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包锂电芯尾部贴胶纸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906956阅读:来源:国知局
00、胶纸本体302以及上底纸304。
[0035]电芯定位机构10用于放置电芯20,并能够对电芯20沿前后方向移动进行导向。只要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结构均可应用于本实施例,但出于与本装置中其它部件进行更好配合的目的,本实例中的电芯定位机构10包括一块电芯定位底板100,在进行贴胶纸作业时,电芯20放置在电芯定位底板100上。在电芯定位底板100的一侧设置有一条凸楞102,电芯20可以贴着凸楞102前后移动,从而被凸楞102导向。为了便于推动电芯20进行前后移动,在电芯定位底板100的前端还设有一个向后端凹陷的凹槽104,便于操作人员对电芯20的后移程度进行把控。当操作人员向后推动电芯20时,电芯20的尾部便可与胶纸本体302粘接在一起。
[0036]胶纸定位机构11设置在电芯定位机构10的后方两侧,且能够使胶纸30在沿电芯20前后方向层叠设置的状态下移动。如图2至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胶纸定位机构11包括胶纸定位块连接板110、两个胶纸定位块112、两个弹簧压片114以及一个弹簧压片拉扭116。两个胶纸定位块112分别设置于电芯定位底板100的后方两侧,并通过胶纸定位块连接板110连接。每个弹簧压片114分别设置于一个胶纸定位块112上,并与相应的胶纸定位块112 —起构成供胶纸30通过的弹性通道。弹性通道能够时刻加紧胶纸30,防止其随意移动,可以先在两个胶纸定位块112上的对应位置开设两个相对的通槽,然后将两个弹簧压片114分别覆盖在一个通槽上各自形成一个弹性通道。
[0037]胶纸30处于弹性通道内时,其下底纸300、胶纸本体302以及上底纸304沿由前到后的顺序依次层叠设置,上底纸304背离电芯20。胶纸30由未设置凸楞102的一侧的胶纸定位块112进入,该侧为进纸侧,另一侧为出纸侧,当完成贴胶纸作业后,上底纸304由出纸侧伸出。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拽动由出纸侧伸出的上底纸304实现胶纸30的移动。为了便于胶纸30由进纸侧进入,本实施例在进纸侧的弹簧压片114上设置了一个弹簧压片拉扭116,弹簧压片拉扭116可以对弹簧压片114的位置进行控制,进而调节进纸侧的弹性通道大小,便于胶纸30进入。当然,对于上述功能也可通过其它结构来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0038]本实施例中的下底纸剥离机构12设置在胶纸定位机构10的进纸侧的前方,且能够在胶纸30由进纸侧移动至出纸侧的过程中使下底纸300与胶纸本体302剥离。参见图2至5,本实施例中的下底纸剥离机构12包括两个下底纸剥离销钉120,两个下底纸剥离销钉120均位于进纸侧的前方,且竖直固定于电芯定位底板100上,两个下底纸剥离销钉120相互之间留有供下底纸300通过的间隙。其中一个下底纸剥离销钉120靠近进纸侧弹性通道的出口,另一个下底纸剥离销钉120则可稍微靠近电芯定位底板100的中部,如果位置设置的合适,该下底纸剥离销钉120可以与凸楞102 —起对电芯20进行限位和导向作用。在进行操作前,先将胶纸30由进纸侧的弹性通道穿过,带胶纸30通过该弹性通道后手动将下底纸300与胶纸本体302剥离并穿过,两个下底纸剥离销钉120之间的间隙,将胶纸本体302以及上底纸304沿直线引入出纸侧的弹性通道内。之后,两个下底纸剥离销钉120便能够在胶纸30由进纸侧移动至出纸侧的过程中持续使下底纸300与胶纸本体302剥离。
[0039]胶纸定位块连接板110的高度高于电芯定位底板100的上表面,胶纸定位块连接板110的下方设置电芯尾部贴胶压实机构13。本实施例中的电芯20的尾部贴胶压实机构13用于对电芯20的尾部施加向前的作用力,使电芯20的尾部能够与胶纸本体302粘接牢固。
[0040]本实施例中的上底纸剥离机构14用于上底纸304与胶纸本体302剥离。如图2至5所示,上底纸剥离机构14包括拨胶滑块140、拨胶片142、拨胶滑块移动导杆144以及两个拨胶滑块移动导杆固定块146。每个拨胶滑块移动导杆固定块146分别固定于一个胶纸定位块112的上表面之上,拨胶滑块移动导杆144沿左右方向固定设置在两个拨胶滑块移动导杆固定块146之间,拨胶滑块140与拨胶滑块移动导杆144滑动连接,拨胶片142的一端固定于拨胶滑块140上。拨胶滑块140能够沿拨胶滑块移动导杆144的长度方向,也就是电芯20的左右方向任意滑动,在滑动过程中,拨胶滑块140能够带动拨胶片142沿着上底纸304与胶纸本体302之间的粘接面移动,从而使拨胶片142在移动过程中将上底纸304与胶纸本体302剥离。当脚趾本体302与电芯20的尾部粘贴在一起后,操作人员便可滑动拨胶滑块140使将上底纸304与胶纸本体302剥离。拨胶滑块移动导杆144可以并排设置多根,或者设计为非圆形,这样可以防止拨胶滑块140进行转动。
[0041]通过前面的结构可以实现下底纸304与胶纸本体302的剥离、电芯20的尾部与胶纸本体302粘接以及胶纸本体302与上底纸304的剥离。但对于L形胶纸粘接工艺而言,还缺少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将胶纸本体302高于电芯20尾部的部分弯折粘接至电芯20的上表面。为此,本实施例该专门设置了胶纸弯折机构15。胶纸弯折机构15设置在电芯定位机构10的后方,且能够在电芯20向后移动时紧贴电芯20的上表面,使胶纸本体302高于电芯20尾部的部分弯折粘接至电芯20的上表面。具体地,如图2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胶纸弯折机构15包括滚轮150、弹性回位件152、以及由滚轮支架销轴154、滚轮支架连接杆156以及两个滚轮支架158组成的滚轮支架组件。两个滚轮支架158通过滚轮支架连接杆156连接,每个滚轮支架158的中部均设有一个滚轮支架销轴154,每个滚轮支架销轴154分别插入对应一侧的胶纸定位块112的侧壁中,使滚轮支架组件处于胶纸定位块连接板110的上方,并能够实现以滚轮支架销轴154为轴进行转动。
[0042]滚轮150沿电芯20的左右方向铰接于两个滚轮支架158的前部,且其轴线高度稍高于电芯20的尾部上边缘。本实施例中,弹性回位件152为回位弹簧,设置于滚轮支架158的后部,并处于滚轮支架158与胶纸定位块连接板110之间。并且,滚轮150以及弹性回位件152要分别设置在滚轮支架销轴154的两侧。
[0043]这样在电芯20向后移动时滚轮150便能够被电芯20的尾部向上推动,同时带动滚轮支架组件转动,使滚轮支架组件的后部向下移动。而当滚轮支架158的后部向下移动时,回位弹簧能够对滚轮支架158的后部施加向上的力。
[0044]在本实施例中,胶纸定位块连接板110与电芯定位底板100的后部之间存在一定间隙,滚轮支架158的前部由胶纸定位块连接板110的上方向下延伸至间隙内,滚轮150也设置在该间隙内。这样滚轮150的轴线便可稍低于滚轮支架销轴154的轴线。当电芯20的尾部推动滚轮150时,其推力基本上是沿着滚轮支架销轴154的轴线的切线方向,这样更加有利于滚轮支架组件的转动。
[0045]为了电芯20能够向后推动以使胶纸弯折机构15动作,需要对电芯尾部贴胶压实机构13的结构进行优化,使其能够在提供向前作用力的同时又不会限制电芯20的后移。具体地,如图2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芯尾部贴胶压实机构13包括电芯尾部胶纸压块130以及由电芯尾部压块固定块132、弹性支撑件134以及调节螺钉136组成的弹力支撑组件。电芯尾部胶纸压块130设置在电芯定位底板100的正后方,电芯尾部压块固定块132固定设置在电芯尾部胶纸压块130的后方,例如可以直接与电芯定位底板100以及胶纸定位块112固定在一起,使三者形成整体的固定结构。电芯尾部压块固定块132与电芯尾部胶纸压块130之间通过弹性支撑件134弹性连接。
[0046]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弹性支撑件134为支撑弹簧,支撑弹簧可以通过设置在电芯尾部胶纸压块130上的定位孔以及设置在电芯尾部压块固定块132上的调节螺孔进行位置限制。调节螺钉136由远离电芯尾部胶纸压块130的一侧旋入调节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