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909333阅读:来源:国知局
层352、阴极353和辅助电极360,它们 基本上与在图3中所描绘的那些相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400进一步包括分区480、透明导 电层470、有机层482和金属层483,下面将进一步描述这些组件。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电元 件包括子像素区域A的阴极453、子像素区域B的阴极以及透明导电层470。替代地,导电 元件也可只包括透明导电层470。
[0089] 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400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辅助电极360上形成分区480。分 区480对于白色OLED型显示装置来说是特别有用的。与需要精细金属掩模(FMM)对每个子 像素区域中的有机发射层352进行构图的RGBOLED型显示装置不同,可以在不使用FMM的 情况下把用于白色OLED型显示装置的有机发射层淀积在显示装置的大区域上。然而,当用 于白色OLED型显示装置的有机发射层被淀积在辅助电极上时,由于在阴极和辅助电极之 间插入的有机发射层,所述阴极可能不接触所述辅助电极。为此,分区480具有如下形状: 能够隔离第一子像素区域A和第二子像素区域B的有机发射层352,并且暴露辅助电极360 的至少一部分。辅助电极360的暴露部分允许实现在阴极353和辅助电极360之间的电连 接。
[0090] 现在参照用于示出图4的区域"X"的放大视图的图5,分区480具有反转锥形的形 状。即,分区480的下表面接触辅助电极360的上表面,并且分区480的上部比分区480的 下部更宽。可以使用负型光致抗蚀剂以便以反转锥形或反转台形形成分区480。例如,在辅 助电极360上涂覆的负型光致抗蚀剂可以被部分地曝光和显影,以便形成具有反转锥形的 分区480。分区480可以被形成为比堤岸体315更厚,例如厚出大约1ym到2. 5ym,以便 隔离有机发射层352。如图5所示,在分区480的较宽部分上形成有机层482,并且在有机 层482上形成金属层483。在一个实施例中,有机层482和金属层483不执行任何功能,并 且作为形成有机发射层352和阴极353的结果形成。
[0091] 分区480可以被布置为与第一堤岸体316和第二堤岸体317部分重叠。据此,第 一堤岸体316和第二堤岸体317可以被划分为第一区域(516A,517A)和第二区域(516B, 517B)。堤岸体315的第一区域(516A,517A)指的是各个堤岸体(例如,第一堤岸体316或第 二堤岸体317)的与分区480的上部重叠的部分,并且堤岸体315的第二区域(516B,517B) 指的是各个堤岸体的不与分区480的上部重叠的部分。
[0092] 如上所述,重要的是暴露辅助电极的至少一些物理空间以便获得益处。通常,用 于形成有机发射层的材料具有低阶梯覆盖,因而有机发射层352不被淀积在第一堤岸体层 316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堤岸体层317的第一区域中。简言之,分区480允许辅助电极360的 至少一些部分在上面没有淀积有机发射层的情况下暴露,由此确保阴极353接触辅助电极 360〇
[0093] 阴极353可以由与用于有机发射层352的淀积方法类似的淀积方法形成,并且用 于形成阴极353的金属材料也可以具有低阶梯覆盖。依据辅助电极360的暴露部分的尺寸, 阴极353要接触辅助电极360可能是困难的。据此,可以在第一子像素区域A和第二子像 素区域B以及中间区域C之上形成透明导电层470,该透明导电层470具有比阴极553更高 的阶梯覆盖。
[0094] 在较高的阶梯覆盖的情况下,透明导电层470可以覆盖分区480的侧面和上表面。 据此,在第一子像素区域A和第二子像素区域B两者中的阴极353之上、在辅助电极360的 暴露部分之上以及在分区480的侧面和上表面之上,形成透明导电层470。如此,透明导电 层470确保了在阴极353和辅助电极360之间的电连接。透明导电层470可以由氧化金属 材料形成,包括但不限于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铟锡锌(ITZO)、氧化锌、氧 化锡及其组合。为了具有足够的导电性,透明导电层470可以形成为大约l〇〇A或更大的 厚度。透明导电层470通过连接第一子像素区域A的阴极353、辅助电极360和第二子像素 区域B的阴极353,起到导电连接层的作用。
[0095] 为了增加辅助电极360的暴露部分,可以形成分区480以致其上表面具有比辅助 电极360更大的横向长度。然而,分区380在其上表面的横向长度可以等于或短于辅助电 极360的横向长度,只要在堤岸体315和分区480之间的重叠量足以暴露辅助电极360的 至少一些部分即可。
[0096] 尽管分区480被图示为形成在辅助电极360的中心,不过辅助电极360上的分区 480的位置并不受此限制。在辅助电极上的分区480的位置可以在一范围内改变,所述范 围是其中过电流不会流入透明导电层470中的范围。即,分区480可以被形成为更接近于 第一堤岸体316和第二堤岸体317中的任何一个,并且甚至可以被形成为接触第一堤岸体 316和第二堤岸体317中的任何一个。
[0097] 图6图示了分区和辅助电极的又一示例性配置。在图6的实施例中,辅助电极660 可以利用与阳极351相同的材料形成以便简化制造过程。如此,辅助电极660可以具有与阳 极351相同的层状结构。然而,应当注意,使用辅助电极660的主要原因是降低由阴极353 的相对较高的电阻所引起的电压降。换句话说,降低阴极353的电阻特性是辅助电极660要 优先考虑的。据此,辅助电极660可以形成有反射层362,所述反射层362具有比用于形成 阳极351的上层354的透明导电材料更低的电阻。在此示例性的配置中,辅助电极660的 横向长度可以为大约5ym,并且辅助电极660的厚度可以为大约l,〇〇〇A或更多。
[0098] 图7和图8均图示了有机发光显示装置700和800的示例性实施例。有机发光显 示装置700包括基板310、薄膜晶体管320和330、阳极351、有机发射层352、阴极353、辅 助电极360,这些元件基本上与在图3中所描绘的那些相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800包括 基板310、薄膜晶体管320和330、阳极351、有机发射层352、阴极353、辅助电极360、分区 480和透明导电层470,这些元件基本上与在图4中所描绘的那些相同。将从本公开内容中 省略对那些元件的重复描述。
[0099] 可以通过从透射区域TA中消除有机发射层352和阴极353来获得增加的光透射 率。据此,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700和800中,在第一子像素区域A和第二子像素区域B中 的每个中形成的有机发射层352仅仅被形成在发射区域EA中。即,不在第一子像素区域A 和第二子像素区域B中的每个的透射区域TA中形成有机发射层352和阴极353。在有机发 光显示装置800中,不在子像素区域A和B的透射区域TA中形成透明导电层470。
[0100] 应当注意,可以从透射区域TA中去除可能会对透射区域TA处的光透射率造成不 利影响的其它元件。例如,为了增加光透射率,可以不把平坦化层、层间绝缘层、栅极绝缘层 等设置在透射层TA中。消除此类元件还可以为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提供更大的机械柔韧性。
[0101] 图9是示出在依照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的示例性像 素布置的平面图。在图9中,有机发光显示装置900包括第一子像素区域A和第二子像素 区域B。中间区域C被设置在第一子像素区域A和第二子像素区域B之间。详细来讲,中间 区域C被设置在第一子像素区域A的透射区域TA和第二子像素区域B的透射区域TA之间。 第一子像素区域A和第二子像素区域B对称地设置以便彼此相对于中间区域C成镜像。据 此,第一子像素区域A的发射区域EA、第一子像素区域A的透射区域TA、辅助电极960、第二 子像素区域B的透射区域TA和第二子像素区域B的发射区域EA依照上述的次序设置。特 别是,辅助电极960被设置在第一子像素A和第二子像素B之间,以致与第一子像素A的发 射区域EA和第二子像素B的发射区域EA相比,辅助电极960更接近于第一子像素A的透 射区域TA和第二子像素区域B的透射区域TA。
[0102] 与连同图2 -起描述的像素布置不同,在图9中第一和第二子像素的透射区域TA 被设置为邻近于辅助电极960。像素A中的所有子像素被配置为使得它们的发射区域EA被 配置成彼此紧挨着。同样,在像素B中的子像素的发射区域EA被配置成彼此紧挨着。
[0103] 图10和11图示了第一和第二子像素的透射区域TA被设置为邻近于辅助电极的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0104] 首先,参照图10,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0包括基板310、薄膜晶体管320和330、阳 极351、有机发射层352、阴极353、辅助电极360、分区480和透明导电层470,如先前相对于 图3和4所述。由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0包括与相对于图3和4所描述的那些类似的 元件,将不提供对那些元件的描述。
[0105] 第一子像素区域A和第二子像素区域B相对于在它们之间的辅助电极360对称地 设置。即,辅助电极360被设置在第一子像素区域A和第二子像素区域B之间。然而在此 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子像素区域A的透射区域TA和第二子像素区域B的透射区域TA与 辅助电极360邻近。第一子像素区域A的发射区域EA和第二子像素区域B的发射区域EA 远离辅助电极360设置。
[0106] 有机发射层352被设置在第一子像素区域A或第二子像素区域B中。在子像素区 域A和B中的每个中,在发射区域EA中的有机发射层352延伸到透射区域TA中。据此,被 设置在辅助电极360上的分区480隔离了在第一子像素区域A和第二子像素区域B中的有 机发射层352。如上所述,分区480具有可以暴露辅助电极360的至少一些部分的形状,使 得辅助电极360和阴极353彼此电连接。在图10所描绘的例子中,堤岸体315被形成为紧 挨着分区480。然而应当注意,堤岸体315不是必需被形成为紧挨着分区480,只要分区480 可以暴露辅助电极360即可。
[0107] 接下来,参照图11,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100包括基板310、薄膜晶体管320和330、 阳极351、有机发射层352、阴极353、辅助电极360和透明导电层470。由于有机发光显示 装置1100包括与相对于图3和4所描述的那些类似的元件,将不提供重复的描述。
[0108] 在示例性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100中,有机发射层352仅仅被形成在子像素区域 A和B中的每个的发射区域EA中。即,不在第一子像素区域A和第二子像素区域B中的每 个的透射区域TA和中间区域C中形成有机发射层352。因为有机发射层352未延伸到透射 区域TA和中间区域C中,所以不需要在图10中所示出的堤岸体315和分区480来暴露辅 助电极1060。
[0109] 在本例子中的有机光发射元件是顶部发射型,因而阴极353由透明的薄金属层制 成。虽然阴极353的光透射率可能足够使从有机发射层352发射的光穿过,不过阴极353 的光透射率仍然可能会对透射区域TA处的光透射率造成不利影响。虽然透明导电层1170 可以比阴极353具有更高的电阻,不过它可以比阴极353提供更好的光透射率。因而,在图 11示出的例子中,只在第一子像素区域A和第二子像素区域B的发射区域EA中形成阴极 353。经由遍及全部第一子像素区域A、第二子像素区域B和中间区域C形成的透明导电层 470,实现了在阴极353和辅助电极360之间的电连接。
[0110] 阴极353和透明导电层470的电阻和光透射率可以依据用于形成阴极353和透明 导电层470的材料而不同。据此,在某些其它实施例中,阴极353可以被设置在第一子像素 区域A和第二子像素区域B的透射区域TA中,使得在不使用透明导电层470的情况下阴极 353直接接触辅助电极360。
[0111] 应当注意,用于与辅助电极360邻近的子像素的透射区域TA和发射区域EA的布 置并不被限定为上述实施例。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子像素内的发射区域EA和透射区域 TA是依照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内的辅助电极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布置的。即,子像素中的发 射区域EA和透射区域TA的布置方向平行于显示装置中的辅助电极的延伸方向。例如,如 图12中所描述,第一子像素区域A的发射区域EA和透射区域TA以及第二子像素区域B的 发射区域EA和透射区域TA被设置为与辅助电极1260邻近。
[0112] 在此情况下,第一子像素区域A和第二子像素区域B的发射区域EA以及它们与辅 助电极的连接可以被配置为连同图3到6 -起描述的实施例,所述图3到6示出了与辅助 电极邻近的两个子像素的发射区域EA。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