发光组件2配合具有增亮抗反射结构31的封装组件3,因此其技术特征在于增亮抗反射结构31的光学特性。而在本实施例中,发光显示装置I的封装组件3还包括一触控感测结构33,因此本实施例的发光显示装置I还多了触控感应的功能。
[0064]具体来说,该触控感测结构33具有一第一触控电极层331,是以单层触控电极结构实现发光显示装置I的触控功能,该第一触控电极层331由透明导电材质(如氧化铟锡)制成,可设于盖板32与线偏光层311之间(如图4的实施态样)、设于线偏光层311与四分之一波板312之间、设于四分之一波板312与反射偏光层31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